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了室内自然光、氙光和紫外光辐射下桦木染色单板的变色过程及颜色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了各色度指数对色差影响的显著性。结果表明,不同光源辐射下,染色单板的光变色规律基本一致,a*、b*比L*对辐射光的反应更强烈,Δa*、Δb*对染色单板光变色的影响显著;染色单板在氙光、紫外光辐射下的光变色度与自然光辐射之间存在关系式:ΔE*X=1.095ΔE*N+3.005,ΔE*U=0.651ΔE*N+1.458。通过回归分析推导出方程K加速因子=TN/TX=EX/EN,论证了加速因子的实质是光辐射度的比率,从而可将不同光源辐射下染色单板光老化程度的评价基础由辐射时间转化为辐射度。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未改性纳米黑碳、H_2O_2改性纳米黑碳和酸性KMnO_4改性纳米黑碳对水中土霉素(OTC)的吸附行为,并考察了环境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H_2O_2改性提高了纳米黑碳的吸附性能,酸性KMnO_4改性降低了纳米黑碳的吸附性能,但促进和减弱的作用并不显著,3种纳米黑碳均具有很高的吸附容量,对土霉素的去除率达90%以上,甚至可以做到完全去除。三种纳米黑碳吸附土霉素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Freundlich模型,ΔG、ΔH和ΔS均为负值,表明纳米黑碳对土霉素的吸附是自发的放热反应。三种纳米黑碳的最佳投加量为1 g·L~(-1),反应体系适宜在偏酸性和中性条件下进行,温度和离子强度对吸附过程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纳米ZnO改性蜂蜡处理缅甸花梨木材表面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升传统烫蜡工艺处理后木材的表面性能,采用3种质量分数(0.5%、1.0%、2.0%)的纳米ZnO分别对烫蜡原料蜂蜡进行共混改性,并按照传统烫蜡工艺对缅甸花梨木试件进行表面改性蜂蜡烫蜡处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处理材的微观形貌及纳米材料分散情况进行表征,通过分析处理材表面的耐紫外老化性、疏水性及抗菌性,探讨不同纳米ZnO含量对烫蜡后木材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纳米ZnO改性蜂蜡烫蜡后的木材表面的颜色稳定性、疏水性和抗菌性均得到了明显改善。质量分数为1%的纳米ZnO改性蜂蜡处理材的表面性能最佳;96 h紫外老化后,其总色差较纯蜂蜡处理材降低了42%,接触角始终保持在102°以上;具备了显著的抗菌性,抑菌率可达65%。纳米 ZnO改性蜂蜡烫蜡后的木器颜色能够持久稳定,对于烫蜡木器使用范围的扩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不同时间紫外老化处理纳米氧化锌改性木塑复合材料,分析老化前后试样颜色和弯曲强度的变化,结合 SEM和 FTIR 探讨复合材料的老化机制,分析不同含量纳米氧化锌对木塑复合材料抗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老化处理后复合材料表面颜色发生变化,添加纳米氧化锌后能够改善颜色变化;老化1500 h 后空白试样的弯曲强度下降19.08%,添加1%、2%、3%、4%、5%的试样的弯曲强度分别下降15.04%、13.60%、13.71%、12.00%、14.09%;通过 SEM观察老化处理后复合材料发现其表面出现裂纹,FTIR 分析得出老化后复合材料表面发生氧化。  相似文献   

5.
利用竹叶优化合成纳米氧化锌,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确定纳米氧化锌的最佳合成条件、比色法测定纳米氧化锌对玉米幼苗酶活性影响,并通过电镜扫描纳米氧化锌的形状.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最适合成条件为10mL滤液、1mmol/L Zn(CH3COO)2、pH 6、反应温度60℃,合成的纳米氧化锌为近球形或短杆状,分散性良好.纳米氧化锌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纳米氧化锌能够为玉米幼苗膜系统提供保护作用;适量添加生物合成的纳米氧化锌能够促进玉米幼苗生长,提高其抗性.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胶黏剂体系中游离的甲醛含量,增加其耐久性,以改性大豆蛋白为改性剂,合成改性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MUF-1,并对其基本性能、胶合性能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弱碱-弱酸-弱碱"合成工艺的初始碱性阶段,添加9%改性大豆蛋白改性MUF树脂效果最佳,合成树脂黏度适中,操作性好,利于集成材生产,体系中游离甲醛含量较未改性树脂降低52%;用改性后的MUF-1树脂制备的胶合木具有良好的胶合性能及耐水性能,满足国家结构集成材标准。核磁共振(13C-NMR)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大豆蛋白的引入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缩聚反应的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亦与之印证。动态热机械性能分析(DMA)测试分析表明改性后的MUF-1树脂起始固化温度降低,在固化速率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较之未改性MUF树脂固化更彻底,体现出较优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探析红色、黄色、绿色3种不同色系榉树叶色形成的化学机制,为选育、培育榉树优良株系提供理论依据。以秋季转色期叶色表现为红色、黄色、绿色的榉树叶片为材料,分析其叶片的颜色参数及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色素含量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叶色与色素组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秋季叶片转色期,红色系榉树的色相a~*值最高,在10月25日达到最大值,呈现出最佳观赏效果;绿色系榉树a~*值较低,且变化趋势相对平缓;在转色后期,黄色系榉树的b~~*值显著大于红色和绿色系榉树,但其在秋季变色期存在返绿现象。明度L~*值、彩度C~*值与色相b~*值的变化趋势几乎完全一致。不同色系榉树都含有花青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但不同色系榉树3种色素的含量不同。红色系榉树花青素含量百分比最高,为22.1%~44.6%;绿色系榉树的总叶绿素含量最高,为73.0%~80.5%;黄色系榉树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24.7%~35.4%。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榉树叶片中,花青素和叶绿素含量与榉树的叶片呈色密切相关。其中花青素含量与a~*值呈正相关,与L~*、b~*、C~*呈负相关,说明花青素含量的增加,使叶片红色度增加,同时明度、黄色度和彩度降低;叶绿素含量与L~*、a~*、b~*、C~*均呈负相关,说明叶绿素含量的增加,使叶片的明度、红色度、黄色度以及彩度均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未被引入方程,说明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片颜色参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分析显示,花青素含量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可以使叶片变红;而花青素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将维持绿色;若花青素与叶绿素同时降低,则将使叶片变黄。叶片内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的含量及百分比是榉树呈现红色、黄色、绿色3种不同色系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传统蜂蜡烫蜡表面的耐光老化性能,以缅甸花梨木为基材,通过直接共混的方式制备纳米TiO2混合蜂蜡。通过测试烫蜡单板的色度学参数、表面光泽度、接触角及纹理明显性的变化,评价TiO2添加量对传统蜂蜡烫蜡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纳米TiO2的应用对烫蜡木材的表面性能有较好的改善,纳米TiO2质量分数在0.5%时对蜂蜡烫蜡木材表面的改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利用纳米二氧化钛、天然叶绿素等添加物对现用蔺草固色用染土进行改性,在不改变固色工艺的条件下,利用新型染土进行批次固色规模为2 000 kg蔺草的中试试验。对染土改性前后蔺草的表观颜色、耐人造光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以及染土的用量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改性后的染土进行蔺草固色,蔺草的表观颜色、耐人造光色牢度及耐摩擦色牢度与原染土相当,同时实际染土用量可降低70%以上。该技术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生产成本,作业环境也会因此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染色材已广泛应用于竹窗帘、竹工艺品、竹地板和竹家具等领域。但是,染色材在应用过程中易受光照影响而褪色和变色,特别是紫外光。以4年生新鲜毛竹为试验材料,对常用染料染色材耐光性进行研究,并采用添加紫外线吸收剂、壳聚糖前处理竹材等方式探索提高染色竹材耐光性。结果表明,所选染料中,酸性染料染色材的耐光性最好,大多数染料的染色材在光照下明度变化最小,红绿轴色品指数变化最大;紫外线吸收剂或者壳聚糖前处理均能提高活性染料和酸性染料染色材的耐光性,后者的效果优于前者,对酸性染料,ΔE降到5以下,但2种方式对碱性染料和分散染料作用不明显;壳聚糖前处理与紫外线吸收剂相结合对染色材耐光性的作用较2种方式单独处理效果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室内自然光辐射下杨木和桦木染色单板的变褪色过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光辐射过程中,染色单板发生了显著变褪色.经光辐射100d,各个试件色差值ΔE*均超过16,最大达44.36.染色单板光变色前期主要是由于染料及木材抽提物不饱和基团的劣化,后期主要是木材基质.染料结构及稳定性是影响其变褪色的主要因素,漂白预处理加...  相似文献   

12.
借助CIE的L*a*b标准色度学系统,研究了柚木、花梨和红栎装饰薄木经不同参数等离子体改性处理前后的材色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放电功率的增大、处理速度的减慢,3种类木材装饰薄木明度降幅下降,处理前后色差均呈现增大趋势;红栎薄木材色经等离子体改性处理后的变色最显著,花梨桃次之,柚木变色相对最小,且柚木受等离子处理的影响相对较弱。红栎装饰薄木表面变色主要由明度变化所致,柚木和花梨经等离子体改性处理的变色机制主要与明度、红蓝度和黄绿度等色相有直接关系。放电功率高于3 kW时,装饰薄木表面易出现蚀刻过度现象。  相似文献   

13.
以涂料直接涂饰的染色单板为试材,以氙光作为辐射光源,考察不同的涂饰染色单板在100 h光照过程中试材表面材色的变化规律,并分析试验因子对光变色的影响。结果表明:涂饰染色单板受光辐射易发生变色,材色的明度指数均呈上升趋势,而色度指数a*、b*变化各异。染料品种对色度指数的变化影响极显著,涂饰酸性蓝染色单板的光变色度显著大于涂饰酸性大红染色单板的光变色度。涂料种类对色度指数b*影响显著,涂饰聚氨酯清漆染色单板的光变色度明显大于涂饰丙烯酸清漆染色单板的光变色度。   相似文献   

14.
李万兆  于志明  陈凌云  江小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057-12059,12254
采用BL-阻燃剂溶液浸渍处理杨木单板,通过改变浸渍温度、浓度、时间和干燥温度、含水率等工艺因素,分析阻燃材变色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阻燃处理后杨木单板颜色变黄,变深;磷酸与木质素发生缩聚反应是变色的主要原因。单板颜色和氧指数受阻燃处理液浓度影响较大,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影响较小。含水率和干燥温度对阻燃材变色有一定影响,含水率越低单板变色越明显,含水率高于4%时,干燥温度对变色影响较小;含水率低于4%时,干燥温度越高,变色越严重。  相似文献   

15.
用酸性大红、黑、咖啡、嫩黄、金黄、果绿6种染料做试剂,以染色时间、染色温度、染色浓度作为单板染色的3个因数,对杨木单板进行染色试验。结果表明:染色时间4h、浓度0.5%~0.9%、温度80℃较佳,得到的单板染透率好,内部染色均匀。  相似文献   

16.
透明涂饰对家具用温致变色饰面材料材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热敏黑为隐色剂、双酚a为显色剂、十四醇为溶剂,制备温致变色复配物,通过超声浸渍法将其引入到家具表面装饰用的单板基材上,并对其进行透明涂饰处理,研究聚氨酯清漆透明涂饰对温致变色木材的材色、热变色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清漆涂饰较未涂饰的温致变色木材而言,其表面色相向偏绿偏黄的方向变化,且材料表面的明度上升。清漆涂饰处理的材料颜色恢复存在迟滞现象,且材料表面消色和复色反应开始温度升高,复色速度加快。冷热循环处理后的温致变色胡桃楸、杨木和枫木涂饰材表面材色热稳定性较好,均优于素材,总色差值的波动区间分别为26.76~36.70、20.82~29.54、18.49~29.07。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热压温度对硅烷化杨木(107杨Populus × euramericana)单板/高密度聚乙烯(HDPE)薄膜复合材料各项性能的影响,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杨木单板的改性剂,在不同的热压温度下(140,150,160,170 ℃)与HDPE薄膜复合制备了硅烷化杨木单板/高密度聚乙烯(HDPE)薄膜复合材料。采用万能力学试验机、动态力学分析仪(DMA)和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定了不同热压温度下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动态热力学性能以及胶接界面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压温度为140~150 ℃时,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力较弱,胶接界面层存在明显的缝隙。当热压温度达到160 ℃时,硅烷化杨木单板与HDPE大分子自由基发生充分有效的胶合,形成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性能的胶接界面结构。当热压温度从140 ℃升高到160 ℃时,胶合强度、静曲强度(MOR)和弹性模量(MOE)分别由1.27 MPa,63.90 MPa和5 970.00 MPa增加到1.89 MPa ,72.20 MPa和6 710.00 MPa,但热压温度继续增加,胶合强度和抗弯性能均降低。当热压温度从140 ℃增加到170 ℃时,复合材料24 h吸水率(WA)和吸水厚度膨胀率(TS)分别从72.41%和4.98%降至54.22%和4.09%。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保留率E′(130 ℃)由62.31%提高到92.01%,到达tanδmax的温度点从144 ℃延后至200 ℃。复合材料的耐高温破坏能力随着热压温度增加逐渐增强。图5参15  相似文献   

18.
以竹浆造纸污泥为原料,杨木单板为表面增强单元、UF为胶粘剂制备新型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单板造纸污泥复合板材较纯污泥板弹性模量、内结合强度、表面胶合强度等力学指标增加明显,可满足相关标准对板材的质量要求。从强度与环保要求两方面综合考虑,污泥施胶量以13%、单板的施胶量以150 g·cm-2为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表面热改性木材是一种常见的室外用木材,但易受光照和水分的作用发生老化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因此,探究一种有效可行的改性方法提高表面热改性木材的耐老化性能十分必要。方法本研究采用二氧化钛(TiO2)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单独或复合处理作为表面热改性的预处理手段,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其微观结构和表面物质的变化,探讨了不同处理手段对于提高表面热改性木材耐老化性能的改性效果及其作用机理。结果TiO2或PDMS单独改性处理不能有效提高表面热改性材的耐老化性能。TiO2/PDMS复合改性处理有效提升了表面热改性材在老化过程中的颜色稳定性、疏水性能和耐磨性能,这是TiO2的紫外屏蔽效应和PDMS的防水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木材表面形成的纳米TiO2能够散射、反射和吸收紫外光,防止木材内部组分因吸收紫外光发生剧烈降解,PDMS可减少TiO2颗粒因水分和摩擦影响而产生的流失。结论TiO2/PDMS复合改性处理对改善表面热改性材耐老化性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