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33份烟草品种(系)为试材,烟叶苗期进行人工诱导接种TMV试验。以病情指数(D)和抗性指数(RI)为基础采用聚类法划分不同烟草品种的抗性分类,并对其进行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33份烟草品种(系)共可分为免疫和非免疫两大类群;病情指数和抗性指数在两大类群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非免疫类群的3个亚类群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免疫类群包括延晒九号、延晒六号、延晒十号和SZ12-04等15份烟草品种(系),占参试材料总数的45.45%。非免疫类群包含中抗、中感和感病3个亚类群,占参试材料总数的54.55%。其中,中抗亚类群包含延晒三号、延晒七号和SZ12-07等9份材料(占27.28%);中感亚类群包含延晒一号、延晒二号和NC89等8份材料(占24.24%);感病亚类群仅包含1个品种G140(占3.03%)。基于病情指数(D)和抗性指数(RI)数据,采用欧氏距离-Ward's聚类分析法划分的类群及亚类群中所包含的品种(系)及其数量都相同,抗病性分类结果也一致。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抗马铃薯Y病毒(PVY)的优良种质,以41份烟草品种(系)为试材,在烟叶的苗期进行了人工诱发抗性鉴定和分类。结果表明:不同烟草品种(系)对PVY的抗性差异很大,其病情指数(D)和抗性指数(RI)范围分别为(10.32±0.40)~(66.33±2.31)和(-2.64±0.09)~(-0.13±0.06)。通过聚类分析法,将其划分为抗病、感病2大类群和高抗、中抗、中感、感病4个亚类群,2大类群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而4个亚类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抗病类群包括高抗和中抗2个亚类群,共占参试材料的46.34%;其中,高抗亚类群包括SY04-3、SY04-6、SZ08-04等5个品种(占12.20%),中抗亚类群包括8107、SY04-5、SZ08-1等14个品种(占34.14%)。感病类群包括中感和感病2个亚类群,共占参试材料的53.66%;其中,中感亚类群包括延晒三号、SZ08-2、SZ12-01等19份品种(占46.34%),感病亚类群仅包括NC95、NC89、K326等3个品种(占7.32%)。基于病情指数(D)和抗性指数(RI)并通过欧氏距离-Ward’s聚类分析法划分的类群及亚类群中所包含的品种(系)及其数量都相同,抗病性分类结果也一致。  相似文献   

3.
烟草早花产生的原因及生产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烟草早花是指烟株未达到正常栽培条件下本品种应有的高度和叶数就提前现蕾、开花的异常现象。发生早花的烟株现蕾期明显提前,有的甚至比正常情况提前1个月,叶片数减少,且叶片小而薄,长势弱、株形小。烟草早花对产量、质量的影响很大,因此在育苗后期和大田生长前期遇到不良环境条件,早花发生率高,生产上应引起高度重视。1 烟草早花产生的原因1.1 气候原因低温是导致早花的主要因素,在可变营养生长期(12~14片真叶的烟苗期间),遇13~18℃的低温,持续10~20d,能促进烟草生殖生长,促进生长锥由分化叶片向分化花芽的转变,也导致早花发生。烟草…  相似文献   

4.
烤烟品种资源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计算机系统对 1 0 4个国内外烤烟品种的 1 4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 ,形成了烤烟品种的系统分类。烤烟可分为 4个品种群和 6个品种亚群 :优质烟品种类群 (内含 2个品种亚群 ,39个品种 ) ;低烟碱多叶品种类群 (内含 1 3个品种 ) ;低糖高蛋白品种群 (内含 1 3个品种 ) ;高糖碱比品质欠佳类群 (内含 4个品种亚群 ,39个品种 )  相似文献   

5.
40份糜子品种的表型性状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方差及聚类分析,对40份糜子品种(19份糯性品种,21份粳性品种)主要表型性状进行了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性状差异较大。其中,产量内糜6号最高,达6 260.3 kg/hm2;其次依次为陇糜6号、陇糜11号,分别为5 820.3,5 760.3 kg/hm2;产量较低的品种为雁黍8号(2 640.1 kg/hm2)、晋黍6号(2 865.1 kg/hm2)、赤黍1号(3 790.2 kg/hm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产量与单株粒质量、单穗粒质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主穗长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各性状变异系数不同,其中,生育期性状变异系数最低,仅为6%,而单株粒质量、单穗粒质量等变异系数在10%~20%,有效分蘖变异系数最高,为21%;各性状形态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973 7~0.983 9,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基于10个主要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0份糜子品种的聚类结果在卡方距离为2.94处,分为4大类群;但分类结果显示,来源于同一生态区同一系列的品种没有严格划为同一类群,具体为第I类群含2个亚群,第1亚群有6个品种,第2亚群有9个品种,第II,III类群分别包含4,6个品种,第IV类群包含2个亚群,第1亚群有8个品种,第2亚群有7个品种。  相似文献   

6.
以50个豇豆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低温胁迫下(14℃)下能够发芽的43个品种低温胁迫与常温对照的相对发芽率(RGR)、相对发芽指数(RGI)、相对发芽活力指数(RVI)、相对胚根长(RRL)、相对胚根鲜质量(RRM)、相对总鲜质量(RTM)6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分析法、聚类分析法、逐步回归分析法对14℃条件下发芽的43个品种进行萌芽期耐冷性分析。结果表明,统计的相对发芽率(RGR)、相对发芽指数(RGI)、相对发芽活力指数(RVI)、相对胚根长(RRL)、相对胚根鲜质量(RRM)、相对总鲜质量(RTM)6个指标仅相对发芽率(RGR)与相对胚根长(RRL)的相关性不显著,其他各指标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分析法得到耐冷性综合评价D值,利用聚类分析法对D值进行分类,将参试的43个豇豆的耐冷性分为4类:Ⅰ类(耐冷型)、Ⅱ类(中度耐冷型)、Ⅲ类(耐冷较差型)、Ⅳ类(冷敏感型);利用回归分析法建立适宜评价不同豇豆品种萌芽期耐冷性的最优回归方程:D=-0.357+1.032 X2+0.404 X3+0.555 X6。研究筛选到耐冷型豇豆品种7个,冷敏感的品种9个。  相似文献   

7.
葫芦砧木种质资源耐冷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低温环境的耐冷葫芦砧木品种,本研究以11份葫芦砧木种质资源为材料,分析其在8℃低温胁迫下的冷害指数,测定与耐冷性相关的7项生理生化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对其耐冷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温处理下,冷害指数、抗氧化酶(SOD、CAT)活性、氧化损伤指标(MDA含量)、渗调物质(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作为苗期耐冷性鉴定的评价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将11份供试葫芦砧木材料分为3大类群:强耐冷性品种(NZ、CF、AS、RS、HG和QY)、中度耐冷性品种(JX、Y1、JZ和Y3)和冷敏感性品种(KC)。强耐冷葫芦砧木NZ、CF、AS、RS、HG和QY可以作为耐冷葫芦砧木资源种质改良的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15%和25%聚乙二醇(PEG6000)处理模拟自然干旱胁迫条件,对60个圆果种黄麻品种进行萌发期抗旱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黄麻品种对PEG干旱胁迫表现差异显著,其中根长、芽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抗旱系数随着PEG浓度的提高而显著降低。对黄麻抗旱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将60个品种划分成A、B、C、D和E共5大类群,C类群和D类群的品种抗旱性较强,E类群品种的抗旱性差,A类群和B类群品种的抗旱性差异较大;其中抗旱品种占16.7%,不抗旱品种占40%,相对抗旱品种占43.3%。PEG胁迫处理可以作为黄麻抗旱性资源筛选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杏品种花器官表型特征及花粉微观特征差异,分析新疆杏品种遗传多样性及品种间亲缘关系,为新疆杏资源的评价、鉴定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3个亚群(喀什亚群、和田亚群、库车亚群)中41个杏品种花器官表型特征,用扫描电镜观测花粉微观形态特征.计算21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去除林下凋落物和草本层(简称除凋和除草)对楠木Phoebe zhennan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四川盆周西缘山地60年生楠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人工去除凋落物和草本层(RL)的方法,以未处理样地(ck)为对照,采用大型手捡和干、湿漏斗分离法,分别在样地处理后1个月(RL1)和3个月(RL3)时对0~5 cm,5~10 cm,10~15 cm土层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实验共采集土壤动物1 753头,分属4门13纲32目99科,除凋除草降低了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其中:(1)与对照样地ck1相比,样地RL1类群数极显著降低(P0.01),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下降不显著(P0.05),丰富度指数(D)和密度类群指数(DG)极显著降低(P0.01)。(2)与对照样地ck3相比,样地RL3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土壤动物类群数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下降不显著(P0.05),丰富度指数(D)和密度类群指数(DG)显著降低(P0.05)。林下除凋除草会导致土壤动物平均密度、类群数以及多样性指数的降低,进而影响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当前新疆海岛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新疆海岛棉种质资源的评价、保护及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新疆选育具有代表性的130份海岛棉品种/系,基于其24个主要表型性状进行变异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Q型聚类分析.[结果]24个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25.77;,叶片大小变异系数(53.32;)最大,整齐度指数变异系数(1.00;)最小;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439,单株结铃数多样性指数(2.237)最大,纤维颜色多样性指数(0.288)最小;数值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水平极显著高于描述型性状,但其变异度不如后者丰富.当欧氏距离为20 h,130份新疆海岛棉资源被聚为Ⅰ(60份材料)、Ⅱ(70份材料)2个大类群,当欧氏距离为15时,Ⅰ类群被划分为A(26份材料)和B(34份材料)2个亚群,Ⅱ类群被划分为C(10份材料)和D(60份材料)2个亚群,且各类群之间部分纤维品质指标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结论]新疆海岛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变异度丰富、遗传多样性较高,数值型性状有遗传改良和利用潜力,有明显的类群关系,且各聚类群之间表现出了明显区域性和显著品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黄瓜种子萌芽期及嫁接砧木幼苗期耐盐力评价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目的】进行黄瓜不同基因型和嫁接砧木耐盐性的筛选。【方法】对20个黄瓜品种种子萌发期和22个嫁接砧木幼苗期的耐盐力进行鉴定,对黄瓜种子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等耐盐力指标和嫁接砧木的盐害指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0个黄瓜品种中,早多佳、华早2号、中农8号、津育1号、津优3号为耐盐力强的黄瓜品种,津冠1号、许优1号 、津春5号、津春4号、东方明珠、湘早3号、特早1号、津优1号为中等耐盐黄瓜品种,白皮黄瓜、宁丰8号、美农4号、津春3号、津杂4号、津杂2号、津春2号为耐盐力弱的黄瓜品种;22个嫁接砧木中,可分为二大类,其中,春白玉西葫芦、早青一代西葫芦、铁将军F1南瓜、极早秀玉西葫芦为耐盐力弱的品种,其它为耐盐力强的品种。耐盐力强的砧木品种可分为3个亚类,孝感瓠瓜、同心瓠瓜、汉龙碧玉瓠瓜、超丰8848瓠瓜耐盐力很强,黑籽南瓜耐盐力强,其它13个品种耐盐力较强。【结论】黄瓜不同基因型和嫁接砧木的耐盐性具有较大差异,在黄瓜种子萌发期和嫁接砧木苗期可对其耐盐性进行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3.
以烟草品种NC89为试验材料,通过电子克隆获得1个烟草GRAS家族基因NtGRAS。该基因编码区长为1 311 bp,编码436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NtGRAS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7 781,等电点为5.16,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进化树分析发现,NtGRAS蛋白与拟南芥At SCL23蛋白高度同源。酵母转录激活结果表明,Nt GRAS蛋白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NtGRAS在烟草的根、茎、叶和花中均有表达,其中在根部的表达量最高;低温(4℃)、NaCl(200μmol/L)和干旱均能诱导NtGRAS基因上调表达。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用代表中国温带玉米主要杂种优势群的4个标准测验种(B73、丹340、Mo17和黄早四)和来自5个热带玉米群体Suwan1、Pop21、Pop32、Pop28和Antigua种族的25个典型自交系,采用NC—Ⅱ设计得到100个杂交组合,将这些组合种植在云南省景洪、德宏、保山三种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观察鉴定,再根据产量进行配合力分析,并结合SSR分子标记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结果将供试自交系划分为4个类群,第一类群包括丹340和黄早四,属国内玉米种质类群;第二类群包括Mo17和来自Antigua种质的M9,属Lancaster种质类群;第三类群包括B73,属Reid种质类群;第四类群包括除M9以外的24个热带自交系,属于热带玉米种质。第四类群又可分为A和B两个杂种优势群,其中A群属于马齿型的Tuxpeno种质,可再分为亚群1和亚群2,其中亚群1包括除M15以外的Pop21的4个自交系;亚群2包括M15和M17两个自交系;B群是硬粒型种质,可再分为4个亚群,其中亚群1属于Suwan 1种质,包括自交系M1、M2、M3和M5;亚群2属于黄色硬粒型的Antigua种质,包括自交系M6、M7、M8、M10和来自Suwan 1的M4;亚群3基本属于硬粒型的ETO种质,包括来自Pop32的M16、M18、M19和来自Pop 28的M22、M24;亚群4基本属于Antigua种质,包括来自Pop32(ETO)的M20和来自Pop28的自交系M21、M23、M25。划分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按遗传交配的 NCⅡ设计选择中国云南地方陆稻早、中、晚粳品种13个为父本组,中国东北为主的北方早、中粳稻品种11个为母本组,两组间互交。研究表明:(1)生育期一般配合力在两生态区域各自品种群内的品种间差异皆极显著,特殊配合力在不同交配间差异也很显著。一般配合力主要,特殊配合力次要。生育期广义、狭义遗传力都极高。(2)北方早、中粳×云南高海拔陆粳,生育期一般配合力与双方品种本身生育期都呈显著线性相关,这两类群间可不需配合力测定。北方早、中粳×云南中、低海拔陆粳生育期一般配合力只在云南品种群内与品种本身呈线性相关,在北方品种群内无相关,这两类群间配合力测定必要.对云南品种的中、晚粳,北方粳中有低配合力类型存在。  相似文献   

16.
不同小粒大豆品种幼苗期对耐涝性的生理响应及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耐涝性强的大豆优良种质,对不同来源的44个小粒大豆品种,以相对死苗率为鉴定指标,在幼苗期进行耐涝性盆栽鉴定试验,并研究淹水胁迫下大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电解质渗出率、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这44种不同大豆品种的耐涝性差异很大。大豆幼苗淹水处理后,叶绿素含量降低,耐涝性强的品种降低幅度小;电解质渗出率升高,耐涝性强的品种升高幅度小;光合速率下降,耐涝性强的品种下降幅度小。通过聚类分析法,将其划分为耐涝、不耐涝2大类群和耐涝、中度耐涝、中度不耐涝、不耐涝4个亚类群。最终综合相对死亡率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吉育108、敦化东农690等2个高度耐涝材料和东农50、吉育106、吉大豆9号、吉育113、东农690、吉育111、吉科豆10、绥小粒1号、吉育104、吉育115、吉育110等11个较耐涝材料。  相似文献   

17.
SSR分子标记分析彩色马铃薯品种间的遗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来源不同的30份彩色马铃薯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41个SSR引物扩增30个供试品种得到152条带,其中128个为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3.12个多态性条带,其中包括一些品种特异性的SSR位点.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简单遗传相似系数SM=0.65处可将供试材料分成两大类群:类群Ⅰ为来自北美和欧洲的彩色马铃薯品种,在SM=0.72处可分为紫色马铃薯亚群,红色马铃薯亚群和白色马铃薯亚群;类群Ⅱ主要是不同来源的彩色马铃薯种质资源,包括二倍体原始栽培种,二倍体野生种和四倍体栽培种安弟斯亚种资源.聚类遗传关系表明类群Ⅰ和类群Ⅱ遗传关系较远,性状差异较大,可以作为极好的遗传资源进行杂交育种,扩展和丰富彩色马铃薯种质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10个烟草品种对烟草赤星病的抗病性,为酉阳烟区烟草品种的选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生产中常用的10个烟草品种对烟草赤星病的抗性,并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了测量.[结果]烟草赤星病发病从轻到重的顺序依次为云烟87、云烟97、南江3号、NC297、中烟103、红花大金元、K326、NC102、云烟85和贵烟4号,其中云烟87烟草赤星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最低,分别为22.5%和3.16,云烟97和南江3号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云烟87很接近,分别为23.0%、3.32和24.5%、3.22,同属于发生相对较轻微的品种,上述3个品种对烟草赤星病的抗性相对较高,而K326、NC102、云烟85以及贵烟4号的发病率则相对较高,均高于30%,对烟草赤星病的抗性相对较低.南江3号的株高、茎围、腰叶长、腰叶宽等农艺性状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结论]综合比较抗病性和农艺性状,南江3号具有很好的栽培价值,适合在酉阳烟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试验对低温逆境下20个烟草品种发芽和苗期生理生化特性变化进行分析,并对其耐寒性进行鉴定。在常温(20~30℃)和低温(11℃)逆境下测定种子发芽特性及幼苗生长、生理生化等指标,将各性状在低温与常温下测定值的比值作为耐寒性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和相对丙二醛(MDA)含量之间显著相关,是较好的耐寒性评价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20个品种分为耐寒型、中等耐寒型和低温敏感型3类,聚类结果与相关性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厚皮甜瓜种子萌芽期耐冷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9个厚皮甜瓜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低温胁迫条件(18℃)下种子萌芽期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相对胚根长度和相对活力指数;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萌芽期耐冷性。结果表明,厚皮甜瓜不同品种种子萌芽期耐冷性不同,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相对胚根长度和相对活力指数5项指标间呈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5个单项指标转换为2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对各综合指标相对重要性加权获得各品种耐冷性综合评价D值,以D值为89份甜瓜材料排序,从高到低区分其耐冷性,并建立评价厚皮甜瓜耐冷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