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叶面喷硼对紫云英结实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硼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与植物的细胞与功能、花粉管发育伸长以及对光合作用的产物-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转运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开花前叶面喷施硼肥,探讨硼肥对紫云英花荚结实成粒的调控效应,以期为增加紫云英籽粒数、提高种子产量调控技术应用提供参考。选取“信紫1号”为供试材料,在开花前叶面喷施清水(对照CK)、硼肥[500 (T1)、1000 (T2)、2000 (T3)、4000 (T4)、6000 mg·L-1(T5)]。在成熟期,按常规考种法记载单位面积株数、分枝数、不同层花序的花序数、结荚数、籽粒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各喷施浓度处理(除T3处理外)的单位面积花序数、结荚数、单荚籽粒数和荚果结实率在不同层花序上与对照间差异均不明显。喷施浓度T3处理的单位面积花序数在第3~6层花序上较对照分别提高31.87%、40.79%、37.49%和44.99%,单位面积结荚数较对照分别提高27.89%、32.69%、35.92%和25.84%,单荚籽粒数较对照分别提高20.69%、23.54%、23.24%和22.03%,荚果结实率较对照分别增加2.95%、2.56%、3.49%和4.51%,然而在第1和2层花序上与对照差异不明显。进一步分析产量构成发现,喷施不同浓度硼肥处理对紫云英单位面积有效株数、一级分枝数、单株一级分枝数和千粒重影响不大。综上,在紫云英花荚脱落开始之前叶面喷施2000 mg·L-1硼肥,可显著促进第3~6层花序单位面积花序数、结荚数和单荚籽粒数的增加,从而促进荚果结实率的提高,最终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2.
袁柱  孙彦  陆继肖  郭郁频  冯子蓉 《草地学报》2015,23(6):1329-1335
在分析内蒙古额克托旗地区苜蓿种子生产基地土壤有效硼含量的基础上,连续2年在不同年限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上采用质量分数为0.229%,0.371%和0.600%的硼砂溶液进行花期叶面喷施,研究其对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旨在为苜蓿种子生产微肥施用方面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硼对成熟期苜蓿单株叶重和荚果重、种子产量组分、种子产量和质量有一定影响,其中单株叶重以喷施0.600%的硼砂溶液效果最好,2013和2014年分别比对照增重80.77%和35.71%,0.371%的硼砂溶液对增加单株荚果重、单株结荚花序数、每花序结荚数、每荚果种子数以及种子增产效果最显著,2013和2014年种子单产分别为604.38和322.76 kg·hm-2,比对照增产71.35%和37.37%,正常种苗百分比分别比对照提高10.24%和21.11%,种子硬实率分别比对照降低5.16%和10.55%。因此叶面喷施合适浓度硼肥可促进生殖分配,显著提高苜蓿种子产量和正常种苗数,降低硬实率,综合考虑以质量分数为0.371%肥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刘香萍  李国良  杜广明  崔国文 《草业科学》2011,28(12):2167-2169
通过对盛花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进行叶面喷施不同质量分数的硼、钼、锌,测定不同处理下紫花苜蓿种子产量、株高、千粒重、花序数/生殖枝、豆荚数/花序、籽粒数/豆荚等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硼、钼、锌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效应。3种微肥中0.9%硼、0.04%钼和0.6%锌处理对苜蓿种子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种子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89%、26.51%和13.8%,其中0.04%钼增产效果最优。同时各处理对花序数/生殖枝、荚果数/花序、籽粒数/荚果等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硼肥对黄土高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地上生物量和种子产量的影响,试验于2014年5月28日苜蓿开花前在中兰1号紫花苜蓿叶面分别施用硼含量为20.5%和15.0%的硼肥。两种硼肥分别设置4个施肥量梯度和2个对照,共10个处理,进行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喷施含硼量分别为20.5%和15.0%的两种硼肥,对8年生紫花苜蓿草产量及种子产量均有明显增产作用。当喷施肥量达到3 000 g/hm2时,硼含量为20.5%的硼肥对紫花苜蓿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增产效果显著;硼含量为15.0%的硼肥可使紫花苜蓿的种子产量显著增加。说明喷施硼肥可以增加紫花苜蓿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及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5.
<正>据《北方园艺》2015年第5期《叶面喷施硼肥对猕猴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作者龙友华等)报道,以"贵长"猕猴桃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水平的硼肥对猕猴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水平的硼肥处理已发生硼中毒,降低猕猴桃产量及品质;适宜水平的硼肥能较好地改善猕猴桃品质,提高猕猴桃产量;其中叶面喷施0.3%硼酸钠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产  相似文献   

6.
叶面施肥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在甘肃省庆阳市南部研究了叶面喷施硼肥及磷酸二氢钾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产量因子及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初花期和结荚期叶面喷施硼肥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的种子产量,最佳的喷施浓度为0.4%;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也显著提高了种子产量,最佳的施用浓度为0.3%。叶面喷施硼肥可显著降低收获种子的死种子比率,而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硬实率没有显著影响;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对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死种子数随着施用浓度的增加显著下降,硬实率则随施用浓度的增加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ABA对北方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的影响,本试验以白菜型冬油菜陇油8号为材料,分别于冬油菜冬前三、五、六、七叶期用10 mg/L的脱落酸(ABA)溶液喷施叶片,以各个时期喷蒸馏水为对照,分析其对越冬率、产量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ABA喷施能够显著提高白菜型冬油菜的越冬率和产量,提高保护性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等生理生化物质含量,且这种作用主要发生在受到低温(-5℃)胁迫以后, ABA处理的越冬率和产量分别较CK增加14.3%, 8.0%;受低温胁迫后的SOD、POD、CAT酶的活性分别较CK提高39.8%, 20.8%,31.0%;SP、SS、Pro含量较CK增加104.5%,120.1%,77.7%,且随喷施时期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六叶期喷施效果最佳。同时ABA处理能增强根系活力,降低MDA含量。因此,在北方寒旱区,在白菜型冬油菜冬前六叶期喷施一定浓度的ABA能提高冬油菜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8.
正据《园艺学报》2016年第4期《叶面喷施硼肥对"梅鹿辄"葡萄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耿庆伟等)报道,为探讨叶面喷施硼肥对"梅鹿辄"葡萄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4年生红色酿酒葡萄品种梅鹿辄(Merlot)为试材,在初花期至幼果期分4个时段对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硼酸溶液,探讨叶面喷硼对葡萄果粒直径、百粒质量、单穗质量和单株产量的影响,分析叶面喷硼后葡萄果实的总糖、总酸、花色苷、黄酮、单  相似文献   

9.
以‘非洲骄傲’番荔枝(Annona squamos cv.Af rican pride (AP))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喷施不同浓度大豆多肽水溶液对番荔枝苗木生长、叶片品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大豆多肽水溶液可显著促进番荔枝幼苗生长,提高叶片品质,其中总体喷施效果较好的6g/L大豆多肽处理60d后,与对照相比株高、地径、叶片数分别增加了7.48cm、0.11cm、3.6片,叶面积、叶片干重分别提高了23.33%、46.43%;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分别提高了41.29%、72%、105.88%、23.34%;另外,经不同浓度大豆多肽处理后,番荔枝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下降,抗氧化酶系统的关键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环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均表现在低浓度(≤6g/L)时随浓度增加活性增强,在高浓度(>6g/L)时随浓度增加活性逐渐降低,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浓度增加变化不大。因此,在‘非洲骄傲’番荔枝幼苗生长期以喷施6g/L大豆多肽为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0.
以乌苏1号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cv.WusuNo.1)为材料,研究灌浆期喷施GA.对无芒雀麦农艺性状和种子产量的影响.以清水(CK)和浓度分别为10、20、30和40 mg/L的外源GA3叶面喷施处理灌浆期的无芒雀麦,并测定处理后无芒雀麦的分蘖数、叶长、叶宽、株高、生殖枝、小穗数、花序长、种子数、千粒重和产量等指标.结果 表明:叶面喷施低浓度GA3,显著增加了无芒雀麦种子数、小穗数、千粒重及产量,其中喷施10 mg/L外源GA3对提高种子产量最为明显,较对照增产35.94%.  相似文献   

11.
韩刚  党青  赵忠 《草地学报》2010,18(4):528-532
为阐明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抗氧化保护系统在旱逆境下的适应性调节机制,采用盆栽试验,于2006年7~9月测定了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1年生柠条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类胡萝卜素(Car)、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适宜水分条件相比,在中度及重度干旱胁迫下柠条的Car含量均长期无显著变化,CAT活性、GSH、AsA、H2O2和MDA含量均在一定时期显著增加(P<0.05);在中度干旱胁迫下SOD、APX和GR活性均长期无显著变化,但重度干旱胁迫下SOD与APX活性均有显著增加(P<0.05),GR活性则长期显著降低(P<0.05);在中度及重度干旱胁迫下柠条的CAT、AsA和GSH具有重要抗氧化保护作用,此外SOD与CAT良好的协同作用及中度干旱胁迫下AsA、GSH、GR与APX良好的协同作用下,能使对活性氧的清除更加有效;干旱诱导的氧化胁迫与氧化伤害在重度胁迫时更早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苜蓿叶片离体干旱胁迫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新兰 《草业科学》2008,25(2):77-83
以国内外20个优良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离体干旱胁迫下叶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探讨了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并结合草产量对其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抗旱性强的品种在干旱胁迫下草产量高,叶片CAT、POD和SOD活性存有率高.依据上述4项指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将 20个紫花苜蓿品种分为抗旱性强、较强、中等和弱4个等级.  相似文献   

13.
沿绿洲-荒漠过渡带水分梯度分布的芦苇抗氧化保护机理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甘肃省河西走廊绿洲-荒漠过渡带沿水分梯度分布的芦苇的生长环境特征以及抗氧化系统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芦苇叶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在盐渍胁迫严重的盐渍化生境很高。芦苇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根区土壤含水量降低时显著增加,对抵御干旱胁迫的贡献较大,但对盐渍胁迫并不敏感;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随干旱胁迫加剧而逐渐升高,对水分亏缺的响应大于对盐渍化响应;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土壤含水量较高的盐渍化生境和土壤含水量很低的沙丘生境中都较高,对抵抗盐渍胁迫和干旱胁迫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芦苇叶片抗氧化物质类胡萝卜素(Car)含量随土壤含水量降低未表现出显著变化,在盐渍化生境还有降低,说明Car对抵御干旱胁迫和盐渍胁迫贡献很小。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控水法,对达乌里胡枝子进行不同梯度干旱胁迫(适宜水分,CK;中度干旱,DR1;重度干旱,DR2)和复水处理,研究其在胁迫过程中的抗氧化保护系统及膜脂过氧化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1) 在整个胁迫过程中,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干旱胁迫使SOD、POD、CAT、APX活性高于对照,且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SOD活性为DR12,CAT、APX活性为DR1>DR2,而POD活性在胁迫开始后前6 d内为DR1>DR2,之后则为DR2>DR1;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AsA含量变化不明显,Car含量则高于对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As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Car则呈上升趋势;干旱胁迫下O2·-含量高于对照,膜脂过氧化导致MDA含量升高,细胞膜相对透性改变,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MDA含量在胁迫开始后前6 d为DR2>DR1,之后各处理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O2·-含量为DR1>DR2。2) 复水后,APX、CAT、Car、O2·-均呈上升趋势,其他指标则呈下降趋势。3) 通过隶属函数法对该种的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达乌里胡枝子抗旱能力较高,且中度胁迫下该种的抗氧化能力高于重度胁迫,中度胁迫可能更适合于该植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盐胁迫下匍匐翦股颖抗氧化酶活性及基因表达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匍匐翦股颖在盐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与基因表达的影响机制,模拟盐胁迫条件,用0 mol/L(CK),0.2 mol/L的NaCl溶液对两种不同耐盐性的匍匐翦股颖Penncross和SeasideⅡ进行处理,测定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了匍匐翦股颖CytSOD,FeSOD,CAT,APX,POD的部分片段,并设计了5个基因的qRT-PC引物,对5个抗氧化酶基因表达量进行了荧光实时定量测定,分析了两种不同耐盐性的匍匐翦股颖在盐胁迫条件下,抗氧化酶活性与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盐胁迫对两种不同耐盐性的匍匐翦股颖抗氧化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不同,在盐胁迫初期,盐敏感的Penncross SOD活性比耐盐的SeasideⅡ高,盐处理中、后期Penncross SOD活性快速下降,SeasideⅡSOD活性下降慢而且能保持相对稳定,在这一阶段SeasideⅡSOD活性显著高于Penncross;CAT,APX和POD活性随着盐处理的延长,酶活性增加,Penncross CAT和APX活性低于SeasideⅡ,POD活性两者差异不大。盐胁迫下,Penncross CytCu/ZnSOD,CAT、APX 和POD表达量上调,而FeSOD下调;SeasideⅡ5种抗氧化酶基因表达量上调,CytCu/ZnSOD,FeSOD,CAT和APX的表达量显著高于Penncross,而POD表达量差异不大。两种匍匐翦股颖CytCu/ZnSOD、CAT、APX和POD表达量变化与酶的活性变化较一致,而盐敏感的FeSOD的表达量变化与SOD活性变化不一致。  相似文献   

16.
芦翔  石卫东  王宜伦  汪强  谭金芳  韩燕来 《草业科学》2011,28(12):2150-2156
为了探讨外源NO是否能减轻盐胁迫对燕麦(Avena sativa)幼苗的伤害,以水培生长到四叶一心的燕麦幼苗为研究材料,在150 mmol/L NaCl胁迫下,探讨了0.06 mmol/L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白燕6号和内散2号2个燕麦品种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质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和植株干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施入外源NO可提高燕麦叶片SOD、CAT、POD和APX活性,降低MDA含量和质膜透性,并能缓解叶绿素含量的下降,提高植株干质量,从而减轻NaCl胁迫对燕麦幼苗的伤害;但外源NO对不同抗氧化酶活性影响不同,其中对提高SOD、CAT、APX活性的作用相对较大,而对提高POD活性的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北方干旱气候和盐渍化土地严重限制了羊草(Leymus chinensis)生长,为探究羊草在逆境下根、叶的联系与区别,为提高羊草耐盐性和耐旱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浓度PEG(20%、30%、40%、50%)溶液和NaCl溶液(100、200、300、400mmol·L~(-1)),模拟不同程度干旱和盐生境,测定干旱胁迫和盐胁迫下羊草根、叶抗氧化酶系统(APX、CAT、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对比羊草根、叶在胁迫下的生理反应。结果显示,轻度盐胁迫下(100mmol·L~(-1)),羊草主要通过叶片的APX消除活性氧自由基,渗透调节部位主要在叶片中;中度盐胁迫(200、300mmol·L~(-1))下,根部、叶部分别主要通过提高POD和CAT活性来消除活性氧;胁迫严重时(400 mmol·L~(-1)),根部APX显著升高,叶片则通过提高POD和CAT活性共同抵抗活性氧的危害,渗透调节也会从叶片转为根、叶共同作用。干旱胁迫初期(20%),羊草主要依靠根、叶中的APX和叶中的CAT来消除活性氧,随着胁迫加重,根中的APX和叶中的CAT活性提高,共同抵抗活性氧危害,根、叶中POD活性一直呈下降状态,对抵抗活性氧自由基伤害作用不大,渗透调节部位主要在叶片中。  相似文献   

18.
离体干旱胁迫下三种紫花苜蓿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离体干旱胁迫下,以3 个紫花苜蓿品种叶片为材料,测定了叶片相对含水量、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4个生理指标,并说明它们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抗旱能力由强到弱分别为Prime、陇东苜蓿和河西苜蓿;(2)离体72 h叶片的相对保水率可以简便地反应苜蓿品种间抗旱性强弱;(3)CAT和SOD活性在离体72 h时间内,均呈现一致的下降趋势,POD活性的变化规律与CAT和SOD不同,72 h品种间3种酶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0~72 h 酶活性的存有率可以反应苜蓿的抗旱性强弱,酶活性存有率高,抗旱性强,反之则弱。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顶峰Ⅲ’为供试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品种,研究了低温和干旱胁迫下内源褪黑素(melatonin,MT)的响应,并采用叶面喷施不同浓度MT (0,20,100,1 000 μM)的方法,探讨了MT对低温和干旱胁迫下黑麦草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和干旱胁迫下内源MT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在不同胁迫强度下,喷施一定浓度的MT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使幼苗鲜重发生改变,其中100 μM的MT处理对提高幼苗鲜重和降低相对电导率的效果最佳;低温和干旱胁迫下,黑麦草叶片中O2·-,H2O2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显著增加;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性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MT显著地降低了MDA和活性氧的积累,提高了CAT,APX和GR活性及脯氨酸含量。综上,低温和干旱胁迫下MT能够诱导植物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增强和脯氨酸积累,有效地清除活性氧,从而缓解了黑麦草的生长抑制,增强了其抗寒和抗旱性。  相似文献   

20.
以6年生‘紫红’莲雾为试材,比较了4种防寒措施(喷施50mg/L水杨酸和1000mg/L壳聚糖混配剂;喷施1000倍海藻肥和750倍磷肥混配剂;覆盖遮阳网;覆盖塑料大棚)在自然降温中对莲雾抗寒性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田间防寒措施能显著降低莲雾在低温胁迫下的MDA积累,增加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覆盖遮阳网和塑料大棚在降低MDA含量上优于化学防寒,化学防寒则在增加细胞保护性物质上效果较好。应用在露地栽培的3种防寒措施未明显提高保护酶系统活性;覆盖塑料大棚处理的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CAT、POD活性显著低于露地上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