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果蔗脱毒对光合作用及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茎尖培养获得的花叶病脱毒果蔗拔地拉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及一些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脱毒果蔗的叶绿素含量,Pn、光合系统Ⅱ原初光能转换率和潜在光化学反应活性均比感染花叶病的果蔗高,而且脱毒果蔗生长快,后期不早衰,蔗茎产量比未脱毒的高30%左右,品质获得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
果蔗Badila脱毒组培苗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带有花叶病果蔗badila的茎段为材料,经热处理和无处理后分别栽植于温室,以新生植株的蔗芽和心叶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并于不同时期对不同处理的果蔗叶片进行光合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脱毒后的果蔗Badila叶片的叶绿素含量、Pn、Gs、Tr、Fv/Fm、Fv/Fo及Yield等均高于未脱毒处理的,脱毒苗中均以愈伤苗的比茎尖苗高.因此,经过脱毒处理,有利于增加果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相似文献   

3.
果蔗拔地拉种性恢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未脱毒果蔗拔地拉为对照,对脱毒果蔗拔地拉进行种性恢复试验,结果表明:经脱毒处理后,果蔗节间增长3.7 cm,株高增加60.1cm,单位面积产量增长33.56%,明显促进果蔗的生长,改善果蔗的产量性状。此外,还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ATP酶活性,并减少花叶病发病株率,果蔗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得到改善,种植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因此,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果蔗脱毒健康种苗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4.
果蔗脱毒组培苗经过速生配套栽培管理,株高、有效茎优于第1代健康种茎,糖度、茎径和产量与第1代健康种茎相当;株高、茎径和产量均明显高于果蔗脱毒组培苗常规栽培。通过速生配套栽培,茎尖脱毒组培苗能当年种植当年采收上市,不仅运输方便、栽培简单,还能提前上市。  相似文献   

5.
以黑皮果蔗脱毒第1代种茎苗(处理A)、第2代种茎苗(处理B)、第3代种茎苗(处理C) 为试验材料,以大田未脱毒果蔗种茎苗为对照(CK),研究其生产性状表现情况.结果表明,不同代数的脱毒种茎苗在农艺性状和品质方面均优于对照种(CK).其中第2代种茎苗(处理B)、第3代种茎苗(处理C) 的蔗茎产量比对照种(CK)增产25%以上,蔗糖含量比对照种(CK) 提高0.5个百分点,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表现出较好的生产性状,可直接作为商品蔗栽培种苗.第1代种茎苗(处理A) 由于组培效应的影响,表现出茎细、无效分蘖多和侧芽大,商品性较差,建议作为高代脱毒种茎苗的种源加繁材料.不同代数的脱毒种茎苗都易受到花叶病毒的侵染,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花叶病发病率提高.因此,要做好花叶病病源传播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选用果蔗拔地拉茎尖脱毒健康组培杯苗,探讨不同密度对其分蘖苗数、成茎率、株高、茎径、单位面积有效茎数、总芽数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1.5万~2.7万株/hm~2范围内,不影响拔地拉果蔗茎尖脱毒组培苗的株高、茎径;组培苗分蘖苗数以种植1.8万株/hm~2最多,为9.69条/株;每株组培苗的成茎数、成茎率以及单位面积有效茎数、芽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因此,果蔗拔地拉脱毒组培杯苗以种植2.1万株/hm~2为宜,单位面积可获得最优的总芽数。  相似文献   

7.
在有微喷灌条件的旱地上栽培果蔗,研究脱毒果蔗在旱地生长生理情况。结果表明:脱毒果蔗单位面积产量比未脱毒果蔗增产23.45%;脱毒果蔗叶绿素含量为2.30 mg/g,比未脱毒果蔗的1.57 mg/g提高46.62%;叶片相对含水量为102.46%.mm,比未脱毒果蔗97.97%.mm提高4.59%;脱毒果蔗伤流量为776.19 mg/h.cm2,比未脱毒的609.02 mg/h.cm2提高27.45%;脱毒果蔗单株根系鲜重135.47 g、干重79.12 g,分别比对照增加22.96%、15.02%;后期的完全展开绿叶(功能叶片)脱毒果蔗比对照多1.3片,增加20.00%;单株绿叶重脱毒果蔗0.458kg,比对照增加36.31%。  相似文献   

8.
果蔗脱毒与常规种茎苗生产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果蔗相关性状的测定,分析果蔗脱毒种茎苗与常规种茎苗(CK)生产性状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除出苗率、出苗速度外,果蔗脱毒种茎苗在月生长速度、株高、节间长度、蔗茎产量和蔗糖、还原糖、氨基酸含量方面与常规种茎苗(CK)相比,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蔗茎产量比常规种茎苗(CK)增产21.75%,蔗糖含量比常规种茎苗(CK)提高1.10个百分点,表现出较好的生产性状,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
健康种苗技术在果蔗优质高产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果蔗栽培中使用脱毒健康种苗是发挥果蔗高产优质潜力的关键技术之一.脱毒健康种苗可采用种茎热水处理、茎尖培养的方法获得,但后者脱毒更彻底,生产效率更高.脱毒健康种苗在果蔗高产栽培中的应用技术包括:选地整地,合理密植,蔗种消毒处理,适时播种,加强苗期、分蘖期、伸长期的管理以及适时砍收与留种等.  相似文献   

10.
甘蔗脱毒种茎的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F134、黔糖4号、Badila(果蔗)3个品种脱毒种茎和非脱毒种茎生产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3个品种脱毒种的出苗率、分蘖率、月株高和月生长速都高于非脱毒种茎,株高、茎径、有效茎、节间长、田间锺度也比非脱毒种高。理论产量:F134脱毒种较非脱毒种高2 040kg/667m2,增产31.9%;黔糖4号脱毒种较非脱毒种高2178kg/667m2,增产36.2%, Badila(果蔗)脱毒种较非脱毒种高1108kg/667m2,增产20.8%,并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说明,甘蔗脱毒种较非脱毒种有较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水稻低叶绿素b突变体及其野生型(镇恢249)第5叶为材料,研究了水稻叶片自然衰老过程中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荧光参数、Rubisco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叶片全展后随着衰老进程,突变体与野生型的Pn、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Rubisco大小亚基相对含量都呈下降趋势.低叶绿素b突变体的净光合速率高于野生型且下降慢于野生型,但是二者叶绿素荧光参数之间差异不显著,而野生型Rubisco相对含量下降较突变体快,因此低叶绿素b对水稻第5叶衰老和Pn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碳同化阶段.  相似文献   

12.
新丰和新光两个核桃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核桃品种新丰、新光的叶绿素含量、光合特征参数、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和单株产量等指标的差异性研究,为核桃生产中的合理调整株行距及丰产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利用SPAD-502叶绿素仪、Licor-6400光合系统和FMS-2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两个核桃品种的光合特征参数和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及单株产量、单株仁产.[结果]与新光相比,新丰叶片含有极显著高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其光补偿点(LCP)、呼吸速率均低于新光,而表观光量子效率(AQY)和光合速率(Pn)均极显著高于新光,其Pn比新光高29.1;;两个核桃品种的Fv/ Fm、ΦPSⅡ、ETR、NPQ之间差异不显著;而新丰的单株产量和单株仁产极显著高于新光,新丰和新光的单株产量分别为(1.20±0.22)、(0.55±0.10)kg/株.[结论]核桃品种新丰的光能利用效率观显高于新光,在生产上具有较高的丰产潜在特性.  相似文献   

13.
半根及半根交替水分胁迫对苹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模拟研究定位灌溉及分根区交替灌溉的‘嘎拉’苹果幼苗光合反应,探讨不同水分条件下叶片光合效率的气孔与非气孔限制作用。【方法】采用18% PEG 6000(w/v)模拟水分胁迫,研究了半根(HRS,模拟定位灌溉)、半根交替(AHRS,模拟分根区交替灌溉)及全根水分胁迫(WRS)下苹果光合参数、光合色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及叶绿素荧光反应特点。【结果】水分胁迫条件下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与细胞间隙CO2浓度显著降低,叶温显著升高。HRS叶片MDA含量和SOD活性及叶绿素荧光反应与对照不存在显著差异;AHRS从交替后第2天起,叶片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Fv/Fo与Fv/Fm则显著低于对照;WRS在胁迫第5或6天后,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Fv/Fo和Fv/Fm、SOD酶活性显著降低,而MDA含量则显著增加。【结论】不同水分胁迫处理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存在差异:HRS主要由气孔限制所引起;AHRS既存在气孔限制,也存在非气孔因素限制;而WRS前期由气孔限制引起,随着胁迫时间延长,非气孔限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Glutathione (GSH) abundantly presents in plant and affects plan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o justify if GSH affects copper (Cu)-induced corn production, photosynthesis (Pn) rate, an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 chlorophyll (Chl) content and Chl fluorescence, relative water content (RWC) and yields were evaluated. Different Cu concentrations (0, 0.2, 1.5 and 3.0 ppm of Zn) with or without 100 µm of N-acetyl cysteine (NAC) were arranged as completely randomize design with 5 replications.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NAC and Cu affected plant height and leaf numbers. Copper reduced Pn rate, and PAR and increased RWC but no effect was observed on Chl content and Chl fluorescence in leaves. On the other hand, NAC application increased Pn, PAR, Chl parameters regardless of Cu treatment. In the presence of 1.5 ppm of Cu, corn plants showed improve yield and cob length irrespective to NAC treatment. Taken together,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NAC might improve som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in plants to enhance Cu-induced corn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5.
在南宁市郊采集到1份表现褪绿条纹、花叶的黑皮果蔗样品(NN—Ba2),经差速离心和PEG二次沉淀法提取病毒粗汁液,在电镜下观察到略弯曲的线状病毒粒子;DAC—ELISA检测显示NN—Ba2与甘蔗花叶病毒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呈阳性反应;根据SCMV和SrMVcP基因分别设计合成特异引物,利用RT—PCR对NN—Ba2进行分子鉴定,扩增出大小约900bp的预期片段,健康对照未扩增到任何片段;NN—Ba2扩增片段经克隆后测序得到719个有效核苷酸,测序结果在DDBJ上用BLAST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序列与已报道的SCMV广东、云南、广西等地分离物对应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36%~97.77%,根据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病毒种和株系的划分标准,NN—Ba2鉴定为SCMV。田间采集的另外10份表现花叶症状的果蔗样品经ELISA和RT—PCR检测,证明也感染了SCMV。  相似文献   

16.
采取不同光强与水分处理,比较分析盆栽芒萁的光合和荧光参数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芒萁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 潜在活性(Fv/Fo)、PSⅡ光化学效率(Fv/Fm)、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 Chl b)、类胡萝卜素(Car)和总的叶绿素(Ct)呈现增加趋势,而胞间CO2浓度(Ci)则呈现下降趋势.相同的遮荫条件下,浇水处理的参数值均高于不浇水的,且80%遮荫下Fv和Fm在浇水和不浇水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因此,遮荫和浇水条件下,芒萁通过增加净光合速率、色素含量、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及潜在活性,形成适应遮荫和土壤水分条件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以江苏省东台国有林场健康银杏树和感染叶枯病银杏树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叶片光合及生理指标的变化,以期从生理代谢角度认识和评价银杏叶枯病病害。结果显示,以健康银杏树健康叶(JSJY)为对照,叶枯病银杏树病害叶(BSBY)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显著降低(P0.05),但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BSBY与叶枯病银杏树健康叶(BSJY)叶片净光合速率(Pn)、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及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与JSJY和BSJY相比,BSBY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分别降低了18.78%和13.93%(P0.05)。由此可见,银杏叶枯病会降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抑制叶片光合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害叶叶绿素荧光参数值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从而降低叶片的品质,危害银杏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