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产褥热也叫生产瘫痪,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综合征.主要由于血钙降低引起,同时亦伴有低磷酸盐血症、低镁、低钾血症、酮病、乳房炎、肌肉变性、骨折等.  相似文献   

2.
奶牛酮病的综合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奶牛产奶量的提高,酮病逐渐成为危害奶牛健康最重要的代谢病。产前干物质采食量不足可以诱发产前瘫痪、分娩异常、死产、难产以及初乳抗体含量较低,产后发生酮病等。酮病可继发奶牛产后胎衣不下、低血钙、产后瘫痪、真胃变位、子宫炎、乳房炎等疾病,已成为制约奶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临床兽医对酮病认识不足,临床型酮病治疗效果差,死淘率较高。牧场管理者由于缺乏酮病的系统防控技术,不能够从奶牛生产过渡期着手开展奶牛酮病的防治工作,造成奶牛分娩失败病例剧增,死胎、弱胎增多,产后酮病爆发,健康程度下降,产后60 天奶牛的死淘率高居不下。  相似文献   

3.
奶牛产后卧倒不起综合征又称奶牛爬行综合征,产后奶牛经常发生。常由于奶牛分娩后血钙过低,分娩损伤造成麻痹,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等原因致使奶牛产后瘫痪卧地不起而发病。本病可发生于一年四季.尤以夏季与初春较为多发。临床特征是奶牛产后长期卧地不起,对钙制剂治疗基本无效,但知觉、意识尚存,食欲、反刍正常。  相似文献   

4.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较常见的一种重要代谢疾病,该病又称乳热、分娩低钙血症,是奶牛常见的产科病之一。临床上以兴奋、痉挛、运动麻痹和感觉丧失等神经症状,体温降低以及低钙血症等为主要特征。该病多发于高产奶牛,尤其是3~5胎的高产奶牛。  相似文献   

5.
奶牛产后瘫痪也称乳热和临床分娩低钙血症,其特征是精神沉郁、全身肌肉无力、昏迷、瘫痪卧地不起。产后1—3天发病,体温低于正常,心跳加快,卧地后知觉消失、昏睡、便秘,局部或全身出汗。若治疗不及时,则会发生局部肌肉缺血性坏死及躺卧不起综合症。笔者采用综合防治方法共治疗奶牛产后瘫痪218例,治愈201例,治愈率达92%。  相似文献   

6.
奶牛产后瘫痪也叫乳热症或低钙血症或生产瘫痪,是母牛分娩后易突发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现阶段我国奶牛养殖的数量和规模获得极大提高,奶牛养殖的疾病问题也开始逐渐凸显。本文分析了奶牛产后瘫痪的症状、病因和治疗措施,并提出了改善母牛干乳期的饲养管理、优质粗饲料的饲喂、母牛良好的饲养环境和适量补充钙磷等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奶牛生产后卧倒不起综合症是产后奶牛经常发生。常由于奶牛分娩后血钙过低、分娩损伤造成肢体麻痹、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产后受潮湿影响等原因致使奶牛产后瘫痪、卧地不起而发病。本病  相似文献   

8.
<正>奶牛产后瘫痪也称奶牛低钙血症,是奶牛分娩后72h内多发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低血钙,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本病多发生于营养良好、5~9岁的高产奶牛。如果平时不注意饲养管理或发生产后瘫痪后不及时治疗,就会使一批高产奶牛遭到淘汰,给奶牛业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在临床上治疗多例,现报告一例如下。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我市大凌河镇刘某饲养奶牛10头,2017年3月6日上  相似文献   

9.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较常见的一种重要代谢疾病,该病又称乳热、分娩低钙血症,是母畜在分娩前后突然发生以肌肉松弛、昏迷和低血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代谢病是奶牛常见的产科病之一。  相似文献   

10.
奶牛产后瘫痪综合症是奶牛较常见的一种重要代谢性疾病,该病又称分娩低钙血症,是母畜在分娩前后突然发生以肌肉松弛、昏迷和低血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代谢病是奶牛常见的产科病之一。  相似文献   

11.
奶牛产后瘫痪症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瘫痪又称乳热、分娩低钙血症。临床上以兴奋、痉挛、运动麻痹和感觉丧失等神经症状、体温降低以及低钙血症等为主征。1病因1.1急性缺钙学说认为产后瘫痪的直接病因是分娩前后血钙含量急剧降低的结果。其原因有:①奶牛机体对钙的吸收机能障碍,饲草料中的钙不能全部被牛机体吸收,势必导致奶牛机体血钙含量降低。②干奶牛和妊娠后期牛饲喂高钙低磷饲草料,致使降钙素作用加强,而使甲状旁腺素活性受到抑制。待分娩、泌乳时,则又使甲状旁腺素活性降低,导致骨骼中的钙不能及时地转送血液中,因而血钙含量急剧减少。③随初乳流失大量的钙。如分娩…  相似文献   

12.
酮病也称为醋酮血症,多发生在奶牛分娩后20 d内,有30%~40%病例可由其他疾病并发,以高产奶牛多见。临诊上以瘤胃和肝脏功能紊乱,以及酮血、酮乳及酮尿为特征;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产后因急性低血钙而突然发病,特征是体温下降,感觉减退,四肢瘫痪,多发生在产后3 d内,又多发生在3~5胎的高产牛。以上两种疾病是奶牛常发的代谢病,以下通过病因、症状和防治等方面对奶牛酮病和生产瘫痪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3.
奶牛产后瘫也叫奶牛生产瘫痪,是由于生产中体力透支,营养缺乏,尤其是钙的缺乏,导致血钙水平降低,引起神经肌肉痉挛,从而导致奶牛瘫痪。但在养殖实践中除了缺钙引起的奶牛产后瘫外,还有一些情形也可导致奶牛产后瘫痪,如产后酮病、怀孕母牛弓形虫病、奶牛外伤、低血钾症、低镁症,在诊断奶牛产后瘫时要重点区分。现将区别诊断要点阐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奶牛产后卧倒不起综合征又称奶牛爬行综合征,产后奶牛经常发生。常由于奶牛分娩后血钙过少,分娩损伤造成麻痹,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等原因致使奶牛产后瘫痪卧地不起而发病。本病可发生于一年四季,尤以夏季与初春较为多发。临床特征是奶牛产后长期卧地不起,对钙制剂治疗基本无效,但知觉、意识尚存,食欲、反刍正常。  相似文献   

15.
奶牛"躺卧不起综合症"的诊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躺卧不起综合症”,临床应根据奶牛不同发病原因和机理,从本质上寻找治疗方案。笔者从多个奶牛场,调查了76头奶牛“躺卧不起”病例,统计结果表明,奶牛“躺卧不起”最常见的是继发低血钙(生产瘫痪)引起,共38例,其次是继发酮病11例、低血镁症9例、低血钾症7例、低磷酸盐血症5例、产犊瘫痪4例,之外还有因大腿肌肉、关节及组织损伤引起“躺卧不起”2例。  相似文献   

16.
奶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本文统计了伊犁某荷斯坦奶牛场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1 200头分娩奶牛生产瘫痪发病情况,分娩奶牛发生产后瘫痪104头,产后瘫痪平均发病率为8.65%,以1月、12月、2月发病率较高,为11.11%~13.89%;而4月、9月、10月发病率低,为6.61%~6.71%。高产奶牛在5胎以上产后瘫痪发病率达10.30%~11.79%,而第2胎发病率很低,在3.59%。本文着重对1例典型病例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发病特点进行详细论述,采取补钙、补糖及结合乳房送风治疗效果明显,从而得出了一些治疗预防的方法,为减少养殖场奶牛产后瘫痪发病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奶牛产后瘫痪是我们日常工作中常见的一种代谢疾病,该病又称为低钙血症病。这是母畜在分娩前后突然发生以肌肉松弛、昏迷和低血低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代谢病。大多数在产后3d内发病,一般5~10岁,产犊3~6次的母牛发病率较多,产奶量越高,发病率越多,产后瘫痪是威胁奶牛生命的重要信号。如果不及时治疗,且方法不得当,则可能导致奶牛死亡,给养牛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奶牛产后卧地不起综合症是常发于产后奶牛的疾病,由于分娩后血钙过少,分娩损伤造成麻痹,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等原因,致使奶牛产后瘫痪卧地不起而发病。其多发生于初春和秋季,临床特征是奶  相似文献   

19.
奶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本文统计了伊犁某荷斯坦奶牛场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1 200头分娩奶牛生产瘫痪发病情况,分娩奶牛发生产后瘫痪104头,产后瘫痪平均发病率为8.65%,以1月、12月、2月发病率较高,为11.11%~13.89%;而4月、9月、10月发病率低,为6.61%~6.71%。高产奶牛在5胎以上产后瘫痪发病率达10.30%~11.79%,而第2胎发病率很低,在3.59%。本文着重对1例典型病例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发病特点进行详细论述,采取补钙、补糖及结合乳房送风治疗效果明显,从而得出了一些治疗预防的方法,为减少养殖场奶牛产后瘫痪发病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研究资料,对奶牛低血钙性产后瘫痪、低血磷性产后瘫痪、低血钾性产后瘫痪、低血镁性产后瘫痪的临床症状、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希望能为兽医临床工作者精准化诊断、治疗奶牛产后瘫痪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