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1991-2005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地点、面积、发展趋势等资料,结合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马铃薯晚疫病历年发病面积比例呈显著上升趋势,发病面积比例以每年3.5437%的速度增加。马铃薯晚疫病发病面积比例与5~10月马铃薯生长季相对湿度、降水量、气温等呈正相关,而与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呈负相关。当可控条件一定时,气象条件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的主导因素。本文建立了马铃薯晚疫病发病面积比例气候预测模型,为马铃薯晚疫病的积极防治及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贵州省锦屏县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情况及关键影响因素,根据2014—2018年贵州省锦屏县马铃薯晚疫病的监测情况,分析了菌源基数、气候条件、抗性品种等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影响.结果表明,锦屏县马铃薯晚疫病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发生,低海拔坝区发病较早、发病严重,高海拔山区晚疫病发生较晚.同时,菌源基数、气候条件及抗性品种均能影响晚疫病发生,低温、高湿,高菌源基数,感病品种有利于晚疫病发生.研究结果为马铃薯晚疫病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兴山县马铃薯产业现状入手,介绍了近三年全县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情况,分析了马铃薯晚疫病持续偏重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马铃薯晚疫病防控对策,为更好地推动兴山县马铃薯产业发展,保障马铃薯品质和产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由真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侵染马铃薯引起的毁灭性病害,是马铃薯最严重的病害之一。马铃薯晚疫病在贵州省马铃薯种植地区均有发生,在多雨、气候冷湿、适于疫病发生和流行的地区和年份,发生较重,受害马铃薯提前枯死,一般减产20%~40%。为了寻找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高效低毒药剂。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马铃薯品种‘丽薯6号’为试材,对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磷酸二氢钾4 d后的植株接种晚疫病菌,测定晚疫病发生的严重度,并测定磷酸二氢钾和晚疫病菌处理后14 d内马铃薯植株的PAL、SOD、POD、PPO、Chi、GLU活性及SP含量。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磷酸二氢钾可减轻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随着施用浓度的增加,晚疫病发病逐渐减轻。其中磷酸二氢钾质量浓度为0.6%时,晚疫病发病最轻,接种晚疫病菌后8 d防效达35.64%,12 d时仍超过30%,但浓度超过0.6%,晚疫病发生加重。同时,喷施磷酸二氢钾可不同程度地提升健康和接种晚疫病菌的马铃薯植株体内6种防御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因此,磷酸二氢钾在一定时间段内可诱导马铃薯对晚疫病的抗性,减轻晚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应用气象观测资料和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地点、面积、发展趋势等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气候要素变化特征、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气温年际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大部分区域相对湿度略增、平均风速略减、日照时数减少。研究区域马铃薯晚疫病历年发病面积比例呈显著上升趋势,发病面积比例以每年3.55%的速度增加。马铃薯晚疫病发病面积比例与5~10月马铃薯生长季相对湿度、降水量、气温等呈正相关,而与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呈负相关。降水减少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的不利因素,气温增高、相对湿度增加、平均风速减小、日照时数减少均是有利的因素。当可控条件一定时,气象条件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的主导因素。气候变化导致马铃薯晚疫病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晚疫病是马铃薯上的一种主要病害,文章通过对来凤县晚疫病发生现状调查,并对其发生特点及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治晚疫病的技术措施,以期能有效地减轻晚疫病对我县马铃薯的为害。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国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特点分析与监测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冲  刘万才 《植物保护》2016,42(5):142-147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上的重要病害,是影响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系统总结了2008-2014年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概况及特点,分析了其影响因素。该病害年度间、地区间、品种间发生不平衡,北方产区受气候因素影响大,西南及中原产区常年偏重发生。2012年、2013年马铃薯晚疫病在全国范围内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范围广、流行扩展速度快、危害重。在气候、菌源量、品种抗性及防治因素中,气候是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防控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全面地了解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国的发生演变特征及防控情况,基于2008—2017年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中国农业统计资料》《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及全国马铃薯品种分布等数据,对全国及各马铃薯产区晚疫病的发生及防治情况进行综合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国连年发生,年平均发生面积约197.47万hm2,占马铃薯总种植面积的40.66%;晚疫病造成马铃薯年平均产量损失占所有病害所致产量损失的63.54%,远高于其他病害,损失巨大;在我国马铃薯4大产区中,马铃薯晚疫病在北方一作区的年平均发生面积最大,约73.44万hm2,而在西南混作区造成的年平均产量损失最高,约14.29万t;晚疫病发生与马铃薯种植区域的重心在空间上呈现相似的迁移趋势;以费乌瑞它为代表的高感晚疫病品种在全国大面积种植,但近年来部分抗病品种的种植面积正在逐年增加;近年来我国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面积大幅度提升,但仍太过依赖化学防治,应加大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度。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新型药剂组合,有效控制和减轻马铃薯晚疫病的为害,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选择5个组合药剂开展马铃薯晚疫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个不同药剂组合可有效预防和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防效达75.3%~86.3%,且对马铃薯安全无药害,可在今后马铃薯晚疫病预防和防治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CARAH预警模型对四川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减量增效技术的指导效果,针对马铃薯晚疫病感病品种兴佳2号和中薯2号,利用CARAH预警模型监测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结果表明,中心病株主要在马铃薯晚疫病第3代侵染循环出现,其中秋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较春马铃薯晚疫病重,且流行速度快。据此,在马铃薯晚疫病第2代第1次侵染循环5分值时减量使用防治药剂,减量处理均表现出较高的防治效果。其中,一个常规用量减量33%的处理(即10%氟噻唑吡乙酮OD 225 mL/hm~2施用2次、间隔14 d)经济效益增幅最高。  相似文献   

12.
咸宁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马铃薯晚疫病是咸宁市马铃薯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为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多年来马铃薯晚疫病在咸宁市大面积发生,特别是在多雨、气候冷湿的年份,发生较重,受害植株提前枯死,损失可达20%~40%,严重的损失可达50%以上。2012年、2014年马铃薯晚疫病在咸宁市大发生。1为害症状马铃薯晚疫病可为害叶、茎及块茎。叶部病斑大多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期为水浸状褪绿斑,后渐扩大,空气湿度  相似文献   

13.
恩施自治州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恩施自治州重要粮食作物之一,马铃薯晚疫病是制约马铃薯增产丰收的最大障碍,本文从多层面分析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甘肃旱区马铃薯晚疫病始发期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2012—2013年甘肃省马铃薯主栽区的气象资料,结合甘肃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实情,筛选出显著影响晚疫病发生的相关气象因子,建立了甘肃干旱山区,二阴区和川塬区的马铃薯晚疫病始发期预报方程,但川塬区晚疫病始发期预报模型还需进一步的设计与优化。方程模拟结果:温度是二阴区内晚疫病始发的关键因素;降水量主要影响干旱山区马铃薯的晚疫病发生;在同一地区内,川塬区和二阴区晚疫病始发期早于干旱山区,这与干旱山区空气流动性相对强于川塬区和二阴区有关。通过对甘肃干旱山区,二阴区与川塬区马铃薯晚疫病始发期预报方程进行验证,得知预报方程对干旱山区和二阴区晚疫病始发期的预测准确率较高,预测始发期区间较小,误差小,在甘肃晚疫病预警和防治工作中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是山西省北中部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一种历史性、流行性病害.近年来,马铃薯晚疫病在忻州市的大发生频率增加,病害流行面积增大,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全国各地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的分析,结合目前马铃薯生产上抗病品种应用情况和当前防治技术水平,提出了我国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策略、技术措施和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内蒙古近几十年气候变化与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相关资料,发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内蒙古地区6~7月份平均最高、最低气温不断升高,已超过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侵染发病的适宜温度范围。但是阴雨天的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为马铃薯晚疫病真菌菌丝形成和孢子囊繁殖提供了最佳环境条件。依此建立的内蒙古地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的气象预测模型可很好预测其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18.
25%嘧茵酯悬浮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疫病是影响承德市马铃薯生产的最大障碍因素,常年发生较重,2004年应用25%嘧菌酯悬浮剂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初期,使用25%嘧菌酯悬浮剂10~20g/667m2,间隔7~10d,连续喷施3次,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85%~92%,对马铃薯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9.
应用CARAH模型预测冬种马铃薯晚疫病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8年开始,崇阳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发展迅猛,2011年达到3453hm2。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流行给马铃薯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为探索冬种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的方法,及时科学指导防治,我县引进了Davis气象站,将收集到的气象资料应用CARAH模型(C.Ducattillon),对冬种马铃薯晚疫病进行预测预报,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晚疫病是开县马铃薯的主要病害,常年马铃薯损失1000万kg以上。为了经济有效地控制其为害,开展了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及综防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