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伟  邱强  赵婧 《作物杂志》2015,31(4):81
为了明确不同化控调节剂对杂交大豆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以杂交大豆2号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选用7种化控调节剂,在初花期进行喷施,分析不同调节剂对杂交大豆生理和农艺性状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玉米矮吨及玉黄金均使杂交大豆产量显著增加,增产幅度达5.2%~11.3%;其中,多效唑和烯效唑增产效果最好,其次为矮壮素、玉米矮吨、玉黄金,而缩节胺和乙烯利增产不显著。施用增产的调节剂可显著增加杂交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降低叶面积指数,显著降低株高,增加茎粗、分枝数、单株荚重、单株粒重,但对节数和百粒重影响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叶面喷施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玉米矮吨、玉黄金等化控调节剂,可以提高杂交大豆叶片生理机能,均衡冠层发育,优化株型,进一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可有效降低谷子株高、提高其抗倒伏能力的化控剂及其最佳喷施期,探讨不同化控剂对谷子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苗期和拔节期分别对嫩选17喷施4种化控剂(多效唑、缩节胺、矮壮素、烯效唑),于灌浆期和成熟期测定各处理植株干物质积累量、SPAD、净光合速率、茎秆特性以及产量构成等指标。结果表明:谷子苗期和拔节期喷施烯效唑、矮壮素、缩节胺、多效唑都能不同程度矮化植株,增加茎粗,提高抗倒伏能力,达到增产效果。其中,在苗期施用多效唑株高和节间长分别相比于CK降低6.76%,25.43%,苗期喷施矮壮素增加茎粗效果最显著,比CK增加22.89%,多效唑喷施处理下的谷子抗倒伏性最好,苗期喷施多效唑增产效果最显著,比CK增产17.51%;4种调节剂均能显著提高谷子叶片SPAD值及净光合速率,苗期喷施多效唑处理对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的提升效果最好,分别比CK提高了35.29%,30.37%;与CK相比,苗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谷子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影响显著。喷施化控剂对谷子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CK相比影响不显著。总体来看,苗期喷施多效唑效果最好,可作为谷子高产栽培适宜的化控抗倒伏措施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燕麦的抗倒伏特性,提高燕麦产量,以燕麦品种冀张莜7号为试验材料,以喷等量清水为对照(CK),拔节前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缩节胺(2.0、2.5、3.0和3.5mL/L)和矮壮素(2.0、4.0、6.0和8.0mL/L)进行化控处理试验,探讨不同浓度的缩节胺和矮壮素对燕麦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缩节胺和矮壮素均能降低燕麦株高,增加茎粗,提高茎秆中全钾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强抗倒伏能力,提高产量。喷施3.5mL/L缩节胺的增产效果最好,比CK增加34.94%;喷施4.0mL/L的矮壮素增产效果最好,比CK增加20.95%,且喷施缩节胺的效果优于矮壮素。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生长调节剂对高油玉米的产量和生理效应,以便为高油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此研究。结果表明,用多效唑和缩节胺对高油115进行浸种和喷施,可提高其产量,原因是改善了高油115的群体结构,提高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改善光合性能,从而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  相似文献   

5.
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马铃薯喷施生长调节剂的作用与使用方法,以马铃薯品种‘冀张薯8号’为材料,选用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和矮壮素,在马铃薯现蕾期、开花期、淀粉积累期喷施,对叶绿素含量、株高、产量及大小薯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马铃薯植株生长期内喷施多效唑和矮壮素都可有效降低株高、提高叶绿素含量和产量,开花期喷施株型合理,鲜薯总产量和大薯产量最高。所有处理和对照相比株高降幅在16.1%~43.4%之间,叶绿素含量SPAD值提高1.8%~36.5%,产量提高1.7%~35.57%。以50%矮壮素400倍液,多效唑675 g/hm2,在马铃薯开花期喷施,较不喷施的处理分别增产28.0%和35.57%。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薯块膨大中期简便易行的增产措施,研究了甘薯中后期翻蔓、提蔓、喷施多效唑、喷施缩节胺、摘除枝条等措施对其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作处理)相比,提蔓和喷施多效唑、缩节胺能有效控制旺长,叶面积指数降低,但中后期光合势并未降低,地上部干重降低,块根干重增加,单株薯数增加,分别增产11.28%、16.15%和8.27%,其中喷施多效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水平下多效唑对食用型甘薯光合和淀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大田条件下,以北京553为试验材料,设置施低氮(N 120 kg hm2)和施高氮(N 240 kg hm–2) 2个处理,每个处理下设置3个多效唑喷施浓度,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喷施多效唑对食用甘薯光合特性和块根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增施氮肥能够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但减少干物质在块根中的分配率,降低块根淀粉积累速率,显著降低了单薯重、淀粉产量和鲜薯产量,降幅分别为8.0%、30.7%和20.5%;喷施多效唑可以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促进碳水化合物向块根的运转,提高干物质在块根中的分配,提高淀粉积累速率,显著增加单薯重、淀粉产量和鲜薯产量,平均增幅分别为18.6%、32.5%和46.1%。说明在高氮条件下喷施多效唑对甘薯块根淀粉积累和产量的提高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腐殖酸水溶肥料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腐殖酸水溶肥料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永良四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拔节期水分胁迫后,腐殖酸水溶肥料对小麦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水分胁迫下,腐殖酸水溶肥料均有效地改善了小麦光合特性,与对照相比,叶绿素含量增加5.62%~84.32%,光合速率增加0.87%~75.38%,气孔导度降低7.96%~53.25%,蒸腾速率降低15.96%~58.32%。水分胁迫后,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下降。但在水分胁迫时喷施腐殖酸水溶肥料,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增加,蒸腾速率减弱,因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小麦增产4.48%~7.75%,增产效果显著,增产幅度为:正常供水>适度控水>中度水分胁迫。综合分析表明,腐殖酸水溶肥料能改善小麦光合特性,增加其产量。  相似文献   

9.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冬小麦茎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设置喷施175 mg/kg多效唑(SP1)、300 mg/kg矮壮素(SP2)、350 mg/kg麦巨金(SP3)、333 mg/kg劲丰(SP4)、300 mg/kg缩节胺(SP5)、333 mg/kg碧护(SP6)和清水对照7个处理,对冬小麦株高、节间长、茎粗、茎干质量、抗倒伏能力、产量及产量构成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数植物生长调节剂降低小麦株高,增强茎秆基部抗折力和抗倒伏能力,抗倒伏能力:SP3SP6SP4SP1SP5SP2CK。不同处理对小麦基部节间长的效应为:第1节第2节第3节。籽粒产量SP3SP5SP6SP1SP2CKSP4,其中SP3、SP5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较对照分别增加3.2%和2.3%。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受到的影响较大,千粒质量较小。2013-2014年小麦未发生倒伏的情况下,喷施多效唑、缩节胺的效果好于其他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不同化学打顶剂组合对高产棉花新品种塔河 2 号的打顶效果,为其高产栽培筛选出最适宜的化学打顶剂。试验将 7 个不同化学打顶剂组合分别在 7 月 4 日和 7 月 10 日分 2 次进行叶面喷施,并以人工打顶作为对照组(CK),成熟期对塔河 2 号的产量构成和纤维品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5 处理(缩节胺 75g/hm2+ 塑控 75g/hm2,塑控 150g/hm2)、T7 处理(缩节胺 75g/hm2+ 矮壮素 30g/hm2,矮壮素 150g/hm2)株高降低,T1 处理(缩节胺 75g/hm2,向铃转 150mL/hm2)、T2 处理(缩节胺 75g/hm2,塑控 150g/hm2)、T3 处理(缩节胺 75g/hm2,矮壮素 150g/hm 2)、T4 处理(缩节胺 75g/hm2+ 向铃转 75mL/hm2,向铃转 150mL/hm2)、T6 处理(缩节胺 75g/hm2+ 矮壮素 15g/hm2,矮壮素 150g/hm2)株高增加;化学打顶后衣分增加1.21%~9.53%,籽棉产量增加 7.69%~21.92%;籽棉产量的增加主要是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共同增加的结果;增产最显著的 T2 处理(缩节胺 75g/hm2,塑控 150g/hm2)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较 CK 分别增加 7.94%、23.08% 和 6.03%,但品质等级由 B 下降为 C;T4 处理(缩节胺 75g/hm2+ 向铃转 75mL/hm2,向铃转 150mL/hm2)品质等级不下降,且籽棉产量增加相对较高(15.85%)。综合来看,T4 处理(缩节胺 75g/hm2+ 向铃转 75mL/hm2,向铃转 150mL/hm2)可作为塔河 2 号目前最适化学打顶剂组合进行大田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基质配比对黄瓜幼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农作物再利用,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以温室越冬茬黄瓜专用品种‘博杰52’为试材,以传统的草炭-蛭石-珍珠岩混合基质作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用电导率测定仪、便携式叶绿素仪和光合测定仪等常用电子仪器,监测6种不同基质配比的理化性质及其对黄瓜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瓜育苗中,取一定量的花生壳代替草炭,能提高混配基质的总孔隙度,并有效改善其理化性质;其中播种后40天,黄瓜的株高、茎粗、株幅、叶面积、地上干重和地下干重等均高于对照,以处理4(花生壳:蛭石:珍珠岩=3:1:1)和处理2(花生壳:草炭:蛭石=1:1:1)最为明显。与对照相比,处理4叶片浓绿、代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为47.03 mg/g;净光合速率和光合有效辐射也均高于对照,分别为13.83、 512 μmol/(m2·s),蒸腾速率较低为2.28 mmol/(m2·s);此外,光化学量子产量Y(II)为0.65,表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高,ETR为82.6,说明表观电子传递速率高,利于黄瓜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综合各项指标,处理4适合黄瓜育苗且幼苗质量优于对照,而生产成本低于对照,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钙肥不同用量对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钙肥不同用量对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施用钙肥降低了花生主茎高和侧枝长度, 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 增加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 降低了丙二醛(MDA)积累量。施钙肥可明显增加花生荚果和籽仁产量, 其增产原因主要是增加了单株结果数和出仁率、提高了果重。施钙不仅提高了花生籽仁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 而且可提高脂肪中油酸/亚油酸(O/L)的比值, 增加蛋白质组分中含量不足的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 从而延长花生制品货架寿命, 改善花生蛋白质品质。以每公顷施CaO 300 kg花生产量最高、籽仁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3.
刘翠  张巨松  魏鑫  徐新霞 《棉花学报》2014,26(2):122-129
在南疆气候生态条件下,设置6组不同甲哌鎓喷施次数,以兆丰1号和鲁棉研30号2个杂交棉品种为材料,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哌鎓对杂交棉功能叶生理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甲哌鎓并未改变杂交棉主要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但较对照明显提高了同期各指标值及峰值持续时间。系统喷施甲哌鎓3~4次使得棉花株型紧凑,成铃率高;LAI前期上升快,峰值高且持续期长,后期下降缓慢;功能叶SPAD值增大且后期下降缓慢,净光合速率(Pn)峰值高且持续时间长;可溶性糖含量(SS)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P)明显增加;皮棉产量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4.
控释肥对坡耕地花生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艳华  董元杰  邱现奎  胡国庆 《作物学报》2010,36(11):1974-1980
选用山东省大面积种植的花生品种小白沙,在不同坡度、相同降雨侵蚀条件下,以普通复合肥为对照,研究了控释复合肥对大田花生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坡度、相同施肥水平下,与相同坡度普通肥料相比,控释肥能提高花生生长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有效地降低气孔限制值(Ls);改善花生植株氮、磷、钾积累量和养分当季利用效率;单株结果数提高7.1%~36.0%,百仁重提高5.8%~9.7%,荚果产量和生物产量都有增加,其中坡度为10°时,荚果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提高17.1%和3.8%,15°时分别提高15.7%和15.7%;花生籽粒的粗脂肪、蛋白质含量都高于对照。同时,随着坡度的增大,控释复合肥和普通复合肥处理的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花生体内氮、磷、钾积累量、肥料养分当季利用效率、荚果产量和生物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同种肥料不同坡度处理间花生籽粒品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闫锋 《作物杂志》2022,38(1):179-113
为了明确多效唑喷施时期和浓度对糜子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齐黍1号’为研究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糜子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叶面喷施150、300、600和1200mg/L多效唑,以清水作对照。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多效唑可以改变糜子植株茎秆的形态特征,使株高降低、茎粗增加,从而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在同一喷施时期,随施药浓度的增加,糜子主茎高逐渐降低,节间增粗,抗倒伏力逐渐增强。在糜子生育时期喷施适宜浓度的多效唑能增加糜子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相对叶绿素含量,且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适宜时期喷施多效唑可提高糜子主穗重及主穗粒重,使糜子显著增产,且分蘖期喷施效果优于拔节期和孕穗期,但浓度过高时会降低增产效果。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分蘖期喷施300mg/L的多效唑可以有效增强糜子的抗倒伏能力及光合指标,提高产量,是较适宜糜子的防倒增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北疆气候条件下,为明确棉花对不同施氮量下增效缩节胺[DPC+,25%甲哌鎓(1,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 DPC)水剂]化学封顶效应的响应,以新陆早53号为试验材料,在150(N1)、300(N2)和450(N3) kg hm~(–2)施氮水平下,以人工打顶(P0)为对照,研究DPC+剂量[450(P1)、750(P2)和1050(P3) mL hm~(–2)]对棉花叶绿素含量(Chl)、叶面积(LA)、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干物质累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DPC+剂量下,随施氮量增加, Chl、LA、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生殖器官干物质(RODM)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一施氮量下,上述参数因DPC+剂量不同呈不同变化趋势,其中N1水平下以P1处理、N2水平下以P2处理、N3水平下以P3处理表现出较高的RODM、Chl、净光合速率(Pn)、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II)、电子传递速率(ETR),较低的非光化学淬灭(NPQ)。DPC+与施氮量互作表现为,与其他处理相比, Chl、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ФPSII、ETR、RODM在N2P2处理下分别提高了15.52%、29.39%、27.97%、36.77%、23.28%、23.55%、8.41%~22.24%, NPQ降低了34.54%。相关分析表明,干物质累积和Chl、LA、Pn、Gs、ФPSII均呈显著正相关,与NPQ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在喷施DPC+(750 mL hm~(–2))条件下,适量追施氮肥(300kghm~(–2))能改善棉花光合性能,在增加干物质累积的基础上,促进了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分配。  相似文献   

17.
明确内蒙古中熟区不同玉米品种光合效率、青贮产量及品质的差异性,为筛选适宜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种植的中熟青贮玉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系统分析了先玉335、利禾1号、东裕120、金创998、京科青贮301和种星青饲1号6个玉米品种关键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特征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青贮收获期的产量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推进各品种的各项光合指标变化规律均表现为抽雄吐丝期>大喇叭口期>灌浆初期>灌浆中期。各品种玉米的叶绿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种星青饲1号、先玉335和利禾1号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玉米品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较平缓,其生物产量均达到了20 100kg/hm 2以上,品质优良,综合各玉米品种的光合特性、产量以及品质分析得出,种星青饲1号、先玉335以及利禾1号3个品种作为内蒙古中熟区青贮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