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自动可视除草机器人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履带式可视除草机器人的整体设计.该除草机器人利用CCD传感器进行实时图像采集,通过S-video接口将图像传输到图像处理板,应用模式识别算法判别出苗圃中的杂草信息,并传达指令给执行机构完成除草动作,能在苗圃中稳定地完成除草工作,可初步实现智能化作业,有着较大的市场前景,其小巧型设计完全符合苗圃工作需要,对苗圃的高效生产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稻机械除草技术装备研究现状及智能化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杂草是造成水稻产量下降和品质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施用化学除草剂会带来作物药害、杂草抗药性和环境污染等诸多负面问题,机械除草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绿色除草方式,可以有效地替代化学除草,缓解施用除草剂带来的危害。本文针对水稻株间机械除草的技术难点,从苗草根系差异特点的角度对水稻株间机械除草装置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介绍,归纳了水稻机械除草新技术的类型和特点,总结了几种新型水稻机械除草装备的特色和优点。提出具有高精度杂草定位功能的智能除草技术将是未来水田机械除草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田间杂草识别与除草技术智能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计算机与电子技术的发展,田间杂草识别与除草技术逐步走向智能化,自动除草系统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对组成田间杂草识别与自动除草系统的4个主要模块(系统导航模块、图像采集与处理模块、杂草识别模块和除草控制模块)分别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耕除草是中国农业生产的一项传统农业措施,而化学除草在大豆杂草防控过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阿荣旗是内蒙古大豆种植主要产区,地区大豆产量和品质都十分优异,但是随着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杂草防除难度逐渐增大。为了将传统耕作除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科学高效地控制田间杂草,于2016年在阿荣旗大豆主产区设置了试验点,对耕作和化学除草对大豆田杂草数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将科学中耕、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有效结合起来,可以将田间杂草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梳理农业机器人研发现状,归纳凝练目前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明确未来发展分析,促进农业机器人更好服务于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收集、查阅,总结梳理了当前国内外农业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应用现状。【结果】目前农业机器人总体包括植保机器人、采摘机器人、信息采集机器人、移栽嫁接机器人4种典型机器人,机器人的共性系统及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自动导航与路径规划、作物目标识别与分析、机械臂自主规划与控制、多机协作和智能交互。【结论】当前农业机器人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推广与普及的主要瓶颈是农业机器人的制造成本问题和智能化程度问题,农业机器人未来主要研究方向是低成本高适应性的开放性机器人研究和"农业大脑"智能决策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杂草是影响大豆等经济作物高产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科学控制杂草危害,是争取大豆丰产的保证。除草包括化学除草和人工除草,其中化学除草是一项省工、省力、保证农作物稳产、高产的技术,近年来已被广泛应。化学除草技术在我们垦区已有三十多年的应用历史,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作物品质,减轻职工劳动强度和有效控制杂草危害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加工番茄制品原料中杂草(主要包括果秧、枝叶和田间杂草等)剔除问题,利用加工番茄制品原料的水力输送工艺,提出一种基于杂草与加工番茄在外形特征和摩擦特性方面的差异来剔除杂草的方法,采用计算分析和样机试验研究的手段,设计了一种加工番茄分选线上的水力除草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水力输送系统、栅条分离系统和栅条滚筒分离系统等组成。通过对加工番茄水力除草装置吩性能测试和工艺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生产效率在30t/h左右,除草栅条角度为37°、距网带间距为200mm时,除草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8.
热除草技术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树人  栗移新  潘雷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95-10697
除草剂的广泛使用引发了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杂草群落变迁和杂草抗药性等诸多问题。热除草方法是替代化学除草的潜在方法,热除草方法有火焰除草、热水除草、蒸汽除草、红外辐射除草、激光除草等。热除草是快速加热植物体内的水分使植物细胞破裂失去活性、死亡的方法。各种热除草技术的传热机制不同。重点介绍了各种热除草技术的机理和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所适用的环境和发展方向。随着有机农作的发展,热除草技术将发展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人类开始从事农业生产以来,便一直与草害作斗争,过去主要靠人工和机械除草,但由于杂草生活力特别顽强,不但费工费时,收效也不理想.化学除草具有效果好、及时、省劳力、成本低和保持水土等优点,特别是高密度作物的田块,人工除草十分困难,而化学除草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临沧蔗区田间杂草的种类、发生类型,总结出一套结合蔗区实际的化学除草配套技术。与传统人工除草相比,该技术节省工时60个/hm^2,节约投入900元/hm^2,对经济高效控制田间杂草的发生危害,实现甘蔗生产的节本增效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设计一种新型除草机,提高除草效率,维护农业生态环境。[方法]对除草机的关键部件除草轮进行了设计,并对除草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确定了除草轮主要技术参数:相邻两齿的夹角α为22.5°、齿根宽L为60 mm、齿根过渡圆角r1为10°、刀齿前刀面圆弧r为400 mm和后刀面圆弧R为480 mm、入土角β为83°~88°、滚切刀中心离地间隙H为450 mm、刀齿后刀面圆弧中心离地间隙h为198 mm和刀齿前刀面圆弧中心离地间隙K为56 mm、刀齿的垂直长度M为80 mm、滚切刀的厚度δ为4mm。试验结果得出土壤含水率与相邻2除草轮之间的间距相互制约的关系。[结论]该滚切式除草机在土壤含水率为16.6%,滚切式除草机相邻2个除草轮之间的间距为60~80 mm时,除草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苗圃地极易滋生杂草,除草不当会阻碍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选择适宜的除草方式尤为重要,以苗木‘宫藤富士/G93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除草方式对苹果苗木生长的影响,为苗圃地绿色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苗木株高方面,地布防草显著高于除草剂除草与人工除草为166.07 cm。不同除草方式对侧枝也有影响,表现为地布防草与除草剂除草显著提高了长枝的占比,分别为56.51%与52.11%,而人工除草的苗木以中枝为主,占52.11%。地布防草有效提高了有效分枝粗度与分枝角度,分别达到了3.96 mm与62.86度。此外,地布防草较人工除草每年每667 m2 节约除草成本约为150元。总之,地布防草不仅提高了苹果苗木的生长质量,还能节约成本,可在苗木繁育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种除草剂在高粱不同生长时期施用的除草效果及对高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使用农达、38%琇去津、史它隆3种除草剂对泸糯8号和泸州红1号2个高粱品种在移栽前7d、移栽前、移栽成活后和中耕期进行除草处理,观察3种除草剂在不同施用时期的除草效果及对高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除在移栽成活后、中耕期施用农达有强药害外,其余各处理基本无药害,除草效果以农达最好,史它隆仅对宽叶杂草效果较好,38%琇去津药效较慢.相对于清水对照,在移栽前7d施用农达、移栽成活后施用38%琇去津对杂交和常规高粱的产量及其生长性状的增加效应最明显.[结论]为高粱地杂草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广东农田杂草防控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光温水热资源丰富,作物四季种植,杂草周年为害,已成为影响农作物生产的重要生物因子。目前,广东农田杂草防控主要依赖化学除草剂,在控制农田杂草危害和提高作物产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杂草防控面临诸多挑战:化学除草剂的过量使用,导致杂草种群演替及抗药性问题突出,除草剂药害问题频发,防治成本增加的同时给农田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绿色防控技术储备不足,适应杂草防控的智能化和机械化手段不多,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相应对策:推进杂草群落动态和抗性监测预警工作;加强杂草抗性机理研究;研发推广除草剂药害诊断及防控技术;加强杂草绿色防控技术和精准除草技术研究;组建产学研联盟,增强协同创新能力;推进杂草统防统治及基层从业者培训。  相似文献   

15.
杂草是影响咖啡产量和品质的一个严重问题。因此,探究咖啡园除草技术对我国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综述了目前咖啡园除草技术的两大类型:传统除草和生态除草技术。基于这些归纳,本文对未来咖啡园除草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即应该大力推广生态除草技术,朝着加强咖啡园的生态环境,提高除草作业效率方向进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草坪杂草是草坪生产栽培的大敌,本文列举了草坪杂草的主要危害,重点从栽培措施、 人工除草或机械除草、化学除草剂防除杂草几个方面介绍了草坪杂草的防除技术,以供园林工作 者在草坪养护时借鉴。  相似文献   

17.
智能控制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向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本文从水稻作业环节中的耕整地、种植、田间管理和收获四个方面概述分析了国内外水稻生产机具使用情况和机械化作业情况,着重阐述了智能化技术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的应用研究,涵盖了耕深智能调节与自动平地技术、工厂化育秧移栽与精量直播技术、田间管理智能化技术(灌溉、施肥、除草和病虫害防治)、收获机在线监测和智能控制技术、自动导航与无人驾驶技术等.指出了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向智能化发展的技术难点,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智能化技术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除草地膜对棉田杂草的防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自行研制的具有抑草功能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在棉花栽培应用中的抑草作用,和增产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此种除草地膜对棉田大多数杂草有较好的抑灭作用,平均防效达80%左右,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9.
果园割草机器人的除草性能与草的物理特性以及甩刀的设计参数紧密相关,结合柑橘果园杂草种类情况及其物理特性,基于Y型甩刀式割草机构设计一种果园割草机器人。运用D-H法建立甩刀切割单个茎秆的运动学模型,模型分析表明,在不出现缠草的条件下,甩刀轴转速1 500 r/min时在最优切割位内对单根杂草茎秆的碰撞力为74.25 N。刀片的切割轨迹分析表明,设计的Y型甩刀刀片切向速度与前进速度的比值λ>1时,割草机器人能有效地进行割草作业。割草机器人实地割草试验结果表明,刀片座间距43 mm、刀轴转速1 500 r/min、前进速度1.0 m/s时,重割率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