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蚕豆种皮中单宁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提取溶剂的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的调控,采用L9(34)正交试验,Folin-Denis法测定提取液中单宁含量。建立了蚕豆种皮中单宁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50%乙醇溶液在70℃下浸提9h。在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下,蚕豆种皮中单宁提取量为1.960 mg/g。  相似文献   

2.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8个不同基因型蚕豆品种原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蚕豆种皮原花青素含量范围在0.122%~5.444%,平均为2.784%,不同品种间差异极显著.蚕豆种皮颜色由浅变深,其原花青素含量呈近似线性增长,但种皮颜色相同的蚕豆品种之间原花青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蚕豆种皮颜色可作为鉴别原花青素含量的重要指示性状.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品种黑豆种皮为材料,采用pH示差法测定武乡小黑豆发芽过程中和不同黑豆材料种皮中花色苷的含量。结果表明,武乡小黑豆在发芽过程中花色苷含量基本呈现下降趋势;不同温度下发芽的武乡小黑豆种皮中花色苷含量大小顺序为20℃18℃30℃25℃;不同黑豆材料种皮中花色苷含量差异较大,其中,SNWS47种皮中花色苷含量最高,为12.31 mg/g,而平南种皮中花色苷含量较低,仅有2.70 mg/g;通过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比较不同黑豆品种中花色苷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青黑豆种皮中花色苷抗氧化活性最高,IC_(50)为0.011 mg/L;武乡小黑豆IC_(50)最大,为4.391 mg/L,说明其抗氧化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4.
正常蚕豆一般为青绿色或乳白色。蚕豆在贮藏过程中,若处理不当,种皮容易变色。开始颜色褪淡呈淡褐色,继后变成深褐色、暗红色或黑色。吞豆种皮变色后,脂肪酸增高,蛋白质含量下降,淀粉减少,总糖增加,品质  相似文献   

5.
辣椒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色与类胡萝卜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颜色辣椒果实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种类和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辣椒果实色泽与类胡萝卜素变化的相关性,为选育高辣椒红素新品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方法测定不同时期辣椒果实的类胡萝卜素种类和含量。【结果】(1)青果期绿色、成熟期为红色的品种共分离出16种色素;青果期前合成的叶绿素和部分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转色期后下降,青果期后合成的红色、橙色和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大幅增加;成熟期类胡萝卜素总含量和辣椒红素含量高。(2)青果期乳白色、成熟期为红色品种共分离出12种色素,青果期色素含量较低;随着果实发育,青果期前合成的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不大,青果期后合成的黄色、橙色和红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较快;成熟期类胡萝卜素总含量较低,辣椒红素含量较高。(3)青果期绿色、成熟期为橙色的品种共分离出14种色素;叶绿素逐渐降解,青果期前合成的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幅不大,青果期后合成的黄色和橙色类胡萝卜素含量迅速增加;成熟期类胡萝卜素总含量较高,没有合成辣椒红素。(4)青果期绿色、成熟期为黄色的品种共分离出9种色素;叶绿素和黄色类胡萝卜素逐渐降解,没有合成新的类胡萝卜素,成熟期类胡萝卜素总含量低。【结论】在辣椒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颜色类型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种类和含量不同,同一类型不同品种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含量有差异;青果期为绿色、成熟期为红色的品种为选育高辣椒红素的理想材料;不同颜色辣椒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不同。  相似文献   

6.
不同蚕豆品种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清彪  刘玉皎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153-15154,15161
[目的]研究不同蚕豆(Vicia faba Linn.)品种的品质差异.[方法]对111个不同蚕豆品种的种子蛋白质、单宁、钙以及硒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蛋白质含量优异的品种有13个,单宁含量优异的品种有20个,钙含量优异的品种有16个,硒含量优异的品种有18个,通过对蛋白质、单宁、钙以及硒含量进行排序比对,筛选3个单项优质的品种分别为法7(1638)、青海83-26-12,2005-00,3个多项优质品种分别为H8096-3、青海马牙-1-1和伊拉克45-1.[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和加工利用蚕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蚕豆芽苗菜左旋多巴(L-Dopa)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PLC法比较了32份蚕豆种质的L-Dopa含量差异,比较了3个蚕豆品种发芽、出苗过程中蚕豆芽、苗L-Dopa含量的变化,出苗过程3个品种蚕豆苗不同部位L-Dopa含量的差异,以及不同干燥方式对蚕豆苗L-Dop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2份蚕豆种质蚕豆苗中L-Dopa含量变化为4.39%~7.64%,含量最高种质是含量最低种质的1.74倍;3个蚕豆品种在发芽过程中L-Dopa含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出苗过程中蚕豆苗L-Dopa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3个品种蚕豆苗不同部位的L-Dopa含量均表现为苗>根>子叶;60℃烘干的蚕豆苗L-Dopa仅为100℃时的55.36%,显示低温烘干会显著降低蚕豆苗L-Dopa含量。  相似文献   

8.
蚕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干物质消耗、积累与贮藏的状况,蚕豆株高、绿叶数多少,叶面积系数大小,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高低,群体受光状态等都是进行蚕豆生产与科研中所关心的重要指标。蚕豆播种出苗阶段,种子内贮藏的干物质逐渐消耗,至第一张真叶展开即进入断奶期,到三叶期为超重期。自现蕾期开始其株高增长与干物重积累总量均里“S”型。单株绿叶数和叶面积系数的发展在结荚期达到高峰,为一单峰曲线。蚕豆拥有多张功能期叶片,同一植株上不同叶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在2~4mg/dm~2之间,呈抛物线分布。蚕豆单叶光强补偿点为500Lux 左右。大田中群体受光强度随天气与昼夜有明显的日间差异和日内变化。群体内不同高度各层次透光率自上而下逐渐降低。各有关生育指标因品种特性不同而不同,也受栽培技术措施的影响而变化,通过不同栽培技术措施对各指标影响的分析,可望对筛选优良品系、确定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番茄不同品种间番茄红素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普通番茄和樱桃番茄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番茄红素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试材番茄红素含量均随果实发育逐渐增加。半熟期和成熟期间番茄红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半熟期到成熟期是番茄红素合成的关键时期;黄果的番茄红素含量在各时期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其他品种间含量在成熟期差异显著(P<0.05),在完熟期差异极显著(P<0.01),番茄红素含量最高的是樱桃红色番茄Q0523;黄果番茄品种整个发育期番茄红素含量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来,分三层,外表皮是一层厚壁细胞,中间层为若干层薄壁细胞,内表皮为一层薄壁细胞.种皮色素物质主要分布在1~2层表皮细胞内.种皮颜色是决定花生商品和保健价值的重要性状.本文主要对花生种皮颜色类型、不同颜色种皮的营养功效、种皮发育进程中的色泽变化和色素沉积、种皮...  相似文献   

11.
摘要蚕豆结实鼓粒期间及成熟后的籽粒中清蛋白、谷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的含量及其变化情况对蚕豆育种栽培与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意义。在蚕豆结实过程中清蛋白含量由高至低再升高,最低为20%左右,最终达68%;而谷蛋白含量先低再高又下降,虽曾达50%,但最后只有12.6%。球蛋白含量由低渐高有所起伏,收获期仅11%。不溶性蛋白呈下降趋势,成熟籽粒中约7%。醇溶蛋白始终含量均不足1%,成熟时减少至0.23%。比较大豆与蚕豆蛋白质组分的情况可见,两者清蛋白含量均占蛋白质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醇溶蛋白含量最低,都在1%以下,而与清蛋白类似,其氨基酸组成平衡的谷蛋白与球蛋白,在蚕豆籽粒中相对含量都明显高于大豆。这对进一步开发蚕豆蛋白综合利用提供了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蚕豆开花受精后,脂肪酸组成以及变化的趋势有其本身的特点,花中亚油酸与亚麻酸最多,幼荚中亚麻酸仅及油酸的一半,籽粒中亚麻酸显著下降并与油酸的增多呈负相关。芥酸在花中有一定比例而在荚、粒中则微乎其微。花生烯酸数量甚少,亚油酸在籽粒中高达55%左右,棕榈酸、硬脂酸这两个饱和脂肪酸在花、荚、粒及它们发育过程中虽有变化、但比较稳定地处于15%左右的水平。通过研究明确了蚕豆开花受精后脂肪酸组成及其变化的状态,对蚕豆育种栽培与加工利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蚕豆(Vicia,fabaL)开花期喷洒 B_9(二甲氨基琥珀酰胺酸)3000ppm 强烈抑制生长发育;喷缩节安(1,1—氯化二甲基哌啶)50~200ppm,卅烷醇0.5ppm,环烷酸钠100ppm 无明显效应;喷 B_93000ppm GA(赤霉素)10ppm 导致伞状株形;喷调节膦(氨基甲酰基磷酸乙酯胺盐)300与1000ppm 导致矮缩密集株形、花而不实、后期发生低位分枝、延迟衰老;喷 NAA(萘乙酸)100ppm B(硼酸)500ppm,增加盆栽条件下百粒重;喷4-CPA(4-氯苯氧乙酸)50PPm,强烈抑制顶梢生长,形成上疏下密株形;喷 B500ppm,增加粒/荚壳比值和粒重;喷4-CPA50ppm B500ppm混合溶液的控梢效应比喷4-CPA50ppm单一溶液强,并有提高双荚数、粒/荚壳比值、荚数、百粒重和产量的趋势,同时叶绿素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活力降低。  相似文献   

14.
3种农药的微核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研究3种农药(甲胺磷、甲基硫菌灵和盐酸吗啉胍)在不同浓度下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3种农药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或P<0.01),农药浓度与微核率呈剂量-效应关系,盐酸吗啉胍的诱变效应大于其他2种农药。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明了掖单13、中单2号等4个品种在公顷产量13.7t~15.9t条件下干物质累积分配规律.建立了不同品种群体和个体干物质累积的Logistic方程,提供了不同品种全株干物质累积的最大增长速率,平均增长速率及全株生物量的动态参考指标;阐明了茎叶、籽粒干重动态变化规律,提供了不同品种茎叶干重和籽粒增长速率等动态参考指标;查明了不同品种干物质分布、移动规律的共性和差异,掖单13等紧凑型品种是同化产物移动率高,经济系数也高的品种,中单2号则相反;分析了籽粒干物质的来源及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选用北京地区20个大豆品种(系),对其品质性状和豆腐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研究表明:1)大豆籽粒的脂肪含量与豆腐湿重与湿豆腐体积、豆腐干重间呈极显著正相关;2)品种间豆腐产量差异显著;3)豆腐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凝固剂的种类无相关关系,湿豆腐产量受凝固剂的影响极显著;4)豆腐湿重与湿豆腐体积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豆腐干重呈显著正相关,豆腐体积与豆腐干重呈显著正相关。5)经新复极差分析分别选出高蛋白、高脂肪、高豆腐产量的专用品种。  相似文献   

17.
在西昌特定生态条件下,高产玉米(亩产800公斤)的植株干物质消长动态呈S型曲线。出苗到拔节平均日增重0.18克,积累了总干重的2.2%,拔节到灌浆干重积累速度最快,平均日增重达5.09克,灌浆期时已积累了植株总干重的87.43%。后期干重增长趋缓,但仍以0.8克/日的速度积累了总干重的12.2%。叶片在抽雄时干重量大(45.50克),茎秆、叶鞘和苞叶穗轴则在灌浆期干重达极大值(分别是69.25克、27.00克和89.50克),以后干物质向籽粒转移,其转运量大小顺序为苞叶穗轴>茎秆>叶鞘>叶片,而籽粒的干重一直上升。各营养器官的干物质转运量的总和占籽粒干物质重量的32.79%,表明籽粒干重的67.21%是直接来自叶片的光合产物。本研究还讨论了玉米干物质积累进程的分期及特点和各生育期的干物质分配中心。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硒对蚕豆籽粒产量、硒含量、营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性的影响,以"崇礼蚕豆"和"凤豆6号"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5个土壤施硒水平(Na2SeO3,以Se计0、3.1、6.2、12.4和24.8mg/kg)对硒在蚕豆籽粒中的富集规律、营养物质含量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硒浓度能够提高蚕豆籽粒产量,而高浓度硒则降低蚕豆产量;施硒能够显著提高蚕豆籽粒硒含量(崇礼蚕豆和凤豆6号分别较对照提高21.3~35.8和4.97~7.60倍),籽粒硒含量与施硒浓度之间呈对数关系;硒同时可以影响籽粒中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和单宁等物质的含量,而对总碳水化合物及植酸含量的影响并不显著;施硒可以显著提高籽粒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力;硒对籽粒中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性的影响在蚕豆品种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合理施硒具有增加硒含量和改善蚕豆营养品质的双重效益,低浓度硒处理(3.1mg/kg)便适于富硒蚕豆的开发。  相似文献   

19.
对研制的以稻壳为主要成分的水稻壮秧剂进行了田间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该壮秧剂的床土的pH、秧苗叶龄、株高、根数、根系活力,根系干质量,充实质、植株呼吸强度、干物质含量等各项指标都优于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20.
钾肥对春玉米籽粒建成与品质形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掖单13为材料,在其授粉后,定期测定钾肥区和对照区籽粒鲜重、干重、体积、水分及粗脂肪、粗蛋白质、淀粉、可溶糖等营养成分含量.建立了钾肥区和对照区的数学模型.籽粒干重、鲜重的累积过程用Logistic方程定量的表达.籽粒体积,含水量变化用一元三次式方程反映较好,而籽粒粗蛋白质、粗脂肪、淀粉的形成过程符合倒数方程.二者变化规律相同,但籽粒和营养成分形成强度不同.钾肥可显著提高籽粒灌浆速率,成熟期,使籽粒百粒干重增长1.66克.钾肥能显著提高籽粒中粗蛋白质、淀粉、还原糖、水溶性糖、蔗糖含量,成熟时,钾肥区比对照分别提高8.8%、2.4%、33.3%、29.6%、81.5%.证明钾是名副其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