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不同温度、水分等条件下,将有机物料进行发酵培养,培养7 d后检测其水溶性有机质/氮含量。结果表明:微生物G对物料中有机氮的分解比微生物H的分解能力强,微生物H对物料中有机质的分解比微生物G的分解能力强。当激活剂添加量为0.33%、水分含量为80%、温度为30℃时,微生物G的活性最高,物料J在微生物G的作用下,其水溶性有机质和水溶性有机氮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发酵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正>添加秸秆腐熟剂秸秆还田技术是通过接种外源有机物料腐解微生物菌剂(又称腐熟剂),充分利用腐熟剂中大量木质纤维素降解菌,快速降解秸秆木质纤维物质,最终在适宜的营养、温度、湿度、通气量和PH值条件下,将秸秆分解矿化成为简单的有机质、腐殖质以及矿物质成分。包括两种方法:一是秸秆堆积或者堆沤在田间地头、路旁,接种有机物料腐解微生物菌剂,待秸秆基本腐熟(腐烂)后再还田。二是在秸秆直接还田时接种有机质料腐解微生物菌剂,  相似文献   

3.
以滤纸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溶液作为培养基,对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这3种纤维素分解菌进行了培养及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拟康宁木霉和绿色木霉的滤纸失重率分别达到37%、33%,是黄绿木霉的6~7倍,且他们的CMC酶活性也显著黄绿木霉。表明不同的菌株对纤维素类物质的分解能力差异很大,且CMC酶活性高的菌种滤纸分解能力也比较明显,以拟康宁木霉与绿色木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采集于农田的土壤及秦岭原始森林中的腐木样本进行微生物富集培养,以微晶纤维素为唯一碳源进行筛选、分离和纯化,获得一株可利用微晶纤维素的真菌C006,依据ITS rDNA测序及聚类分析并结合形态学特征,鉴定为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经液体发酵、固体平板培养及刚果红染色,进一步确认C006菌株对微晶纤维素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同时,还发现C006菌株在利用微晶纤维素时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  相似文献   

5.
污染土壤中有机质和重金属互相作用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污染土壤中有机质积累与重金属积累之间的相互影响,在供试土壤中添加不同等级的有机物料和重金属元素Pb与Cu,在培养条件下研究有机物对土壤重金属稳定性的影响及不同重金属添加量对土壤生物呼吸强度和有机质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重金属添加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有机质矿化速率显著下降,添加的有机物料残留增加,促进了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同时,有机碳的积累又增加了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固定,增加了土壤中重金属的稳定性,降低了其淋溶性,有利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聚.分析结果表明,颗粒态有机质中重金属的富集是土壤有机质矿化减弱和重金属稳定性增加的主要原因.由此推断,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质可通过形成重金属-颗粒态有机质复合体发生相互促进稳定或积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极大,土壤具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及各种条件,因此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1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微生物转化对土壤有机质的过程是土壤有机质转化最重要的、最积极的进程。微生物对不含氮的有机物转化:不含氮的有机物主要指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糖类、纤维素、半纤维素、脂肪、木质素的糖类容易分散,而多糖类则难分解;淀粉,半纤维素、纤维素、  相似文献   

7.
木霉拮抗黄瓜枯萎病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峙培养、拮抗作用、耐性的测定,筛选出对黄瓜枯萎菌(Fusarium oxysporumf. sp. cucum erinum)拮抗作用强的木霉菌株(Trichoderma spp.)有13株,其中T55的拮抗作用最强。该菌株对峙培养对黄瓜枯萎菌抑菌率为80.16%,拮抗作用测定其圆盘滤膜法抑菌率大于50%,其它方法的抑菌率低于30%。该菌在5、10、35℃,pH4、9、10的条件下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在腐殖化过程中,不同培养时间下利用玉米秸秆得到的培养产物(HLS)的碱提取物——类胡敏酸(HAL)的结构特征是否具有与土壤胡敏酸相似的特异性,通过固体培养的方式模拟秸秆堆肥,在玉米秸秆中添加里氏木霉进行为期30 d的腐殖化培养,并以灭菌后不添加微生物的处理作为对照,在培养的0、15、30 d采样观察研究。通过元素组成、红外光谱及差热的技术手段对里氏木霉利用玉米秸秆形成的类胡敏酸(HAL)进行分析,与土壤的胡敏酸(HA)比较观察其特异性。对比CK,在模拟腐殖化的过程中,接种里氏木霉可以显著改变其HAL的结构特征,其芳香性/脂族性的比例变化符合多酚学说。里氏木霉可以在30 d内将HAL的元素结构集中在O/C=0.528、H/C=1.322左右,与土壤HA的O/C值、H/C值差异缩减了71.08%、49.25%,使其更加接近土壤HA的结构特征。总体来看,里氏木霉在分解矿化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同时,可以有效促进玉米秸秆向腐殖质的转化,其形成的HAL的结构变化支持了多酚学说。里氏木霉培养下的HAL可随着腐殖化培养时间的增加,与土壤HA的结构特征差异持续缩小,逐渐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嗜热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混合发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高温阶段堆肥样品、腐熟肥料、牛粪和土壤等含有纤维素降解菌的样品中筛选出145株能较好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对它们进行了单独与混合发酵培养.经过初筛、复筛,选出降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8株菌株,包括细菌3株、霉菌3株、放线菌2株.将各菌株按不同的接种比例混合培养,构建了6组由3 株细菌、3株霉菌、2株放线菌组成的复合微生物菌系,采用液体发酵培养、固体发酵培养、滤纸条失重试验对复合菌系进行研究.综合分析表明,组合2分解纤维素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几个组合,且复合菌系中不同微生物及其产生的纤维素酶之间有协同作用,考虑到固体发酵和堆肥的发酵条件接近,组合2更适合作为堆肥菌剂.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接种混合菌株对园林废弃物堆腐的影响,及其产物对植物栽培基质中泥炭的替代效果,选取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和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作为供试菌株开展试验。首先,进行两种菌的共生兼容性测试和混菌接种时序优化;然后,针对堆腐中的含水率、接菌量、菌种比例,分别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进行优化,得到最优条件,并在此条件下堆腐,测定堆体温度,以及营养成分和种子发芽指数的变化;最后,将堆腐产物与泥炭按不同比例混合,用于绿萝栽培,培养30 d后,测定其对植株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先接种黄孢原毛平革菌3 d后再接种康氏木霉能提升纤维素降解率和木质素降解率。经过优化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含水率60%,接菌量15%,康氏木霉与黄孢原毛平革菌的菌种比例1.1∶2。在此条件下,木质素降解率和纤维素降解率分别达到28.37%、31.56%。堆腐过程中,添加混菌的试验组较不加菌的对照先完成堆腐,且其堆体中的总腐殖酸、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均更高,种子发芽指数也更早达到标准要求。与其他处理相比,将泥炭、蛭石与加菌堆腐产物以5∶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