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4 毫秒
1.
DDGS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玉米-豆粕型饲粮中使用DDGS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20头体重约60kg的杜×长×大三元杂肥育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I组、II组、III组DDGS使用量分别8%,16%,24%,试验IV组添加24%DDGS+复合酶(添加量:160mg/kg),进行为期45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分别降低7.44%,13.69%,28.04%和19.76%,其中试验II、III和IV组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降低3.53%,6.01%,15.90%和8.48%,其中试验III和IV组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料重比分别提高4.14%,8.88%,17.76%和13.61%,其中试验III和IV组差异显著(P0.05)。45d各组间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磷、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粮中DDGS使用量为8%和16%对肥育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蝇蛆粉对蛋鸡免疫力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蝇蛆粉对蛋鸡免疫力和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3000只星杂288蛋仔鸡,进行为期6周饲养实验(试验I);选择3000只生产期星杂288蛋鸡,进行为期3个月饲养实验(试验II),根据蛋白饲料的不同又分为试验组(蝇蛆粉型日粮)和对照组(鱼粉型日粮)。结果显示,试验I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每吨食粮降低原料成本约60元,成活率提高3.2%(P<0.05),均匀度提高8%(P<0.05);试验II中,在试验期内产蛋数提高9.2%(P<0.05),蛋重提高9.616%(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生产蛋鸡免疫球蛋白IgG提高9.5%、IgM提高7.1%。因此蝇蛆粉代替鱼粉饲喂蛋鸡是合理利用饲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混养鱼种饲料为基础饲料(对照组),用酒糟酵母培养物分别等量替换8%、10%、12%,16%含量的基础饲料(4个试验组),进行为期10周的草鱼饲养试验,探究酒糟酵母培养物部分替换基础饲料后,对草鱼生长性、表观消化率、溶菌酶活性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替换量。试验结果表明,酒糟酵母培养物部分替换基础饲料对草鱼生长性能影响显著,与对照组(基础饲料)相比,12%、16%、10%及8%的试验组其草鱼分别增重14.66%、12.19%、9.74%和6.70%。对照组与各试验组在均增重率、体重绝对增长率等指标上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饲料系数、肥满度、内脏指数等指标没有显著差异(P>0.05)。16%试验组灰分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P<0.05);16%和12%试验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P<0.05);试验中酒糟酵母培养物的替代量并没有使饲料的粗蛋白、总磷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出现显著差异(P>0.05)。基于生长性能和表观消化率的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酒糟酵母培养物的最佳替代量为12%。饲养试验结束后测定了各酒糟酵母培养物试验组和对照组中溶菌酶(LYS),在肝脏中,对照组和8%试验组的LYS与10%、12%及16%的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在血清中,对照组与10%、12%及16%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8%试验组与16%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其它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酒糟酵母培养物替换基础饲料能够显著的加快草鱼的生长速度,草鱼的溶菌酶酶的免疫活性没有出现明显的增强趋势和峰值。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用小麦完全代替日粮中的玉米后饲喂产蛋鸡的效果,以评估小麦用作蛋鸡能量饲料的可行性。试验采用对比试验设计,选用尼克红蛋鸡180只,随机分为两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蛋鸡。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处理组,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和小麦——豆粕型日粮。结果表明,在蛋鸡日粮中用小麦完全代替玉米后,产蛋率降低1.9%,产蛋量降低1.06枚/只,异软蛋率提高0.09%,采食量提高1.04(g/只·d),料蛋比提高0.09,均差异显著(p<0.05);破蛋率提高0.33%,平均蛋重降低0.54%,但差异不显著(p>0.05)。从营养物质的消化率考虑,小麦型日粮表观能量的利用率和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与玉米组相比均降低了,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从经济效益考虑,小麦型日粮的饲料成本虽然降低了,但其他指标均不如玉米组,且产蛋成本增加了0.01元/kg。  相似文献   

5.
饶毅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6):136-140
为研究葛根提取物葛根素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肝胰脏组织结构的影响,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10、50、250、1250 mg/kg的葛根素,饲养平均体重(4.52±0.22)g的草鱼。经28天的饲养,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10 mg/kg葛根素添加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50 mg/kg葛根素添加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溶菌酶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肝胰脏指数各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和各试验组之间肝胰脏组织结构差异也不显著。饲喂结束后,利用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草鱼,各试验组的相对免疫保护率都提高,但10 mg/kg葛根素添加组对草鱼的保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保护率达73.33%。试验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葛根素(10 mg/kg)能提高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机能,且不会造成肝胰脏组织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餐厨垃圾发酵生产的生物饲料对猪生长性能及粪便中微生物的影响,选用36头平均体重25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猪,随机分为2组,试验期91天,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按照添加30%发酵餐厨垃圾生产的生物饲料替代部分基础饲料配制的试验粮。试验结果显示:总试验期试验组较对照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9.38%,料肉比降低了9.12%(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粪便中乳酸菌含量增加,大肠杆菌的含量降低。试验表明食用添加发酵餐厨垃圾生产的生物饲料的猪生产性能提高,且肠道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桑叶粉代替鱼粉饲喂肉鸡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5000只,AA商品代出壳肉仔鸡进行桑叶粉型日粮和鱼粉型日粮对照饲养。结果表明:每吨桑叶粉型饲粮可比鱼粉型饲粮降低原料成本约60元,平均每只鸡可多获利润0.25元,提高13.8%,经济效益好。桑叶粉型日粮组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3.2%(P>0.05),均匀度提高8%(P>0.05)。因此,以桑叶粉代替鱼粉饲喂肉鸡,是合理利用饲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鸡亚慢性镉中毒后肝脏镉含量的测定与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慢性镉中毒鸡肝脏中镉的蓄积情况及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将30只50日龄健康海蓝白蛋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低镉组饲喂基础饲粮+CdCl2140mg/kg,高镉组饲喂基础饲粮+CdCl2210mg/kg,分别在20d、40d、60d取肝脏测定镉含量,并做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镉在肝中的蓄积量存在时间和剂量效应。加镉组鸡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等膜性细胞器损害严重。【结论】肝脏是镉重要的靶器官;随着染镉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肝脏的损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纳米硒对热应激下虹鳟血清抗氧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平均体质量约80 g的8月龄虹鳟600尾,随机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分别饲喂添加了5,10 mg/kg纳米硒的日粮,在虹鳟适宜生长水温(18℃)条件下饲喂9 d在24℃(虹鳟产生热应激)下热应激48 h;分别在热应激前(18℃,0,3,6,9 d)和热应激(24℃,4,8,12,24,48 h)每组随机取10尾鱼,采集血清,测定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结果发现,相比对照组添加纳米硒显著提高了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含量;热应激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降低,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升高,纳米硒提高了GSH-Px、SOD和CAT含量,降低了MDA含量;热应激使对照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逐渐升高,5 mg/kg纳米硒组在热应激4 h相比对照组TNF-α和IL-1β的含量显著提高,热应激12 h相比对照组IL-1β的含量显著降低;免疫球蛋白M(IgM)在热应激4 h含量下降,热应...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小麦基础日粮中添加国产酶(EⅠ)和进口酶(EⅡ)两种木聚糖酶制剂,研究木聚糖酶对肉仔鸡各段消化道食糜停留时间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将7日龄肉仔鸡随机分成5组:小麦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5% EⅠ(A1组)、0.02% EⅠ(A2组)、0.02% EⅡ(B1组)、0.05% EⅡ(B2组)、0%(C组),饲喂至21日龄。结果表明:在所有组中,食糜在空肠和回肠的停留时间最长。加酶组使腺胃、结肠、盲肠的停留时间延长,使其它消化道停留时间缩短(P>0.05),A1组、A2组、B1组、B2组使总停留时间分别比对照组减少15.2%、6.4%、13.6%、13.8%。与对照组相比,加酶组可显著提高干物质和粗蛋白的粪消化率。所有组中嗉囊、腺胃、十二指肠和盲肠消化率表现为负值,肌胃、空肠、回肠和结肠各段消化率为正值,且从空肠到结肠消化率有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鱼腥草单方制剂对草鱼幼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草鱼幼鱼的抵抗力和存活率,研究不同剂量的鱼腥草单方制剂在不同时间对草鱼幼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鱼腥草作为饲料添加剂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将鱼腥草细粉分别按质量分数1%、2%、3%的比例添加到基础饲料中,连续投喂草鱼幼鱼(10.83±0.57) g 90 天,每30 天取样,分别测量生长指标、肌肉成分以及溶菌酶和SOD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试验组显著提高了草鱼的尾均重和增重率,并在30、60、90 天都显著高于1%和3%试验组(P<0.05)。各试验组均能提高草鱼溶菌酶活性和NO的含量,但只有2%试验组投喂60 天时能显著提高草鱼机体内溶菌酶活性和NO含量(P<0.05),但对不同脏器亦存在作用时间的差别。各试验组的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作用时间延长逐渐被诱导升高。各试验组GOT和GPT的活性均低于对照组,且GPT活性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其对肝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综合研究认为:鱼腥草单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适宜投喂周期为30~60天,适宜添加剂量是2%。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生物絮团作为草鱼稚鱼饵料的营养价值,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稚鱼为研究对象,以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为对照,养殖60天后测定草鱼稚鱼的生长指标、肌肉营养成分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生物絮团组草鱼平均尾末质量与皇竹草组相比提高了1.14倍,生物絮团组草鱼的体长、成活率和肥满度均优于皇竹草组。生物絮团组和皇竹草组的草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中的粗蛋白和碳水化合物差异显著(P<0.05),但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基本一致。另外,生物絮团组和皇竹草组草鱼肌肉氨基酸中均含有16种常规氨基酸和4种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其常规氨基酸总质量分数分别为(17.1±1.24)%和(16.803±1.030)%,氨基酸各组成成分均无显著变化;生物絮团组草鱼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总数分别为(32.2±4.05)%和(34.61±4.08)%,极显著高于皇竹草组(P<0.01)。可见,生物絮团养殖模式不仅能提高草鱼稚鱼的生长性能,而且能在不改变肌肉氨基酸组成和鲜味的条件下明显提高其肌肉中营养价值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因此,生物絮团可以作为草鱼稚鱼的一种新型优质饵料。  相似文献   

13.
牛磺酸对黄河鲤鱼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日粮中添加牛磺酸对黄河鲤鱼(Cyprinus carpio)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体重121g左右的黄河鲤鱼450尾,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90尾,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在日粮中添加0、400、800、1200、1600 mg/kg的牛磺酸,以0 mg/kg 添加组为对照组,试验期56d。结果表明:牛磺酸促进黄河鲤鱼生长,添加量为800 mg/kg时, 生物学综合评价最高、饵料系数最低(P<0.05); 添加适宜牛磺酸(800-1200mg/kg) ,显著提高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的活性(P<0.05)。结果提示,黄河鲤鱼日粮中牛磺酸的最适添加量为800 mg/kg 。  相似文献   

14.
对2016年6月江西省鄱阳县高家岭一个养殖场养殖草鱼发生的暴发性疾病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旨在确定其病因,为今后生产中有效防控该疾病提供参考。利用细菌分离方法在无菌条件下从患肝胆综合症草鱼体内分离、纯化致病菌,通过形态学、生化鉴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gyrB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用攻毒试验找出草鱼的半致死浓度,并采用滤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从患肝胆综合症草鱼体内分离、纯化到一株致病菌,经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命名为PYG1。攻毒试验表明该菌能感染草鱼,且半致死浓度为1.5×10 4 CFU/g鱼体质量。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只对氨基糖苷类、第二代和第三代头孢类以及喹诺酮类的氧氟沙星共9种药物表现出敏感或中度敏感,对所测的其他药物耐药,为强耐药菌株。维氏气单胞菌PYG1是引起此次草鱼发病的致病菌,可选用氨基糖苷类、头孢类及喹诺酮类的氧氟沙星等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5.
在江汉平原荆州市分别在植物培养箱和自然条件下模拟高密度养殖水体,利用多参数水质监测仪,采用完全开放式对养殖水体溶氧、水温等要素的变化进行自动连续观测,结合养殖水域中溶解氧动态平衡方程分别计算出水-气界面溶氧速率、水呼吸耗氧速率、草鱼呼吸耗氧率及光合作用产氧量;并对低溶氧条件下草鱼生存时间等进行实验监测。结果显示:鱼塘水呼吸耗氧率1.22~1.83 mg/(L·h);在水体溶氧在1.5 mg/L以上时,草鱼的代谢呼吸耗氧率为78.6~210.0 mg/(L·h);在高密度养殖塘内水呼吸是鱼呼吸耗氧4倍以上。阴到多云天气下光合作用产氧量为3.47~4.33 mg/(L·h),大于鱼呼吸与水呼吸量之和,但阴雨天光合作用产氧量不能维持鱼塘良好的溶氧环境。草鱼在0.1~0.4 mg/L低溶氧环境中有浮头出现,但能存活长达到5天时间。分析还表明:缺氧引起浮头,也造成底层H2S、CH4有毒物质增加,雨水进入鱼池形成水上下层对流,水体上部有毒物质浓度升高是泛塘死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松花江干流鲢的年龄与生长特性,为渔业资源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于2018、2019年的6—10月在松花江干流6个站点随机采集335尾鲢样本,采用鳞片鉴定其年龄,退算了鲢各年龄段的体长、体质量。采用Keys公式、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以及生长特征指数φ分析了鲢体长、体质量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鲢雌雄个体间的生长速度无显著性差异,松花江鲢体长、体质量的生长方程分别为:$L_t=74.555*[1-e^{-0.258\cdot(t_i-0.113) } ];W_t=7006.927*[1-e^{-0.258\cdot(t_i-0.113) }]^{3.0894}$。鲢体长生长速度曲线无拐点,随着年龄的增加生长速度逐渐降低;体质量的生长速度曲线具有拐点,拐点年龄为4.485龄,对应的体长、体质量分别为50.42 cm和2095.12 g。和长江群体相比,松花江干流鲢的年龄和规格较大,但其生长速度较慢。鲢的生长除受到不同群体的遗传因素影响外,还与栖息环境的水温、饵料生物密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鲢鳙鱼和藻类治理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8年7月至9月在蠡湖设置宝界桥和石塘桥两个实验点进行鲢鳙鱼和藻类治理关系的初步研究,采用常规生物学方法,测定了鲢鳙鱼的体长、体重、消化腺指数、肠长指数、食物充塞度、肥胖度系数、饱满度等参数。实验表明微囊藻和颤藻在鲢鳙鱼体内得不到完全消化,但可以破坏藻类的存在形式,一定程度上也说明鲢鳙鱼对于微囊藻和颤藻的治理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提高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生长性能和抵抗细菌性疾病的能力,将黄芪、大黄、甘草和黄芩等比例组成复方,采用连续和间断两种投喂方式评价1%中草药饵料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共分3个组,分别为D0组(基础饲料对照组),D1组(1%中草药饲料组),6D1-6D0组(6天投喂1%中草药饲料-6天投喂基础饲料)。试验期间在不同时间取样测定血淋巴酚氧化酶、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并在14、28天分别进行副溶血弧菌感染凡纳滨对虾。结果表明:D1组对虾的增长率和相对增重率均显著高于6D1-6D0组和D0组(P<0.05);6D1-6D0组对虾的增长率和相对增重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可显著提高对虾免疫相关酶(PO、LSZ、SOD)活性。养殖第14、28天的弧菌感染试验结果显示:D1组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68.3%和91.6%,6D1-6D0组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27.2%和45.8%。说明中草药可改善对虾对弧菌性疾病的抵抗能力,并随投喂时间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