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不同基因型小麦及其近缘属黑麦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对来自我国不同生态区的21个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rum L)品种以及3个小麦近缘属栽培黑麦(Secale cereale)品种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麦与普通小麦间的分子标记多态性(66.20%)明显高于普通小麦之间的多态性标记(43.90%).冬春性不同的普通小麦品种间的多态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冬性小麦品种间多态性(40.30%)明显高于春性小麦品种间RAPD多态性(14.66%).黑麦与普通小麦间的平均遗传距离(0.5086)是普通小麦品种间平均遗传距离(0.1378)的4倍.聚类分析表明,利用RAPD标记可以将黑麦和普通小麦以及冬春性普通小麦明显划分开来;来自同一选育单位或同一生态区的小麦品种大多都聚在一起.一些引物能对有些品种进行特异性扩增.因此,利用RAPD标记可以进行小麦品种指纹分析,确定基因型之间遗传差异,进一步划分小麦杂种优势群.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与外界水势呈正相关;同一品种在不同水势下发芽率的差异极显著(P<0.01);同一水势下不同品种间发芽率的差异因作物而异;不同作物萌发期的抗旱力不同:高粱>小麦>糜子>谷子>玉米>大豆。  相似文献   

3.
黄婷  许大军  万才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485-9485,9487
测定分析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和硬度。采用近红外仪对宿州、涡阳18个半冬性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和硬度进行测定并比较。宿州和涡阳的小麦蛋白质含量有显著性差异,硬度无显著性差异。宿州地区小麦之间蛋白质含量偏差小,硬度偏差较大。同一地区不同品种之间差异是由品种本身基因决定的,不同地区同一品种之间差异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间差异是品种×环境互作引起的。小麦品质不仅和小麦本身品种有关,而且和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4.
行距对超高产小麦冠层结构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不同行距对超高产小麦冠层结构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产小麦株高、节间长度、冠层叶片大小、叶片着生角度等主要受品种特性的影响,行距对其无显著影响,但行距与品种在株高上存在互作效应;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在产量及产量构成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同一密度下不同行距超高产小麦的产量、成穗数存在极显著差异。由于行距与品种的互作效应,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要实现成穗数最大所要求的最佳行距不同,在生产上根据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不同,可以通过行距调整增加成穗数以增产。  相似文献   

5.
臧胜兵 《农家致富》2006,(22):40-41
一、加强品种及个体选择.确定杂交生产模式 肉羊品种不同,产羔率有所不同.即使同一品种不同个体间也存在着差异。应选留光脸型或皮肤皱褶少的母羊,第1胎产双羔或头3胎产多羔的母羊与优秀种公羊的后代作种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品种麦茬杂草生长差异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不同品种麦茬地上杂草生长差异住的初步研究结果:不同小麦品种的茬口对下茬作物夏玉米地中杂草生长所产生的抑制作用不同,同一品种采用不同收获方式(人工和联合收割机)其麦茬地中的杂草生长存在着显著差异,上述差异主要是由于上茬小麦留在地中的残留物的生化他感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7.
不同品和中麦茬杂草生长差异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不同品种麦茬地上杂草生长差异性的初步研究结果:不同小麦品种的茬口对下茬作物夏玉米地中杂草生长所产生的抑制作用不同,同一品种采用不同收获方式(人工和联合收割机)其麦 茬地中的杂草生长存在着显著差异,上述差异主要是由于上茬小麦留在地中的残留物的生化他感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8.
从开花期到衰老后期测定了一个硬粒小麦品种和软质小麦品种旗叶的净光合,CO_2补偿点和RuBpcase(1.5—二磷酸核桐糖羧化酶)活性。二者的净光合没有显著差异。净光合和RuBpCase活性之间的线性关系可归因于相对低的酶活性。两个品种酶活性的直线斜率相近,说明二者的羟化效率相似。在210mlO_2L~(-1)气体中,两个品种的CO_2补偿点没有差异,而在22mlO_2L~(-1)气体中,两个品种的CO_2补偿点没有差异,而在22mlO_2L~(-1)气体中,仅定型叶片之间CO_2补偿点略有差异。将CO_2补偿点外推为零时,氧浓度为正值说明线粒体的呼吸作用没有完全被抑制。根据叶子光合作用的新模型,计算了两个品种呼吸作用的近似值。叶子从定型到衰老暗呼吸(测定叶圆片O_2的吸收)变化很小。在定型的叶片中,软质小麦品种的暗呼吸显著提高,而在衰老的叶片中,这种差异消失。由于其它因素如同化物的分配,呼吸消耗在生物产量的形成中也十分重要,高光合效率与高产并不总是相关关系,但高等植物叶子的光合作用仍是决定生物产量的主要因素。(Rawson etal.,1983),然而,为了寻找同一种群内光合效率的变异,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调查小麦栽培品种时,Rawson等(1983)发现穗重与旗叶面积、灌浆期间的光合效率有关,而与叶子在个体发育中最大的光合效率无关。他们观察到不同叶子的最大光合效率是没有关系的,这或许是因为在发育期间接受的辐照度不同而引起的。并提出筛选高光效品种的时期不能在幼苗期,而只能在成株期。本文报道一个研究大田栽培的两个小麦品种从籽粒灌浆期到衰老末期旗叶光合作用过程的试验。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找旗叶衰老期间两种基因型之间光合效率的可能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的生理学基础。测定项目包括净光合速率(Pn),CO_2补偿点(r)和RwBP-Case的活性。虽然CO_2补偿点只是一个假定的参数,但测定它仍可找到限制叶子净同化率的有关因子。(charles-Edwards 1978;Ticha等1981)。RuBpCase是固定碳素的关键酶,也许是控制CO_2吸收的最重要的生化因素,暗呼吸也要测定,因为它影响整个生育期间植株的净同化率。测定品种为在意大利种植适应范围很广的软质小麦品种Marzotto和硬粒小麦品种Cre 80.测定部位为旗叶叶片。  相似文献   

9.
六十年代一系列实验表明:植物的绿色器官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着光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氧化由光合中间产物转变成的乙醇酸,放出二氧化碳。光呼吸的生理功能还在争论中。不少人认为:它消耗光合同化的二氧化碳、降低表光合、是影响光合效率的重要因素。据报导,玉米、高梁、甘蔗等低光呼吸作物较烟草、小麦、水稻等高光呼吸作物的光合效率高2—3倍。若能采取措施,降低高光呼吸作物的光呼吸,便有可能大幅度提高它们的光合效率,从而提高产量。但也有些人  相似文献   

10.
前言高产小麦干物质的积累规律与分配特点,在国内外均有研究。但是光合产物的积累、运转和分配因作物不同;同一作物,因品种不同;同一品种,因自然条件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我们栽培小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质高量大的籽粒。小麦从种子萌发到新种子的形成,株、蘖、穗和籽粒逐渐形成和发育,这个过程也是干物质积累和运转的过程。只有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1.
《山西农业科学》2015,(5):524-525
山西是小麦的主要产区,了解该地区主栽小麦品种的光能转化特点,对进一步推广高光合特性的小麦品种具有指导作用。对山西16个冬小麦主栽品种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光能利用率存在较大差异,品种长6878和晋太170的光能利用率高,就光合特性来说是首选的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2.
陆地棉若干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及遗传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同一作物的个体和群体间,同一个体的不同器官间,或单一器官和整体之间,都构成一定的相互关系.在作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器官或不同性状之间的相互联系称为性状之间的相关(Correlation).这种相关有正和负的关系,相关系数在+1和-1之间.关于棉花的经济性状之间或经济性状和形态性状之间的相关问题,已有许多人进行过研究.Griffee等(1929)报导,籽棉产量和叶枝数的相关系数为-0.46±0.12,籽棉产量与  相似文献   

13.
<正> 三、高光效与光呼吸植物在正常生活条件下,进行吸氧和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称呼吸作用,它能在暗中或光下进行,常称暗呼吸。近年来又发现植物绿色细胞仅在光下进行呼吸作用,称为光呼吸。各类作物光合效率的高低,主要是由于光呼吸不同所引起的。在正常光照条件下,有些作物的光呼吸比暗呼吸高1.3—5倍。一般光呼吸的损失约占光合产物总量的1/3—1/4。因此,如能通过某些手段控制光呼吸,就能提高光合效率,增加有机物的积累,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小麦/玉米复合群体光合特性与作物生产力间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高水肥集约栽培条件下,小麦/玉米复合群体的光合特性及作物生产力主要决定于作物本身的生理特性,而与诸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小麦组分的 Pn(光合速率)与 CGR(作物牛产率)呈显著的正相关,而玉米组分的经济产量与抽雄期到灌浆期的Pn呈显著正相关。因此生产中可通过培育高光效品种或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品种来实现作物的高产。  相似文献   

15.
小麦种质资源对纹枯病的抗性鉴定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7年对参加黄淮南片和江苏省区域试验的小麦新品种(系)及征集的国内外新品种(系)共计1 629份材料进行了纹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存在差异,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的纹枯病病指也存在着一定差异.供鉴定的材料中未发现免疫或高抗品种,但有部分品种如034573、驻98010-115、京03-4321、GUADALVPE等抗性较好,两年病指均低于30%,且年际间抗性表现稳定,可作为抗病亲本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在山西临汾建立了大豆、油葵、玉米和休闲4个茬口。对不同茬口下的8个不同专用小麦品种的产量及个体和群体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量性状适宜大豆茬口的品种1个,玉米茬口2个,油葵茬口3个,休闲茬口2个。8个品种在各茬口的平均产量以玉米茬最高5 985.0 kg/hm2,大豆茬最低5 602.5 kg/hm2。个体生长冬前表现较好的为油葵茬,拔节期表现较好的为玉米茬。不同茬口对同一品种的群体消长动态影响不同,不同品种间的群体消长动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条件下5个马铃薯品种(系)的光合特性,以筛选出高光效的品种(系)。【方法】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系统测定5个马铃薯品种(系)在不同生态条件种植的光合参数。【结果】在相同生态条件下,5个马铃薯品种(系)间的光合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相同马铃薯品种(系)的光合特性也存在较大差异。滇薯701相对其它品种(系)在弱光下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青薯9号具有较高的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效率、较低的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适合昆明和大理地区推广种植;5个不同马铃薯品种(系)在寡日照条件下其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饱和光强均降低,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没有较明显的变化。【结论】青薯9号和滇薯701为高光效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合理间作可以提高作物光合效率进而增加作物产量,氮肥施用对豆科禾本科作物间作的光合效率会产生影响。为了解不同氮水平下小麦蚕豆间作的作物生长及光合特性,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供氮水平下(N_0:0 kg/hm~2、N_(1/2):90 kg/hm~2、N_1:180 kg/hm~2、N_3/2:270 kg/hm~2)小麦蚕豆间作作物的产量和光合特征。结果表明:小麦蚕豆间作具有显著的增产优势,土地当量比LER在N_0、N_(1/2)、N_1水平下分别为1.12,1.09,1.06;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间作产量优势消失(N_(3/2)下,LER=0.98)。与单作相比,间作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在N_1、N_(3/2)水平下,间作小麦比单作增加了40.02%和30.83%。间作小麦和蚕豆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都随施氮量增加保持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都在N_(1/2)达到最大值(小麦蒸腾速率在N_1达到最大值);在N_1,N_(3/2)水平下,间作显著降低小麦胞间CO_2浓度32.23%和41.67%;在N_(1/2)水平下间作蚕豆蒸腾速率达到最大,在N_1,N_(3/2)水平下,间作蚕豆蒸腾速率与单作相比达到显著差异,降幅分别为30.85%和44.48%,间作蚕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在N_(1/2)达到最大,在N_1水平下单间作达到显著差异,增幅为31.30%。总体上,间作和施氮对作物的产量、生物量和光合特性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小麦灌浆速度及营养生长对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在小麦生产中,粒重的变异是产量不稳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及受品种本身生物学规律的支配,小麦不同类型的品种间粒重差异很大,同一品种的年际间和同一年份不同栽培条件下粒重差异也很大.为了探索增加粒重的途径,首先必须了解籽粒的形成规律及其与营养器官之间的关系,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增加粒重的有效栽培措施和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品种类型.为此,作者以不同类型的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进行了两年的连续试验研究,初步了解了灌浆速度对粒重的影响,以及营养器官与粒重的关系. 一、材料和方法(一) 供试品种:冬性小麦陕农701、烟农78,半冬性小麦宁7317、皖西7336和春性小麦钱江7603、津7526.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价新育成审定小麦新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及稳定性,运用作物品种区试试验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及稳定系数的分析方法,研究了10个小麦品种在不同地点的产量差异及稳产性。结果表明,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试验点间存在显著差异,品种×试点互作也达显著差异。其中,商麦167产量最高为8541.0kg/hm2,新科麦169、郑麦618产量也较高,分别是8439.0kg/hm2、8437.0kg/hm2,这3个品种的适应性较好,值得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