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间作,就是把两种作物在同一块地上,同时相间种植,或者基本上同时相间种植的一种栽培方法。如花生间玉米、玉米间大豆等。 套种,就是在前茬作物生长后期,将后茬作物播种在前作物的行间或株间的一种种植方法。如麦田套玉米、花生等。 复种,就是在一年之内,在同一块地上,种收一季以上的作物。如一年两作两收、三作三收等,有的叫多作多收。 间、套、复种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日趋严峻的粮油安全形势,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的调整:“生产上重点是保口粮,油料重点发展油菜和花生;东北地区扩种大豆杂粮薯类和饲草作物,构建合理轮作制度;黄淮海地区重点是扩种花生、大豆和饲草作物”。以豆科作物为主体的北方现代农业种植制度对保障粮油安全生产、饲草的供应以及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首先,从生产布局看,北方区域(东北、西北及黄淮海)是油料作物大豆、花生、杂豆以及饲草作物苜蓿主要产区。其中,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约占全国68%和66%、花生分别占全国的63%和70%。其次,从豆科作物的生态效益来看,可实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充分利用生态位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目前,北方豆科作物种植模式主要有:单作、间套作(玉米‖大豆、花生,玉米‖蚕豆、玉米‖豌豆等)、 轮作(大豆-冬小麦,夏花生-冬小麦,绿豆-冬小麦等)等生态友好型耕作制度。其中,玉米‖大豆、花生宽幅间作是农业部在黄淮海区域主要推广模式,具有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能有效缓解“粮油争地、人畜争粮”矛盾,大幅提高 粮油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加大国家农业政策调控,培育和推广大豆和花生耐阴、抗旱、高产及玉米矮秆、抗旱、高产 新品种,提高农业全程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服务效率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强化豆科作物在北方现代农业结构中的比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两熟种植模式一直是华北平原的主要种植模式,冬季作物以小麦为主,夏季则以玉米、大豆、棉花和薯类等作物为主。为研究不同夏播前茬作物对后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选用玉米(T1)、大豆(T2)、花生(T3)和甘薯(T4)四种夏播作物,在播种前和收获后检测田间土壤养分变化,以及后茬小麦的籽粒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大豆收获后,15~3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129.75%和43.93%,远高于其他前茬处理;花生收获后,15~3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与播前相比基本保持平衡;四种前茬处理下土壤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均显著增加。玉米前茬和花生前茬处理下,小麦产量和籽粒中氮、磷、钾的积累量显著高于大豆前茬和甘薯前茬处理,小麦产量比甘薯前茬处理分别提高38.15%和31.13%。花生前茬能够有效提高后茬小麦籽粒干基蛋白、湿面筋含量和籽粒容重,大豆前茬能够提高后茬小麦籽粒的干基淀粉含量,甘薯前茬能够提高后茬小麦的出粉率。总的来看,选择花生做前茬,在保持后茬小麦产量较高的同时,能够提高小麦籽粒的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4.
利用大豆、花生、甘薯等矮秆粮经作物,在不影响播种面积的前提下,应用时空技术间作玉米,使间作的复合群体产量与产值比单作增加15%以上的最佳种植方式是:大豆、花生、甘薯等主作物保持单作种植形式与密度,隔沟沟内间作2行玉米,并通过人工调控技术,使主副作物共生期能协调生长,群体结构与光能效应优于单作。大面积示范推广增产效果显著,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5.
青枯病是芝麻和花生的重要病害之一。为探索合理的轮作防控模式,运用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 nacearum)抗利福平标记菌株JXS02-L土壤接种,测定菌株在芝麻、花生、甘薯、大豆、玉米和小葱等6种作物根际土 壤和根部的定殖与消长动态,分析了不同轮作模式对芝麻/花生青枯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后3w,6种 作物根际土壤菌量均低于初始接种菌量;播种后6 w,芝麻、花生、甘薯根际土壤菌量已上升至初始接种菌量水平 (3.20 ×106~4.93×106 CFU·g-1),之后菌量持续上升,大豆、玉米根际土壤菌量则持续下降;播种后12 w,大豆、玉米根 际土壤菌量比芝麻、花生、甘薯根际土壤菌量低4个数量级,小葱植种后6 w~12 w,均未检测到病菌。播种后3 w~ 12 w,芝麻、花生和甘薯根部菌量持续上升,大豆和玉米根部菌量先升后降;至播种后12w,大豆和玉米根部菌量比 芝麻、花生和甘薯根部菌量低5个数量级,小葱根部则始终未检测到病菌。芝麻-大豆-小葱-芝麻、芝麻-大豆-玉 米-芝麻2种轮作模式芝麻青枯病病情指数比芝麻-花生-甘薯-芝麻轮作模式分别降低19.95%、12.87%;花生-大 豆-玉米-花生轮作模式花生青枯病病株率比花生-芝麻-甘薯-花生轮作模式降低11.63%。本研究结果对于了解 青枯雷尔氏菌的生态多样性,以及指导青枯病的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地膜栽培技术张智策,张玲(黑龙江省北安农业学校)1选地、选茬及整地种马铃薯应选择上质肥沃、上层深厚疏松,便于排涝的稍偏酸性土壤;不宜连作,也不要与茄科作物进行轮作。最好选用麦茬、谷茬、玉米茬及大豆茬等茬口。马铃薯是块茎繁殖作物,要求土层松软细碎...  相似文献   

7.
1 各作物产量指标马铃薯2000kg/667m2鲜薯折主粮400kg,玉米600kg/667m2,合计产粮1000kg/667m2。2 土层深厚基本农田冬前深耕一次30cm,开春耖一次,打碎土块,疏通四周排水沟。3 间套方式及带型167m带,一般要求东西走向。双行马铃薯套种双行玉米4 马铃薯栽培技术(1)选用适宜本地种植的175或安薯56。可用两品种脱毒m4、m5种薯;提纯复壮秋薯二、三代薯;高山兑换单株系选“合格”种薯。(2)秋薯春播露地温床催成早春芽,用夏薯做种,用50g左右经严格精选种薯…  相似文献   

8.
<正>黄淮地区是典型的一年两熟产区,冬季基本是小麦,夏季为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过去由于单产水平较低,加上进口大豆冲击,大豆种植的比较效益低,明显不如玉米、花生等,种植面积不断减少。2007年,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成立,为黄淮大豆科技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一支由大豆育种、栽培、植保、农机、加工、农经等不同专业领域的科研人员组成的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黄淮区域专家组组建起来。有了稳定的经费支持和明确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玉米、大豆、小麦、甜菜、亚麻5作物的4种不同轮作体系、1个轮作周期的试验,分析了不同前茬对甜菜根产量及效益、甜菜茬对后作的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是甜菜的最好前茬,比其它茬口增产块根10.8%~14.4%,纯效益可增收26.5%~37.1%;甜菜茬种玉米、大豆比种其它作物产量高、效益好;从产量和效益综合分析,较好的轮作体系应为:大豆一甜菜(亚麻)一玉米,或大豆一甜菜一玉米一小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寻氮限制条件下作物光能截获特征的变化规律,为黄淮海平原一年两熟农作制中夏播作物配置策略调整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在河南省获嘉县采取裂区设计,主区为常规施氮和不施氮2种施氮水平,副区为玉米、大豆、花生3种不同夏播作物,分析限氮处理条件下3种作物的光能截获和干物质量相关性状的关系.在作物生育期中共选取5个时间点,测量叶面积指数(LAI)、叶夹角(LA)和作物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作物收获后调查其地上部干物质量和产量,并计算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IPAR)、光能利用率(LUE)和收获指数(HI)等指标.结果 表明:3种夏播作物的LAI与IPAR均在营养生长期快速增加,而在生殖生长期呈略微下降或升高的趋势;且与常规施氮处理相比,不施氮处理下3种作物中大豆的LAI和IPAR的降幅最小,分别为9.52%和0.94%.玉米、大豆、花生在不施氮处理下的产量较常规施氮分别降低8.31%、2.74%和3.35%,其中大豆产量降幅最小.相关分析表明,3种作物产量与LAI和IPAR间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玉米产量与LA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大豆的产量则与LA呈显著负相关,花生的产量与LA呈极显著负相关.经曲线拟合,3种作物的产量与LAI、LA和IPAR均呈线性回归关系.另外,IPAR与LAI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且符合对数回归关系,而与LA的相关性不显著.综上,当氮素受限时,与玉米和花生两种夏播作物相比,大豆有更大的LAI,保持较高的IPAR,地上千物质量和产量降幅最小,因此在低氮的农田土壤上种植大豆受氮限制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1.
浅谈畈田种豆高产技术揭九平(福建省明溪县雪峰农场)罗英(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365500)位于福建西北部的明溪县雪峰农场,全场有耕地1300多亩,由于受灌溉条件限制,形成了早稻─—秋大豆(秋花生、秋菇)的水旱轮作形式。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农民总结出一种省...  相似文献   

12.
巴西、阿根廷大豆的生产与科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巴西大豆的生产情况巴西位于南美洲,面积851万平方公里,占南美洲总面积的47.3%,面积居世界第五,人口1.68亿,居世界第六位,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农业在巴西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种植的作物有大豆、小麦、水稻、玉米、棉花、花生等,是世界上最大的咖...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大豆重迎茬产生和危害的规律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黑龙江大豆重迎茬产生和危害的规律性杨庆凯(东北农业大学)刘忠堂(国家大豆工程中心)保志鸿(黑龙江省科委1重迎茬产生的时间性、地域性11时间性大豆作为一种商品,其生产必然受到市场中比较效益的影响。作为一种旱地作物,它的比较效益在北方又主要是与玉米和...  相似文献   

14.
生物调控技术对抗性棉虫的自控效应王合水,祁绍臣,刘秀改河南省尉氏县棉花办公室452170韩明保,戎惠民,史洪恩尉氏县农技中心1991~1993年在我县5个乡的5个村1900公顷棉田进行了棉花与玉米、花生、大豆等秋作物插花和棉田点种春玉米等种植技术的应...  相似文献   

15.
在干旱条件下,将水田改为旱地,分别种植大豆、玉米与大豆间套种和玉米,并与种植水稻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效益最好的种植模式是玉米与大豆间套种,亩产值为1152元,其次是净种玉米,其产值为1037元,分别比种植水稻亩产值高351元和236元,净种大豆效益最差,亩产值仅为740元。  相似文献   

16.
高粱、谷子、黍稷等7种作物(表1)是我国种植面积较大或近几年新引进而有一定开发价值的杂粮作物。它们的英文名称与小麦、水稻、玉米几种主要作物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的单词数量较多,如高粱就多达19个,黍稷也有17个。(2)有的容易混淆,如单词“millet”就涉及到几乎所有的禾谷类杂粮作物,包括高粱、谷子、黍稷等6种作物,词量达到了33个。  相似文献   

17.
花生、小麦、玉米是山东省日照市的主要粮油作物,日照市是山东省花生主产区,种植方式以春花生-小麦-夏玉米两年三作为主。这种种植制度埘耕地和光热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春花生播种前闲置,影响农民增收。为此,我们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市场需求,研究探索不同的种植模式,从中筛选出了早春覆膜马铃薯-覆膜花生-小麦-玉米两年四作种植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玉米原垄卡种大豆增产技术黑龙江省8510农场韩远征,李秋,涨莉黑龙江省牡丹江农场管理局科研所冯海红玉米茬原垄卡种大豆技术就是在玉米茬原垄越冬的基础上,第二年在原垄上播种大豆。1992~1994年,我场推广了玉米原垄卡种大豆1.25万亩,平均亩产183...  相似文献   

19.
不同轮作系统中作物根渗出物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作物根渗出物对大豆种子的化感作用,用滤纸法研究了6种轮作系统中5种作物根渗出物对大豆种子发芽及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种子在大豆连作(S…SS) 12年区土壤中种植后,在其根渗出物中大豆种子的发芽率为63.3%,与玉米-大豆-玉米(CSC)轮作区相比(发芽率96.7%),对大豆种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小麦-大豆-小 麦(WSW)、大豆-小 麦-玉米(SWC)和玉米-大豆-玉米(CSC)轮作区种植甜菜后,与相应轮作系统中种植其它作物相比,大豆种子在甜菜根渗出物中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几乎最低,且在所有供试轮作系统中种植甜菜后均不利于下茬大豆种子发芽后的芽生长;而在所有轮作系统中种植亚麻后,其根渗出物更好地促进了下茬大豆种子发芽,且芽长势良好.玉米除了在小麦-大豆-小 麦(WSW)轮作区外,在其它轮作系统中种植后对大豆种子发芽影响不大.在玉米-大豆-玉米(CSC)、大豆-小麦-大豆(SWS)和裸地(Nudation)中小麦根渗出物利于大豆种子发芽和芽生长.总之,同一作物在不同轮作系统中种植或不同作物在同一轮作系统种植后,作物的根渗出物对大豆种子发芽和芽生长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一、豆类作物田的杂草管理在热带,玉米和豆类可进行纯作,也可进行间种.不论在哪种种植方式下,发生的杂草一般是相同的,尽管它们的优盛次序有所不同.1、豆类作物田的杂草管理在热带,常见的一年生豆类作物有绿豆、大豆、豇豆和花生,通常作为稻田和其他谷类的轮作作物如接茬种植.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同玉米或高粱间作,也有终年种植的孤立区.侵害豆类作物田的杂草种类,与玉米或其他早地作物田里的相似.由于豆类作物植株较矮,香附子可能成为严重杂草,防除豆类作物田的杂草,可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