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应用过碘酸雪夫染色法、荧光定量PCR、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饲喂双歧杆菌后雏鸡肠道杯状细胞数量、MUC2 mRNA表达量及肠液黏蛋白2(MUC2)含量变化进行研究,揭示双歧杆菌对雏鸡局部黏膜免疫的影响。结果发现,饲喂双歧杆菌后1~18 d雏鸡肠道杯状细胞数量、MUC2 mRNA表达量及肠液MUC2含量不同程度高于对照雏鸡。其中,回肠杯状细胞数量、MUC2 mRNA及肠液MUC2含量于饲喂后1~4 d明显高于对照雏鸡(P0.05或P0.01);结直肠MUC2mRNA于饲喂后1~7 d极显著高于对照雏鸡(P0.01)。结果表明,双歧杆菌能增加雏鸡肠道杯状细胞数量,提高MUC2的分泌量,增强雏鸡肠道黏膜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大豆寡糖替代抗生素对蛋雏鸡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寻找抗生素替代品,以减少抗生素所带来的危害。以7日龄海兰褐蛋雏鸡为研究对象,通过饲养试验和肠道菌群培养,研究大豆寡糖替代抗生素对蛋雏鸡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数量的影响。对于蛋雏鸡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大豆寡糖组和抗生素组均好于对照组,可相互替代;大豆寡糖组比对照组和抗生素组显著增加了盲肠和回肠内容物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了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数量。在饲料中添加大豆寡糖替代抗生素药物,能够促进蛋雏鸡的生长,显著增加盲肠和回肠内容物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首先探讨了饲料中添加2.5%甘露寡糖或棕榈粕对肉鸡盲肠菌群的影响。其次研究了饲料中添加鸡盲肠内容物和甘露寡糖或棕榈粕对鸡盲肠主要菌群的影响及其对肠道沙门氏菌定植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添加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了双歧杆菌数量(P 0.05),有降低拟杆菌和肠球菌数量的趋势(P=0.07)。与无盲肠内容物的对照组相比,添加盲肠内容物组的雏鸡厌氧菌数量升高,而包括大肠杆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在内的需氧菌数量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在采食添加甘露寡糖或棕榈粕饲料的雏鸡中肠炎沙门氏菌定植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与第2周相比,棕榈粕组肉鸡在4周时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数量增加(P 0.05),而肠炎沙门氏菌减少(P 0.05)。结论 :在含盲肠内容物的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或棕榈粕对肉鸡肠道菌群的影响是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增加,而肠杆菌减少,它们还降低了雏鸡对肠炎沙门氏菌定植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低聚异麦芽糖对蛋雏鸡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以7日龄海兰褐蛋雏鸡为研究对象,通过饲养试验和肠道菌群培养,研究低聚异麦芽糖替代抗生素对蛋雏鸡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数量的影响。试验期7周。结果表明:低聚异麦芽糖组和抗生素组的生长性能均显著好于对照组,且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低聚异麦芽糖组比对照组和抗生素组显著增加了盲肠和回肠内容物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数量。在饲料中添加0.3%的低聚异麦芽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替代抗生素药物,能促进蛋雏鸡生长,显著增加盲肠和回肠内容物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  相似文献   

5.
弯曲杆菌属能够黏附在不同的宿主表面,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并且对不同宿主的侵袭性高,在外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强。在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可预防机体感染弯曲杆菌。益生菌能够提高宿主肠道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对抗病原体在肠道中的定植,并通过产生短链脂肪酸发挥益生效果。益生菌还可减轻肠道炎症,从而降低弯曲杆菌感染宿主病程的严重程度。文章总结了抗弯曲杆菌益生菌在家禽生产中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抗弯曲杆菌益生菌的抗菌机制,为抗弯曲杆菌的生产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接《新饲料》2007年射8期21页) 国际家禽业界建立了一种很好的预防沙门氏菌的措施,就是在肉鸡生产中使用混合细菌培养物,这种方法通常被称为“竞争性排斥”。已经有研究试图培育能有效抑制弯曲杆菌的制剂,但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Aho等,1992;Line等,1997)。另一种可能是,经检测呈弯曲杆菌阴性的肉雏鸡肠道的微生物区系对空肠弯曲杆菌具有天然的抗性(Humphrey等,1989)。  相似文献   

7.
乳酸菌是鸡肠道内一类重要的菌群,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益生功能,为检测乳酸菌制剂对鸡新城疫疫苗协同免疫效果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本实验给7日龄雏鸡饲喂植物乳杆菌,并接种新城疫疫苗(IV系),通过监测抗体水平,比较乳酸菌制剂对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检测粪便大肠杆菌及乳酸菌的数量,初步研究乳酸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菌制剂能够协同增强新城疫疫苗的抗体水平,显著降低粪便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增加乳酸菌的数量,初步表明植物乳杆菌能够增加肠道益生菌的数量,揭示了乳酸菌对鸡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效果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弯曲杆菌是一种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消费者通过禽肉及其制品而感染并可导致严重的胃肠炎。研究发现,家禽盲肠内弯曲杆菌定植的减少可直接降低禽制品的污染率及人食源性感染的风险。随着消费者对无抗禽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开发天然、安全、经济的抗生素替代产品和改进加工工艺从而有效控制弯曲杆菌在家禽肠道内定植和屠宰过程中污染的相关研究显著增多。文章从弯曲杆菌在家禽及其制品的污染情况、耐药性和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弯曲杆菌防控措施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开发绿原酸发酵液作为新型饲用抗生素替代产品。将不同浓度甜叶菊绿原酸、杜仲绿原酸与布氏乳杆菌共同发酵培养,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根据布氏乳杆菌的OD600和活菌数,绘制布氏乳杆菌14 h的生长曲线和pH值变化曲线,筛选出绿原酸发酵液最佳协同发酵浓度和发酵时间。通过大肠杆菌感染试验,检测绿原酸发酵液对雏鸡大肠杆菌病的保护作用、含药血清抑菌效果、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确定临床最佳保护浓度。结果显示,1.0 mg/ml甜叶菊绿原酸和布氏乳杆菌协同发酵8 h的产物饲喂雏鸡,可有效降低雏鸡盲肠中大肠杆菌数量,促进乳酸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群的增殖,降低雏鸡大肠杆菌感染的死亡率,但含药血清没有明显的抑菌效果。说明甜叶菊绿原酸与布氏乳杆菌协同发酵可以促进雏鸡肠道有益菌群的增殖,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
饲喂不同类型微生态制剂对雏鸡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用分离自本地土种鸡消化道的双歧杆菌、乳杆菌、优杆菌和土壤中的地衣芽胞杆菌按不同比例混合制成三种微生态制剂,饲喂1日龄雏鸡,连喂7d,分别在10日龄、20日龄与30日龄采血及肠道内容物,检测血清与肠道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结果发现,10日龄时各实验组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0日龄时各实验组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0日龄时各实验组血清与肠道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果提示,雏鸡早期饲喂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提高机体内消化酶类的活性,从而大大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动物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不同日龄雏鸡消化道内乳杆菌自然分布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禽体内的正常菌群是微生物与宿主在共同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微生物生态系 ,它与家禽的营养、免疫、疫病等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1,2 ,3] ,乳杆菌是鸡机体内正常的重要优势种群之一 ,它对改善肠道内环境 ,维持家禽消化道内正常的微生态平衡 ,抑制病原菌的定居繁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搞清雏鸡体内乳杆菌的自然分布情况 ,进而通过肠道微环境重组技术提高家禽的抗病力 ,我们对不同日龄 (3、7、1 6、2 5、39日龄 )雏鸡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嗉囊、十二指肠、小肠中段、盲肠 )的乳杆菌的分布及数量进行了研究 ,现将结果…  相似文献   

12.
吕玲 《中国家禽》2006,28(12):44-48
弯曲杆菌及其同属菌群是脊椎动物和某些非脊椎动物口腔及肠道内的共生菌,这种特性导致控制家禽中弯曲杆菌污染问题复杂化。本文详细讨论了弯曲杆菌的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及其生理学,深入揭示了这些微生物是如何通过进化,进而占据肠道的有利环境,提出只有深刻了解它们的生理学,才能制定有效的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植物乳杆菌BLCC2-0410添加对鸡白痢沙门菌感染的防治效果,试验选用120只1日龄海兰褐雏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1 ~ 10日龄,给予益生菌组饮用益生菌水溶液,3日龄时,感染组、益生菌组每只鸡灌服0.5 mL鸡白痢沙门菌菌液,对照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全程试验期14 d,统计雏鸡死亡率,测定脏器沙门菌载菌量、肠道乳酸菌数量、血液生化指标、免疫球蛋白和炎症因子。结果表明:(1)饲喂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可降低雏鸡相对死亡率,较感染组降低60.6%|(2)益生菌组肠道乳酸菌数量较空白对照组和感染组分别提高3.32倍和11.12倍|(3)益生菌组血清中IgG含量分别较感染组提高6.69%,IgM和IgA降低14.63%和4.42%|(4)益生菌组雏鸡血清中IFN-γ和TNF-α较感染组提高3.94%和3.77%,IL-1β降低11.29%|(5)生化检验结果显示饲喂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可降低沙门菌对雏鸡肝脏的损伤。综上,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鸡白痢沙门菌|载菌量|免疫球蛋白|炎症因子|血液指标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和许多发达国家,弯曲杆菌是一种能导致人胃肠炎的非常普遍的革兰氏阴性菌。家禽尤其是鸡只被认为是人弯曲杆菌病的主要感染源。因此,对弯曲杆菌进行农场实时监控可降低这类病原体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造成的风险。到目前为止,从农场水平上控制这类细菌有3类措施:①降低环境暴露程度(生物安全措施);(爹提高家禽对弯曲杆菌的耐受力以减少肠道的带菌量(如竞争性排斥、免疫和宿主遗传选育);  相似文献   

15.
活菌制剂又称益生素,主要用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多种益生菌研制的一类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它具有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无抗药性及不污染环境的特点,而倍受关注。其主要作用是在数量或种类上补充肠道内减少或缺乏的正常微生物,恢复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以达到保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雏鸡的质量,除了与种公鸡品质有关外,种蛋内的营养物是雏鸡正常发育的基本条件。然而,种蛋内营养物的数量和质量常受饲料原料、饲料配方以及饲料厂机械性能的影响。另外,母鸡肠道的消化吸收性能、种鸡舍的饲喂程序、饲料的适口性,对蛋内营养物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菌(Salmonella pullorum)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可在短时间内导致雏鸡大量死亡,给养殖场带来严重经济损失.近年来,人们尝试在畜禽养殖中使用益生菌来改善养殖动物肠道生态环境,以减少疾病的发生.笔者从健康鸡肠道中分离到1株对沙门菌有明显颉颃作用的芽孢杆菌,并探讨了该菌对雏鸡沙门菌攻击存活率的影响,为该菌株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提供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8.
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在预防和抵抗畜禽疾病,促进动物生长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但它在杀死有害病菌的同时也杀死了肠道内的有益微生物,造成肠道内微生物菌群不平衡。另外,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并残留于畜产品中对人体造成危害。近几年来,微生态制剂以其天然、无副作用、安全可靠、不产生抗性、不污染环境等优点而倍受世人的关注。我们选用乳酸杆菌、乳酸链球菌、双歧杆菌、芽孢杆菌等菌种制成微生态制剂饲喂雏鸡,观察雏鸡生长及抗病情况。1材料与方法雏鸡:郑州牧专孵化厂孵育的健康1日龄雏鸡。有益菌种:由本实验室分离并保存。…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优力乐"对雏鸡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择雏鸡400只,随机均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对照组不使用任何微生态制剂,试验组分别饲喂"优力乐"0.005%、0.01%、0.03%,1日龄开始饲喂至56日龄结束,并对雏鸡肠道内容物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共分离出包括有害菌在内的8种细菌,优势菌为乳杆菌∶拟杆菌∶消化球菌∶双歧杆菌∶肠球菌=30∶25∶30∶40∶23。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与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双歧杆菌、拟杆菌、消化球菌及肠球菌显著升高(P0.05),说明"优力乐"可以抑制大肠杆菌及其它有害菌的生长,使雏鸡消化道正常菌群迅速建立。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中无革兰氏阴性有害菌,各种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从经济效益考虑,生产实践中可使用0.01%"优力乐"。  相似文献   

20.
微生态制剂在绿色养殖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1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1.1 生物夺氧,恢复优势菌群,净化体内外环境 一些需氧的微生物特别是芽孢杆菌能消耗肠道内的氧气,造成厌氧环境,降低氧化还原电势,有利于厌氧微生物的生长,恢复优势菌群,从而使失调的菌群恢复到正常状态,达到治病促生长的目的.饲喂芽孢杆菌后能显著降低肠道大肠杆菌、沙门菌的数量,使动物肠道内的有益微生物增加,因而排泄物、分泌物中的有益微生物数量增多,致病性微生物减少,从而净化了体内外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