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孢蘑菇覆土材料发酵土的制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建春 《食用菌》2008,30(5):30-30
覆土是双孢蘑菇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条件。至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双孢蘑菇生产乃需采用覆土出菇技术。不同的覆土材料直接影响到双孢蘑菇的产量。目前,国外多数采用饱和含水量大、持水性好、孔隙度大的泥炭作覆土材料,成本较高,但双孢蘑菇产量高。国内的双孢蘑菇栽培由于栽培条件、栽培区域及运输成本因素的制约,一般都就地采用混合土或河泥砻糠土作为覆土材料。这两种覆土材料有许多不足,如混合土(将表土15cm以下的细土与粗土混合)含水量低,  相似文献   

2.
浙南栽培鳞菇有30多年的历史,且以蘑菇秋季集中栽培为主要生产模式。目前栽培面积420hm^2,年产值2.3亿元。蘑菇是浙南农村支柱产业,亦是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笔者根据近几年来浙南各地在蘑菇栽培中的实际情况,以及利用参与有关蘑菇病虫害防治、丰产栽培等课题,总结出一套浙南双孢蘑菇丰产栽培关键技术,供广大食用菌工作者和菇农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3.
香菇属低温型食用茵,一般在秋末至春初气温较低时发生,受香菇种性和栽培条件等方面的限制,盛夏期间不能正常出菇生长,通常近半年时间市场上无鲜香菇供应,不能满足市场对鲜香菇周年、均衡供应的要求。为解决这一矛盾,高海拔山区和北方地区利用气候较凉的优势开展高温香菇覆土栽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产夏菇因菇期适时而深受外商欢迎。但覆土栽培菇品上易沾带泥沙;高温时烂棒严重,不得已使用农药又带来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影响生产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张祖堂 《食用菌》2004,26(5):16-17
覆土是蘑菇栽培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覆土的组成和性状对蘑菇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而覆土的保水、供水、透气性是衡量覆土好坏的关键。我地是全国最大的蘑菇生产基地之一,为了适应大面积、集约化生产蘑菇的需要,栽培基地一般选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裕的田园地上搭建塑料草帘菇房,就地取田园土作覆土(都为粘壤土),粘性较大,保水性能很好,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内菇房条件,研究蘑菇在自然气温和加温条件相结合的方式下进行周年性栽培。结果表明:U3和5414蘑菇菌株分别适宜秋茬和冬茬栽培,单产高、菇质好;堆制培养料需要采取预湿、预堆、料内开洞通气的高温快速发酵技术;冬季栽培蘑菇宜采用发酵土和细泥砻糠两种覆土材料,菌丝爬土快,单产高。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湛江地区地处华南,属亚热带气候。1980年前蘑菇栽培多用粪草种,1981年后以麦粒种为主.麦粒种营养丰富,推广麦粒种是提高单产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在高州以南的气候条件下,应怎样栽培才能获得高产?当地泥炭资源丰富,是否可以用作覆土材料呢?为此,我们进行了此项试验。  相似文献   

7.
双孢蘑菇褐腐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有害疣孢霉引起的双孢蘑菇褐腐病是八十年代末开始在上海蔓延的重要真菌病害,菇房一旦发病,产量大幅度下降,其初侵染源是蘑菇覆土。掌握适宜的栽培季节,避免过早播种和覆土;7 ̄8月份曝晒覆土;覆土前一周用化学纯36% ̄38%甲醛熏土;结合蘑菇调水,施用混灭剂、特克多、多丰农、施保功、多菌灵以及甲基托布津等化学药剂,能有效控制病害,及时摘除病菇、防止孢子飞散、避免或减少蘑菇被再次侵染及采用抗病品种,能防止  相似文献   

8.
据悉,世界双抱蘑菇的栽培历史,已有3to多年,在自然气温条件下栽培,温度范围只能有22℃以下才能出菇,在长江流域蘑菇的出菇季节,只能在10月起至次年5月下旬,而6~9月高温季节都不能栽培,只能停产休闲c世界各国的蘑菇栽培专家、学者都要想方设法寻求解决自然条件下栽培高温蘑菇,都未获得成果。由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徐序坤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农技师陈生荣、农艺师徐序慈等科研人员,经过二年多的潜心研究,现已获得创造性的突破,选育出了"新登9矿高温蘑菇新菌种,它在高温%-36℃条件下,能正常成批健壮出菇,其产量可达每平方米12…  相似文献   

9.
利用双孢蘑菇工厂化设施栽培姬松茸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设施,通过对环境条件的精确控制,进行了姬松茸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认为:姬松茸在利用草炭土作为覆土时易产生菌被,产量较常规栽培高,试验中的2号和3号菌株的表现较好,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台湾省栽培蘑菇所用的覆土,持水力很低(通常小于0.30)。为了改进覆土的持水力,试验用了栽培蘑菇以后的废堆肥养蚯蚓,并用蚯蚓粪作为蘑菇覆土。本文将介绍:蚯蚓粪的大致组成;用不同废堆肥作为食物对蚯蚓粪质量的影响;用不同数量蚯蚓粪制成的覆土对蘑菇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国外蘑菇的高产技术中,非常重视对覆土材料种类的选择。欧美的蘑菇栽培农场,现在很多是采用泥炭苔藓作覆土材料,才获得25~27公斤/米~2的产量。我国目前蘑菇产量不高,其中的原因之一,所用的覆土材料的种类和它的性能不能满足蘑菇生长发育的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冬季双孢蘑菇栽培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建宁 《中国蔬菜》2006,1(11):48-49
我国西北地区冬季气候干燥、寒冷,双孢蘑菇栽培多在日光温室内进行。在不加温条件下,12月-翌年2月双孢蘑菇出菇处于停止期,越冬后,3-6月继续出菇。笔者利用在日光温室内加挂黑色塑料薄膜、使用中温偏低型双孢蘑菇菌种进行冬季双孢蘑菇节能栽培,有效地解决了双孢蘑菇冬季不出菇的问题,形成了西北地区冬季双孢蘑菇连续出菇的栽培新模式。9月初堆料,10月上旬接种,10月底覆土,11月中旬-翌年3月采收,比常规栽培增产30%,提高了日光温室利用率,使双孢蘑菇种植者获得更大收益。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覆土中硒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子实体产量与品质的影响,采用在覆土中添加亚硒酸钠的方法,进行双孢蘑菇的栽培试验,测定了不同硒浓度处理下双孢蘑菇产量、子实体外观性状、主要营养成分和硒含量。结果表明,覆土中添加0.15 mg·kg-1~0.60 mg·kg-1浓度的亚硒酸钠可显著提高覆土中有效态硒与总硒含量,同时可提高双孢蘑菇子实体产量、有机硒与蛋白质含量及子实体紧实度,而对子实体的粗脂肪、粗纤维、粗多糖、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影响。试验结果为富硒双孢蘑菇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莆田是福建省蘑菇主产区,无论是蘑菇栽培规模、产量,或是栽培技术水平,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亦曾因率先示范推广蘑菇规范化栽培技术而名闻遐迩。蘑菇栽培受气候、原辅材料质量及栽培者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甚大,在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培养料堆制时常发生沤制现象,诸如游离氨含量过高等问题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5.
以双孢蘑菇为试材,研究了泥炭、棕壤土、泥浆不同配比覆土材料配方对双孢蘑菇出菇时间、双孢蘑菇产量、子实体大小以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0%泥炭+50%棕壤土覆土双孢蘑菇的综合指标较好,优于其它处理,故将泥炭与棕壤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再选用适当的覆土方式,可使双孢蘑菇人工栽培实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6.
覆土是蘑菇栽培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过程,草碳覆土技术是利用东北泥碳作覆土材料,通过防控虫害技术处理后,直接覆盖的培养料表面,能提高蘑菇产量20%以上。  相似文献   

17.
覆土对双孢蘑菇菌丝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栽培中,以传统蘑菇砻糠田泥覆土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泥炭比例覆土配方的理化性状、细菌生长量、双孢蘑菇菌丝生物量及其产量。理化性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泥炭比例覆土的空隙度、持水率,以及在-2.16 ~ -17.28 kPa水柱牵力下的水份释放量,都随着覆土中泥炭含量的增大而增大。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结果表明,100%、50%和30%泥炭覆土中的菌丝生物量均显著高于传统砻糠田泥覆土(P<0.05),并随着泥炭比例的增大而增高;覆土中的菌丝生物量均于第2潮菇原基形成期达最大值。覆土中的细菌数量随着双孢蘑菇菌丝的生长而增多,不同覆土的细菌数量与其中的蘑菇菌丝生物量正相关,覆土中的细菌与蘑菇菌丝存在营养共生关系。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蘑菇子实体形成量与覆土中的菌丝生物量密切正相关,与覆土持水率(含水量)正相关;覆土层蘑菇菌丝生物量和持水率,是蘑菇覆土基质优化的重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8.
高温蘑菇最初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由于该品种是在夏季高温季节时出菇,从而使蘑菇也可以象平菇及其它许多蔬菜一样常年上市。种植高温蘑菇不仅可以丰富市民的菜篮子,而且可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该品种引进后,迅速在浙江、江苏、上海、四川、福建等地开展了栽培试验。但由于其生长环境的特殊性,需要高超的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因而直至现在仅有小规模零星栽培试验成功。永嘉县岭头乡农技站2004年开始引种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夏季出菇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夏季出菇试验结果表明,双孢蘑菇新品种9801的产量、质量和抗逆性均有明显提高;培养料内添加食用菌专用发酵剂可以缩短发酵周期,提高发酵质量;培养料中和覆土内活加双孢蘑菇专用添加剂能提高双孢蘑菇子实体质量。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的生物学效率可达到50%以上,产量可达10kg/m^2以上。  相似文献   

20.
覆土是蘑菇栽培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不覆土不出菇。覆土改变了菌床的物理结构、表面温度、水分、通气和微生物状况等,创造了子实体分化和发育的良好小气候,促使蘑菇生长由营养阶段向生殖阶段转化。 实践证明,覆土材料的性状直接影响到出菇的早晚和产量的高低。近年来,各地都在不断进行覆土材料的选择和改进,所使用的覆土材料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菇农由简单的取用菜园土、泥塘土等发展到人工配制复合土,如发酵土、细泥垄糠土等,提高了产量和质量。笔者近几年在蘑菇研究中发现,使用炉灰土作蘑菇的覆土材料同样可取得很好的效果。蘑菇菌丝爬土快,出菇提前,转潮期短,产量较高,而且还具有取材方便,制作简单,省工省时等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1 配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