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3月,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进口非洲多哥的原木中检出在我国未有分布记载的林木重要害虫--棋盘碎木长蠹[Xyloperthlla scutula(Lesne)].本文介绍了近年从进口原木、板材中截获的3种碎木长蠹:多毛碎木长蠹[X.crinitarsis(Imhoff)]、脂松碎木长蠹[X.picea(Olivier)]和棋盘碎木长蠹,分别介绍了雌雄成虫的形态特征,并列出了这3个近似种的鉴别特征检索表.  相似文献   

2.
梁琼超  陈升毅  黄法余 《植物检疫》2004,18(4):225-226,F004
2003年7月29日至31日,南海口岸从进境新西兰的辐射松原木中连续6次截获一种小蠹,经鉴定为突背粗小蠹(Pachycotes peregrinus(Chapuis)).至此,南海局从新西兰辐射松原木中共截获3种小蠹虫,即长林小蠹(Hylurgus ligniperda)、欧洲根小蠹(Hylastes ater)和突背粗小蠹.这3种小蠹在国内尚无分布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喀什地区多毛小蠹发生与为害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喀什地区疏勒县系统调查、研究了杏树多毛小蠹(Scolytus seulensis Murayama)的发生、为害规律,结果表明:4月中旬始见多毛小蠹成虫在杏树上蛀孔产卵,于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中旬和9月上旬达到高峰期;高度80~110 cm的枝干和东、南2个方向生长的枝干易遭受小蠹虫的入侵;多毛小蠹聚集为害;随为害程度的加重,杏树韧皮部含可溶性糖量也随之升高,韧皮部含水量随之降低,并且不同为害程度杏树韧皮部的可溶性糖含量和水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截至目前我国葡萄上已报道2种长蠹:双棘长蠹(Sinoxylon anale Lesne,1897)和日本双棘长蠹(Sinoxylon japonicum Lesne,1895)。2011年又在张家口怀来县葡萄上发现了洁长棒长蠹(Xylothrips cathai-cus Reichardt,1966),这是洁长棒长蠹首次在葡萄上发现。本文对这3种长蠹进行了形态描述,提供了形态特征照片和检索表。研究证明葡萄双棘长蠹是双棘长蠹的别称,且葡萄双棘长蠹使用的学名Sinoxylonviticonus L. Hang为无效学名。  相似文献   

5.
2003年11月,张家港、苏州等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在美国输华木质包装上检获数种蠹虫,经江苏局植检实验室鉴定分别为红角双棘长蠹(Sinoxylon ruficorne Fahraus)、斑尖帽胸长蠢(Prostephanus punctatus Say),细齿叉尾长蠹(Xylion adustus Fahraus),松芽枝窃蠹(Ernobius mollis Linnaeus),赤材小蠹(Xyleborus ferrugineus(Fabricius)),锉小蠹(Scolytoplatypus sp.).其中,红角双棘长蠹、赤材小蠹和斑尖帽胸长蠹在我国既无分布记录,也未见中文描述.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陈志粦 《植物检疫》2006,20(5):298-299
长小蠹(platypus spp.)属蛀木害虫,从美国进口原木、板材检疫中经常截获有中对长小蠹,最近又新发现柱体长小蠹[platypus flavicornis(Fabricius)].本文描述了长小蠹的危害及生物学特性.根据其危害症状采取相应检疫方法,并分别对在美国原木发生的中对长小蠹、柱体长小蠹、组合长小蠹、四齿长小蠹主要形态特征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7.
陈志麟 《植物检疫》1993,7(1):46-49
长小蠹科是为害木材的蠹虫,可为害整个木质部,钻蛀许多坑道,降低木材的使用价值。长小蠹多为害被伐倒、被风刮倒或树势衰弱的林木,因此,进口木材检疫常有长小蠹出现。几年来,从东南亚经深圳口岸进口木材截获的长小蠹种类也不少,尤其是在印尼、马来西亚产的柳桉、巴麻、木荷、山樟及梨木等边角料、原木及木方上较常发现。现将截获的8种长小  相似文献   

8.
材小蠹属(非中国种)属于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随着对该属研究的不断深入,材小蠹属种类的分类地位出现较大变化。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查阅,结合野外采集的标本,对中国材小蠹属种类进行系统整理,明确了9种材小蠹属昆虫在中国大陆有分布记录,首次记录了对粒材小蠹在广东的分布以及棋盘材小蠹在广东和广西的分布,提供部分种类的形态图并制定了中国大陆已知材小蠹属种类的检索表,可为口岸检疫部门鉴定和判定材小蠹属中国种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用手工捕捉、灯光和信息素诱集对江苏扬州口岸进境木材长小蠹种类进行调查采集,共采集长小蠹标本1 026头,鉴定出长小蠹科7属、18种,其中检疫性种类9种。在截获的长小蠹种类中,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有6属、13种,占总截获种类的72%,其中检疫性长小蠹8种,占截获的检疫性长小蠹种类的88.9%。  相似文献   

10.
斯氏线虫对进境原木上长林小蠹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斯氏线虫对进境原木上长林小蠹的生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斯氏线虫对长林小蠹的侵染力较强.通过毒力测定,斯氏线虫对长林小蠹3龄幼虫的LD50、LD99分别为21、432(条/头),而对蛹的LD50、LD99分别为12、230(条/头).在寄生强度测定中,斯氏线虫与长林小蠹3龄幼虫仅接触0.5h,每虫就可被侵入1.6条线虫,12h寄生的死亡率达到90%,24h寄生的死亡率为100%.斯氏线虫对长林小蠹表现出较高的致病性和寄生性.斯氏线虫在室内以浸泡法和淋施法防治长林小蠹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发生在美国木材上几种长小蠹的检疫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粦 《植物检疫》2006,20(5):298-299,F0002
长小蠹(platypus spp.)属蛀木害虫,从美国进口原木、板材检疫中经常截获有中对长小蠹,最近又新发现柱体长小蠹[platypus flavicornis(Fabricius)]。本文描述了长小蠹的危害及生物学特性。根据其危害症状采取相应检疫方法,并分别对在美国原木发生的中对长小蠹、柱体长小蠹、组合长小蠹、四齿长小蠹主要形态特征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了中国和日本各口岸从东南亚木材上截获的6种截面材小蠹。描述了各种类的形态特征,并编制了相应的检索表,可为进口木材常见材小蠹的检疫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评述了当前长小蠹及其真菌种类的研究成果,讨论了长小蠹与真菌的共生类型、长小蠹与真菌在互惠共生中的相互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颉抗关系,探讨了长小蠹携带真菌的结构,并对长小蠹与真菌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图文描述了番禺口岸近3年来从进口原木中截获的8种长蠹科害虫,包括电缆斜坡长蠹Xylopsocus capucinus(Fabricius)、黄足长棒长蠹Xylothrips flavipes(Illiger)、竹蠹Dinoderus minutus(Fabricius)、三胝双棘长蠹Sinoxylon senegalense Karsch、双棘长蠹Sinoxylon anale Lesne、双钩异翅长蠹Heterobostrychus aequalis(Waterhouse)、大竹蠹Bostrychopsis parallela(Lesne)和红艳长蠹Xylothrips religiosus(Boisduval)等重要长蠹成虫的主要形态特征,并编制了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5.
王凤瑞 《植物检疫》2007,21(4):252-252
2007年1月,廊坊飞鹤乳业有限公司自西班牙进口一套包装机,包装机由一木箱包装。到货后廊坊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疫人员到达现场实施检疫,在检疫过程中发现木箱有口PPC热处理标识,拆箱时木撑条上有害虫危害状,检疫人员立即采集有关样品在实验室进行检验,得到了3种害虫,鉴定为黑条木小蠹、楔长小蠹,另一种长小蠹待鉴定。  相似文献   

16.
管良华  程世田 《植物检疫》1989,3(3):164-172
一、前言南京动植物检疫所1984年从进口苏联原木中发现一种窃蠹科害虫,经我所鉴定为家具窃蠹Anobium punctatum(De G.)。窃蠹科中好几种是大害虫,如烟草甲、药材甲、家具窃蠹等。但世界上仍有一些窃蠹科害虫,尤其是木材中的窃蠹为我们所不熟悉。我国胡经甫目录记载中国有窃蠹  相似文献   

17.
2011年7月,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阿根廷进口多刺苏木(Caesalpinia spp.)原木中检出我国未有分布记载的林木重要害虫——尖齿锯木长蠹(Xyloprista hexacantha(Fairmaire))。本文介绍了尖齿锯木长蠹、弯齿锯木长蠹(Xyloprista arcellata Lesne)、菲希锯木长蠹(Xyloprista fisheri Rai)、钝齿锯木长蠹(Xyloprista praemorsa Erichson)成虫的形态特征,并列出了这4个种的鉴别特征检索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长林小蠹Hylurgus ligniperda(Fabricius)触角上感器的类型和数量,为进一步探索其对化学信号的感受机制奠定基础,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长林小蠹雌雄成虫的触角感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长林小蠹触角上存在5种类型的感器和少量腺孔,包括毛形感器(ST-Ⅰ、 ST-Ⅱ、 ST-Ⅲ亚型)、锯齿形感器(SZ-Ⅰ、 SZ-Ⅱ、 SZ-Ⅲ亚型)、刺形感器(Sch)、腔锥形感器(Sco)和芽形感器(BS)。毛形感器约占总感器数的61%,锯齿形感器在触角的每一节均有分布,占感器总数的24.7%,刺形感器分布在柄节基部和梗节,腔锥形感器只少量散生在部分毛形感器带上,数量约占4.1%,鞭节端部分布有0~3个芽形感器,且有个体差异。长林小蠹雌雄成虫间触角感器的结构和类型无明显差异,雌虫ST-Ⅰ比例稍多,雄虫ST-Ⅱ比例稍多。  相似文献   

19.
1985-2000年,美国在截获的北美以外的6825批次小蠹中,共鉴定出49个属中的67种小蠹,其中以中穴星坑小蠹(Pityogenes chalcographus)、松瘤小蠹(Orthotomicus evo-sus)、细干小蠹(Hylurgops palliatus)、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tus)等数量最多。这些小蠹分别从117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截获,最多的10个国家分别为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墨西哥、牙买加、比利时、法国、中国、俄罗斯和印度。在截获的小蠹中73%发现于木质包装中,22%在食品和植物材料中。  相似文献   

20.
齿小蠹属昆虫作为小蠹科昆虫种类较多的一个属,是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近年来,从北美地区进境木材、木质包装上截获齿小蠹属昆虫的种类、数量均增长迅速,准确的种类鉴定对防止该类害虫传入我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口岸近期截获频率较多的4种齿小蠹进行描述,并列出北美地区齿小蠹属常见种类的检索表,以期为口岸技术人员提供检疫鉴定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