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苗圃转让     
今年顺义区苗圃绿化、美化苗木达1120多种、1.12亿株。其中油松、白皮松、华山松、雪松、桧柏、侧柏等常绿树13157亩,1650万株,占育苗总面积的23%;连翘、碧桃、榆叶梅、紫叶李、紫蔽、紫荆、月季、玫瑰、黄刺梅、黄杨、女贞等花灌木5468亩,1455万株,占育苗总面积的10%;白腊、元宝枫、栾树、国槐、银杏、合欢、龙爪槐、杜仲、千头椿、金丝柳、各种品种杨等落叶乔木37375亩,8095万株,占育苗总面积的67%。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草药多。多到什么程度呢?山里人常说:见草就是药。老百姓常用的草药就有100多种,如老牛乾、木灵芝、褐桦菌、松花粉、冬青、马尿噪、柳树包、榆耳、银耳、木耳、榆黄、猴头、冻蘑、树鸡子、扫帚蘑、天麻、猪嘴蘑、蒲公英、葱花芽、小根菜、剌嫩芽、贝母、板蓝根、天南星、龙胆草、细辛、刺五加、柴胡、淫羊藿、黄芷、山芋头等等。采中草药,是长白山重要的生活内容,也衍生出大量的长自山中草药文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精米白面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日三餐。与此同时,肥胖症、糖尿病、痛风、高血压、结肠肿瘤等疾患也开始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关医学研究表明,适当食用诸如玉米、小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红薯、  相似文献   

4.
蓝天碧水七彩云南,白云绿树引领绿色发展。11月28日,参加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的中外媒体多方位考察云南普洱的生态之美,感受彩云之南的风土人情和美丽生活。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中国绿色时报、人民网、中新网、凤凰网、网易、山东齐鲁网、香港卫视、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广东卫视、山东卫视、云南卫视、江苏卫视、福建卫视、四川卫视、安徽卫视、深圳卫视、  相似文献   

5.
茶叶中有很多的化学成分,如:茶多酚、咖啡碱、芳香油、水分、矿物质、色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类脂、维生素等。在这些成分中,茶多酚、咖啡碱、芳香油对茶叶的质量与饮茶的功效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林业》2010,(2):39-39
抗癌食晶首选红薯。最近,我国医学工作者对广西西部的百岁老人之乡进行调查后发现,此地的长寿老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习惯每日食红薯,甚至将其作为主食。无独有偶,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最近公布的20种抗癌蔬菜排行榜为:红薯、芦笋、花椰菜、卷心菜、西兰花、芹菜、倭瓜、甜椒、胡萝卜、金花菜、苋菜、荠菜、苤蓝、芥菜、西红柿、大葱、大蒜、青瓜、大白菜等,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有关区县的森林公安机关集中力量,多路出击,狠狠地打击盗伐林木的犯罪团伙,使一大批犯罪分子落入法网,受到法律的制裁。目前,已经有石林涛、李志军、高明三个盗伐林木团伙的犯罪分子经人民法院判决有罪。石林涛、王振、于长青、王金山、石海宽、石玉军、曹志忠、李志军、曹起生、化广杰、高明、徐清等12名盗伐林木的犯罪分子受到刑  相似文献   

8.
当前现代化的航天、航空、汽车、机械、电子、民用建筑、化工等行业迫切要求具备很高的力学性能及耐热、耐磨、耐化学性能的材料.因此高分子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通过对现有聚合物进行物理和化学改性,使其进一步高性能化、结构化、工程化.北京化工大学研制的聚氯乙烯合金是通过挤出机的力学、化学作用及接枝、复合技术使聚氯乙烯塑料工程化,成为物理性能可与ABS相比拟的新材料.聚氯乙烯合金具有高流动性、高韧性,完全可以代替ABS注塑计算机、电视机、冰箱、照相机、仪表等外壳.聚氯乙烯合金还具有良好的耐寒性,可制作各种规格的异型材,包括门窗、上水管道等.产品市场前景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乔木、灌木、藤木、花草郁郁葱葱的复层分布结构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客观存在,在这个有生命的极其复杂的体系中,土壤、空气、植物、动物、菌类和微生物相互作用,形成了理想的生态环境。城市绿化就是要遵循这种客观规律,取其自然、顺其自然,进而仿造自然、模拟自然,再通过精心的栽植、抚育,从而构成供人们观赏、游览、工作、学习、居住的宜居环境。  相似文献   

10.
建筑节能技术可以在对建筑物的特性进行全面模拟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建筑的能量消耗、室内物理环境、节能技术、建筑材料的选用、保温设计、窗墙比、风环境设计、采光、日照、遮阳、噪声与污染、绿化、空调与通风系统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模拟出结果,然  相似文献   

11.
为构建棕榈藤材材性数据库,提升棕榈藤材高附加值加工利用水平,文章以高地钩叶藤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高地钩叶藤材综纤维素、酸不溶木质素、α-纤维素、半纤维素、苯-醇抽提物、热水抽提物、冷水抽提物、1%NaOH抽提物及灰分含量的均值分别为67.98%、16.72%、43.91%、24.38%、9.78%、18.85%、15.02%、38.60%和1.46%。径向上,综纤维素、α-纤维素、酸不溶木质素及灰分含量均为藤皮>藤中>藤芯;而半纤维素、冷水抽提物、热水抽提物、苯-醇抽提物及1%NaOH抽提物含量均为藤芯>藤中>藤皮。轴向上,综纤维素、α-纤维素、酸不溶木质素及灰分含量最大值均在中部,而半纤维素及4种抽提物含量最大值均在梢部。酸不溶木质素和α-纤维素含量最小值在梢部,综纤维素、半纤维素及灰分含量最小值在基部,冷水抽提物、苯-醇抽提物及1%NaOH抽提物含量最小值均出现在基部以上2 m处,而热水抽提物含量最小值在中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兴凯湖不同栖息地水鸟特别是濒危鸟类如鹤鹳类群落组成差异,为兴凯湖水鸟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 2017年12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湖岗、龙王庙、东北泡子以及青山水库4个区域6类栖息地水鸟群落进行系统调查,并对水鸟群落特征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兴凯湖湿地内共记录水鸟7目11科85种364 063只。湿地内水域面积最大,物种数最多,多样性指数最高,以雁形目和鸻形目鸟类最多;林地与灌丛面积最少,物种数最少;灌丛多样性指数最低,以鹭科鸟类为主。在4个区域,湖岗水鸟多样性最高,其次是龙王庙和东北泡子,青山水库多样性最低。由于不同区域的栖息地组成不同,水鸟数量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结论】随着兴凯湖栖息地类型的改变与人类活动的加剧,特别是作为鹤鹳类主要的繁殖地龙王庙与东北泡子,农田耕地面积增多,而沼泽湿地与草甸面积减少,使得鸭类与鹤类数量大幅减少。建议需根据不同水鸟对栖息环境的适宜性需求,制定科学合理保护方案,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3.
秸秆覆盖对林地土壤肥力及树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覆盖降低了土壤温度,缓和了暴风雨对土壤的直接侵蚀,减少了水、土、肥的流失;促进了土壤有机质和营养物质的积累、分解和转化,从而复壮了树势,提高了树体的生长量及养分含量。本文通过综述秸秆覆盖的发展及其所产生的土壤效应、环境效应和对树体营养生长的影响,为探索秸秆覆盖对其它经济林的影响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板栗茶树间作模式的生态学基础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张洁  刘桂华 《经济林研究》2005,23(3):1-4,27
定位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与纯茶园相比,栗茶间作茶园内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小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均得到较大的改善,林分结构较为复杂,且更为完善.从种群生态位基础来看,表现为所研究的各生态因素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呈垂直上的成层性和水平上的交错和镶嵌性;从时间位置结构基础来看,表现为各生态因素在时间位置上部分重叠的协调性.通过对两种类型茶园内春茶期、夏茶期的光照强度变化、气温日变化、大气湿度日变化、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蒸腾强度日均值、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等方面进行测定比较,为板栗茶树复合生态系统的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比较杉木生态型造林和传统造林邻体对杉木基株干扰效应的差异,阐明生态型造林的优越性,避免造林地滋生大量五节芒,在不影响杉木生长的前提下解决传统造林中出现的炼山和抚育造成的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和人工成本高等问题,为今后造林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选用生态型造林与传统造林两种类型造林8年生生长数据,采用邻体干扰指数模型的方法,研究两种造林类型邻体对杉木的干扰效应。结果表明:生态型造林地中有灌木植物22种、草本植物4种;传统造林地中五节芒占草本植物总数量的91.8%,仅有灌木植物7种、其它草本植物1种,前者林地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和香农维纳指数均大于后者。测得两者初始个体高第1、2年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86.8 cm/a、31.9 cm/a和94.2 cm/a、51.9 cm/a,灌木植物第1、2年的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48.7 cm/a和53.3 cm/a,草本植物的平均生长速度为55.7 cm/a;两者8年生杉木平均高和平均胸径分别为6.4 m、5.8 m和7.9 cm、8.7 cm。生态型造林地中灌木层干扰效应强于传统造林,主要干扰物种有4种,平均干扰指数为2.40;后者林地中草本层干扰效应强于前者,主要干扰物种有1种,平均干扰指数为0.42。生态型造林初始个体高较大,第1、2年平均生长速度大于灌、草植物,无缓苗期,造林后快速生长,对造林初期生长速度促进作用明显;传统造林初始个体高较小,有缓苗期,第1、2年平均生长速度小于灌、草植物,林地必需进行抚育。分别拟合两者总干扰指数与杉木基株大小、基株生长速度唐守正树高曲线,知其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前者抵抗邻体干扰能力强于后者,个体大小受邻体的影响较小,邻体对基株生长的整体干扰作用要小于后者。生态型造林不抚育促使杉木个体高生长较快,传统造林由于频繁抚育杉木个体胸径生长较快。生态型造林炼山为五节芒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前者无炼山抚育,生物多样性丰富,抑制五节芒生长。  相似文献   

16.
激光以其能量密度高、运行轨迹自如、方向性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木质材料切削加工以及表面处理等领域。其中,木质材料激光表面处理,即利用激光热/光电子效应促进材料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以实现改性的目的。笔者对木质材料激光表面处理原理、激光类型与用途以及激光表面处理技术特点与应用领域等内容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与分析。现有研究表明:材料对于不同波长激光的吸收系数差异明显,基于此特性可实现木质材料表层激光选择性消融,以满足不同应用场合的加工需求;其次,激光功率、激光扫描路径密度以及进给速度等激光工艺参数,决定了表面处理过程中能量密度及分布,进而影响木质材料表面改性强度与深度,通过对激光参数的优化可实现木质材料表面部分性能(如表面颜色、润湿性、功能性结构等)的精准改性。最后,还探讨了木质材料激光表面处理领域研究现状与趋势,阐明了研究的科学意义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创新木质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实现其提质增效提供理论指导,也为拓宽激光技术在木质材料加工领域的应用范围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滇中高原磨盘山典型森林凋落物在不同分解阶段的化学计量特征,揭示滇中高原森林不同分解阶段凋落物的质量特征,为更好地促进滇中高原森林生态系统的凋落物分解进程和养分循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滇中高原的华山松Pinus armandii林、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高山栎Quercus semecarpifolia林、滇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林、常绿阔叶林5种林地为试验区,人为地将自然状态下的森林凋落物分为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已分解层,用以模拟凋落物的不同分解阶段,对不同分解层凋落物的碳氮磷(C、N、P)含量、化学计量比及元素释放率进行分析。【结果】1)随着凋落物分解程度的加剧,5种森林凋落物的C含量不断减少,P、N含量大体呈增加趋势,其中云南松林及华山松林的N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常绿阔叶林P含量为先减少后增加,且C、N、P含量在同一分解层中不同森林之间差异显著;2)5种森林凋落物的C∶N、C∶P随着凋落物分解程度的不断降低,云南松林的二者比值最高,N∶P在云南松林、华山松林和常绿阔叶林中先升高后降低,在高山栎林中先降低后升高,在滇油杉林中逐渐降低,且滇中高原森林凋落物C∶P和N∶P均显著小于全球平均水平;3)森林凋落物中C、N、P的总释放率均为滇油杉林>华山松林>高山栎林>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前期元素释放效率快,后期减弱,华山松林和云南松林则相反,滇中磨盘山5种森林凋落物的化学元素易富集难释放。【结论】根据碳、氮、磷的化学计量特征表明,森林种间差异及不同的分解阶段会显著影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碳氮磷含量、化学计量比及其释放效率。  相似文献   

18.
品牌被认为是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体现,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关键的引领作用。中国竹藤产业总产值逐年提高,但与其他行业相比,产业基础薄弱,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品牌建设是中国竹藤产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文章从产业整体与企业个体2条路径探讨了中国竹藤品牌建设的现状,通过文献计量法提炼出中国竹藤品牌建设的整体与个体特征:在整体路径上,林业转型升级催生了竹藤品牌建设的萌芽,多产业融合推动了竹藤品牌建设的发展,多主体共建区域品牌助力了竹藤品牌建设的完善;在个体路径上,国际竹藤组织等机构在品牌建设中发挥着引领作用,竹加工产业带动着其他产业的发展,合作社模式整合了更多的竹藤资源。基于这些特征归纳出竹藤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竹藤产业整体的品牌建设具有产业发展不均、品牌制度不全和品牌文化匮乏等问题,企业个体的品牌建设中存在品牌意识薄弱、品牌理念模糊和品牌培训欠缺等现象。据此文章提出促进产业协调融合发展、完善品牌标准制度体系、打造地域特色化品牌和推动品牌数字化转型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细菌肥料对湿地松幼龄林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研究细菌肥料对湿地松幼龄林生长及对土壤养分、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和酶活性的影响,为细菌肥料对湿地松土壤改良的应用提供参考,以期在促进湿地松生长及改良土壤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方法]2016年7月在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区组,3个处理,分别为细菌肥料处理、基质对照处理及不添加任何肥料的空白对照处理。2017年11月测量湿地松的株高和地径,采用5点取样法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密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水解性氮以及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用Biolog-ECO板分析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细菌肥料显著促进了湿地松幼苗株高和地径的增长,空白对照、基质对照处理和细菌肥料处理地径的相对增长量分别为98.27%、105.53%和123.09%,株高的相对增长量分别为55.69%、66.56%和85.18%,细菌肥料处理和基质对照处理均降低了土壤密度,增加了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以及最大持水量,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但细菌肥料处理的作用更显著。细菌肥料和基质对照均提高了湿地松土壤的有机质、有效磷、水解性氮以及速效钾含量,但细菌肥料处理与空白对照处理之间在4种养分含量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基质对照与空白对照之间只在有机质含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细菌肥料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以及脲酶活性,细菌肥料还使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对6类碳源(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多聚物类、酚酸类和胺类)的利用能力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S)显著提高,基质对照也促进了上述指标的升高,但效果并不显著。[结论]细菌肥料处理和基质对照处理均可以促进湿地松幼苗的生长,提高湿地松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以及水解性氮的含量,同时使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蔗糖酶以及脲酶活性升高,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以及优势度指数,提高了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以及代谢活性,但细菌肥料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基质对照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竹材碳足迹内涵及其对产业发展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植物是陆地上唯一能够从大气中固碳的自然生态系统,其减缓气候变化、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能力远未被认识和充分发挥。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固碳潜力巨大,一次种植可永续利用。竹子从光合作用、生长发育、采伐收获、产品制造、友好利用直至分解释放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是碳汇或碳封存的全过程,即竹材碳足迹。通常研究的竹林碳汇只涉及竹林生长阶段,忽略产品使用阶段,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开展竹材碳足迹的全过程系统监测和研究,完善竹林碳汇的内涵,正确认识碳循环规律,是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碳汇研究的必由之路;特别是在竹材碳足迹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实施之下,促进竹林定期采伐、全量收获、健康生长,促进竹产品量产利用,增加产品碳封存时间、提高产品寿命,促进资源高效利用、脱贫增收致富、延缓碳排放,调控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合理有序、协同发展,意义更加重大。竹材碳足迹理念的实施对系统认识竹林碳汇、指导竹林健康生长、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推进竹业全产业链发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