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评估内蒙古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现状,本研究于2021年4月选择内蒙古覆膜年限为1~40 a的10个旗县的30个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点为研究对象,对各监测点农田耕层土壤地膜残留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耕地耕层(0~30 cm)土壤平均地膜残留量已高于我国农田残留量限值,且3个区域残留量差异明显,表现为北方高原山地区>东北湿润平原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平原区;农户的回收意识更加影响农田残膜量;土壤残膜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层中,且表现为随覆膜年限增加,0~10 cm土层中的残膜含量比例减少,10~30 cm的土层残膜含量比例随覆膜年限增加而增加;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小面积残膜量(<4 cm2)在深层土壤不断增加。研究表明,内蒙古农田残膜污染较为严重,10 cm以下土层中的残膜量和碎片化呈加重趋势,应加强地膜回收、生物降解膜替代等措施,以缓解区域作物种植体系中残膜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农膜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是一个地膜覆盖栽培大省,地膜已经覆盖不同农作区及不同作物,随着地膜应用量和使用年限不断增加,农用地膜大量残留于土壤中,地膜降解速度缓慢,加上残膜的回收利用率低,土壤中残膜不断增加,造成土壤污染,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耕地质量变劣.通过对甘肃省农用地膜利用现状分析,指出残膜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作物产生的危害,提出了农田残膜回收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用残膜的回收问题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可大幅工提高作物单产水平,因而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但用过的地膜不能及时回收,滞留在田间,对土壤及生态环境都造成了污染,从残膜不能得及时回收的原因分析入手,结合各地条件,阐述了不同类型的残膜回收机的特性和使用状况,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使农作物产量和效益成倍增长,但是留于土壤中的地膜残片易造成“白色污染”。对农用地膜带来的环境污染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分析总结了农田残膜回收利用的方法以及清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农田残膜治理,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可降解地膜没有普及的情况下当前采用机械化残膜回收技术、污染控制技术、适期揭膜技术和以旧膜换新膜技术等是治理残膜污染的有效方法;依靠市场调节作用和政府扶持,利用工程技术措施解决好回收和集聚打包等关键环节,提高再生利用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花生种植区耕层土壤残膜赋存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山东省花生典型种植区耕层土壤地膜残留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准确评估花生种植农田系统地膜残留污染现状,为该地区农田地膜污染防控措施的提出提供科学依据。选择覆膜年限为1~15 a的18个农田为研究对象,调查土壤质地、地膜使用情况等指标,同时分析不同耕层土壤中地膜残留量和残片数量。结果表明,覆膜1~15 a的4个典型花生种植区耕层(0~30 cm)土壤残膜量在2.48~46.01 kg·hm~(-2),不同区域间差异不明显,均低于我国农田残留量限值。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耕层土壤中残膜的含量和数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残膜含量和残片数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分布在0~10 cm土层内的残膜显著高于10~20 cm和20~30 cm土层,随着覆膜年限增加,残膜呈现向深层土壤下移的趋势。25、4~25 cm~2和4 cm~2残片数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随覆膜年限增加,耕层(0~30 cm)土壤中小面积残膜数量和比例不断提高,且在20~30 cm深层土壤4 cm~2的小残片呈明显增多趋势,加大了长期覆膜农田的残膜回收难度,可能对耕层土壤环境造成长期影响。因此,采取适当措施增加地膜回收,以减少该地区地膜污染,对保护该地区花生产地健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丽 《新农业》2014,(18):33-33
<正>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地膜覆盖已成为确保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但随着地膜覆盖栽培年限的延长,残留地膜回收率低,导致了土壤"白色污染"问题,即残膜污染。1残留农膜对环境的危害1.1对土壤的危害由于土壤中残膜碎片改变或切断土壤孔隙连续性,土壤含水量下降,甚至  相似文献   

7.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新疆大面积推广使用以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增产。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带来显著效益的同时,也由于年复一年地使用地膜和不能及时回收,随每年耕翻土壤而积累在耕作层内,致使耕地遭到严重的残膜污染,给农业生产特别是棉花生产带来潜在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新疆阿克苏地区棉田残膜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新疆阿克苏地区棉田地膜残留量,为阿克苏地区棉田残膜污染防控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新疆阿克苏地区棉田经过多年的覆膜栽培技术,土壤中地膜残留量较大.对该地区棉田地膜残留状况、残膜分布特点、影响因素进行调查,采用梅花采样法采样,按照不同耕层以及不同残膜面积分类统计.[结果]阿克苏地区棉田土壤中地膜平均残留量高达134.09 kg/hm2,污染严重.残膜在土壤0~30cm耕作层中都有分布,三个层面(地表、0~12 cm、12~30 cm)中的残膜量依次约占总量的5.88;、44.92;和49.20;.残膜主要是以4~25 cm2的大小存在于土壤中,土壤中残膜质量与残膜片数呈正相关关系.阿克苏地区各县与第一师各团场相比棉田地膜残留量较多.[结论]土地管理模式和农作方式是影响地膜残留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对阿克苏地区各县和第一师各团场对比表明,土地管理模式较好的地区棉田地膜残留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9.
典型棉区地膜应用及污染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残膜污染已经成为影响棉区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因子,以黄河流域棉区(河北邯郸)和西北内陆棉区(新疆兵团)典型覆膜棉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农户问卷调查和典型样点采集的方式,对地膜的应用、回收及污染现状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气候条件和生产方式的不同,两个棉区地膜投入量差异很大,河北邯郸地区地膜投入量为33.0 kg·hm-2,农田覆膜比例为46.4%,而新疆地区地膜投入量为61.4 k·hm-2,农田覆膜比例高达84.8%.两个棉区地膜回收率基本相当,但由于投人量不同,新疆地区棉田土壤残膜量远大于邯郸地区,河北邯郸地区棉田0~30 cm土层残膜量平均为80.5 kg·hm-2,而新疆地区则达到208.5 kg·hm-2,是邯郸地区的2.59倍.残膜在土壤中主要分布在0~20 cm的耕层中.从各层次残膜分布比重来看,新疆棉田土壤残膜污染程度更深.农户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农民已经意识到地膜污染的危害性,特别是在新疆地区,但在回收处理以及再利用等方面还存在技术制约,影响了残膜的回收和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10.
生物降解膜与普通地膜的比较示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膜覆盖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和调节生长期的功能,但大量农用地膜残留在土壤中,对土壤的污染也日益严重。解决农业"白色污染"问题的途径主要是清除土壤中的残膜,使用降解地膜。地膜覆盖不仅费工、费时,加之农民多追求经济利益,往往忽视生态效益,有时也为了抢农时而很难落实残膜清理。所以,可降解地膜在近几年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目前已开发研制出化学降解、生物降解、光降解等多种类型的可降解地膜,示范结果表明:普通地膜覆盖较生物降解膜增产294.8kg/hm2,增幅6.97%;纯收入普通地膜覆盖>生物降解膜;生物降解膜具有较好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