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普洱茶对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普洱茶(熟茶)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损伤的预防作用,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阴性照组、阳性对照组、KXL药物组以及普洱茶(低、中、高)剂量组。试验大鼠采用液体饲料饲喂,同时给予对应的受试物,60天后测定大鼠血清TG、TC、HDL-C、FFA、AST、ALT、INS水平及肝组织FFA、INS水平。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普洱茶低、中、高剂量组血清TG、TC含量,低、中、高剂量组血清和肝组织INS水平,中、高剂量组血清及肝组织FFA含量,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AST、AL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普洱茶高剂量组血清HDL-C显著上升(P<0.05)。普洱茶能够有效预防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或发展。  相似文献   

2.
普洱茶(熟茶)降血脂效果及有效部位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普洱茶(熟茶)降血脂的功效并寻找其降血脂的有效部位。采用脂代谢紊乱模型——预防性给受试物法,选用系统溶媒(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对普洱茶(熟茶)的水提物进行分层萃取,观察普洱茶(熟茶)茶汤和各提取物对高脂饮食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初步明确普洱茶(熟茶)降血脂的有效活性部位。试验结果表明:普洱茶(熟茶)具有降血脂的作用而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普洱茶降血脂的有效部位是乙酸乙酯萃取层。  相似文献   

3.
研究普洱茶(熟茶)不同发酵阶段在制品水提物的降血脂效果。采用脂代谢紊乱模型——预防性给受试物法,观察普洱茶(熟茶)不同发酵阶段在制品水提物对高脂饮食小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以明确普洱茶(熟茶)不同发酵阶段在制品降血脂效果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普洱茶(熟茶)不同发酵阶段在制品均具有降低高脂饮食小鼠血脂的功能,其降血脂效果具有轻微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不同发酵阶段在制品降低高脂饮食小鼠血脂的下降程度均达到了显著性差异,其中普洱茶(熟茶)一翻混合样、普洱茶(熟茶)二翻混合样的降血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从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潮水渥堆做成的普洱茶中,提取茶叶多糖,通过分离、纯化得到纯品茶多糖(TPS),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茶多糖溶液,以研究测定其对小鼠降血糖效果的差异;在动物活体试验中共设四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DM)模型对照组、糖尿病80mg/kg/d剂量注射组、糖尿病160mg/kg/d剂量注射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注入同等体积的蒸馏水。采用腹腔注射。糖尿病试验小鼠选择经四氧嘧啶诱发造模后合格的小鼠,观 测其体重与血糖的变化情况,为期一周。其试验结果表明: 1.普洱茶多糖具有促进糖尿病小鼠体重恢复的作用,但无显著性差异。 2.普洱茶多糖能有效的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值,高剂量的普洱茶多糖(160mg/kg)比低剂量的普洱茶多糖(80mg/kg)降血糖效果要好,在统计上降血糖幅度差异性显著(P<0.05),并且呈现一定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普洱茶多糖的提取及降血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试验从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潮水渥堆做成的普洱茶中,提取茶叶多糖,通过分离、纯化得到纯品茶多糖(TPS),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茶多糖溶液,以研究测定其对小鼠降血糖效果的差异;在动物活体试验中共设四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DM)模型对照组、糖尿病80mg/kg/d剂量注射组、糖尿病160mg/kg/d剂量注射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注入同等体积的蒸馏水。采用腹腔注射。糖尿病试验小鼠选择经四氧嘧啶诱发造模后合格的小鼠,观 测其体重与血糖的变化情况,为期一周。其试验结果表明: 1.普洱茶多糖具有促进糖尿病小鼠体重恢复的作用,但无显著性差异。 2.普洱茶多糖能有效的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值,高剂量的普洱茶多糖(160mg/kg)比低剂量的普洱茶多糖(80mg/kg)降血糖效果要好,在统计上降血糖幅度差异性显著(P<0.05),并且呈现一定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设计二个试验研究普洱茶缓解被动吸烟小鼠烟毒危害的作用。试验一观察小鼠被动吸烟10~80 min的行为,发现60 min为建立被动吸烟模型的适合时间。试验二180只小鼠分为3组,空白组不吸烟、灌服生理盐水;试验Ⅰ组吸烟、灌服生理盐水;试验Ⅱ组吸烟、灌服普洱茶。试验周期6周。试验全期,试验组I和II小鼠血清尼古丁浓度显著高于(P < 0.01)空白组,d 14~42试验II组尼古丁浓度低于(P < 0.05)试验I组。试验全期,试验组I和II小鼠血清可的宁浓度差异不显著。本文结果表明,普洱茶显著降低烟毒尼古丁浓度,且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证明普洱茶对缓解烟毒危害有直接效果。  相似文献   

7.
揭示影响普洱茶冲泡的水温和时间因子的作用、普洱茶冲泡的浸出规律,为科学饮用、审评、鉴别普洱茶,正确引导普洱茶消费和普洱茶深加工等提供参考。试验表明:普洱茶在不同冲泡条件下,其浸出规律均表现为:80℃1min、90℃1min、沸水1min第一泡处理的氨基酸和茶多酚浸出含量较第二泡的要少,其余处理的第一泡氨基酸和茶多酚浸出含量最高,并随着泡次的增加而依次降低,各处理间差异显著;相同条件下,水温越高冲泡时间越长,氨基酸和茶多酚浸出量越多。  相似文献   

8.
铁观音乌龙茶(铁观音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乌龙茶中的极品,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甘醇,以独特的“音韵”闻名于世。铁观音茶中富含茶多酚、茶氨酸、茶多糖、咖啡碱、茶色素等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减肥等保健功效。本文综述了铁观音乌龙茶的营养成分及保健功效,以期为促进人体健康和铁观音茶产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普洱茶对被动吸烟小鼠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180只小鼠分为3组,空白组不吸烟、灌服生理盐水;试验Ⅰ组吸烟、灌服生理盐水;试验Ⅱ组吸烟、灌服普洱茶。饲养周期35d。试验Ⅰ组小鼠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P < 0.05)试验II组,试验II组低于(P < 0.05)空白组。血红蛋白浓度和碳氧血红蛋白浓度,空白组和试验II组差异不显著,显著小于(P < 0.05)试验I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试验组Ⅰ和II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P < 0.05)空白组。本试验结果证明,普洱茶可以显著改善被动吸烟小鼠生长性能和红细胞载氧功能,缓解烟毒危害。  相似文献   

10.
将36只大鼠分为红葡萄酒组、食用酒精组、水组,每组又分为5ml/kg、10 ml/kg、15 ml/kg体重3个小组进行灌胃,灌胃12w后,测量肝脏SOD、GSH-PX、CAT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红葡萄酒对大鼠体重的增长与对照相比没有影响。红葡萄酒10 ml/kg体重灌胃组大鼠SOD酶活性显著高,CAT活性各剂量组均提高。GSH-PX活性三个剂量组均显著提高,而酒精组大鼠只5ml/kg、10 ml/kg两个剂量组有极显著提高。红葡萄酒组大鼠肝脏MDA含量明显减少,其中10ml/kg剂量组与对  相似文献   

11.
摘 要:以稍微粗老的晒青茶为原料,接种白参菌进行固态发酵,对比研究发酵前后的品质及安全性。结果表明白参菌发酵茶品质综合评分较原料提高31%,品质明显改善,汤色由黄绿转变为橙红,粗老味消失,滋味变醇,又增添了菌香味,口感较为协调。白参菌发酵茶和原料的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效果一样,小鼠给受试物后观察14天,体重增长,全部存活,最大耐受量(MDT)大于15000 mg/(kg·bw),相当于成人每日平均拟用量6 g[100 mg/(kg·bw)]的150倍,参照急性毒性试验标准,白参菌茶和原料一样属无毒级茶饮品。  相似文献   

12.
以长白山椴树蜜和优质绿茶为原料,经混合发酵,研制出一种酒精度(7±1)V/V的新型低度酒。在对绿茶浸提条件、发酵工艺参数进行试验的基础上,优选出绿茶适宜浸提温度为85℃,茶水比为1:20;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蜂蜜与茶汁配比为1:2,酵母接种量0.3%,发酵温度为15~20℃。  相似文献   

13.
普洱茶茶多糖的提取工艺的响应面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解决普洱茶茶多糖的提取工艺中参数设定的问题,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这3种主要因素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普洱茶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17,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78.5 min,茶多糖得率为12.72%。采用响应面法分析法对普洱茶茶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可行,茶多糖的提取率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不同种类茶叶的抑菌效果及指导日常饮茶。以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作为指示菌,采用滤纸片抑菌圈法测定3种茶叶对其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茶叶粗体液的抗菌效果与茶叶浓度呈正相关;3种茶叶的抑菌效果依次为茉莉花茶>铁观音>红茶(滇红);铁观音、茉莉花茶在提取时间为20 min时获得最大提取率,滇红在提取时间为50 min时,抑菌圈直径最大;铁观音分别再80℃和90℃有最大的抑菌效果,而茉莉花茶和滇红的抑菌效果都随提取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茶叶粗提物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抑制效果大于革兰氏阴性细菌;铁观音在提取质量浓度为5 mg/m L,提取时间20 min,提取温度80℃时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发酵豆粕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索发酵豆粕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1日龄雏鸡2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为抗生素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 mg/kg的杆菌肽锌和6 mg/kg的硫酸抗敌素;Ⅲ、Ⅳ、Ⅴ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用3%、6%、9%的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结果表明:体增重以空白对照组(组Ⅰ)最低,较空白对照组,9%组(组Ⅴ)显著提高(P<0.05),其余各组极显著提高(P<0.01);料重比6%组(组Ⅳ)最低,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成活率空白对照组最低,抗生素组(组Ⅱ)、9%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6%组差异显著(P<0.05)。6%组半净膛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各组全净膛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6%组差异极显著(P<0.01);3%组(组Ⅲ)腿肌率最高,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肉鸡配合饲料中用6%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最为适宜,可提高肉鸡生长性能,极显著降低料重比,但与抗生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黄友谊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9):222-226
为促进金花菌茶产品的开发,通过人工接种金花菌发酵,分析比较不同茶类、不同绿茶原料对金花菌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茶类原料中以红茶发酵的金花菌茶感官品质最佳,菌香浓郁,绵滑感强,但内含物质含量以晒青发酵的最高;不同绿茶原料中以杀青揉捻叶发酵的金花菌茶品质最佳,汤色橙黄尚明,滋味浓醇绵滑,内含成分丰富。这说明在不同茶类中以红茶为原料更有利于金花菌茶感官品质的形成,晒青原料更有利于金花菌茶理化品质的形成,而以杀青揉捻叶为原料发酵金花菌茶更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做形温度对名优祁红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名优祁红做形工艺中不同除湿与造型温度对成茶品质的影响,除湿设烘干器100℃热风烘坯和电炒锅高温(180±5)℃、中温(160±5)℃、低温(140±5)℃炒坯4组,造型锅温设高(120±5)℃、中(100±5)℃、低(80±5)℃ 3组。对茶样的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测定分析表明:不同除湿温度对茶样的汤色和叶底影响显著,对茶红素(TR)和茶褐素(TB)含量影响极显著;不同造型温度对茶样的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含量影响不显著。烘坯做形比炒坯做形工效高,茶叶品质与中温炒坯做形茶相当,且以中温造型茶样较优;炒坯做形以中温除湿与中温造型茶样为好,低温炒坯除湿茶样的品质较差,高温炒坯除湿掌控不佳时茶样易出现高火的情况。因此,名优祁红做形工艺最佳温控组合为100℃热风烘坯或(160±5)℃炒坯除湿、(100±5)℃造型。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入了解广东地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生理生化特性,更有效地利用野生茶树种质资源进行红茶的育种工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14 个罗坑红茶样中的18 种氨基酸组分、8 种可溶性糖组分、6 种儿茶素组分进行分析,并结合感官审评对对罗坑茶树群体进行红茶种质筛选。结果表明:在14 个茶样中的儿茶素组分EGC含量最高,在15~60 mg/g;LX4-1、LX4-2、JG5-1 中检测到的6 种儿茶素组分含量较高,分别是118.8、88.2、106.2 mg/g;在可溶性糖组分中麦芽糖含量最高,在7~18 mg/g,NJW6-2、SK1-2、LX4-2 中检测到的8 种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分别是64.1、40.1、41.0 mg/g;在氨基酸组分中茶氨酸含量最高,在10.3~23.0 mg/g,LX4-1、DBT9-1、FSP7-2 中检测到的18 种氨基酸含量较高,分别是42.0、41.2、 42.5 mg/g;在上述化学组分具有特异性的种质中HJY3-1、LX4-1 具有浓郁的杏仁香,JG5-1 具有特殊的苦味和回甘,NJW6-2 甜香型明显。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野生红茶生化成分含量相差较大,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并根据该结果筛选出HJY3-1、LX4-1、JG5-1、NJW6-2 等4 份重要的特异种质资源,在红茶育种中存在较高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普洱茶英文科技论文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具有醇和、陈香等独特品质的普洱茶是云南特有茶类,由于特殊的保健功效,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茶学界的广泛关注。与其相关的研究论文日益增多,英文研究论文也逐年增加。本文从“Pubmed”、“ACS Publications”、“ScienceDirect-Elsevier”、“Wiley”和 “SpringerLink”数据库检索到96篇(2012年3月止)与普洱茶研究有关的英文论文,整理分析、归纳了这些论文的研究结果与进展,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