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引入美国种质对我国玉米育种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17  
石雷 《玉米科学》2007,15(2):001-004
我国育种者从美国商业杂交种中分离了许多二环系,逐渐形成了PA(Reid)和PB(non-Reid)两大种质群,并利用这些二环系改良国内种质,取得了明显成效。PA种质是目前我国玉米育种利用的主要A类种质,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我国玉米育种的杂种优势模式。而PB种质在引入抗病、耐逆基因的同时,倾向于破坏我国玉米杂种优势模式的稳定性和集中性,瓦解了我国的玉米杂种优势模式,同时也造成对热带种质的盲目利用,使得玉米育种的技术路线和杂种优势模式变得复杂化。目前直接对商业杂交种的分离选系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育种思路与杂种优势模式的混乱。正确利用国外商业杂交种选育二环系和改良种质,对于制定今后玉米育种的技术路线和指导产品创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玉米种质现状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史桂荣 《杂粮作物》2002,22(4):196-198
对近年来全国各主要玉米产区如河南、辽宁、黑龙江等地玉米育种的种质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狭窄,骨干系应用集中是目前育种的主要因素。并对如何改进现有的种质状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二十年来辽宁省玉米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辽宁省近二十年来审定的玉米品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玉米育种中应用的种质主要有旅系、改良Reid、Lancaster、外杂选、黄改等类群,改良Reid×旅系杂优模式占主导地位。辽宁省玉米育种仍存在遗传基础狭窄问题。因此,需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引进外来种质,拓宽种质资源,同时不断更新观念,明确今后的育种目标,采用先进的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创造新的种质,不断提高玉米育种水平,以适应玉米生产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南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优模式研究与应用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农业大学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直接从热带种质选育自交系与温带种质自交系杂交,将温、热带种质的优点结合到杂交一代的西南玉米育种新思路,从Suwan-1群体中成功选育了自交系S37(苏37),构建了"温带种质自交系×热带种质自交系"的杂优模式。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西南玉米育种的成功经验,经过研究和发展,又提出将西南玉米育种用种质划分为Reid(瑞德)、Non-Reid(非瑞德)和Tropical(热带)3个类群,其两两组配,可构成"Reid×Non-Reid(浅丘、河谷组配模式)、Reid×Tropical和Non-Reid×Tropical(深丘、山区组配模式)"三角形杂优组配模式。本文系统回顾了我国西南玉米育种中热带种质利用、杂种优势群划分及杂优模式研究与应用的发展历程,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塘四平头种质对吉林省玉米育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塘四平头种质代表系黄早四引入吉林省后,针对黄早四在吉林省的缺点进行大量的改良工作,改良其对玉米丝黑穗病和其它病害的抗性、自身产量及子粒品质。通过美国种质、温光反应迟钝材料和国内广基因材料改良黄早四的改良方法,选育出吉853、四444、四287等优良自交系,使塘四平头种质成为吉林和东北春玉米区核心种质。今后改良策略是黄改系群内改良;利用中国种质进行改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优势群;避开黄改系杂优模式对应类群进行改良;利用美国种质进行改良。黄早四种质促进了吉林省耐密型玉米育种的发展,丰富了种质基因库,在吉林省确定了选育密植品种的育种路线。  相似文献   

6.
玉米种质资源贫乏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学丽  蔡一林 《玉米科学》2003,11(Z1):039-040
玉米在我国是第三大粮食作物 ,仅次于水稻和小麦 ,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玉米育种、种子生产、种子销售已经实现商业化 ;其相关产业也已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市场。就玉米育种而言 ,采用先进的育种方法 ,利用丰富的育种材料 ,培育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玉米新品种是每个育种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但玉米种质资源的日渐贫乏 ,造成了种质基础狭窄的局面 ,并严重阻碍了育种工作的突破。了解种质资源贫乏的原因 ,并找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应成为玉米育种中的一项重要工作。1 玉米种质资源贫乏的原因杂种优势的利用是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我国从 5 0年代开始…  相似文献   

7.
青贮玉米的育种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青贮玉米育种的分类、主要性状、种质资源及当前的育种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青贮玉米的育种目标、原理和方法,并讨论了在青贮玉米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青贮玉米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陕西玉米育种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陕西玉米育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种质创新能力不足、育种技术、育种方法、抗逆性育种重视不够是目前品种的现实产量潜力不大、品种适应性和抗逆性不强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组织协同攻关、调整育种目标、提高适应性,加强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强化和改进育种选择方式,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推进新技术应用,密切玉米育种和栽培的合作等对策。玉米育种思路以增强玉米品种适应农业资源(水分、土壤等)的约束和玉米高产优质为目标,以本土化的种质为基础,构建杂种优势群为核心,强化逆境人工选择、采用密植育种策略,探索"高配合力(杂种优势)+株型(结构、生理)+广适(生态)"的玉米生理生态育种技术。  相似文献   

9.
丹玉旅系在我国玉米生产上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旅大红骨类群是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上广泛应用的一类种质,对推动我国玉米行业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阐述了丹玉旅系的遗传基础、选育方法和经过及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贵州省玉米育种形势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潘敏娜  郑常祥  潘家文 《玉米科学》2005,13(Z1):034-036
从目前玉米育种的实际情况出发,客观分析了贵州玉米育种的现状和成绩。提出今后玉米育种的发展趋势:仍以高产、优质为育种目标,充分利用地方品种资源和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资源;加强群体改良,创建新的杂交模式,以及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另外对特用玉米的选育和引种试验应加强力度。  相似文献   

11.
糯玉米育种概况及育种方法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国内外糯玉米育种概况和常用的糯玉米育种方法,并对糯玉米育种方法进行了探讨。美国糯玉米育种和生产与糯玉米作为工业原料紧密联系在一起,品种大多属专用化深加工型;当前我国糯玉米主要用作鲜食,糯质资源丰富,但生产上应用的糯玉米品种血缘较为狭窄,符合鲜食要求的品种尚不多。探索鲜食糯玉米育种新方法,育成适口性佳、产量高、抗逆性强的鲜食糯玉米品种,是现今我国鲜食糯玉米育种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北方早熟春玉米种质创新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种质资源匮乏、遗传基础狭窄是制约玉米育种研究和生产水平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开展玉米种质创新和利用研究是玉米育种研究的首要任务。简要阐述了北方早熟春玉米种质创新和利用研究的途径、方法及玉米窄基因群体的改良、引入玉米综合群体的改良、热带亚热带种质与温带种质互导、抗病玉米自交系选育等种质创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生产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品种改良密切相关,种质的合理利用,杂种优势群和杂优模式的应用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根据国内形成的玉米选系理论,结合选系实践经验,提出双向轮回选育体系,其核心在于“双向”和“轮回”,把二环系选育、动态基因池选育、双单倍体育种、回交转育、分子辅助育种以及转基因检测和功能基因的开发等玉米选育方法有机结合。构建玉米群体双向轮回选育体系,有利于促进玉米育种工作的系统化和流程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优质饲用玉米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盛良学  贺喜全 《杂粮作物》2002,22(3):134-137
回顾了我国优质蛋白玉米、高油玉米和青饲、青贮玉米等饲用玉米品质育种研究历史和现状,并综述了饲用玉米品质充种目标、原理、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玉米单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孤雌生殖诱导系的单倍体育种技术在玉米育种中被广泛应用,极大加快了育种进程。综述了玉米单倍体获得的途径和加倍的方法,讨论了孤雌生殖诱导系产生单倍体的机理以及单倍体的应用价值,最后分析了单倍体育种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现代玉米育种技术研究进展与前瞻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过去的30年里玉米育种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分子标记、生物技术、双单倍体等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自交系和杂交种的选育方法发生了飞跃。本文就分子育种技术、后代选择方法、转基因育种技术、双单倍体技术等方面进行概括总结,并展望未来10~20年玉米育种技术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耐密型玉米育种现状及选育途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丹东农业科学院选育耐密玉米品种的现状,旨在探讨耐密型玉米特点和选育耐密品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专用型玉米品种现状及育种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省育成的各类优质专用型玉米品种及生产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提出了我省专用型玉米品种选育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指出专用型玉米品种育种要加强专用玉米资源创新、专用玉米品质分析及加强改进育种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9.
应用生理学方法和分子手段进行玉米抗旱育种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旱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玉米生产国家的重要农业灾害之一,解决干旱问题的有效途径包括培育抗旱型和节水型的玉米杂交种.多年来,通过常规手段进行玉米抗旱育种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其育种效率没有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与此同时,对玉米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生化途径研究很多,其成果可以为抗旱育种提供理论指导;尤其是近年来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和基因组学技术对玉米抗旱性进行了深入的遗传剖析,其研究结果也为玉米抗旱分子育种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同时评述了相关研究领域的进展,并讨论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