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温度对不同品种的麻黄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人工栽培麻黄的适宜播种期,并为麻黄的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利用恒温培养箱,测定在15、20、25、30、35、40℃下不同品种麻黄种子的萌发率。[结果]中麻黄和草麻黄在1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20%和55%;在2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25%和61%;在2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57%和65%;在3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63%和50%;在3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35%和21%;在4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8%和3%。[结论]中麻黄和草麻黄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分别为25~30℃和20~25℃。  相似文献   

2.
在0-2℃低温下观察到梅花品种‘小绿萼’、‘大羽’、‘荷花官粉’、‘残雪’、的花粉在人工培养基上经42小时后的发芽率分别为50.2%:48.4%、42.0%、33.0%;‘大黄杏’、山桃、杏、榆叶梅分别为48.0%、46.7%、42.4%、25.7%。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在0~2℃低温下梅花种间授粉经16小时后,花粉在柱头上的发芽及低温下花粉管在花柱组织中的生长速度。认为在长江流域自然低温下,梅花授粉受精过程是能够顺利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不同温度对内刺盘管虫幼虫生长发育及变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内刺盘管虫Hydroides ezoensis幼虫生长发育及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24℃下内刺盘管虫的孵化率最高(85.20%±2.36%),30℃下孵化率仅为1.70%±1.70%,按孵化率大小依次为24℃〉21℃〉18℃〉27℃〉30℃;30℃下孵化时畸形率、死亡率大幅增加,18~27℃下孵化正常,且27℃下孵化时间最短(511min);5种温度下内刺盘管虫幼虫圆盘直径大小随时间变化呈“弧”形分布,体长则逐渐上升;18℃下幼虫在试验第12天全部死亡,而在21、24、27、30℃下浮游期存活率分别为75.73%±4.55%、74.03%±5.98%、64.43%±4.20%、58.67%±8.54%;变态率以24℃下最高(60.45%±7.52%)。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田间接种、不接种试验,结果表明,5%烯唑醇微粉种衣剂对玉米的发芽率、发芽势有提高的趋势,在试验条件下5%烯唑醇微粉种衣剂对玉米比较安全。在接种条件下防治玉米丝黑穗病47%~60.3%;不接种条件下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在87.7%~96.2%,增产11.8%-15.6%。生产上推荐以药种比1:200为较佳应用剂量。  相似文献   

5.
湿度对萧氏松茎象取食繁殖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4种相对湿度(40%、60%、80%和95%)对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 Zhang成虫取食、繁殖和历期及卵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和95%相对湿度条件下,成虫取食量最大,产卵量最高、历期最长。卵在95%相对湿度条件下孵化率最高,相对湿度低于80%不能正常孵化。揭示了萧氏松茎象适宜湿度范围很窄,其种群只有在高湿的环境条件下才能正常繁衍。  相似文献   

6.
南方稻谷贮藏期间霉菌生长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南方高温高湿贮藏条件下稻谷霉菌的生长趋势.结果表明,稻谷在高温(30、35、40℃)贮藏条件下,其霉菌数量随着湿度的上升而增加,其中在95%湿度条件下增加速度最快,在75%湿度条件下增长速度最慢;稻谷在高湿(75%、85%、95%)贮藏条件下,其霉菌数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其中在40C条件下增加速度最快,在30℃条件下增加速度最慢.这说明高温高湿贮藏条件促进了稻谷霉菌的生长,加快了稻谷的霉变速度.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豆麦轮作条件下连续施肥和麦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及大豆产量的影响,在黑龙江北部地区暗棕壤上开展不施肥、麦秆还田(麦秆逢麦季还田,还田量3000 kg/hm2)、施肥、施肥与麦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试验自2002—2018年共实施麦秸还田8次,种植大豆9茬.结果表明,连续施肥还田区大豆平均产量最高,表现为施肥还田>施肥>还田>对照,还田与不还田比,在施肥条件下平均增产4.99%,增减产变化幅度为-22.8%~39.3%;在不施肥条件下平均增产19.65%,增产幅度在3.2%~33.5%,麦秸还田在低生产力(不施肥)下的增产效果好于高生产力(施肥)下的效果;施肥在麦秸还田条件下比不施肥平均增产23.63%,增产幅度在1.1%~60.5%;在不还田条件下平均增产40.88%,增产幅度在8.2%~87.7%;长期施肥和麦秸还田有增加土壤有效孔隙趋势,对于增强耕层土壤持水能力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Cochliobolusmiyabeanus在75℃,相对湿度65%、70%、75%、80%、85%下和80℃,相对湿度55%、65%、70%、75%、80%下进行不同时间的杀菌试验.在此基础上,用固定温度,以相对湿度同杀菌时间建立回归关系,并用等差法建立杀菌时间模型和以焓增量建立湿热杀菌时间模型,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夏中部干旱带扬黄灌区,进行黑色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膜下滴灌处理鲜薯产量35390.7kg/hm2,较垄膜沟灌、畦田大水漫灌分别增产21.10%、31.88%;大薯率提高8.9%、23.7%;节水47.5%和65.0%;水分生产效率提高66.35%、42.08%;滴灌较垄膜沟灌节肥20%。宁夏中部干旱带干旱缺水,膜下滴灌施肥技术在马铃薯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吴文杰  张灿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417-8419
[目的]探讨海带粗提取物对在海水胁迫下油菜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油菜种子为试验材料,海带提取液的母液用筛选的50%海水临界液分别稀释200、400、600和800倍处理油菜种子,研究了海带粗提取物对在海水胁迫下油菜种子发芽和成苗及其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在海水胁迫下,油菜种子的发芽均受到抑制,但10%、20%和25%的海水可提高油菜的成苗率。用海带粗提取物作试验液处理中,以400倍稀释液的处理效果最好,油菜的根长、茎长、根鲜重、茎鲜重、叶鲜重、总鲜重、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提高11.06%、34.67%、48.47%、25.53%、6.09%、18.52%、22.60%、23.87%、19.14%和23.09%,600倍稀释液对幼苗叶的重量增长最好。[结论]该研究为开展海水种植作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沙尘暴尘源形成及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沙尘暴(sand—duststorm)系指强风把地表大量沙尘卷入到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m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是1种危害性极大的灾害性天气。它的发生和发展是加速土地荒漠化的重要过程,又是土地荒漠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具体体现。沙尘暴尘源物质的形成及分布是形成沙尘暴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本文在查阅分析了大量关于沙尘暴研究等文献的基础上,从沙尘暴尘源形成因素、尘源种类及分布等方面,对沙尘暴尘源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反映沙尘暴尘源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