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益比较优势指数和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4个指标,对河南省小麦、稻谷、玉米、大豆4种主要粮食作物在2004-2010年间的比较优势变动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优势从高到低依次是小麦、玉米、大豆、稻谷,其中小麦和玉米具有较强生产优势,但竞争优势呈现下降趋势,大豆和稻谷存在生产劣势,但稻谷的竞争优势呈现增长趋势,最后提出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18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河南省2001-2010年的粮食生产数据,对河南省18个市的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4种主要粮食作物进行比较优势分析,测算出各市主要粮食作物相应的规模、效率和综合优势指数,明确了18市在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上的优劣状况,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河南省粮食生产的潜力,提高粮食作物的综合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利用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辽宁省稻谷、玉米、大豆 3种主要粮食作物在2005-2010年间的比较优势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稻谷仅具有效益优势,其它三个指数都处于劣势;玉米的综合比较优势、规模和效率都处于优势,但是效率指数较低;大豆效率和效益指数处于优势,但是规模太小,所以综合指数处于微弱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结构调整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播种结构和单位面积产量变化趋势3个方面分析了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变化趋势。依据比较优势理论,以改进后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利用2000~2006年的相关数据,测定了河南省各地市主要粮食作物(包括小麦、谷子、玉米、大豆、稻谷和薯类)的规模比较优势、效率比较优势、综合比较优势。结果表明,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中,只有小麦和玉米具有比较优势,稻谷、谷子、大豆和薯类都不具有规模优势;小麦、谷子、薯类具有明显效率优势,稻谷、玉米、大豆具有较弱效率优势;小麦、玉米具有综合优势,稻谷、谷子、大豆、薯类不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结合当前河南省具体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了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所面临的形式,并提出了调整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霍灵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119-9120,9155
介绍了吉林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概况,基于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对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吉林省在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效率上与全国相比并无显著优势,但玉米、高梁、大豆等作物同全国相比具有规模优势。针对这一结论,对优化吉林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及未来粮食增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玉米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海红  张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454-1456
[目的]对黑龙江省玉米的竞争力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测算黑龙江省玉米的比较优势,然后比较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大豆、水稻、玉米、小麦)的比较优势,及中国玉米主产4省(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北)的综合比较优势。[结果]黑龙江省四大粮食作物中最具有综合优势的是大豆,8年平均达到2.06;玉米的综合优势指数排名第2,平均为1.14;水稻第3,平均为0.97;小麦综合优势指数最低,平均为0.36。2003~2007年,中国4个玉米主产省年平均玉米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在1.30左右波动,其中吉林省玉米平均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最强,为1.58,河北省与山东省较强,分别为1.28、1.22,黑龙江省指数最低,为1.14。[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黑龙江省玉米的竞争力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中国粮食生产历经几次波动后,现在总产处于下滑阶段。为实现粮食总体水平的增长,着力点应放在主要作物和重点地区上。文章应用基于产量优势指数和规模优势指数的综合优势指数法对中国1999—2003年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进行比较优势分析,确定了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的产量优势区、规模优势区和综合优势区。最后对每个省份进行综合优势作物相对优势比较,指出各省份最具相对优势的主要粮食作物。通过分析可知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存在较大的差异,各地应按照比较优势原理进行结构调整,以发挥粮食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河南省优势粮食作物生产空间布局,确定粮食作物生产优劣分区,为优化河南省粮食生产的空间布局、调整粮食结构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2011—2020年粮食生产数据,利用重心模型、标准差椭圆研究河南省优势粮食作物生产格局变化,再借助比较优势指数法对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进行比较优势分析,通过比较优势指数对河南省18个市在粮食生产力和生产规模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优劣粮食产区。【结果】(1)水稻和玉米生产重心往东南方向迁移,小麦生产重心往西南方向迁移,大豆生产重心往西北方向迁移,优势粮食作物自北向南呈现出“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的分布格局。水稻生产空间变化呈现向南集聚的趋势,小麦呈现向东南集聚的趋势,大豆呈现向西北集聚的趋势。(2)河南省优势粮食作物生产存在明显的比较优势差异。小麦生产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水稻和大豆具有明显的比较劣势。(3)河南省水稻优势产区2个,小麦优势产区10个,玉米优势产区14个,大豆优势产区11个。【结论】在保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不变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加大粮食生产的投入力度来提高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从而实现农业资源利用最大化;因地制宜,合理调整河南...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2018年水稻、玉米、大豆3种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所有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7.99%,其中仅玉米就占了69.59%,经济作物所占比重较小.该文通过测算2014—2018年吉林省东、中、西各区域主要农作物的平均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分析玉米、水稻及大豆3种粮食作物在吉林省东、中、西部的比较优势差异,进而提出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10.
邓金波  张传辉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7):230-233+252
区域比较优势可以看作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基本依据。通过区域比较优势分析结果,结合不同区域自然社会条件,充分发挥当地粮食生产潜力,有效提高粮食作物生产质量和效率。通过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各师的比较优势分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师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与区域布局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利用2018年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产量、农业产值等一系列数据,测算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个师5中主要粮食作物的的资源禀赋系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并依据测算结果对各师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判断,结果表明:小麦和玉米的生产具有较强的区域比较优势,而水稻、大麦、大豆的生产只是在个别师存在区域比较优势。南疆一师的水稻生产相比于其他师具有较强的资源禀赋优势,北疆九师的大麦、十师的大豆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东疆的小麦生产的资源禀赋优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主要农作物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本文利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分析了湖南省1996-2007年期间主要农作物生产区域比较优势,结果表明:湖南省14个市(州)中,具有水稻区域比较优势的有9个市,具有油菜区域比较优势的有7个市,具有大豆区域比较优势的有7个市,具有甘薯区域比较优势的有8个市,具有烤烟区域比较优势的有5个市,具有苎麻区域比较优势的有3个市,具有棉花区域比较优势的有3个市.为此,要合理调整农作物地区布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鼓励和扩大苎麻、水稻、油菜和烤烟4种优势农作物的生产,稳定和适度调整甘薯、棉花和大豆3种弱势农作物的生产,提高农作物的比较优势水平.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6种主要农作物2005~2010年度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先叶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622-14624
运用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辽宁省2005~2010年的6种主要农作物的种植规模、效率、效益和综合4个比较优势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辽宁省6种主要农作物种植中,玉米和花生都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玉米综合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规模优势指数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效益优势指数小于1;花生综合优势和规模优势均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效率指数和效益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豆综合优势指数低于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而它的效率指数和效益指数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是规模指数太小;甜菜和棉花同样不具备比较优势,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小于1;棉花虽然效率优势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棉花的规模呈极端劣势,也说明种植规模太小;烤烟规模优势指数变化不大,但效率优势指数变化很大,说明烤烟种植风险很大,不宜多种。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辽宁省农业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①鼓励和扩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经济作物玉米、花生的生产;②由于棉花的单位面积的产量高于平均水平,所以可以适当扩大棉花的生产规模;③烤烟的种植风险较高,不宜种植;④大豆是东北的优势传统农作物,所以效率和效益指数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关键是规模优势太小,应该大量扩大大豆的生产面积;⑤缺乏比较优势的甜菜,可以适量调减种植面积,用于调节自然资源配置而加以种植。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主要农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了解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的比较优势,以比较优势原理为依据,建立了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3个指标体系,对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的比较优势即生产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花生、烟叶、果用瓜在河南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芝麻、棉花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玉米和蔬菜具有较弱的比较优势,水稻、谷子、高粱、大豆、薯类、油菜籽、糖料则不具备比较优势。因此,建议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小麦等作物的种植面积,压缩没有比较优势的水稻等作物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4.
 从种植业生产的比较优势理论出发,分析了台州市相对于浙江全省、台州市各县(市、区)间种植业结构的比较优势及台州市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的特征。结果表明台州市相对于浙江全省来说谷物具有微弱优势,但优势度下降;蔬菜生产由原来没有比较优势,上升到有比较优势。果树、杂粮、甘蔗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对浙江省台州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作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湖南省1991~2005年10种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红薯、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苎麻、甘蔗和烤烟)的国内比较优势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表明,水稻、油菜、苎麻和烤烟是湖南省具有国内比较优势的作物,大豆、甘蔗、玉米和小麦则不具国内比较优势。同时,针对结论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主要农作物生产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贵州省为例,探讨农业比较优势的内涵与衡量方法,以农业产品生产规模优势指标、生产效率指标、生产综合指标为衡量手段测算贵州2004~2006年的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优势,结果发现贵州农产品中烤烟、薯类、油料、茶叶具有强比较优势,水果、稻谷具有弱比较优势,并相应提出提高贵州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作物区域比较优势分析--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产量优势指数为比较优势计量指标,分析了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主要的8种农作物在1995~2000年间产量在国内和省内绝对优劣势的变动情况,发现除个别作物的产量绝对优劣势随着时间的推进在个别时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外,多数作物的产量绝对优劣势基本保持相对稳定。根据该8种农作物在1995~2000年间的产量优势指数均值及其相对优势排名,还对产量国内和省内比较优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不同高层次区域,作物的比较优势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利用以产量和规模为基础形成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安徽省六大粮食作物在各市的比较优势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粮食作物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各地区应按照比较优势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还针对结论和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产量优势指数为比较优势计量指标,分析了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主要的8种农作物在1995~2000年间产量在国内和省内绝对优劣势的变动情况,发现除个别作物的产量绝对优劣势随着时间的推进在个别时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外,多数作物的产量绝对优劣势基本保持相对稳定。根据该8种农作物在1995~2000年间的产量优势指数均值及其相对优势排名,还对产量国内和省内比较优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不同高层次区域,作物的比较优势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