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稻菇轮作生态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菇轮作是一种生态高效种植模式,通过稻菇水旱轮作,消除水稻越冬代病虫的寄主,有效降低虫口密度,优化了农田生态系统。本试验充分利用冬闲田,以稻草及茭白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做原料种植大球盖菇,667 m2稻谷产量比普通稻作平均增产107.4 kg,增加收益475.14元。根据2016—2018年的调查数据,大球盖菇平均鲜菇产量为24.48 t·hm-2,产值9.79万元·hm-2,投入成本3.90万元·hm-2,纯收益5.89万元·hm-2。综合可知,稻菇二熟可增加收益6.60万元·hm-2。  相似文献   

2.
进行 2 种鲜食蚕豆设施栽培模式试验,对不同模式鲜食蚕豆农艺性状以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轮作大棚西瓜鲜食蚕豆分枝数为6.7个,地上秸秆重659.1 g,单株荚数20.3个,单株荚重439.5 g,产量17.745 t·hm-2,增加收入17.745万元·hm-2;鲜食蚕豆套种葡萄的分枝数5.5个,地上秸秆重555.2 g,单株荚数18.8个,单株荚重408.0 g,产量11.385 t·hm-2,增加收入11.385万元·hm-2。  相似文献   

3.
对纤维用苎麻品种中苎1号实生苗进行3.75万、7.5万、15万、45万、75万、120万株·hm-2 6个移栽密度试验, 以了解不同移栽密度对苎麻次年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鲜重最高, 头麻和三麻都是移栽密度为45万·hm-2处理;干皮重最高, 头麻移栽密度为15万·hm-2处理, 二麻移栽密度为7.5万·hm-2处理, 三麻移栽密度为3.75万或120万·hm-2处理。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葡萄种植过程中施用常规有机肥引起土壤养分投入失衡、土壤酸化、土壤磷钾过量累积,导致葡萄产量及品质下降等问题,本研究于2019年进行了生物有机肥对葡萄产量影响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综合管理措施(ISSM)处理产量为11 985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CK比,葡萄产量增加2 550 kg·hm-2,增产率达到27.03%;在经济效益方面,ISSM处理产值为455 430元·hm-2,利润达到了454 058元·hm-2,较CK处理提高96 395元·hm-2。ISSM处理的葡萄单穗重(上部、中部、下部)、单粒重(上部、中部、下部)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中部)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嘉兴三代大螟的最佳防治时期及适宜药剂,选择4种药剂2种浓度在不同时期进行单季晚稻三代大螟的田间防治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150mL·hm-2、225mL·hm-2,40%氯虫·噻虫嗪225g·hm-2和6%阿维·氯苯酰750mL·hm-2效果较好;40%氯虫·噻虫嗪150g·hm-2和6%阿维·氯苯酰600mL·hm-2的用量效果明显下降;40%甲氧·茚虫威防治大螟白穗效果较差。最佳防治时间为8月25日,其次是8月20日,最差为8月1日。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机直播稻田草害和防治问题,研究了几种封闭除草剂及其混配剂在机直播稻田“播喷同步”机械化封闭除草技术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33%嗪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79.2g·hm-2+300g·L-1丙草胺乳油360g·hm-2、33%嗪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49.5g·hm-2+300g·L-1丙草胺乳油225g·hm-2处理对机直播田杂草防效优,杀草谱广,持效期长,且安全性好,处理35d后,对稗草的密度防效分别为97.2%和93.3%,对阔叶草密度防效100%。35%丙·嘧草·吡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525g·hm-2处理、17%吡嘧·丙草胺泡腾片510g·hm-2处理、10%嘧草醚可湿性粉剂45g·hm-2处理以及25%双环磺草酮悬浮剂225g·hm-2处理35d后对稗草防效均在80%以上,35%丙·嘧草·吡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525g·hm-2处理和17%吡嘧·丙草胺泡腾片510g·hm-2处理对阔叶草防效分别为99.3%和93.2%,但后2种处理对阔叶草防效差。因此,可以根据田间草相,选择以上除草剂单剂或混配剂在机直播稻“播喷同步”封闭除草技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对6种药剂在籼粳杂交稻甬优12进行防治稻曲病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9%丙环·嘧菌酯悬浮剂750 mL·hm-2、49%丙环·咪酰胺悬浮剂525 mL·hm-2和36%氟唑·嘧苷素悬浮剂300 mL·hm-2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效与30%苯甲·丙环唑乳油300 mL·hm-2相仿,分别为89.0%、87.4%和81.5%,能作为防治籼粳杂交稻稻曲病的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8.
密度对豌豆苏豌2号农艺性状、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鲜食豌豆苏豌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5种密度对豌豆植株性状、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结荚高度增加,有效分枝和单株荚数减少,鲜荚变小,百粒重降低,商品性变差;主茎节数变幅较小。当密度为21万~57万株·hm-2时,产量(鲜荚和干籽)随密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密度48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之后,增加密度产量反而降低。当密度为39万株·hm-2时,各项农艺性状较好,鲜荚效益最高,为15 051元·hm-2。本试验采收鲜荚比收获干籽的经济效益更高。  相似文献   

9.
经全田实割验收,2018年新昌县单季稻共有8户农户、3个品种(春优927、甬优1540、甬优12)稻谷产量超14.25 t·hm-2。其共同特征为骨架强、库容大、充实。如春优927平均株高146 cm,倒1~3功能叶长40.9、50.4、55.3 cm,生物学产量27.30 t·hm-2,有效穗199.5 万·hm-2,每穗总粒372.6 粒,总颖花量74 340万·hm-2,结实率86.9%,千粒重24.6 g,谷草比0.95。  相似文献   

10.
于2016年进行16个大豆品种(系)比较试验,2017年以中豆40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田间试验设计,对施肥水平和栽培密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豆40以“青春期”长、熟期中等、单株分枝多、单株结荚多、单株粒重高等突出表现,对比鄂豆10号优势明显。长“青春期”型、中迟熟型大豆品种的产量性状优势明显。以中豆40为例,配套栽培密度45.0万~50.0万株·hm-2,配施N 90 kg·hm-2、P2O5 67.5~90 kg·hm-2和K2O 67.5~90 kg·hm-2,是江汉平原大豆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在苏北地区进行小麦种子4种不同浸种时间处理对其出苗及产量的影响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浸种处理能使小麦提早出苗2~3 d,增加基本苗12万~126万·hm-2,其中以浸种 12 和 24 h 2个处理的效果最明显;浸种处理能明显提高小麦茎蘖数和有效穗数,且均以 12 h 效果最明显,分别增加 609万、84万·hm-2;浸种处理产量比不浸种处理增产249~488 kg·hm-2,其中浸种 12 h 增产488 kg·hm-2,增产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2.
进行4种杀虫剂防治单季稻稻飞虱主害代四(2)代白背飞虱和六(4)代褐飞虱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呋虫胺水溶性粒剂450 g·hm-2、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50 g·h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50 g·hm-2 3种处理对四(2)代白背飞虱以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50 g·hm-2的速效性与持效性较好,药后4~27 d校正防效达71.0%~84.7%;其次是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50 g·hm-2,为63.1%~82.6%,20%呋虫胺水溶性粒剂450 g·hm-2较差,校正防效仅为35.6%~50.5%。20%呋虫胺水溶性粒剂600 g·hm-2、80%烯啶·吡蚜酮水溶性粒剂225 g·hm-2、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00 g·hm-2 3种处理对六(4)代飞虱以白背飞虱与褐飞虱混发、低中龄若虫为主的防效均较好,药后7~26 d校正防效分别为87.7%~96.7%,93.8%~99.8%,91.8%~98.7%,但以80%烯啶·吡蚜酮225 g·hm-2 的速效性与持效性较佳。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方法,评价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800g·hm-2、30%丙硫菌唑油分散制剂675mL·hm-2、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375mL·hm-2、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600mL·hm-24个药剂处理在扬花初期、扬花盛期,以及1次和2次用药对赤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30%丙硫菌唑675mL·hm-22次用药防效可达92%;70%甲基硫菌灵1800g·hm-22次用药防效可达88%。由此可知,在小麦赤霉病高发生地区选择合适药剂,2次用药预防小麦赤霉病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泥鳅、对虾、莲藕共生80 d结果表明,对虾投放量为17 991尾·hm-2时,立体混养的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结果表明,于蚕豆盛花期后使用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450 mL·hm-2、25%嘧菌酯悬浮剂900 mL·hm-2、4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450 g·hm-2 1次或40%精甲·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 2次对蚕豆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蚕豆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6.
根据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嘉鱼县和崇阳县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改进的Faustmann-Hartman模型测算杉木碳汇林在不同林龄的碳汇收益、木材收益和林地期望价值,基于碳汇造林带来的林业碳汇收益和农户损失的木材收益综合测算碳汇造林的生态补偿标准,并分析木材价格、碳价格和利率等经济因素变化对补偿标准制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条件下,综合木材收益和碳汇收益的林地期望价值在林龄22 a时达到最大值43 986.01元·hm-2,与之相比,林龄30 a时木材收益仅为29 593.42元·hm-2,碳汇收益和农户损失的木材收益的综合价值为14 392.59元·hm-2。当补偿期限为30 a时,碳汇造林的生态补偿标准为832.33元·hm-2·a-1。碳汇造林补偿标准对木材价格变动的敏感性最高,其次是利率,最后是碳价格。基于上述结论,建议综合碳汇收益和农户损失的木材收益制定合理的碳汇造林生态补偿标准,并加强对农户营造碳汇林的技术培训,建立健全的碳交易市场制度,以保障林业碳汇的供给,实现多效益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宫川蜜橘成年果树的营养需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时间点对宫川蜜橘成年果树叶片中N、P、K、Ca、Mg、B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果实产量及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宫川蜜橘叶片中各营养元素含量随生长呈现动态变化。整个生育期内,叶片中N∶K∶P∶Ca∶Mg∶B比例均值为1.00∶0.07∶0.33∶0.83∶0.11∶1.13×10-4。根据柑橘果实产量、养分含量和肥料利用率等指标,估算出单产果实22 500 kg·hm-2时的合理施肥量为N 750~885 kg·hm-2,P2O5 195~225 kg·hm-2,K2O 270~330 kg·hm-2。  相似文献   

18.
以靖江香沙芋为供试材料,分别设置4个播期:B1(2月20日)、B2(3月1日)、B3(3月11日)、B4(3月21日)和3种种植密度:M1(3.75万株·hm-2)、M2(5.25万株·hm-2)和M3(6.75万株·hm-2),研究其对芋头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播期对芋头出苗期、齐苗期、块茎膨大期和谢荷期的影响逐渐下降。播期、种植密度及其互作对块茎形成期、谢荷期芋头株高、茎粗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有显著影响,对齐苗期则无显著影响。子孙芋实际产量与种植密度成正比,随播期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商品芋产量则以B3M2处理最高,为13 936 kg·hm-2,B4M1处理最低,为11 766 kg·hm-2。建议香沙芋适宜播期和适宜密度分别为3月11日和5.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9.
对早收栽培甘薯浙紫薯1号进行了3.00万、3.75万、4.50万、5.25万、6.00万、6.75万、7.50万株·hm-2 7个密度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浙紫薯1号于5月22日扦插,8月19日收获,生长期89 d,扦插密度以6.75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20.
于2018年2月中下旬采用5点取样法对萧山区麦田杂草种类和发生情况开展调查。结果表明,当地常见杂草分属于禾本科、茜草科、石竹科和石竹花科等,约10余种。禾本科杂草的相对密度达50%以上,其中以看麦娘为主,其次为罔草;阔叶草中十足科繁缕发生量最大,其次为十字花科碎米荠,发生田块普遍,茜草科猪殃殃和石竹科蚤缀发生较为普遍。小麦除草剂试验结果表明,33%氟噻·吡酰·呋悬浮剂900 mL·hm-2作为小麦田封草药剂具有非常好的效果;55%吡酰·异丙隆悬浮剂2 550 mL·hm-2是茎叶处理综合表现最好的药剂。茎叶处理中,25%环吡·异丙隆可分散悬浮剂3 750 mL·hm-2对双子叶草表现最好;5%唑啉草酯乳油1 200 mL·hm-2+48%灭草松水剂3 000 mL·hm-2和5%唑啉·炔草酯乳油1 500 mL·hm-2+48%灭草松水剂3 000 mL·hm-2的防治方法对单子叶杂草具有非常好的防效,但对双子叶草效果不好;50%高渗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 875 mL·hm-2对单子叶杂草有较好的防效,但对双子叶草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