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草原放牧条件下绵羊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采用麦克马斯特氏法(Mc Master's method)对100只草原放牧绵羊(乌珠穆沁羊20只,昭乌达肉羊80只)粪便进行了虫卵检测计数及感染种类鉴定。结果显示,线虫总感染率为58%,线虫平均感染强度为544.83,每克粪便样品中的虫卵数(EPG)最高达5 800;乌珠穆沁羊线虫感染率为75%,昭乌达肉羊线虫感染率为53.75%,成年公羊、成年母羊和羔羊的线虫感染率分别为72.73%、56.79%和50%。球虫总感染率为15%,球虫平均感染强度为586.67卵囊数(OPG)最高达3 000;乌珠穆沁羊球虫感染率为35%,昭乌达肉羊球虫感染率为10%,成年公羊、成年母羊和羔羊的球虫感染率分别为18.18%、14.81%和12.5%。研究结果表明,在草原放牧条件下,乌珠穆沁羊线虫和球虫的感染率、平均感染强度和高感染率均高于昭乌达肉羊,线虫和球虫的平均感染强度和感染率均表现为公羊>母羊>羔羊,总体线虫的感染率高于球虫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以和田羊和中国美利奴羊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感染组(n=5)和对照组(n=3),感染组每只羊经口感染250个囊蚴,在感染后的0、3、6、10周测定血液中生化指标、细胞因子(IFN-γ、IL-2、IL-10、TNF-α)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感染6周后,和田羊和中国美利奴羊感染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及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均显著上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感染6、10周后,中国美利奴羊感染组血清球蛋白(G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田羊血清IgM含量在感染6周后感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感染6、10周后,这两个品种的绵羊感染组血清IgG、IL-2、IFN-γ的含量均显著上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感染的过程中,中国美利奴羊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比和田羊上升幅度大,而和田羊血清IgM、IgG、TNF-α及IFN-γ含量比中国美利奴羊上升幅度大。结果提示,和田羊和中国美利奴羊对肝片吸虫的免疫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为绵羊抗肝片吸虫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3.
对呼和浩特地区舍饲肉羊体内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EPG)进行了调查,2006年3、4月测定了在舍饲肉羊体内消化道线虫虫卵数量,找出了其变化规律。结果显示:①捻转血矛线虫的平均感染率为93.85%,平均感染强度为277个/g。与其它消化道线虫比较,捻转血矛线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EPG)占有绝对优势;②消化道线虫卵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EPG)随温度、湿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影响消化道线虫虫卵发育的两个关键因素是温度和湿度。  相似文献   

4.
寄生在羊消化道的线虫种类很多,各种消化道线虫往往混合感染对羊群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是每年春、夏、秋季造成羊死亡的原因之一。笔者于2006年2月至5月期间,为了摸清巴音布鲁克黑头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种类及感染率进行了本次调查研究。经常规寄生虫病病原学(粪便)检查,发现羊体内有夏伯特线虫、奥斯特线虫、毛圆线虫、捻转血矛线虫、钝刺细颈线虫、马歇尔线虫等。其感染率可达100%,感染强度较高,如钝刺细颈线虫和捻转血矛线虫平均EPG均为100个/1g,夏伯特线虫和马歇尔线虫平均EPG都为67个/1g,消化道线虫混合感染情况严重,最多达6种,最少也有3种。此次调查结果对巴音布鲁克草原牧民们的驱虫工作起到指导作用,从而提高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水平,使黑头羊的生产管理及育肥得到保障,挽回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新疆卡拉库尔羊感染绵羊慢病毒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绵羊慢病毒(OvLV)感染已证实存在于新疆绵羊群体中的几个主要绵羊品种,即半粗毛(地毯毛)边区莱斯特(Border Leicester)羊及其与和田羊的杂种,细毛羊新疆美利奴羊(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和裘皮羊新疆卡拉库尔羊(新疆羔皮羊)。经病毒学和病理学研究证实,病原为1型绵羊慢病毒,边区莱斯特羊为对OvLV的敏感品种,新疆美利奴羊是对OvLV的低敏感性品种。为了探讨新疆卡拉库尔羊对OvLV的品种敏感性,作者等对新疆(南疆)阿克苏地区的新疆卡拉库尔羊的OvLV感染进行了血清学调查,本文报道两次调查的结果,并对本病的控制、影响血清学阳性率的因素和新疆卡拉库尔羊对OvLV的品种敏感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湖南南山牧场绵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通过定期粪检观察了虫卵的季节消长动态。经查明,绵羊消化道线虫总的感染率为96.0%,平均EPG为27.3个(1~381个);线虫共8种(类),感染率分别为捻转血矛线虫60.0%、食道口线虫64.0%、仰口线虫68.0%、夏伯特线虫74.0%、毛圆线虫58.0%、类圆线虫44.0%、奥斯特线虫42.0%、细颈线虫12.0%,以前5种(类)为优势种(类);阳性羊中,多为2种(类)以上线虫合并感染,其中又以4~5种(类)线虫合并感染居多。定期粪检表明,绵羊粪中虫卵总数有明显的季节消长规律,全年中出现两个高峰期,即2月呈一小的高峰,6~8月出现大的高峰(夏季高峰),但有些种(类)线虫的消长与总的消长规律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邯郸地区羊消化道蠕虫的感染情况,试验采用漂浮法和沉淀法对邯郸地区的368只羊进行了消化道蠕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有192只羊感染蠕虫,表明邯郸地区羊消化道蠕虫感染率为52.2%(192/368)。调查共发现11种蠕虫,即肝片形吸虫、扩展莫尼茨绦虫、贝氏莫尼茨绦虫、细颈囊尾蚴、捻转血矛线虫、毛首线虫、羊仰口线虫、绵羊夏伯特线虫、辐射食道口线虫、乳突类圆线虫、蒙古马歇尔线虫,其感染率分别为4.1%、3.5%、10.3%、47.5%、36.4%、26.9%、18.2%、14.4%、18.2%、15.8%和6.5%,表明邯郸地区羊消化道蠕虫的优势虫种为细颈囊尾蚴和捻转血矛线虫。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遗传及环境对羊毛生产性状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新疆地区和田羊、卡拉库尔羊、多浪羊、中国美利奴羊4个绵羊品种羊毛中的17种氨基酸含量,探索不同品种绵羊间和同一品种不同品系绵羊间羊毛氨基酸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和田羊羊毛的氨基酸总含量显著高于多浪羊羊毛,差异显著(P<0.05);其他品种间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多浪羊羊毛中的Asp、Ser、Glu、Arg、Thr、Ala、Pro、Val、Lys、Ile、Leu、Phe等氨基酸含量均低于其他品种;卡拉库尔羊羊毛只有Cys含量高于其他品种,Ser、Gly、Thr、Pro、Tyr等氨基酸含量均低于其他品种。各品种羊毛的螺旋比值(促螺旋氨基酸含量/阻螺旋氨基酸含量),中国美利奴为0.90,卡拉库尔羊为0.79,和田羊为0.77,多浪羊为0.75。结果表明,和田羊氨基酸总含量高于其他品种,中国美利奴螺旋比值高于其他品种,卡拉库尔羊Cys含量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9.
新疆美利奴羊对绵羊慢病毒自然感染的品种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绵羊进行性肺炎病毒(OPPV)实验感染新疆美利奴羊的研究业已证实,新疆美利奴羊对OvLA美国株(OPPV)的敏感性很低,且呈现亚临床性感染。本项目通过对自然感染绵羊慢病毒新疆株的新疆美利奴羊的长期研究,试图进一步证实新疆美利奴羊是对OvLV的低敏感性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锡林浩特市周边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情况和危害程度,制订科学合理的羊寄生虫病防治措施,从而及时有效地指导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笔者于2013年7月份—2015年6月份对锡林浩特市周边4个苏木(包括7个嘎查、3个居委会、1个国营牧场)的22个牧户共计1 760只羔羊进行了消化道线虫的季节动态调查,通过粪便虫卵检查法和虫体检查法对羔羊体内寄生的消化道线虫的种类和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锡林浩特地区羔羊消化道线虫感染比较普遍,其中细颈线虫是该地区的优势虫种,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都最高,细颈线虫感染率最高的地区是巴彦宝勒格苏木。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长阳县火烧坪草畜示范场,现有从新疆、内蒙引进的中国美利奴细毛羊400只,另有本地山羊近百只。尽管该场每两月用丙硫咪唑按常规剂量给绵羊、山羊投服1次,但从1991年11月开始对该场羊寄生虫调查,结果仍相当严重,主要是消化道线虫。为此,我们于1992年8月用蠕虫清(芬苯达唑)进行了驱除羊消化道线虫的疗效试验。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新疆普氏野马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及内外通灭(伊维菌素预混剂)对普氏野马消化道寄生虫的驱虫情况,试验于2018年1月份对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65匹野马进行了冬季驱虫试验;试验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65匹普氏野马进行了驱虫前后检查,分析其感染率以及跟踪检查给药后的驱虫率,并通过虫卵计数法(麦克马斯特氏法)分析其感染强度。结果表明:在采集的65份新鲜粪样中,含有消化道线虫虫卵的样品共54份,感染率为83%(54/65);初步检查出的虫卵包括马圆线虫、马副蛔虫、细颈三齿线虫和毛细线虫4种。其中马副蛔虫的感染率最高,为71%(46/65),两种虫种(马副蛔虫、毛细线虫)混合感染率达到43%,每克粪便虫卵数(EPG)为800~2 300个,三种虫种(毛细线虫、马副蛔虫、马圆线虫)混合感染率为17%,EPG为400~1 200个。驱虫后的65份样品,虫卵转阴率达到77%(50/65);虫卵减少率达到95%。说明内外通灭对普氏野马消化道寄生虫具有较好的驱虫作用。  相似文献   

13.
Romilly Hills羊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利用 1 0个微卫星标记对新疆兵团农七师从南非引进的罗米丽 (RomillyHills)绵羊和中国美利奴羊 (新疆军垦型 )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统计了两群体的等位基因组成、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 (E)和平均基因纯合率 ,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两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 (h)、多态信息含量 (PIC)。结果表明 1 0个微卫星位点在RomillyHills羊、中国美利奴羊群体中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 0 5952和 0 5859,除BM1 82 4、MAF65外均为高度多态 ,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两品种绵羊遗传多样性分析 ;RomillyHills羊的群体遗传变异大于中国美利奴羊 ,其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 ,有较大的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14.
伊犁河谷马匹感染消化道寄生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放牧式饲养条件下的马匹感染消化道寄生虫种类、感染率、感染强度及其流行病学因素,通过病原学常规检查方法对2012年11月—2013年11月伊犁河谷区域放牧马匹进行1年的定点观察、调查试验。结果显示:在采集的534份样品中476份为阳性,消化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9.1%,其主要病原种类为马圆线虫,毛线虫,马副蛔虫,球虫,细颈三齿线虫等。阳性病例的感染强度(EPG)为400~1 700个/g不等,尤其是马圆线虫和毛线虫感染率较高;以上消化道寄生虫在春、夏、秋、冬四季均能感染马匹,其四季平均感染率分别为84.8%、96.6%、95.0%和74.7%,其中马副蛔虫在5月份感染率最高为74.0%(37/50),而在10月份其感染率略低0.61%(4/66);毛线虫在10月份感染达高峰为98.48%(65/66),而在4月份其感染率略低46%(23/50)。该地区各虫体感染率与季节有显著关系,细颈线虫在夏季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0.05);马圆线虫和毛线虫在夏秋与春冬两季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0.05);马副蛔虫春季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三季(P0.05);球虫在各季节感染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建议:每年2次对马匹进行驱虫并在6—7月进行针对性驱虫。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牧场羊消化道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笔者采用寄生虫常规检测方法,随机抽取乌鲁木齐南山牧场的菊花台、东白杨沟、西白杨沟和鹰沟4个地点的散养羊159只,进行了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上述4个地点羊均存在线虫、绦虫和球虫的感染及混合感染情况。159份样品中,阳性样品98份,总感染率为61.64%;其中菊花台、东白杨沟、西白杨沟、鹰沟的羊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47.1%(16/34)、62.5%(30/48)、56.3%(18/32)、75.6%(34/45);混合感染率为59.1%(94/159)。检测出的寄生虫主要包括仰口线虫、毛圆线虫、奥斯特线虫、毛尾线虫、夏伯特线虫、食道口线虫、细颈线虫、捻转血矛线虫、艾美尔球虫、莫尼茨绦虫。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伊维菌素注射剂的驱虫效果与对放牧绵羊线虫病及外寄生虫病的防治示范效果,选择1.5岁感染线虫和部分外寄生虫的绵羊150只,设伊维菌素注射剂0.1,0.2和0.3mg/kg体重剂量组和伊维菌素片剂对照组,进行驱虫效果评价;在冬季应用伊维菌素注射剂按0.2mg/kg体重剂量对放牧绵羊进行规模防治技术示范,检查防治效果和考核防治效益。结果:药效试验中伊维菌素注射剂0.2mg/kg对绵羊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93.3%,99.3%,对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90.0%和96.1%;0.3mg/kg剂量对消化道线虫虫卵及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均为100.0%;0.1mg/kg剂量对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76.7%,88.6%,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66.7%和86.1%。防治示范群绵羊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为93.3%,虫卵减少率为96.8%;对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90.0%和96.2%。同期检查未防治对照组虫卵EPG和幼虫数略有增加。技术示范群比未示范群每只成年羊平均多增重5.47kg、幼年羊成活率平均提高2.1个百分点。结果表明该防治技术对放牧绵羊主要寄生虫病高效安全,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绵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河南省绵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应用寄生虫常规检测方法对5个规模化养羊场共1265份粪样进行了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共检出虫卵和卵囊5类,其中原虫2类(球虫、隐孢子虫)、线虫2类(类圆线虫、鞭虫)、绦虫1类。本次调查中共发现1178份粪便样品为寄生虫阳性,寄生虫总感染率为93.12%(1178/1265),5个绵羊场的隐孢子虫平均感染率为3.10%,球虫平均感染率为88.94%,鞭虫平均感染率为10.83%,类圆线虫平均感染率为59.11%,绦虫平均感染率为43.96%。本次调查发现绵羊寄生虫混合感染现象比较严重,其中球虫、绦虫和类圆线虫混合感染的比例达到60.10%;绵羊寄生虫感染率呈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果洛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情况和防治效果,2006年我们在玛沁县大武地区301只驱虫羊和77只对照组羊进行了感染率调查和防治效果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巴音布鲁克散养马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寄生虫病病原(粪便)常规检查法及EPG检查法对该地区的散马消化道寄生虫进行调查。结果:消化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1.67%(98/120);其中线虫感染率为75.83%(91/120),球虫感染率为15.83%(19/120),大部分为混合感染。经EPG调查,每克马粪便平均感染525个虫卵。结论:经本实验对随机采样的巴音布鲁克散养马体内寄生虫有了初步了解,对以后长年考察该镇马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及当地散养马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兰州地区羊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兰州地区羊寄生虫调查研究发现,羊线虫感染以食道口线虫、捻转血矛线虫、细颈线虫、毛圆线虫为主,平均感染率分别为78.1%、50%、46.3%、46%,其中食道口线虫高达78.1%,已呈流行态势;羊仰口线虫感染率低于以上几种线虫,在榆中和皋兰两县没有发现,其危害较低;夏伯特线虫、类圆线虫感染率比较低,只在个别地区发现,不会对本地羊群构成威胁。没有发现吸虫及绦虫感染;羊球虫感染率比较高,达50.4%;棘球蚴感染率非常低;弓形虫感染率约为3%左右,低于全国5%的平均感染率,没有发现羊泰勒虫感染;硬蜱及虱子普遍存在,90%以上的羊感染虱子;没有发现螨虫感染情况。由此可知,目前兰州地区羊寄生虫的种类虽然不多,主要以消化道线虫感染为主,但是感染强度比较大,而且与以前调查相比较有上升的趋势,这对于养羊业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