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建立陕西安康烟区烤烟产质量及农艺性状的气候回归预测模型,并剖析生育期气候因子对烤烟产量的重要程度。【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于2005-2012年进行田间试验,在打顶后和烘烤后分别测定烤烟农艺性状和经济学性状,收集烤烟生育期气候因子指标。采用相关、逐步回归、通径和决策等分析方法对生育期气候因子与烤烟产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烤烟各生育期年度间气候因子都以降水量变异系数最大,平均温度变异系数最小;降水量变异系数在采烤后期最大,生根期最小;平均温度和日照时数的变异系数都是在生根期最大,旺长期最小。烤烟产量、上中等烟比率和腰叶面积的变异系数较大,株高、节距和留叶数的变异系数较小。生根期平均温度、旺长期平均温度与留叶数、茎围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旺长期降水量与上中等烟比率极显著相关。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构建了烟叶留叶数、茎围、腰叶面积、产量和上中等烟比率等5个指标的气候回归预测模型,由模型可知烤烟留叶数由生根期平均温度决定;茎围由旺长期降水量和平均温度共同决定;腰叶面积由旺长期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共同决定;产量由生根期日照时数、旺长期降水量、旺长期平均温度、采烤前期降水量和采烤前期日照时数共同决定;上中等烟比率由旺长期降水量和采烤前期日照时数共同决定。通径和决策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烤烟产量的5个生育期气候因子的重要性排序为:旺长期平均温度旺长期降水量采烤前期降水量生根期日照时数采烤前期日照时数,其中前3个气象因子以直接作用为主,后2个气象因子以间接作用为主。【结论】构建的烤烟产质量及部分农艺性状的气候因子回归预测模型在生产实践中可对烟区年度总产量及质量进行预测;旺长期的平均温度和降水量是决定烤烟产量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pH值对烤烟根系活力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采用砂培法对不同pH值条件下生长的烤烟根系活力及烤后烟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5.5~8.0范围内,随着pH值的逐渐升高,整个生育期的根系总吸收面积(TAAR),旺长前期、旺长后期和成熟期的根系活跃吸收面积(AAAR)和活跃吸收面积百分数(PAAR)均有随pH值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不同生长时期根系ATP的含量以pH7.0左右最高。pH值对不同生长时期根系的呼吸速率也有比较明显的影响。pH为8.5时各生长期烤烟根系活力较低,烤后烟叶中总氮、还原糖及蛋白质含量偏高。在pH5.5~8.0范围内,随pH值逐渐升高,烤后烟叶中的钾、钙、镁及总灰分含量呈增加趋势,但总氮、蛋白质、铜、锌、锰、氯等含量则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烤后烟叶中的烟碱含量以pH6.0~7.0最高。在pH6.5~7.5范围内还原糖含量适中。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氮素前移对烤烟生长发育、烤后烟质量的影响,以红花大金元为试材,统一采用烟草专用肥(配合常规施肥方式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对比分析氮素前移模式(伸根期追肥40%,旺长期60%)与常规施氮方式(伸根期追肥25%,旺长期45%,成熟期35%)烤烟的田间生长及烤后烟叶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氮素前移处理较常规氮肥模式的烤后烟单叶重、叶质重以及含梗率显著降低,物理性状更好,还原糖、总糖、钾含量提高,蛋白质、烟碱、总氮含量降低,总体化学成分协调性提高,评吸质量提高,中性致香成分增加。在不同施肥方式中,上部叶以氮素前移配合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处理表现较好,中部叶则以氮素前移配合常规施肥方式处理的表现较好,经济效益较高。氮素适当前移,有利于促进烤烟前期生长发育,并控制后期长势促进成熟落黄,提高烟叶质量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不同氮水平下施钼对烤烟生理特性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以豫烟1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水平下施钼对烤烟生理特性和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水平下施钼结果不同,低氮水平下施钼对烤烟各生育期生物量及烟叶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施钼能显著增加烤烟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重及生育前期烟叶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施钼对生育后期烟叶NR含量的增加和NO-3-N含量的减少作用随氮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强;不同氮水平下施钼均能明显增加烟叶钼含量和钼积累速率,钼积累速率在生育期内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低氮水平下施钼对烤烟增糖降碱提钾作用显著,改善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中氮水平下施钼各种化学成分差异不显著,高氮水平下施钼显著降低了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钾氯比,显著增加了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氮源对烤烟碳氮代谢关键酶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6个不同氮源为材料,研究了其对4个大田生育期烤烟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铵和芝麻饼肥配施时,烟株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转化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内都较高,而α-淀粉酶的活性是前期减弱后期增强,这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和烟叶的适时成熟。硝酸铵和芝麻饼肥配施时,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及其比值较为适宜,有利于优质烟叶的形成,其中T4处理作为氮源更有利于烤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为探寻广东南雄紫色土、沙泥田、牛肝土田3种土壤类型上所种烤烟香气风格差异的原因,以粤烟98的中部叶为试验材料,对烟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组织结构、烤后烟叶主要生物碱及常规化合物等化学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紫色土上所种烤烟栅栏组织开始快速增厚的时期较早,沙泥田上所种烤烟栅栏组织前期增厚较快而后期较慢,牛肝土田烟叶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片厚度均最大,但在前期生长较慢。烟叶烤后(C3F)总糖、还原糖的含量均以沙泥田最高,牛肝土田次之,紫色土最低;而糖碱比则相反。沙泥田上所种烟叶烤后新烟碱含量最高,假木贼碱含量最低;牛肝土田上所得烤烟降烟碱含量最高,新烟碱含量最低;紫色土上烤烟的降烟碱含量最低,而假木贼碱和烟碱含量最高,适于生产优良浓香型香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一次性成熟采烤对上部烟叶品质的影响,以提高上部烟叶品质和上等烟叶的比例。[方法]以云烟87烟株上部7片叶为材料,研究一次性成熟采烤与传统分批采烤对上部烟叶成熟度、外观品质、可用性及经济价值的影响。[结果]一次性成熟采烤上部烟叶与传统分批相比,提高了烟叶成熟度,改善了外观品质,烟叶化学成分更趋协调,烟叶的总糖与还原糖含量,以及糖碱比值均显著高于传统分批采烤的数值,产量和产值均有提高。[结论]一次性成熟采烤能显著提高烤烟上部烟叶品质和等级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硝态氮与铵态氮配比对烤烟生长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为南平烟区烤烟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硝态氮与铵态氮不同配比烤烟大田生育期、农艺性状及烟叶化学成分含量与经济性状的变化。【结果】硝态氮与铵态氮不同配比对烤烟大田生育期的影响不明显,团棵期前铵态氮有利于烤烟的生长及烟叶的开面,进入旺长期后提升硝态氮比例的烟株粗壮,叶片数较多,有利于烤烟的生长;不同配比处理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均偏低,烟碱含量偏高,糖碱比失衡,氮碱比均较适宜;大田烤烟赤星病和气候斑点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9.16%~12.48%、1.88~3.57和1.85%~8.10%、0.52~2.57,增加硝态氮比例有利于提高烤烟对赤星病的抗性,增加铵态氮比例烤烟气候性斑点病的发生率降低,普通花叶病零星发生且发病较轻;不同配比处理烤后烟叶的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和中等烟比例分别为175.15~181.51kg/667m~2、4 191.10~4 487.26元/667m~2、23.91~24.72元/kg、49.89%~56.35%和43.65%~49.44%,差异均不显著。【结论】硝态氮∶铵态氮为5∶5时,烤烟的农艺性状及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含量与经济性状等综合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优化烤烟营养调控技术、提升烟叶品质,采取大田试验的方式,研究了氨基酸钙对烤烟生长以及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氨基酸钙后烤烟田间长势较好,平顶期烟株株高、叶面积等农艺性状指标均优于常规对照,烤后烟叶具有较高的均价和上中等烟比例,能够增加烤后烟叶的经济效益。施用氨基酸钙对烟叶品质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以提升烤后上部烟叶的两糖含量,并对烟碱含量具有一定的降低作用,在团棵期和旺长期分次施用氨基酸钙B2F和C3F等级烟叶的感官评吸质量最好。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氨基酸钙的施用方式以在团棵期或旺长期分次施用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省域范围内不同气象因子对烤烟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 2010-2019年陕西省6个烤烟主产区C3F等级烟叶的化学成分和对应采样点的气象资料,通过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灰色关联等方法探讨主要气象因子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产区的气象条件差异较大,其中生育期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表现尤为明显,咸阳产区生育期气温最低(为18.6 ℃)、安康产区生育期气温最高(为24.4 ℃),汉中产区生育期降水量最高(为689 mm),咸阳产区生育期降水量最低(为473 mm);安康、汉中、商洛和宝鸡4个烤烟产区的C3F烟叶烟碱含量为2.12%~2.32%,处于适宜水平,咸阳和延安产区烟叶烟碱含量相对较低;各产区烟叶的烟碱和总氮含量与生育期平均气温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氮碱比和糖碱比与生育期平均气温及伸根期和旺长期的相对湿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说明烤烟生育期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是影响陕西烤烟产区烟叶品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培育无病毒壮苗,研究了烟草漂浮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带毒率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三抗体夹心法(TAS-ELISA)和试纸条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TMV病叶汁液10-6和10-4;苗期常用农药和消毒剂的药害不会引起TAS-ELISA和试纸条检测假阳性;TAS-ELISA和试纸条可检出烟苗无症带毒,在发现烟苗现症时,同盘烟苗带毒率高于发病率;在允许存在低漏检率的情况下,采用2株或3株苗样本混合检测可扩大检测覆盖面;烟苗带毒是大田普通花叶病毒病的一个主要但非惟一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12.
N'-nitrosonornicotine in tobacco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Nitrosonornicotine, a potential carcinogen, has been positively identified in unburned tobacco. The amount in commercial U.S. tobacco products is between 1.9 to 88.6 parts per million, one of the highest values of an environmental nitrosamine yet reported. The amount in food and drink rarely exceeds 0.1 part per million. This compound is the first example of a potential organic carcinogen isolated from tobacco.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五级目测法,对我省西北烟区的烟田杂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烟区烟田杂草共21科,44属,53种,其中优势种14种。优势杂草群落组合51种,出现频率较高的11种。达三级以上危害较严重的田块为31.1%。  相似文献   

14.
中国烟草品种现状及育种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卢秀萍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Z1):400-404
从中国烟草品种种植的历史出发,分析了品种在烟叶生产中的基础地位,提出种植品种单一是限制烟叶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中国烟叶原料特点,从育种目标的调整、育种手段、品种资源、遗传规律研究等方面,提出了适合中国烟叶发展需求的育种对策.  相似文献   

15.
Single tobacco callus cells with or without tobacco mosaic virus inclusion bodies from systemically infected Nicotiana tabacum plants were grown in microcultures. The culture medium consisted of mineral salts and sucrose; it also contained coconut milk. Out of 100 inclusion-bearing cells and 150 inclusion-free cells, 10 and 70 cultured cells divided; eventually 5 and 65 cells, respectively, formed single cell clones. The 5 clones derived from inclusion-bearing cells, and all but 3 of 40 clones from inclusion-free cells, showed virus inclusions in somne cells. The virus could not be detected in three inclusion-free clones by local lesion assay. The results suggest single-cell culture methods for differentiating virus-free plants from cells of pathogen-infected plants.  相似文献   

16.
以木屑生物质颗粒燃料为对照,对不同配比烟秆和木屑生物质燃料的燃烧特性、烘烤过程温度拟合度以及能耗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烟秆与木屑配方生物质燃料在烟叶烘烤中具有一定应用可行性,最佳配比为15%烟秆+85%木屑,其低位热值为16 731.25 J·g~(-1),烘烤过程中与目标温度的拟合度较高,能够满足烟叶烘烤需求.  相似文献   

17.
采集了云南烟区烤烟上、中、下3个部位的烟叶样品5 893份,采用连续流动法检测烟叶钾含量,分析了云南烟区烤烟钾含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云南烤烟上、中、下3个部位烟叶钾含量的均值分别为1.6%、1.8%、2.1%,主要分布范围和样本频率分别为1.25%~2.0%、1.25%~2.25%、1.5%~2.5%和76.4%、81.9%、73.4%,各部位烟叶钾含量大于1.5%的样本频率分别为61.0%、75.8%、91.7%.各部位烟叶钾含量在年度间存在极显著差异,4个主栽品种烟叶钾含量表现为‘红大’>‘K326’>‘云烟87’>‘云烟85’;不同生态种植区域烟叶钾的含量差异极显著,其中,滇西南烟区烟叶的钾含量最高,滇东北烟区最低.  相似文献   

18.
19.
烤烟的钾素营养与烟叶含钾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近年来我国烤烟的钾素营养研究进展,从钾素在烟叶中的积累分配规律、钾肥的使用方法等方面探讨提高我国烤烟烟叶含钾量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秦烟96、豫烟13、云烟105为研究对象,开展了3个品种适宜洛阳烟区种植的最佳氮用量研究,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病虫害、经济性状、原烟外观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秦烟96、豫烟13适宜中氮水平,云烟105适宜低氮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