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芦苇和其他植物一样,要求适应于本身生育的水分、养分和其它生活条件。而水对芦苇生长是首要条件,为解决苇田灌溉,辽宁省一些大型苇场,从上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修建一些苇田水利工程。现在能灌溉的面积,仅盘锦苇田约有60多万亩。但目前工程比较粗放,在苇田灌溉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更因芦苇是一门新兴科学,经验不多,许多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盘锦苇田灌溉淡水和咸水,对芦苇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芦苇的生活习性和耐盐极限上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从芦苇生理生态需水规律的角度阐述了水在芦苇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指出缺水或多水都会对芦苇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最终影响芦苇的质量和产量。掌握芦苇的需水规律,提高苇田灌溉水平,是高产优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通过高产栽培技术,使芦苇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采用合理的灌溉、晒田技术,解决了芦苇生产与水产品养殖对水环境要求的矛盾。达到了芦苇增产,养殖增收的目的;苇田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筛选出2个适合北方苇区应用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高产栽培技术,使芦苇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采用合理的灌溉、晒田技术,解决了芦苇生产与水产品养殖对水环境要求的矛盾,达到了芦苇增产,养殖增收的目的;苇田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筛选出2个适合北方苇区应用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6.
浅析滨海盐渍土壤对芦苇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盘锦滨海芦苇湿地拥有亚洲第一大芦苇湿地美誉,区域内苇田面积8万公顷,年产芦苇50万吨。因淡水资源匮乏,不能满足湿地灌溉,造成土壤返盐严重,致使芦苇生长和产量受到严重制约,利用科学的方法,探讨盐渍土壤对芦苇生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黄河三角洲人工高产开发自然芦苇提供依据。[方法]在芦苇进入生长初盛期时分别施75.01、12.51、50.0 kg/hm2的尿素和复合肥,对退化苇田春季耕翻15 cm进行耕翻复壮试验,研究施肥和苇田耕翻对芦苇产量的影响。[结果]单施复合肥的增产效果不及单施尿素显著。尿素用量与芦苇产量呈正比,施尿素150.0 kg/hm2处理的增产幅度达40.9%,但叶绿素和纤维素含量不是最高。综合考虑,施尿素112.5 kg/hm2处理的效益最好。苇田耕翻提高了土壤肥力,减少了杂草,促进了芦苇发育。苇田耕翻3年后,芦苇的每株芽数、根状茎长度、根状茎烘干重比不耕翻苇田分别增加了116.67%1、27.58%和24.81%。[结论]合理施用氮肥和翻耕苇田均可以提高芦苇产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苇田缓释肥的研制及在苇田中应用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论述,经过多因子研究分析,对苇田缓释肥的研制与应用效果作了充分肯定,为芦苇生产,改造中、低产苇田,提高芦苇产量和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陈曦 《现代农业》2014,(12):12-13
芦苇是一种喜水的多年生禾本科植物,世界各地均有生长。盘锦市现有苇田一百二十万亩,影响芦苇生产的诸多因子中,水仍然是起主导作用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在生产上,就要正确运用灌溉这个手段,给芦苇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使之发挥最大的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10.
石油开发对辽河三角洲地区苇田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现场样品采集与分析,对盘锦苇田环境内芦苇的叶龄指数、生长量、纤维素、木质素、戊糖及纤维素长等进行了研究,以土壤-水-植物系统为研究对象,定量和半定量地分析了苇田地区的污染状况,说明影响芦苇产量的原因。结果表明,石油污染对苇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但不是芦苇产量降低的主要因素。石油开发的各种地面工程造成了严重的景观破碎化现象,破坏了湿地的原有生境,是造成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和苇田减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刘艳 《现代农业科技》2012,(24):282+285
从苇田与养殖环沟设计,控制灌溉时期和调节水质,灌溉与养殖,鱼、蟹苗投放等方面总结了芦苇湿地鱼、蟹养殖技术,以为实现种养效益双丰收的新模式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辽河三角洲异质生境芦苇种群生长动态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生境条件下辽河三角洲芦苇种群生长发育的差异原因,选择观测场苇田和辽滨鸭舌岛苇田为观测地点,对比分析了不同水质条件下芦苇发育期及生长发育指标变化,结果表明:(1)各个观测时期观测场苇田pH值、密度明显高于辽滨鸭舌岛苇田;观测场苇田的电导率、溶解氧及可溶性有机物均低于辽滨鸭舌岛苇田;(2)从萌芽期至3叶期,苇田观测场芦苇发育期较辽滨鸭舌岛芦苇有所提前;同一发育期时间变化范围为2~6 d,但总体差异不显著;苇田观测场芦苇和辽滨鸭舌岛芦苇从萌芽期至黄枯期全生育期天数分别为210和206 d;(3)各个观测时期的苇田观测场的芦苇平均株高、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重发育指标均显著低于辽滨鸭舌岛。密度引起的种内竞争可能是不同生境条件下的芦群体生长发育指标差异较大的内在因子;不同生境条件的水质pH值、电导率、溶解氧和溶解性有机物不同是引起该地区芦苇生长发育差异的外在因子。  相似文献   

13.
苇田杂草是苇田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杂草存在的多与少直接影响芦苇的产量,本文从应用的角度,讨论了当前苇田杂草综合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分析了苇田与农田在杂草科研和治理方面的差距,提出采用生态调控与化学除草相结合,合理优化水肥措施,促进芦苇生长,增强竞争力,达到减少或抑制杂草的目的;提高除草剂的利用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除草剂用量,达到控制草害与丰产增收的目的,保证芦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苇田是通过芦苇、水产品生产,为造纸工业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提供源源不断物质资源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011年平均亩产只有358千克,同计划经济时期相比平均亩产减少了48.9%,从事苇田生产的职工干部每人每月平均工资仅为386元,仅是辽宁省每人每月最低工资标准1050元的36.8%,严重影响了广大职工干部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大力实施科技强苇、惠苇、富苇战略,加快摆脱经济对芦苇产业的围困,实现芦苇产业增效、职工干部增收是盘锦苇区芦苇战线广大职工干部的共同期盼。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苇田河蟹养殖技术。指出:利用苇田养殖河蟹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要遵循以芦苇生产为主、河蟹养殖为辅的原则,同时防止芦苇沼泽化形成。  相似文献   

16.
苇田综合高效养殖与循环经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盘锦滨海湿地芦苇优质高产的前提下,利用苇田养殖河蟹、鲈鱼、南美白对虾,实现一水多用、一地多用,芦苇平均产量8 250kg/hm2,蟹、鱼、虾利润2 397元/hm2,总效益4 774.5元/hm2,为盘锦乃至全国芦苇湿地养殖,创造了全新的苇田科学养殖模式,使芦苇湿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李艳 《现代农业》2010,(4):78-79
本文从盘锦湿地苇田沼泽化的形成及如何抑制苇田沼泽化,从苇田工程修建、灌溉水深度及灌溉节奏和化学防除达氏香蒲、狹叶香蒲等进行了科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生物特性净化小型造纸厂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利用生物的某些生理化特性降低小型造纸厂废水中的污染因子。即利用某些硝化菌可产酸的特点,将造纸厂碱性废液的PH值降至8.00以下,再利用芦苇既喜水又耐碱的特点,用该废液灌溉苇田。  相似文献   

19.
王洋 《现代农业》2014,(12):64-65
文章根据芦苇湿地现状,从保护湿地的角度介绍苇田减产的原因及对策,保护湿地与芦苇增产及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保护芦苇湿地增产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芦苇粉大苇蚜是盘锦苇田危害芦苇严重害虫。经过多年的连续研究,对该虫生活史、生活习性、发生规律以及危害进行调查以及试验研究,不仅提出防治措施,,而且因地制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