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邓龙  李峻 《国外林业》1995,25(1):24-27
本项研究是对4个试验树木的成林过程的每株树高生长进行了跟踪调查,由此得出了树在成林过程中,年初高度和年终高度的分布修正函数关系,这些函数关系用来推导树高的模拟分布频率。要成功地模拟分布频率的变化,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初高相同的幼苗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包括在分布函数内,统计分布可用于确定幼苗受移植影响的区间和程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Richards、Logistci、Mitscherlich、Gompertz、Modified—Weibull等5种生长函数对柳杉的直径、树高、材积三个因子生长过程进行拟合以确定其适宜的生长模型。得出:Richards和Gompertz生长函数较适宜柳杉单木生长过程的拟合,而Richards生长函数则在生长过程的拟合和预测两方面都佳。  相似文献   

3.
当前绿色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时代所需,木材干燥行业也应顺应潮流。目前在木材干燥过程中,尚无评价模型对整个干燥过程的绿色化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因此,针对木材绿色干燥建立了一种综合评价模型。选取评价指标,对影响木材绿色干燥过程的指标进行分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木材绿色干燥的指标进行权重分析,最后,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木材干燥过程中的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在建立评判矩阵时,定量指标根据实际测量值选取中间型梯形分布函数建立隶属度函数;定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判矩阵构建由专家评判进行模糊化处理确定的隶属度来确定,最终得到木材干燥绿色化的综合评价等级。  相似文献   

4.
基于过程神经网络的木材生长轮密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利  陈广胜 《林业科学》2008,44(1):124-127
提出一种基于过程神经网络的木材生长轮密度长期预测方法.本方法利用输入输出均为时变函数的过程神经网络输出为时变函数的特点,将原始数据拟合为输入函数并表示为一组正交基的展开形式后,使用混合遗传算法训练过程神经网络,得到过程神经网络的输出函数,以此实现木材生长轮密度的一次多步长期预测,通过与传统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比较,预测精度得到显著提高,并为时间序列长期预测问题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唐守正 《林业科学》1997,33(3):193-201
本文推导出一组联系林分平均直径生长和直径累积分布生长之间的方程式。根据这些方程建立的全林分生长模型和径阶模型或与距离无关的单木模型之间的关系,可以指导由林分断面积总生长向单木直径生长的分配。采用这一组方程,根据二个不同时间点上算术平均直径和均方平均直径回收生长模型和枯损模型中的参数,保证林分水平预测的结果和径级水平或单木水平预测的结果相容。采用一个误差函数来刻化相同直径林木在生长过程中的分化,证明了忽略这项误差函数可能导致预测的直径分布范围小于实际的范围。因此,加上一个误差函数预测直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直径分布预测的精度。最后一个实例说明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6.
两种模式的混合遗传算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遗传算法的精度,可在进化过程中引入局部搜索过程.一种方式是在每代进化过程中对每个个体都实施局部迭代搜索,另一种方式是只对每代的最优实施迭代搜索.实验表明,无论是解决函数优化问题还是解决组合优化问题(如TSP),后一种局部搜索方式的性能都优于前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微积分知识教学中,学生最难掌握的是复合函数导数的计算,而这个知识点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积分学中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两者的关系好比是代数中的乘法运算与除法运算的关系,所以教学中一定要设法让学生掌握复合函数求导法则,熟练掌握复合函数导数的运算。对突破这个教学难点,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训练学生思维活动,培养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其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内容有: 一、复习有关概念和求导公式,打好思维的基础 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教学中师生可先共…  相似文献   

8.
通过动态经济评价模块,将成本构成要素分解成材料消耗,用工消耗和资金换算单位乘子等基本元素,而用以基本元素以自变量的函数描述成本及收入核算项目,借助模块内专门设计的解码过程,通过外部文件,修改成本构成要素的分解层次和描述单位,重新设计成本核算项目的描述函数,实现了经济评价模块同林分生长模型间的柔性结构匹配。压缩数据向量及其相应算法的引入,不仅减少了内存空间的占用量,而且提高了经济评价模块的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9.
前言生产函数是用数学语言对生产过程的简单描述,因此它也是建立具体生产系统模型的一种手段。经济学家借助生产函数了解和描述制造工业,近年来,农业研究人员利用同类型函数构造了生物生产过程模型。海逊和海德(1978)用生产函数预测作物对施肥和灌溉的反应。爱普林等(1980)探索了通  相似文献   

10.
吉安地区湿地松生长量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江西吉安地区湿地松分解析标准地以及大量优势木和平均木的树干解析材料,采用Richards函数,分析了各地位指数湿地松的高生长过程,并对14-16指数级的胸 材积的生长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湿地松林分因子以年龄为解释定量的生长量估测模型。  相似文献   

11.
在产品质量控制点中应用统计过程控制技术,通过控制图分析过程的稳定性,对过程存在的异常因素进行预警,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分析稳定过程能力满足技术要求的程度,并对过程质量进行评价,以使生产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相似文献   

12.
采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构建抚育采伐工程过程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构建抚育采伐工程过程系统,实施PDCA持续改进模式,随时修正和调整工程特性和作业内容,以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根据抚育采伐工程过程输入,构建抚育采伐工程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技术系统。抚育采伐(间伐)作业过程是抚育采伐工程作业过程系统的主体过程,分析和探讨其输入、输出、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技术系统的过程能力、过程信息的作用是实现持续改进的关键。输出是否能达到工程特性(质量特性)要求决定于技术系统的过程能力(工程能力),过程能力是实现工程特性(质量特性)要求的能力。过程信息是过程稳定受控的保证,是过程持续改进的支撑,持续改进其实质就是使过程保持足够的过程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森林状态作为流域系统的主要特征,描述了森林水文作用的动态过程,推导出了流域系统水文动态平衡方程和水文作用方程,以及林冠持水过程、土壤渗透过程、地表径流形成过程、流域天然蓄水及释放过程和地下水输出等在时间和空间变化中的数学模型.为便于计算机数据处理,对上述连续过程模型进行了离散化处理.并进行了数字仿真,对不同时期的水文特征值和森林状态进行了比较和评价,得出了森林调节水文,涵养水源的定量结论.  相似文献   

14.
对木材形成层细胞的分裂过程、木质部细胞的分化过程、细胞壁的木质化过程以及三维可视化应用于木材木质部细胞分化成熟过程的研究现状加以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关系的研究必须将静态景观格局的生态过程动态化。文中案例中的静态景观格局是湿地格局,所针对的特定的生态过程主要是退耕还湿的生态恢复过程。通过案例研究,得出2条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一是管理与监测在过程研究中是必要的;二是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关系的研究应该持续不断地反复分析和适时调整。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薄木贴面干法、湿法、冷压法和热压法工艺,探讨了薄木贴面中常见的质量缺陷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郑美钦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1):90-93,100
对中高密度纤维板制造过程各工序主要工艺参数控制方法及产生质量波动的原因进行探讨,对每道工序的所有参数实施监控,确保每道工序保持最佳状态,以达到最终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借鉴希腊现代化原生橄榄油制取工艺,对油茶籽微波辐照+水代法提取油脂新工艺进行深入研究,经中间试验证明该工艺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可以直接得到质量很好的原生茶油,出油率能够达到接近90%。原生茶油其主要营养素与传统压榨和浸出生产工艺相比,生育酚含量分别高出3.6和4.9倍,角鲨烯含量高出近40%,能够最大限度保存茶油的营养成分和独特的原生茶油风味。  相似文献   

19.
运行控制的基础是过程方法。森林工程能否稳定地按照工程特性要求,实现工程目标指标,一是是否具备足够的过程能力,二是是否有工程实施过程的稳定受控。森林工程运行控制的内涵是对森林工程活动的作用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森林工程运行控制的前提是构建或设计森林工程实施的过程系统,然后确定运行控制点、设计并构建监测装备系统并构建运行控制信息反馈系统。森林工程运行控制实施程序为:①过程信息的获取;②过程信息的处理;③过程信息的传递;④调整改进;⑤进入过程输入程序。  相似文献   

20.
人造板薄木贴面的传统方法都采用于贴,即先将薄木干燥到一定的含水率后再进行胶贴。薄木湿贴工艺既可节省大量薄木,降低薄木的生产成本,又可减少胶贴工艺的工序。现就有关薄木匠贴工艺的方法、使用的胶粘剂及各种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