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栽培基质对香菇头潮菇产量及子实体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缓解香菇传统栽培过程中的木屑资源短缺问题,充分利用果木废弃物,试验选择香菇‘K5’作为试验材料,以杂木、桑木、苹果木和枣木为栽培基质,每种基质设3个氮含量处理水平,通过测定并分析不同基质头潮菇产量及子实体的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香菇头潮菇产量及子实体养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种果木屑均可作为香菇的栽培基质,其中枣木C配方和桑木A配方生产的香菇头潮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较高,但是以桑木做栽培基质生产的香菇,头潮菇结束后菌棒便开始萎缩,不利于后期出菇。枣木C配方生产的香菇,其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成分均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在香菇代料栽培中可以使用枣木代替传统的阔叶树木屑。  相似文献   

2.
香菇栽培模式与品种选配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香菇的栽培历史悠久,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栽培香菇的国家。因为香菇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所以我国一直以来都在加强香菇的栽培,在品种选配上也花费了很多心思,希望可以培育出质量更好的香菇。近些年来,我国对于香菇的栽培模式有了一定的改变,同时香菇的产量也有了一些变化。对香菇栽培模式及品种选配要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宫克 《科学种养》2012,(10):26-27
香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食药兼用,而花菇作为香菇中的珍品,质量已超过普通香菇,具有更高的商品价值,掌握香菇多出花菇技术对提高栽培效益非常莺要。  相似文献   

4.
《山东蔬菜》2005,(1):45-46
代料栽培是利用各种农副产品.如木屑、蔗渣、棉籽壳、稿秆等作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量的麸皮、米糠、饼粉等辅助料.配制成培养基以代替传统的木材栽培香菇。代料栽培的原料来源充足.方法简便.成本低,收益高,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栽培技术。目前,代料栽培香菇的方式很多.有塑料袋栽培,熟料开放式栽培和菌砖栽培等形式。而以菌砖栽培最为普遍,  相似文献   

5.
香菇春季栽培高产优质的关键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香菇生产发展很快,但以秋栽为主,春季栽培因品种、栽培时间及管理等问题而发展缓慢。根据山西古县近几年香菇春季栽培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出了该地区香菇春季栽培高产优质的关键技术:选择适宜品种、选好栽培时期及做好转色期和越夏的精细管理。  相似文献   

6.
《作物育种信息》2006,(12):21-22
浙江省庆元县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香菇产业作为庆元的传统支柱产业,为全县农民的脱贫致富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对产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生态平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庆元县在五大堡乡廿五筛建立了“农庄型”香菇标准化示范基地,从更高的层次摸索走科技化、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道路,取得了明显成效。其农庄型示范基地建设采用的主要措施是:  相似文献   

7.
从Catalonia梨树栽培地区的梨树品种Dr.Jules Guyot选择出了一个新的自发突变品系即‘IGE2002’。该无性系是用40年龄梨树进行离体培养繁殖的;而该40年龄梨树采用扦插是难以生根的高度顽拗型材料。在离体微繁殖方案中,平均繁殖率为5%,有90%的小苗生根和79%的小苗驯化了。将自生根植株栽培在不同果树栽培地区的两个试验站,  相似文献   

8.
草菇又叫苞脚菇、麻菇、兰花菇等,是主要食用菌之一,产量仅次于双孢蘑菇和香菇。草菇品质鲜嫩,味道鲜美,炒菜、煲汤均可,口感可与香菇媲美,还可制成干菇、草菇粉,加工成罐头,酿制草菇酱油等,产品均畅销于国内外市场。栽培草菇的原料很多,诸如稻草、废棉、甘蔗渣、棉籽壳、苎麻渣,甚至种过蘑菇的废料都可用来种草菇。栽培所需要的设备和工具比其他食用菌少,管理也简单,一般初次栽培就可获得成功;草菇栽培周期短,从栽培种下料到采收  相似文献   

9.
朱光权等用南酸枣、秃瓣杜英、马褂木、麻栎、锥栗、枫香、银荆等7个优良菇木树种的不同年龄树木木屑作为栽培基质,选用L26香菇品种做供试菌株,进行了香菇总产量、冬菇产量、香菇营养物质含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7种菇木林树种7年树龄木屑栽种香菇的性能优于或不低于15年成年树龄,用南酸枣、秃瓣杜英、马褂木、麻栎、锥栗、枫香、银荆作为经营短轮伐期菇木林树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植物栽培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历史资料以及当前植物栽培科学的发展和试验材料,论述了栽培植物的层次进化和植物栽培水平的升级;提出群落栽培概念;并阐明群落栽培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管理过程,是今后植物栽培发展方向的观点;概述群落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内容和研究方法,为建立这门新学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食用菌栽培料和菌糠纤维素微观结构的差异,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常见的香菇栽培料和香菇菌糠为实验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香菇栽培前后纤维素微观表面的变化,利用光衍射(XRD)和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香菇栽培前后纤维素结晶度和微观结构分子基团的改变。扫描电镜观察到栽培食用菌后,纤维素微观结构整体变化不大,但纤维素表面出现了更多的细小洞穴;XRD和FT-IR测定的香菇菌糠纤维素结晶区的结晶度和纤维素特征吸收峰的吸收强度都明显低于香菇栽培料,表明纤维素晶体结构遭到破坏,这正好和SEM观察到的图像吻合。栽培香菇后纤维素结构分子间和分子内氢键发生重排,这也是纤维素降解困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夏季的香菇鲜品,历来是食用菌市场的空白。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采用高温类菌株应用于生产,采取水温空调出菇的措施,使得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上升。香菇夏季高产栽培的主要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木耳段木栽培与香菇段木栽培在技术环节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不过在发菌、出菇期间,对荫蔽度、水分等环境因素的控制上,两者有较大差别。以下介绍木耳段木栽培的主要步骤。  相似文献   

14.
沈慧 《山东蔬菜》2008,(1):41-41
我国栽培面积较大的蘑菇、香菇、平菇、银耳、黑木耳、皱环球盖菇、块菌、滑菇、松菇等20余种。近几年的食用菌栽培更是成果可喜,但据栽培户反映,时常有病虫害发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现介绍食用菌八种病虫害的防治简法。  相似文献   

15.
香菇的段木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香菇段木栽培的菇场选择、人工接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等技术要点,旨在为菇农提供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16.
张进 《科学种养》2012,(11):28-28
河南省西峡县地处亚热带与北温带的交界线上,四季分明,被专家誉为香菇生长的“黄金地带”。目前,“西峡香菇”已成为国际知名品牌。传统的香菇生产技术已被西峡菇农熟练掌握,但是在每潮菇出菇阶段,割袋成了既费时又影响香菇质量的关键因素,严重制约着香菇的生产规模发展和质量提升。近两年,随着免割袋栽培技术的运用,这一问题得到解决,不仅香菇栽培规模扩大了,而且菇形好、质量高,菇农闲时间增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下面将这一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栽培土壤土壤是花卉栽培非常重要的物质基础,不同的花卉对土壤有着不同的要求。生石花是一种小型多肉植物,其地上部的变态叶肥厚多汁,地下部的根系则相当发达,这些都是它在自然界特定的环境中为求生存而逐渐形成的。这些特性决定它具有贮存水分的功能,耐干旱,忌水涝。因此栽培土壤必须透气性能良好,利于排水,同时又能保肥,还要不易固结。这样的培养土自然界一般没有,需用多种土壤材料人工配制。主要材料有——园土:选取花圃、菜园等地的表层土,以沙质壤  相似文献   

18.
通过选取12个野生高山杜鹃品种进行引种栽培,严格依照引种栽培要求获取材料、准备基质、引种培养并实施养护管理,对其生长和开花状况进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马缨杜鹃、狭叶马缨杜鹃、露珠杜鹃生长状况良好且均开花,区域引种栽培的过程中最好以树形杜鹃亚组和露珠杜鹃亚组为主。  相似文献   

19.
灰树花与白灰树花子实体蛋白质营养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3种不同废弃资源培养料栽培灰树花和5种不同废料栽培白灰树花的子实体为试验材料,采用国际通用的蛋白质营养评价方法,分析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1)灰树花和白灰树花子实体蛋白质含量高(平均含量22.95%),氨基酸总量平均值为17.51%,二者均高于香菇子实体,但不同培养料差别较大;EAA/TAA在0.39~0.44范围内,EAA/NEAA平均值高达0.75,符合FAO/WHO提出的理想蛋白模式。(2)灰树花和白灰树花子实体CS、AAS、EAAI和BV均优于香菇,且栽培原料对这些指标无显著影响;在NI方面,木屑、玉米秸秆和桑枝栽培的灰树花和白灰树花优于香菇,棉籽壳和羊蹄甲栽培原料生产的白灰树花劣于香菇;灰树花和白灰树花SRCAA指标低于略低于香菇,但远高于草菇和茶薪菇。  相似文献   

20.
所谓香菇筒废料,是指用于香菇生产的采收后不再长菇的培养料。其主要成分是经高温高压加熟了的杂木粉、麦麸、尿素、石膏粉等,前者与后三者的比例为19:1,pH值呈中性。只要经过简单的酸、碱性调和,就适合栽培大多数花卉。几年来笔者及所在地的养花爱好者普遍使用香菇筒废料做培养土,莳养兰花、月季、瓜叶菊、餐爪兰、金边瑞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