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旱农地区甘草田间出苗率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随机区组田间试验的方法,对如何提高甘草田间出苗率进行了研究。试验证明:甘草的田间出苗率与播种深度呈负相关,若底墒好,播后不浇水,播深2.5-3.0cm,可提高其田间出苗率;若底墒差,播后浇水,播深1.5-2.0cm,亦能提高其田间出苗率。在新垦重盐碱地播种甘草,用生长素4号和1号拌种,可分别提高田间出苗率2.9倍和2.6倍。播后3d浇水比播后16d浇水的田间出苗率提高29.5%。  相似文献   
2.
3.
4.
此项试验证明,施用“楼兰”牌甜菜专用肥比施用氮磷钾含量相等,比例相同的磷二铵、尿素和氯化钾增收效果显,而且甜菜的含糖量也有所提高,通过在果园、上坝、金佛寺等乡镇进行多点试验示范,也得到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甘草人工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为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地下根和根茎极发达,具有较强的抗旱、抗寒、耐盐碱和防风固沙的能力,喜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钙质土上(张鹏云等,1960)[1]。由于长期以来只采挖,不栽培,不仅甘草资源面临...  相似文献   
6.
中国甘草属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王立  李家恒 《草业科学》1999,16(4):28-31
系统地评价了甘草属植物在我国的分布,系统分类,生态群落,生理,化学成分,育种,人工栽培技术及生物工程技术在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多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春播间作带种、秋播复种间作和育苗移栽3种甘草高效立体栽培技术,经对该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分析对比,甘草高粱带种的效益分别是小麦、玉米、西瓜单种的9.86倍、7.12倍和2.87倍,甘草作为牧草的价值完全可以和国内外优良牧草相媲美,同时还可以固氮200 kg/(hm2.a)。在农区推广甘草人工高效立体栽培技术后,可以实现粮经草三元化耕作制,通过大力发展粮经草(药)轮作可达到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实现农牧良性循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9.
试验证明,在氮磷含量相等的情况下,施用玉米专用肥比施用其它肥亩增产104~122kg,增产率为10.8%~12.0%,并且产量差达到极显水平;在购买化肥款相等的情况下,施用玉米专用肥比施其它化肥亩增加纯收入84.60元,增收率为23.5%。经银达、果园等乡镇试验示范,其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0.
绿风95在粮食,糖,蔬菜,果树等作物上施用后增产幅度为5.2%-14.5%,投入产出比为4.89-19.60元/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