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荒漠绿洲甘草的栽培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资源分布及生态适应性,探讨了甘草的栽培利用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其人工栽培技术等。并指出民勤荒漠绿洲甘草人工栽培应选择乌拉尔甘草,进行种子处理和育苗移栽,密度16~18万株/hm2,追肥量氮、磷比(1.25~1.75)∶1,栽培3年后采收利用的节水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2.
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绿洲草地退化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羊河流域是西北内陆河流域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性最强的地区。流域下游的民勤绿洲更是生态重灾区,天然草场的严重退化,不仅对绿洲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而且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民勤绿洲草地的退化问题,对于维系绿洲生态安全、推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流域水系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水循环格局的改变和民勤绿洲草地的退化问题,结果表明,水循环格局的改变是民勤绿洲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水资源的量、质、时空分布以及开发利用方式、强度显著决定了绿洲生态系统的演化方向,导致了沙漠化威胁加剧和“生态难民”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民勤绿洲三面环沙,为了遏制风沙危害,保护绿洲,民勤人长期不懈的开展绿洲防护带体系建设,监测和评价绿洲防护带的变化趋势,这对于绿洲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指导干旱区生态建设意义重大。利用1996、2006、2016年民勤绿洲防护带植被生长期内Landsat TM/OLI遥感卫星数据,以ENVI 5.3和Arcgis 10.4为影像处理工具,分别计算3期研究区内的NDVI,基于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研究民勤绿洲不同植被覆盖程度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基于CART算法的决策树分类技术,组合多元数据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获得绿洲防护带面积以及转移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6与1996年相比,低覆盖度和高覆盖度面积有所增加,占民勤绿洲面积比例分别增加了32.48%和27.65%;但是,中低覆盖度、中等覆盖度、中高覆盖度面积有所减少,所占比例分别下降了66.28%、17.94%和2.61%。2016与2006年相比,低覆盖度和中高覆盖度面积有所减少,所占比例分别下降了26.28%和24.00%;此外,中低覆盖度、中等覆盖度和高覆盖度面积有所增加,所占比例分别增加了205.47%、4.12%、44.22%。20年来,低覆盖度面积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土地利用分类结果显示,2006与1996年相比,农田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面积均有所增加,分别增加148.68%和16.47%。2016与2006年相比,农田防护林面积有所减少,所占比例下降了33.99%;但是防风固沙林面积继续保持增加趋势,增幅3.55%。说明20年来,民勤绿洲低覆盖度面积不断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防风固沙林面积出现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的趋势,这与保护天然植被,大力开展人工造林建立防护林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民勤沙漠绿洲地处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的交汇地带 ,自然条件恶劣 ,干旱少雨、风大沙多 ,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主要表现为 :有畜农业比重较小 ,农牧比例长期失调 ,牧业生产水平低 ,产业结构不合理 ,严重影响了该区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发展有畜农业 ,优化调整民勤绿洲农业系统的结构 ,开辟新的沙区养殖途径 ,种草养畜 ,发展以草食家畜为主的特色养殖业 ,将是民勤绿洲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和有效途径 ,会极大地促进沙区畜牧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发展。小尾寒羊作为一个地方优良绵羊品种 ,具有生长发育快、繁殖率高、耐粗饲、…  相似文献   

5.
河西干旱荒漠绿洲区养羊业经营方式落后,羊只良种化程度不高,生长速度慢,饲料报酬低,屠宰率不高,肉用品质差等,严重制约了河西干旱荒漠绿洲区养羊业的发展.为此,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引进了国外肉用性能较好的波德代肉羊、陶赛特肉羊和国内繁殖性能较强的小尾寒羊进行试验研究,试图以此为锲入点带动河西荒漠绿洲区舍饲养羊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河西荒漠绿洲区草地农业发展技术研究--以民勤绿洲为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对民勤绿洲自然、社会、经济现状的分析评价,引进并筛选出了适应性强、光能利用率和产草量高、营养全面、饲用价值高、适宜河西荒漠绿洲区栽培的兰热莱恩德(Ranger Lander)、凯恩(Kane)、新疆和田大叶3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民勤绿洲灌溉条件下,年刈割4茬,年灌水3 000 m3/hm2,种植第3年分别取得18 793,12 953,14 688 kg/hm2的干草产量和3 535,2 474,3 114 kg/hm2的粗蛋白产量;光能利用率达1.77%,1.22%,1.38%.并组建草畜产业生产基地,进行了苜蓿人工草地建植、节水丰产栽培、产业化生产、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及种草养畜的配套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形成了以苜蓿草粉、苜蓿干草等草产品和小尾寒羊种羊及肥羔生产为格局的草畜产业,实现了苜蓿和家畜生产2个"S"型生长曲线的高效耦合,建立了干旱荒漠区特有的草地农业发展模式.指出只有建立草地农业系统,发展以苜蓿产业为主的节水型现代草地农业,才是干旱荒漠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李洁  钟丹 《广东蚕业》2016,(1):41-42
“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这决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一定要实现的目标.这也不是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涉及民族生存的重大问题,我们面前就是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是民勤绿洲把它们隔开了,我们决不能让民勤从地图上消失.”  相似文献   

8.
民勤沙漠绿洲边缘紫花苜蓿丰产优质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民勤沙漠绿洲边缘紫花苜蓿传统的栽培管理基础上,提出了品种、轮作、播种、施肥、灌溉、田间管理、收割利用等丰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为干旱荒漠区苜蓿人工草场的建立及苜蓿草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民勤沙漠绿洲边缘紫花芷蓿丰产优质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访印 《中国草地》2001,23(4):27-30
在民勤沙漠绿洲边缘紫花苜蓿传统的栽培管理基础上,提出了品种、轮作、播种、施肥、灌溉、田间管理、收割利用等丰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为干旱荒漠区苜蓿人工草场的建立及苜蓿草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山羊奶的营养价值,分析国内外奶山羊养殖业的现状及前景,面对民勤绿洲的地理、地貌、生态现状阐明了发展奶山羊规模舍饲养殖的意义及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来自新疆和甘肃9个甘草属杂交区物种的形态分类性状进行数值分类分析,以区别和鉴定不同杂交区的亲本种组成及杂交类型,为药用甘草种质资源利用和杂交物种形成研究奠定形态分类学基础。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采集,对形态学特征及数据进行记录和测量;数值化处理后,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具有分类价值的主要特征性状;通过R聚类对29个性状进行分类;通过OTU散点和Q聚类对不同杂交区的亲本种及其杂交类型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在前3个主成分中果荚膨胀度(LeI)、小叶数上限(ULF)、小叶数下限(LLF)、果荚被腺体毛(LeG)、复叶长(CLL)、每荚含种子数(LePS)、复叶轴长(CRL)、小叶叶缘(LM)、果穗长/果穗宽(EL/EW)、果穗长(EL)、小叶长/小叶宽(LL/LW)、小叶宽(LW)的绝对权重值均在0.7以上,这12个性状在甘草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29个性状被归为2类:A类主要为叶片和果穗相关的性状;B类主要为果荚和复叶相关的性状,两类性状间的相关系数皆为1,表明这些性状相伴发生,具有很高的相关性。344份材料被分为A类胀果甘草;B类胀果甘草和乌拉尔甘草的杂交类型;C类乌拉尔甘草;D类光果甘草;E类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的杂交类型。A类胀果甘草包括新疆阿拉尔、库尔勒和甘肃瓜州、民勤的胀果甘草,聚为一支,表明胀果甘草的不同居群遗传分化较小,形态特征不存在地域分布差异;C类甘肃民勤、张掖和新疆库尔勒、焉耆、博湖的乌拉尔甘草,分别被聚为两支,表明乌拉尔甘草出现种内遗传分化,甘肃和新疆不同分布区存在明显地域差异;D类光果甘草包括新疆阿拉尔的密腺甘草和光果甘草,支持密腺甘草为光果甘草的变种。9个自然杂交区类型分为3种:新疆阿拉尔、吐鲁番为胀果甘草与光果甘草的种间杂交区;新疆焉耆、库尔勒和甘肃瓜州为胀果甘草与乌拉尔甘草的种间杂交区;鄯善为胀果甘草、光果甘草及乌拉尔甘草的混合杂交区。所有杂交区的杂交类型均具有不同的种间镶嵌式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2.
栽培甘草根系分布规律及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探讨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系的分布规律,确定适宜的采挖深度,在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义粮滩分场进行了栽培甘草根系分布规律及生物量的试验研究.试验得出:0~40 cm土层分布的3、4年生甘草根系干质量分别占根系总干质量的86.96%和88.77%;0~50 cm土层分布的3、4年生甘草根系干质量分别占根系总干质量的92.81%和93.97%.等级甘草主要分布在0~30 cm深的土层中.收获的地上部茎叶约占生物学产量的30%,可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优良牧草.研究认为,栽培甘草机械化采挖最佳深度为40~50 cm,采挖时间以4年生为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为阐明甘草种植及其年限的增加对沙地土壤的改良效应,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空间代替时间,对流动沙地(对照)、1、2、3和4年生甘草地土壤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1)种植甘草后,土壤平均入渗率、总孔隙度、速效氮、速效磷、有机质、脲酶、磷酸酶、多酚氧化酶、脱氢酶和细菌比例均显著增加,土壤容重、真菌数量及其比例显著降低,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2)随着甘草种植年限增加,土壤含水量、pH、速效氮、有机质、脲酶、磷酸酶、蔗糖酶、脱氢酶、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及其比例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速效钾和细菌比例显著降低,速效磷先增加后降低,平均入渗率、田间持水量、容重、总孔隙度、真菌比例均无显著变化。甘草地土壤放线菌数量所占比例最大,细菌次之,真菌最低;3)细菌与放线菌极显著正相关,两者与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显著正相关;真菌与细菌、放线菌及5种酶间均负相关,且相关性普遍不显著;除多酚氧化酶外,其他酶之间显著正相关;4)3和4年生甘草地土壤质量较为接近,甘草地土壤质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总体呈增加趋势。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相较于流动沙地,3和4年生甘草地土壤质量已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研究甘草、黄芩、马齿苋和桦褐孔菌体外抗弓形虫作用,本试验将提取的3种中药和桦褐孔菌提取物及其组合分别进行了体外抗弓形虫试验。结果表明,甘草和黄芩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虫效果,且黄芩优于甘草,马齿苋和桦褐孔菌提取物抗虫效果较弱;甘草与黄芩组合、4种提取物组合的效果优于其他组合和蒿甲醚组。说明4种提取物组成的复方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弓形虫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关思静  王楠  徐蓉蓉  葛甜甜  高静  彭亮  张岗  陈莹 《草业科学》2022,1(1):2176-2190
为探究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及分子响应机制,本研究采用聚乙二醇6000 (polyethylene glycol 6000, PEG-6000)模拟干旱的方法,测定乌拉尔甘草幼苗光合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并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至7 d时,甘草的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 Gs)、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 Tr)到达最低值。相对叶绿素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trnent, SPAD)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干旱引起甘草的氧化应激,处理1 d时提高了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降低了根中CAT活性。处理7 d时提高了根中过氧化物酶(peroxide, POD)活性,降低了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甘草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分别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 7 500和5 298个;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富集结果表明,地上和地下两部分的DEGs在三大类的分布基本一致,均被显著富集到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细胞结构、催化活性、转导活性等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代谢途径富集分析表明,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DEGs均显著富集在转录因子、蛋白激酶、苯丙烷类生物合成和细胞色素P450等代谢途径。转录调控网络分析预测表明,ERF (ethylene responsive factor)、bHLH (basic helix-loop-helix)、NAC (NAM/ATAF/CUC)、MYB (v-myb avian myeloblast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和WRKY 类转录因子可能与甘草次级代谢产物相关基因存在转录调控关系。综上,本研究揭示了干旱胁迫对甘草生理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部位基因的表达,可为今后研究甘草抗旱机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甘草种质材料营养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个不同甘草种质材料的异黄酮、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6个甘草的营养成分不同,其中,胀果甘草的无氮浸出物50.29%,根中总异黄酮含量891.8μg/g,均最高,乌拉尔甘草茎叶异黄酮含量、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较高。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6个甘草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乌拉尔甘草营养价值最优,其次排序为胀果甘草粗毛甘草云南甘草光果甘草黄甘草。  相似文献   

17.
提高旱农地区甘草田间出苗率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随机区组田间试验的方法,对如何提高甘草田间出苗率进行了研究。试验证明:甘草的田间出苗率与播种深度呈负相关,若底墒好,播后不浇水,播深2.5-3.0cm,可提高其田间出苗率;若底墒差,播后浇水,播深1.5-2.0cm,亦能提高其田间出苗率。在新垦重盐碱地播种甘草,用生长素4号和1号拌种,可分别提高田间出苗率2.9倍和2.6倍。播后3d浇水比播后16d浇水的田间出苗率提高29.5%。  相似文献   

18.
以民勤县农户层面调研数据为基础,采用两阶段DEA-Tobit分析方法,对农户苜蓿生产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DEA测度结果表明,样本地区苜蓿种植成本效率为0.532,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规模效率为0.872,表明苜蓿种植规模已趋于成熟,规模收益可扩展空间及发展潜力不大,仅为12.8%。Tobit分析结果显示,温度、户主受教育程度、机械使用次数以及新技术的使用均对苜蓿种植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了解 Si 对盐胁迫下甘草幼苗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培养皿滤纸床进行发芽试验,以乌拉尔甘草幼苗为试验材料,在两种浓度 NaCl 溶液胁迫下设置不同浓度的硅溶液对甘草幼苗进行处理,通过测定幼苗形态(胚根、胚芽)及生理(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和过氧化物酶)指标,以探讨在盐胁迫下外源硅对甘草幼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NaCl 胁迫下,加入硅(Si)溶液后可以有效增加幼苗胚芽和胚根的长度及重量。在低盐(100 mmol/L)胁迫下,Si 浓度为0.4 mmol/L 时对胚根生长的促进最强;在高盐(200 mmol/L)胁迫下,Si 浓度为0.8 mmol/L 时对胚根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强。外源 Si 也不同程度提高了过氧化物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含量,以及丙二醛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由此可见,在盐胁迫条件下,加入适宜浓度的外源硅,可以通过保持一定的抗渗透胁迫能力和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进而保持膜的稳定,来缓解盐胁迫对甘草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白贺兰  南志标 《草业科学》2012,29(7):1163-1169
根据民勤县历史粮食产量数据,采用GM(1,1)预测模型,用MATLAB软件实现了GM(1,1)预测算法并进行了精度检验,预测了2011-2015年各年民勤县的粮食产量,以及2011-2019、2020-2028、2029-2037年这3个阶段的民勤县粮食产量均值。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几年民勤粮食产量逐渐增加,但增幅不大,增产潜力低。而发展草地农业能“藏粮于草”,保证粮食安全,又能治理民勤生态环境恶化,还能调整粮经饲比例。因此,加速草地农业的发展是促进民勤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本研究的结果可为政府有关部门宏观规划和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民勤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