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茶树光合日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陶汉之 《作物学报》1991,17(6):444-452
茶树叶片光合日变化,双峰和单峰型都有出现。强光的光抑制是形成“午休”的主要原因:高温是午休的部分成因:光温适宜,低湿对“午休”的形成影响不大。强光下,伴随高温、低湿条件加剧强光的光抑制,光合日变化的第二个峰很不明显,整个下午光合速率很低。预遮光(黑暗或减低光强)和遮荫时的光合速率明显提高;夏季阴天时光合日变化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LED橙蓝光质配比对滇重楼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同时为LED光源在滇重楼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3年生滇重楼种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波长为620 nm的橙光和波长为460 nm的蓝光组成的组合光源,设置了4个光质处理,分别为O:B=2:1、O:B=4:1、O:B=6:1、O:B=8:1,对滇重楼叶片生物学鲜重、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O:B=4:1处理最利于滇重楼叶片光合色素的合成,其传递光能的效率最高,O:B=8:1处理最低。O:B=4:1处理的滇重楼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均为最高,O:B=2:1处理各项荧光指标都最低。O:B=4:1处理Fv/Fm、Fv'/Fm'、ΦPSⅡ、q P最高。综合分析滇重楼叶片光合特性和荧光特性,以O:B=4:1对促进滇重楼叶片的光合作用最有利。  相似文献   

3.
为LED光源在园艺栽培中的应用积累经验,用自制LED光源,研究了不同光质及组合对番茄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色、双色和三色光质处理番茄幼苗,单色光质的蓝光、绿光处理更有利于提高番茄幼苗株高;除红光、黄光处理外均有利于番茄幼苗茎粗、鲜质量、干质量和壮苗指数的提高;处理红蓝光比1∶1、红蓝紫光比5∶3∶2处理壮苗指数最优,可作为番茄培育壮苗的首选光源。所有光质处理均未提高番茄幼苗的CAT活性。黄光、红蓝光比3∶2、红蓝紫光比5∶3∶2和5∶4∶1、红蓝绿光比5∶3∶2和5∶4∶1这6种处理有利于提高番茄幼苗POD活性,并以红蓝绿光比5∶3∶2最优。红蓝光比4∶1、红蓝黄光比5∶3∶2和5∶4∶1、红蓝紫光比5∶3∶2这4种处理有利于提高番茄幼苗SOD活性。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来看,红蓝紫光比5∶3∶2处理位列第一,可作为促进番茄幼苗生长的最优光质组合。  相似文献   

4.
南方温室中番茄光合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国外先进的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与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对南方温室条件下番茄的光合生理与冠层部位、小气候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不同部位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相差很大;温室内光合速率在正午时分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其主要小气候影响因素是光照与温度,并初步模拟得出了光合速率-光合有效辐射响应的非线性方程,结果对进行温室环境调控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不同光质对菊花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研究新型光源LED辐射的不同光质对菊花组培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植物组培专用LED光源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以菊花组培苗为试材,采用LEDs光源发射的单色光谱红光[(658±20) nm]、蓝光[(460±20) nm]、远红光[(730±20) nm]和绿光[(530±20) nm],进行不同光质配比组合,荧光灯作为对照,对组培苗形态、生根,色素含量,碳氮代谢及抗氧化酶系活性进行差异比较。菊花组培苗在红光下徒长,能效最大。蓝光下矮壮,根系活力最大,复合LEDs光质下,组培苗形态正常。RBG处理的菊花组培苗叶片色素含量最高。红光有利于叶绿素b的合成,蓝光有利于叶绿素a的合成。单频红光处理的菊花叶片淀粉含量最高,RBG处理的叶片可溶性糖、碳水化合物蔗糖、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LEDs光质处理的叶片C/N比高于荧光灯。随着LEDs技术的改进与发展, LEDs光照系统将会替代荧光灯成为植物组织培养的理想光源。  相似文献   

6.
辣椒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系统测定了辣椒的净光合速率及其日变化。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在12-14μmolCO2.m^-2、s^-1之间,部分品种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不同叶位间净光合速率明显不同,幼叶净光合净速率较高,老叶净光合速率较低,健壮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造成光合“午休”的原因。在10:00之后以非气孔限制因素为主。光量子通量密度明显影响辣椒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  相似文献   

7.
王贵 《种子世界》2014,(2):40-40
<正>玉米植株叶片发红在田间极为常见,主要发生在玉米的苗期和抽雄至灌浆期。叶片失绿变红,减少了叶片的光合面积,降低了光合速率,如果叶片进一步干枯,就会缩短叶片的光合时间,从而影响玉米的光合能力,最终影响玉米产量。从发病特点来看,玉米红叶一般有病毒性、低温冷害型、缺素型、虫害型及遗传性玉米红叶等几种类型。1病毒性玉米红叶  相似文献   

8.
将“延薯4号”单叶节茎段转入白光、红光、蓝光、红蓝光(4:1)下,测定了腋芽薯结薯特性、蔗糖和淀粉含量及光合性能等指标。结果表明,蓝光处理腋芽薯形成最早,单薯重和结薯率最高;在腋芽薯形成过程中,叶片蔗糖含量、干物质含量、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净光合速率(Pn)、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实际量子产量(YPSⅡ)显著高于其他光质处理;红光处理叶片的蒸腾速率(T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气孔导度(Gs)显著高于其他光质处理,蓝光处理最低;相同扦插时间叶片的潜在最大光能利用率(Fv/Fm)在不同光质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基于上述结果,蓝光为诱导马铃薯单叶节茎段腋芽薯的理想人工光源。  相似文献   

9.
不同 LED 光源对乌塌菜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菊花小八叶乌塌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LED精量调制光源,设红光、蓝光、红/蓝(3/1)、红/蓝(7/1)、白/红/蓝(3/2/1)5个处理,以白光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对乌塌菜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以红/蓝(7/1)处理最高,且叶绿素总量与红/蓝光比值呈正相关;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以红光处理最高,而蓝光处理下有较高的胞间CO2浓度;不同光质处理对乌塌菜的荧光参数有较大影响,白光的Fm/Fo、Fv/Fo和ΦPSⅡ均最大;红光可以提高可溶性糖含量而蓝光却能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白光能增加维生素C含量。综合分析得出,红/蓝(7/1)有利于增加光合色素含量,提高光合速率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0.
高温胁迫对设施番茄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高温对番茄的反应,本研究于2010年设计人工气候箱环境控制试验,系统研究高温30~36℃对番茄坐果期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以25℃为对比(CK)。结果表明:在30~36℃高温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番茄的光补偿点升高,而光能初始利用率、光饱和点、最大光合作用速率、蒸腾速率逐渐降低,且远远低于对比,相关分析表明在高温30~36℃范围内,番茄的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气温呈显著的负相关,高温30~36℃持续24 h会严重影响番茄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11.
光质对黄瓜幼苗绿色叶片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飞  高志奎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0):161-167
以北方白黄瓜幼苗为试材,用蓝、绿、红发光二级管(LED)单色光进行单色光和混合光照射诱导处理,分析了光质对Fp685、Fp735、Fp685/ Fp735、F685、F735、 F685/ F735和Y(II)的影响。3种LED单色光源(蓝、绿、红)照射诱导下,随着光强的增加白黄瓜叶片叶绿素荧光曲线OJIP中P点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其中,Fp685主要表现为蓝光>绿光>红光;而Fp735均表现为绿光下高,红蓝光下低;Fp685/ Fp735荧光比值均表现为蓝光最高,绿光和红光下较低。混合光得到的荧光曲线的P点出现早于单色光照射,且P混合>P单色光加和。混合光荧光值计算得到的F685/F735比值始终低于单色光荧光加和值计算得到的F685/F735比值。各个单色光质下的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表现为:Y(II)绿光> Y(II)红光> Y(II)蓝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金荞麦辐照诱变株系在快速生长期的光响应和光合日变化规律,培育新种质,以Co60γ辐照绿茎金荞麦根茎(对照)及得到的红茎、红叶诱变株系植株为试验材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连续2年进行了光合参数测定。结果表明:红叶和红茎株系在弱光下具有较好的光利用能力,而绿茎株系在强光下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三种金荞麦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由于气孔限制的影响,具有“光合午休”现象;日光合进程中,绿茎的光合速率高于红茎和红叶;光照和温度是影响金荞麦光合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红茎的光合作用需要高CO2浓度,而高CO2浓度却抑制了绿茎和红叶的光合作用,低湿也是影响红叶光合作用的重要因子。研究结果说明金荞麦变异株系的光合能力明显弱于绿茎对照植株。  相似文献   

13.
Effect of Light Quality on Tomato Fruit Qualities in Turning-Color Period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就不同光质对番茄果实转色期品质变化的影响,以各色荧光灯为光源,在人工控光条件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转色期间不同处理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均于处理后8~10d达最高,而Vc和番茄红素于处理后12d达最大。但不同光质处理间差异明显,红光处理8d后果实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高,处理后8~10d Vc和番茄红素含量大幅度增加,成熟期比对照(白光)提前2d;红光和蓝光处理均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糖及有机酸含量。各处理Vc含量以蓝光处理为最高,达123.7mg/kg(Fw),显著高于对照。番茄红素含量以红光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4.
试验结果表明,虫情测报灯对茶树鳞翅目(尺蠖蛾科、斑蛾科、鹿蛾科、卷叶蛾科、细蛾科、蓑蛾科、豹蠹蛾科、毒蛾科、剌蛾科、螟蛾科、镰蛾科等)、鞘翅目(金龟甲科、天牛科等)、直翅目(蝗虫科、蝼蛄科、蟋蟀科等)、同翅目(叶蝉科、蛾蜡蝉科)、等翅目具有良好的诱集作用,初步明确了白蚁、金龟甲、卷叶蛾类、茶银尺蠖、茶尺蠖、油桐尺蠖、茶斑蛾、茶鹿蛾、茶白纹螟、黑跗眼天牛、茶天牛、红翅天牛等害虫的灯下年消长规律,其中部分害虫的发生规律和世代数与文献记录存在差异。LED红光杀虫灯对昆虫没有诱集作用,蓝光杀虫灯诱虫能力强于紫光杀虫灯,其中,紫光杀虫灯诱集鳞翅目能力强于蓝光杀虫灯,诱集茶树鞘翅目害虫和天敌的能力也强于蓝光杀虫灯,而蓝光杀虫灯诱集半翅目、双翅目、同翅目和蜉蝣目昆虫的能力则比紫光杀虫灯强,频振灯除了诱集中性昆虫(蚊虫和蜉蝣)的能力比蓝光杀虫灯差外,对茶树害虫和天敌的诱集能力均大大优于紫光杀虫灯和蓝光杀虫灯,尤其对天敌有很强的杀伤力。而且,频振灯的诱虫谱比紫光杀虫灯和蓝光杀虫灯更宽。  相似文献   

15.
16.
LED不同光质对菘蓝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研究不同光质对菘蓝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的影响,[方法]以定蓝1号菘蓝种子为材料,设置6个LED光照处理,分别为:荧光灯(CK),100R,100B,80R/20B,70R/30B,50R/50B,比较不同光质对菘蓝愈伤组织诱导、再生及生根情况,同时测定再生植株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结果]结果表明:红蓝混合光处理较单一红蓝光有明显优势,70R/30B处理下,菘蓝愈伤组织愈伤生长状态最好,表现为颜色绿,质地致密,分化率最高为68.75%,再生植株生根率最高为92.86%,生根状态表现为生根早,根粗壮,根长等特征,均显著高于对照。70R /30B 处理下,叶绿素a、总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均达到最大值。[结论]综上,红蓝混合光处理有利于菘蓝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再生植株的形态建成,叶绿素合成、可溶性糖积累,其中以70R/30B为最适光源。  相似文献   

17.
光质对番茄果实表面光系统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保罗塔番茄果实为试材,采用叶绿素成像荧光仪(MINI-IMAGING-PAM)测试分析了蓝(453±2)nm、绿(519±2)nm、红(623±2)nm 3种光质对番茄果实表面光化学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强的增加(200~2 500μmol/(m.2s)),蓝光和红光处理番茄果实表面光系统Ⅱ(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II实际量子产量Y(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PSII天线转化效率Fv’/Fm’均呈"S"型下降趋势;光系统间激发能分配不平衡偏离系数β/α-1急剧上升,反映出高光强导致光系统间激发能分配的不平衡,PSⅡ和PSⅠ间线性电子传递的协调性降低;而绿光处理番茄果实表面叶绿素荧光参数相对来说变化不大,可能是绿光减少了叶绿素对光能的过度吸收,使得光抑制程度较轻;蓝光处理番茄果实表面Fv/Fm、Y(Ⅱ)、ETR和Fv’/Fm’均小于红光和绿光处理,并且随着光强的增加这种差距越来越明显,表明蓝光对光抑制更敏感,更容易受到强光胁迫的影响;另外,当光强为200~1 000μmol/(m.2s)时,番茄果实表面Fv/Fm、Y(Ⅱ)和Fv’/Fm’值红光>绿光,超过1 000μmol/(m.2s)时,则绿光>红光,反映出绿光处理番茄果实适应强光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宜烤烟立体育苗生长的人工光源,在全黑实验室条件下对4种人工光源进行了光照环境指标的测试,分析比较了距灯管距离为20、30、40 cm时光照的强度和均匀性;设置4个不同光照条件下烤烟幼苗栽培试验区,对成苗生理生态指标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4种人工光源平均光照强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红蓝LED>全光谱荧光灯>暖白LED>三基色荧光灯;(2)距灯管距离30 cm的光照分布均匀性最好,其次为20、40 cm。(3)栽培试验区采用红蓝LED灯补光,光照强度设置为150 μmol/(m2·s)时,成苗品质最好。研究结果为烤烟立体育苗人工补光配置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同LED光源下培养的马铃薯组培苗在形态特征上差异明显,为探索这种差异是否会对其移栽后产生进一步影响,试验研究了100%红光(R)、100%蓝光(B)、100%绿光(G)、75%红光+25%蓝光(RB)、45%红光+35%蓝光+20%绿光(RBG)和100%白光(CK)6种光谱下培养4周的马铃薯组培苗温室移栽后植株的生长和结薯情况。试验结果表明,B处理的马铃薯组培苗移栽后缓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qP、结薯前期SPAD值及结薯期各器官生物量均始终高于CK和其他处理,且该处理下最大薯的干鲜重和有效微型薯占比分别较CK提高45.66%、45.09%和10.93%。R处理的组培苗移栽后结薯期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CK,单株结薯数目提高29.60%,但有效微型薯占比较CK降低63.97%。G处理的组培苗移栽后生长和结薯指标均表现最差。组合光谱RB和RBG处理的组培苗移栽后的生长指标和微型薯产量及产量构成指标均与CK无显著差异。因此,单色红、蓝、绿光谱处理对马铃薯组培苗的影响会持续至其移栽后植株幼苗生长,甚至结薯期,组合光谱RB和RBG则不会。在马铃薯组培苗生产上,单色蓝光和单色红光作为照明光源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组合光谱RB和RBG可作为白色光源的替代光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