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慧  贾森  王蛟洋  张歌  高全  高莉莉  吴航 《花生学报》2023,(4):47-52+59
准确掌握辽西花生全生育期及各发育阶段需水量,及时准确预报其蒸散量,对优化水资源管理和开展花生精准气象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锦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基于2022年大型称重式蒸渗仪观测数据,确定花生各发育阶段需水量;通过应用单作物系数法修正花生作物系数至旬尺度,进而提高花生蒸散模拟准确性。结果表明:花生全生育期总需水量385 mm,各发育阶段需水量为下针-结荚期>结荚-成熟期>开花-下针期>播种-开花期;花生作物系数kc在花生出苗后开始增加,在下针-结荚期达到最大,随后开始减小。本研究对逐日作物系数kc值进行旬平均,进而给出花生作物系数旬值;与FAO56推荐作物系数比较,作物系数修正后可以提高3.6%的蒸散模拟准确性。本研究为花生节水灌溉和开展精准蒸散预报服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宁夏固原地区主要作物需水量对近年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冬小麦、胡麻、玉米、牧草、豌豆为研究对象,利用固原气象站1961—2015年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作物发育期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作物系数,计算了6种作物的需水量,并分析了作物发育期气象因子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作物需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5年来,作物发育期的温度和总降水量均呈升高趋势,平均风速均呈减小趋势;固原地区春小麦、玉米、牧草生育期需水量呈减少趋势,冬小麦、胡麻和豌豆需水量呈增加趋势;不同气象要素对不同种类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各不相同,平均风速与6种作物需水量均呈正相关,生育期总降水量与6种作物需水量均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甜菜需水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看出,不同年度间甜菜需水量有变化,但需水规律是一致的,以生育中期需水量最大,占全生育期的60%~70%;其正常生长的临界需水量为270m~3/亩;在半干旱区,应适当灌溉,当甜菜需水量在360~370m~3/亩时,可获较高的根产量和含糖率;当生育期降雨量增多时,可适当调整灌溉量,以提高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地膜覆盖栽培甜菜土壤水分状况及节水灌溉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地膜甜菜需水量与需水规律试验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甜菜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各生育时段的需水规律,确定出不同气候类型甜菜一次适宜灌溉定额。根据试验求算实际蒸散量,利用彭曼公式及土壤水分平衡方程,计算求得甜菜各生育阶段的作物需水系数及不同气候年型甜菜全生育期的适宜灌溉定额及最佳节水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不同生育阶段气候变化对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影响,利用陇中地区1971-2017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运用APSIM模型模拟春小麦生育期和产量,对近47年来该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春小麦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陇中地区年降水量按4.639 mm·10a^-1的速率显著减少,春小麦全生育期降水量按1.304 mm·10a^-1的速率减少,8个生育阶段的降水变化趋势不同,其中灌浆-成熟期的降水量下降幅度最大,倾向率为-2.995 mm·10a^-1;分蘖-拔节期的降水量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倾向率1.855 mm·10a^-1。旱地春小麦全生育期和各生育阶段的日均温、日均最高温和日均最低温都呈上升趋势,并且日均最低温的上升幅度要大于日均最高温。经相关分析,旱地春小麦全生育期降水量和日均最高温与产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相关;拔节-孕穗期和灌浆-成熟期降水量与产量的相关性分别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拔节-孕穗期和灌浆-成熟期日均温与产量均呈极显著相关,拔节-孕穗期和灌浆-成熟期的日均最高温与产量分别呈显著相关和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利用1981—2010年辽宁地区16个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和玉米发育期资料,计算了作物需水量、降水量、水分盈亏量、水分盈亏率和水分供需率,以分析玉米各发育阶段及全生育期的水分亏缺程度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玉米各发育阶段及全生育期的水分亏缺量0 mm,自然降水的水分供需率100%,其中出苗—拔节、拔节—抽雄的水分亏缺量最大;辽宁地区的水资源不能满足玉米任何发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在播种期到苗期,自然降水的供应能力最差,春季到初夏玉米缺水最严重。2)玉米拔节—抽雄、抽雄—开花、开花—吐丝、乳熟—成熟和全生育期的水分盈亏量的变化率0 mm/年,而播种—出苗、出苗—拔节和吐丝—乳熟的水分盈亏量的变化率0 mm/年;辽宁地区玉米全生育期缺水情况有加重趋势,春旱和秋旱有减少趋势,而夏旱有增加趋势。3)多年水分盈亏率或水分供需率,能反映作物生长的水分条件,可以作为灌溉量的下限值或上限值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生育期及各个阶段间的时间长短对鉴定春小麦品种在具体栽培条件下的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把春小麦品种按不同地理生态来源分组,以确认其每个栽培地区所特有的发育类型。旱地作物的生育特点决定于水、热因子的节奏性。在灌溉条件下,作物对降雨周期性的依  相似文献   

8.
不同栽培措施对旱作春小麦叶面积和光合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给早作春小麦高产栽培提供试验依据,分别对赤峰、呼盟两地区早作春小麦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发展动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春小麦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及光合势不同,但全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和光舍势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时间因地区而异,且因不同密度、施肥量处理,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存在明显的差异。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故保持孕穗期后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9.
为对不同播期和耕作条件下旱地春小麦生育期进行准确预测,利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安家沟村2015-2016年大田试验数据及研究区1971-2017年气象数据,通过穷举试错法校准APSIM模型的相关参数,再用相关性分析检验,进而基于模型模拟数据分析播期和耕作措施对旱地春小麦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小麦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持续天数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大于0.9,均方根误差(RMSE)为0.7~3.0 d,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为2.34%~6.93%,说明APSIM模型精度较高。随着播期的推迟,春小麦从种子萌发阶段到器官建成阶段(播种-开花)持续天数明显减少,籽粒形成阶段(开花-成熟)播期对持续天数影响不大。不同播期下,耕作措施对春小麦生长阶段持续天数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干旱制约吉林省大豆发展因素浅析及对策傅艳华,李楠,彭宝,项淑华(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吉林市,132101)大豆是需水量多,且又不耐旱的作物。吉林省大部分地区雨水偏少,又无人工灌溉条件,因此,限制了大豆单产和总产的提高。尽管大豆整个生育过程需水量较多,但不...  相似文献   

11.
有限灌溉条件下春小麦的蒸散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河西地区农田水资源短缺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利用人工控制灌水的方法研究了春小麦的蒸散量阶段变化特征和日变化特征、蒸散量的影响因子及蒸散量与产量的关系,旨在为该地区小麦水分利用率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春小麦阶段蒸散量高峰值集中于灌浆期,占全生育期的41.3%~68.6%,其次为拔节期到抽穗期。不同生育阶段蒸散量的日变化为一单峰曲线,一天中16:00时达最大值,2:00时至6:00时为最低值。回归分析表明,太阳辐射、气温、相对湿度、灌溉定额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蒸散量的主要因子。拔节期至抽穗期蒸散量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并与穗粒数和千粒重有很大的相关性。通过用Jensen模型分析生育期不同阶段缺水与产量的敏感程度,以拔节期-抽穗期的敏感指数最大,为0.4238,说明此时期为春小麦需水的临界期。  相似文献   

12.
为给滴灌春小麦高产抗倒伏栽培提供参考依据,以新疆地区主栽品种新春6号和新春19号为材料,研究了冬前灌溉与化学调控互作对滴灌春小麦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灌溉可促进滴灌春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增加产量,但降低抗倒伏能力。矮壮素浸种+分蘖期叶面喷施矮壮素能协调滴灌小麦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增强茎和根抗倒伏能力,且在两个品种上应用效果无差异;在此基础上配合冬灌能实现滴灌小麦抗倒和增产。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冬小麦各生育期的气象因素对其产量的影响程度,根据黄淮海冬小麦物候图将冬小麦生育期划分为9个生长阶段,选取河南省2005-2015年冬小麦的产量数据和日平均气象观测数据,利用指数平滑法计算出冬小麦的气象产量,建立气象影响因素集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双重量化分析河南省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气象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单重量化分析时,在播种期、分蘖期、越冬期和灌浆期,平均相对湿度对冬小麦气象产量影响最大;在返青期、拔节期和成熟期,平均风速对冬小麦气象产量影响最大;出苗期日平均气温对冬小麦气象产量影响最大;抽穗期光照时长对冬小麦气象产量影响最大。双重量化分析时,出苗期平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分蘖期和越冬期平均相对湿度、拔节期平均风速对冬小麦气象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灌水模式对春小麦光合性能和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节水栽培的适宜灌水模式,比较分析了6个不同灌水处理(W1:二棱水+开花水;W2:二棱水;W3:拔节水;W4:二棱水+孕穗水;W5:二棱水+拔节水+孕穗水+开花水+灌浆水;W6:二棱水+拔节水+孕穗水+开花水)下春小麦光合性能、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性状及水分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灌二棱水、孕穗水或开花水的W1、W4、W5、W6处理明显增加春小麦花后旗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灌二棱水和生育后期少灌水的W1、W2、W4处理明显增加花后旗叶胞间CO2浓度。灌水次数减少会显著增加旗叶SPAD值,并降低叶面积系数,其中以缺少二棱水的W3处理最为明显。灌有二棱水和孕穗水的W4处理明显降低抽穗至开花旗叶SPAD值,增加开花至灌浆旗叶SPAD值和抽穗至开花叶面积系数,灌开花水明显增加开花至灌浆旗叶面积。灌二棱水、拔节水、孕穗水、开花水明显促进了干物质积累,灌水次数增加明显增加了叶干物质积累量,并降低茎鞘干物质比例;缺少二棱水的W3处理最不利于叶、穗干物质积累,但提高了开花至成熟叶干物质比例;灌浆水对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影响不明显。二棱期至开花期缺少灌水的W1、W3、W2处理促进了开花前贮藏同化物在花后向籽粒的转运。籽粒产量随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缺少二棱水明显降低穗粒数、收获指数,但增加千粒重;增加灌水次数降低了灌水利用效率,且以灌二棱水影响最为明显。综上所述,缺少二棱水对春小麦产量影响最明显,孕穗水、开花水影响次之,灌浆水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昆明小麦生长期需水量和缺水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明确昆明地区小麦生育期需水量和缺水状况,根据田间实际观测的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以小麦各生育期为单位,分析了昆明1972-2007年小麦出苗至成熟各生育期的需水量和缺水率。结果表明,在小麦生长期,平均降雨量为142.1 mm,平均需水量为284.1 mm,小麦生长期的降雨量明显不足。在小麦拔节和孕穗期,降水亏缺率为73.0%和72.4%;抽穗和开花期,降水亏缺率达到83.5%和78.0%。在拔节至成熟期,重度和特重度水分亏缺出现频率>0.8,尤其是在抽穗、开花、乳熟期,重度和特重度水分亏缺出现的频率分别为0.86、0.95、0.89,对小麦年际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气候条件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2009-2010年采用分期播种研究了高海拔旱作区不同气候背景下春小麦籽粒增长对水、热条件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高海拔地区春小麦籽粒增长呈"S"型变化,最大增长量出现在乳熟期前后。灌浆期间积温、降水量与累积生长量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在春小麦籽粒增长期间,积温每增加50℃.d,累积生长量增加2.3g.株-1.d-1,降水量每增加10mm,累积生长量增加1.4g.株-1.d-1。灌浆期间0~100cm土层有效水分贮存量与春小麦千粒重相关达显著水平,0~10cm土层有效水分贮存量每增加10mm,小麦千粒重增加3.6g。灌浆日数与最终千粒重相关达极显著水平,灌浆日数每增加1d,最终千粒重增加0.01g,灌浆时间延长千粒重增加。不同播期最终千粒重与实测产量相关系数为0.916,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千粒重每增加1g,产量增加81.73kg.hm-2。根据籽粒增长特点和不同气候条件提出了种植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旱地小麦最佳补充灌溉时期和灌溉量,2001~2002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对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春小麦关键需水时期和严重干旱时段不同灌溉量下的产量和水分利用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干旱年份(2002年)还是平水年份(2001年),关键生长期(拔节~抽穗期)补灌比严重干旱时段补灌产量平均提高了2.4%,最高8.07%,水分利用效率(WUE)平均提高8.18%,最高20.69%;产量和土壤耗水量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处理间差异显著;不同年份WUE随补灌量的变化趋势不同,干旱年份WUE随补灌量的增加变化幅度小于平水年;小麦产量因子随补灌量增加而增加,关键生长期补灌同时促进穗的发育和籽粒灌浆,而严重干旱时段补灌对籽粒灌浆有显著影响。由于关键生长期补灌对生殖生长和产量因子的建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促进了“源”的建成和“库”容增加,因此产量和WUE较高。  相似文献   

18.
滴灌与漫灌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及经济效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疆小麦生长特性,分析滴灌与漫灌2种不同灌溉方式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并对2种灌溉方式下小麦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滴灌小麦节水、节肥和增产效果明显,滴灌技术在新疆小麦种植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节水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节水灌溉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2006-2007年在内蒙古河套平原浅层地下水灌区,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下春小麦产量形成、耗水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特点.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小麦生育期总耗水量明显增加,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总耗水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灌溉水消耗增多所致,地下水补给量则随灌水量增加呈明显减少趋势.小麦生育期总灌水量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抛物线关系,产量达峰值时的灌水量大于水分利用效率达峰值时的灌水量.综合两年试验结果得出,在秋季浇足底墒水的基础上,春浇2水是实现春小麦节水与高产相统一的最佳灌溉模式,即在小麦分蘖至拔节期、抽穗至开花期灌2次水,每次灌水750~1050 m3·hm 2,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可分别达到6750 kg·hm-2和1.75 kg·m-3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