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雷电所引发的雷击火已成为森林火灾主要火因,并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充分认识雷电机理与成灾机制基础上,采取人工引雷和抑制闪电等现代科学手段进行雷电防护,已成为森林防火工作中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人工引雷火箭不同点火方案的特点,分析了引雷火箭点火设备对人工引雷的影响,研制了实用的人工引雷火箭光纤点火设备,并给出了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针对森林草原等开阔空间的大面积防雷系统。该系统将雷达探测技术、早期雷暴定位技术、人工影响闪电及催化消雷火箭作业技术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并使之工程化,可为森林防护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多雷林区"闪电拦截"防火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与雷击火密切相关的雷暴活动和闪电的形成机理、人工影响闪电等方面研究了闪电拦截技术,分析了闪电拦截措施在控制闪电、减少雷击火几率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20L和1200L云室条件下的检测试验,对微米级和纳米级碘化银的成核率与核化速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实验证明纳米级碘化银冻结阂温高且成冰性能好,在人工影响闪电方面是一种较好的消雷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为了预防雷击火灾的发生,利用呼伦贝尔市2009-2016年闪电定位资料,分析闪电频次的极性、幅值、陡度、时间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地闪以负地闪为主;年均闪电频次遍布全年各月,绝大多数发生在6-8月;闪电频次的日分布特征明显,多出现在14:00-19:00;正地闪的雷电流幅值、陡度均大于负地闪。在空间分布上,呼伦贝尔地闪发生频次最高区域为海拔600~700 m的地区,次高区域为海拔300~400 m的地区,纬度高值区分布在49.1°~49.6°N,经度高值区分布在121.8°~122.4°E。扎兰屯市东北部、牙克石市中部、鄂伦春自治旗西南部地区雷电密度最大。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雷击火发生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7—2009年大兴安岭林区闪电和林火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火灾发生时的火险状况和雷击火灾案例,提高对这一区域雷击火的认识。根据研究区内11个气象站定时观测数据,采用加拿大林火天气指数系统计算各站点每日火险指数,分析研究时段内火灾发生与火险和闪电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2007—2009年共发生野火195起,其中林火148起,主要发生在4,5和8月份。雷击天气主要出现在5—9月份,其中6,7和8月份闪电最多。闪电分布密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在研究区东北部,大部分闪电活动伴随着降水,但在比较干旱的年份,容易出现干雷暴天气,易引发雷击火。根据林火及火灾发生前24h的闪电分布分析,雷击火占总火灾的5.1%,闪电活动不是影响林火发生的主要原因。雷击火主要发生在火险比较高、闪电活动频繁且无有效降雨的区域。  相似文献   

8.
雷的破坏有两种,一是直接雷击,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产生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在雷电流的机械效应作用下,击中的建筑物炸裂、劈开。另外,当雷电击中接闪器,电流沿引下线向大地泄放时,接闪器、引下线对地产生高电压,引起雷反击,造成火灾和人身伤亡。二是感应雷击,由于雷电流的梯度变化可大于10~(10)安秒,因而形成强  相似文献   

9.
人工影响闪电防雷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雷暴云闪电的形成环节和物理过程,提出了人工影响闪电防雷减灾的思想,即在一定的时机和条件下,通过播撒催化剂等技术手段对局部区域大气中的云雾起电过程进行干预,消耗电场能量,控制闪电发生次数,起到防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结合森林雷击火预报难点问题,阐述了在闪电发生前预警雷电的电场原理。在大兴安岭地区成功探测和跟踪了雷电发展过程,收集了雷暴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数据,获取了闪电发生前雷雨云中电荷积累过程中的电场特征信息。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对雷暴过程实时监测和闪电特征识别方法。针对雷电孕育、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建立分时段、多情景的动态监测模式。面向雷击火演变过程的时序化,提出了雷暴出现、发展、闪电形成临界条件的阶段化预警模式,实现对雷暴全过程跟踪监测。提供了雷暴活动的区域、移动路线,可能出现雷击火点的分布和位置等防火信息,以便防火部门提前做好准备、及时扑救。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雷暴活动较为频繁的国家,受雷击灾害比较严重。每年新建的高层建筑物逐渐增多,受雷击的概率比普通建筑更大。如何在建筑设计中考虑防雷,使雷击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已成为设计人员、用户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从雷击的本质、建筑物防雷的分类、建筑防雷的特点及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从中可以得出一些对今后建筑防雷设计具有实用价值的信息,对以后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几种雷击对建筑物及电气设备的危害;并介绍了几种防雷建筑物的设计规范和执行原则。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致使各种电气设备的使用日趋增多,信息设备的使用也被大范围推广。但在建筑物越来越多的运用这些电子设备的同时也使其遭受雷击的危害几率在逐渐增加。本文就雷击带来的几点危害和如何改善与调节的一些措施做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建筑防雷技术的介绍(包括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阐明了防雷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指出防雷技术已进入规范化阶段,综合防雷技术及其应用必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防雷接地技术是保证住宅建筑用电安全的重要技术。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除了防直击雷还需防感应雷,并应与接地、等电位联接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使住宅建筑得到有效的保护。该文阐述了防雷接地在住宅建筑工程中的主要作用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结合对轻型钢结构建筑电气设计,对此类建筑防雷接地设计和施工的相关问题做了较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子信息设备的大量应用,雷击电磁脉冲和雷电过电压对设备和系统所造成的损坏日显严重。因此,解决雷击对建筑物电子信息和配电系统所造成的损害变得十分重要。本文简要阐述了在配电系统设计中如何选择浪涌保护器。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大兴安岭多普勒雷达资料,在人工催化消雷作业中进行目标云体确定,通过提取雷达回波特征参数监测雷暴初始回波,跟踪天气变化和雷暴过程,为消雷作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房在各企事业单位的逐渐普及,计算机房的用电安全问题日渐突出。本文主要就机房接地的重要性以及设计思路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