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研究秋季不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甜玉米"HZ388"为试验材料,设置每667 m~2种植3 200、3 600、4 000、4 400、4 800、5 200株6个密度处理,进行观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67 m~2种植4 000株时,空秆率为零,商品率、穗粗和穗粒数达到最大,分别为90.0%、4.68 cm和532.7粒;在一定范围内,667 m~2无苞叶商品鲜穗产量较大,为650.2 kg。建议在武汉及周边地区秋季甜玉米"HZ388"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67 m~2种植4 000株。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华甜玉3号玉米鲜果穗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华甜玉3号在每667 m2种植3 000~4 000株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鲜果穗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从生育进程及穗部性状上看,华甜玉3号在种植密度为4 000株/667 m2时,表现为采收期提前、生育期缩短,但穗部性状变差,果穗变短,秃尖变长,穗粒数、百粒质量、出籽率、双穗率等明显降低;从鲜果穗产量上看,华甜玉3号在种植密度为3 500株/667 m2时,每667 m2鲜果穗产量最高,为1 158.40 kg。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华甜玉3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3 500株/667 m2。  相似文献   

3.
脱毒马铃薯‘冀张薯8号’冬种最佳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探索‘冀张薯8号’冬种不同密度对其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大其商品著率减少,不同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影响较大,冬种马铃薯‘冀张薯8号’栽培最佳密度为4 200株/667 m2.  相似文献   

4.
秋季菜用大豆新品种引进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6个秋季菜用大豆新品种,对其鲜荚采摘期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萧农秋艳产量高,鲜荚翠绿,商品性好,豆粒较香、软糯,蒸煮后微甜,口感好,可作为秋大豆品种示范推广;07-6虽然产量低,但口感最好,可考虑提高种植密度进一步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提高遵义县辣椒种植水平,以遵椒4号为材料,测试不同种植密度对遵椒4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遵椒4号的生育进程影响小,对其主要生物性状和经济性状均有不同影响,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显著,过稀过密都不利高产。遵椒4号种植密度为72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其干椒产量达276.8 kg/667m~2,且收益也达到最高,为3 187.8元/667 m~2。通过种植密度影响产量的数学模型计算,遵椒4号种植密度达到7 133株/667 m~2时,可实现其最高干椒产量256.2 kg/667 m~2。  相似文献   

6.
畦宽与密度对出口萝卜产量及商品性状的影响@刘照亭@李国平@潘耀平@赵亚夫@刘卫忠¥江苏省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资源部畦宽与密度对出口萝卜产量及商品性状的影响刘照亭李国平潘耀平赵亚夫刘卫忠(江苏省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资源部句容212400)为开拓创汇农业,1...  相似文献   

7.
对2个菜用大豆品种毛豆3号、浙鲜豆8号进行了适用收割机采收的种植密度试验,分别比较了植株性状、豆荚和产量构成性状、产量。试验结果表明,适宜于毛豆3号、浙鲜豆8号收割机采收的种植密度为4100~4400穴/667 m~2。  相似文献   

8.
商东升 《食用菌》2003,25(6):38-38
平菇因易栽培,好管理,产量高的特点,近年来发展很快。平菇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极强,所以在多种秸秆材料上都能良好生长,但未见有用鲜玉米苞皮栽培平菇的报道。我地农村每到玉米收获季节,都会产生大量玉米苞皮,但大都弃之路旁或付之一炬污染环境。为了变废为宝,我们试验了用鲜玉米苞皮栽培平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板栗苞壳栽培平菇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覃宝山  覃勇荣 《食用菌》2009,31(4):38-39
利用板栗苞壳作为平菇栽培的原料,用稻草、棉子壳等作对照进行栽培试验。从菌丝生长状况、出菇性能、生物转化率和平菇的商品性状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板栗苞壳栽培平菇具有菌丝生长旺盛,出菇性能良好,生物转化率较高,商品性状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植密度对紫肉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肉马铃薯‘黑美人’为试验材料,探讨6种不同种植密度的鲜薯、商品薯产量、小薯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种植密度75 000株/hm~2、82 500株/hm~2与90 000株/hm~2的地上鲜重较高,显著高于97 500株/hm~2及105 000株/hm~2;商品薯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密度67 500株/hm~2、97 500株/hm~2及105 000株/hm~2,小薯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密度67 500株/hm~2、97 500株/hm~2及105 000株/hm~2,密度75 000株/hm~2、82 500株/hm~2的经济效益基本相等,分别高达68 940.2元/hm~2和68 776.5元/hm~2,均比其他处理增效4%以上。综合考虑,紫肉马铃薯‘黑美人’以75 000株/hm~2、82 500株/hm~2密度范围最适宜,此密度范围的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均较高,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1.
以马铃薯‘荷兰15’一级种为试验种植材料,探讨马铃薯‘荷兰15’磷肥4种施用量的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磷肥(P2O5)施用量,可以提高出苗率,增加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与经济效益。磷肥(P2O5)施用量8 kg/667 m2的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最高,每667 m2分别为2 513.3 kg和2 254.5 kg,极显著高于不施磷肥鲜薯产量与商品薯产量,显著高于磷肥(P2O5)施用量12 kg/667 m2的鲜薯产量与商品薯产量。磷肥(P2O5)施用量8 kg/667 m2的经济效益最高,为2 965.9元,比不施磷、磷肥(P2O5)施用量4、12 kg/667 m2分别增效1 175.4、805.3和646.4元。综合考虑,承德中南部区域种植马铃薯‘荷兰15’,磷肥(P2O5)施用量8 kg/667 m2最适宜。此水平磷肥(P2O5)施用量的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及经济效益均最高。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不同栽培密度对大棚亮剑辣椒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对亮剑辣椒进行了5组栽培密度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亮剑辣椒在大棚中以株行距为0.30 m×1.1 m的产量最高,综合性状表现好,建议在大棚辣椒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从豌豆品种、种植密度、栽培方式等技术措施进行了夏秋反季节豌豆增产潜力试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豌豆品种有不同的生产力,而不同品种又要求不同的密度。参试的4个豌豆品种商品性状好,荚大,产量高,均适合在贵阳高海拔地区推广栽培。作夏秋反季节栽培时,播种期均以8月中下旬为宜,中豌4号和中豌6号的适宜播种密度为12.5 kg/667 m2左右,而腾飞5号和腾飞7号的适宜播种密度为10 kg/667 m2左右。  相似文献   

14.
菜用大豆鲜荚粒性状的遗传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5个菜用大豆品种鲜荚采摘期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遗传潜力进行了研究。相关分析表明:鲜百粒重与荚宽,单株粒数与单株荚数,地上部生物学产量与鲜荚产量、鲜粒质量,鲜荚产量与鲜粒质量,单株荚数与地上部生物学产量间呈显著正相关。鲜籽粒脂肪含量与地上部生物学产量、鲜粒质量间呈显著负相关。鲜百粒重、鲜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力相对较高,单株产量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大,鲜荚产量和单株产量的遗传进度最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瓜菜》2015,(5):44-45
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黄瓜新品种‘津优401’植株生长、瓜条商品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春露地栽培,在同等土壤肥力条件下,设置4个不同667 m2栽培密度(2 000、2 400、2 800、3 000株),调查植株生长各指标,记录和统计商品瓜产量及总产量。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处理对植株生长发育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瓜条商品瓜产量和总产量有极显著影响。667 m2栽培密度为2 400株时,该品种有效产量和产值都达到最高,是该品种在该地区的最佳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16.
罗莹  张志军  李淑芳  刘连强 《食用菌》2012,(2):15-15,18
通过对南韩灵芝、京大灵芝、美芝、G4、G18、日本紫芝6株灵芝菌株的生长速度、子实体产量和商品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4灵芝菌株生长速度较快,产量高,子实体商品性状好,是适宜天津地区推广的灵芝菌株。  相似文献   

17.
韩福光  郑锦荣  李余良 《园艺学报》2015,42(6):1215-1216
‘正甜88’是鲜食与加工兼用型超甜玉米新品种。丰产性好,单苞质量360 g,鲜苞产量18 256.5 kg·hm-2;优质,可溶性糖含量30.74%,果皮薄(70.08μm),适口性好;一级果穗率88%;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长势旺,整齐度好,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运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马铃薯生产的密度、农肥、N 肥、P 肥及 K 肥五项主要因素进行试验。建立鲜薯产量等六项目标函数数学模型,明确了影响鲜薯产量的主要因素为:N肥、农肥和密度。密度与 N 肥、农肥与 N肥、农肥与 K 肥、N 肥与 P 肥对鲜薯产量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同时找出了实现高产、优质、低耗和不同鲜薯产量水平的农艺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以马铃薯‘荷兰15’原种一级为试验种植材料,探讨6种种植密度对马铃薯‘荷兰15’块茎产量与商品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5 290株/667 m2的块茎产量与商品薯产量最高,每667 m2分别为2 858.4 kg和2 581.4 kg。其中,5 290株/667 m2的块茎产量极显著高于密度3 180、3 530、3 970株/667 m2,显著高于密度4 540株/667 m2,与6 350株/667 m2的块茎产量差异不显著;商品薯产量极显著高于密度3 180、3 530株/667 m2,显著高于密度3 970/667 m2,与4 540、6 350株/667 m2的商品薯产量差异不显著;每667 m2纯收入经济效益最高,为1 466.5元,比3 180、3 530、3 970、4 540和6 350株/667 m2分别增效549.6、354.3、266、166.5和278.6元。综合考虑,马铃薯‘荷兰15’的适宜种植密度为5 290株/667 m2,该密度的块茎产量与商品薯产量及经济效益均最高。  相似文献   

20.
《蔬菜》2016,(1)
为了探索辽鲜1号大豆春季栽培的最佳种植密度,试验设每667 m2分别种植29 696株、22 272株、18 096株、15 312株和22 968株,共5个处理,通过不同大豆种植规格密度试验表明:辽鲜1号大豆春播荚果商品成熟期为89 d,其产值、鲜豆荚、鲜豆粒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加大而增加,春茬辽鲜1号大豆,每667 m2栽植成株应在22 272~29 696株以内,不应低于22 272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