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良种繁育任务,一是加速繁育种子,二是保持良种的种性。按国家标准局批准的作物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规定,繁育作物原种一般采取单株(穗)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的方法。即株(穗)行圃,株(穗)系圃,原种圃三年三圃制。自1987年我场被定为省级种子基地后,小麦的提纯复壮一般采用穗行圃和原种圃二年二圃制。这样生产原种的周期缩短,速度加快。1988年我场收获穗行圃556亩,除选部分优行进入穗系圃外,大部分经选择后进入原种圃。这样1989年收获原种圃1万亩,穗系圃559亩,穗行圃579亩。在二年中原种生产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增加了效益。但  相似文献   

2.
洛麦23通过建立穗行圃或穗系圃,与“三圃制”结合,形成了4个级别的种子生产程序:先建立穗行圃,再建立穗系圃;穗行圃和穗系圃,隔年交替进行;穗行圃混合收获种子或穗系圃收获种子,再加繁一代即为育种家种子;育种家种子繁殖原原种,原原种繁殖原种。原种即应用于大田生产。通过和种子企业、农场、种子生产专业村合作,采用“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农场+生产基地”联合体,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至2013年,洛麦23在黄淮麦区南片得到了较大面积的推广利用,累计推广应用面积在100万hm2以上,创社会经济效益13.7亿元。  相似文献   

3.
良种繁育是种子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整个种子工作的基础。"三圃田"建设是青稞良种繁育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措施之一。所谓三圃田,是指株(穗)行圃、株(穗)系圃和原种圃,即采用单穗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的程序生产原种的一种繁育方法。通过青稞"三圃田"建设,可有效保持和提高现有青稞品种的纯度和良好品质,并对防止品种混杂退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稻种原种常规繁育方法(三圃制)进行了6年(1999~2004)研究,并作了大量的改进,提出了稻种“穗系标准化繁育”原种的新方法,即“单穗选择,以穗为系,单本栽培,穗系比较,田间目测,整系去劣,混系繁殖”28字新方法。原种繁出来后进行快速繁殖,品系比较,区域试验,多点鉴定,示范推广。研究结果显示,云恢188、云恢290、滇优香1号。3个品种采用“穗系标准化繁育”与常规的“三圃制”繁育相比较,纯度分别达99.47%、99.93%、98.12%。原种繁出来后在云南7~10个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区域比较,试验结果:3个品种的产量分别提高了1.12%、0.97%、1.04%,其它农艺性状无明显差别。实践证明,采用“穗系标准化繁育”比“三圃制”繁育,大大简化了良种繁育程序,提高了良种繁育的纯度,提高了效率,延长了优良品种的应用推广年限。  相似文献   

5.
<正>小麦"三圃一田"是指小麦穗行圃、穗系圃(原原种)、原种圃和良种田。目前和田地区普遍采用三年三圃制,即穗行圃、穗系圃、(生产原原种)—原种圃(生产原种),供应  相似文献   

6.
小麦种子混杂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省小麦种子生产一般采用“两圃制”或“三圃制”的繁种方式对小麦品种进行提纯复壮,但在原种圃生产原种过程中,原种田中混有杂株、变异株的问题普遍存在。这些杂株与正常植株争光争肥,造成种子的减产和品种退化。种子生产部门每年要花费很大精力进行田间去杂去劣,浪费很多财力、物力,繁殖的种子达不到合格标准,影响了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7.
应用四级种子生产程序,搞好种子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种子生产中 ,我们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宗旨 ,不断进行技术改革 ,提高种子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其中 ,重要的改革是应用四级种子生产程序 ,逐步代替了三圃制。1 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的应用1 988年前 ,我们进行良种繁育主要是采用三年三圃制。三年三圃制与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相比有一定的缺陷。首先是原种生产周期长 ,跟不上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 ;二是环节多 ,费工多 ,投资大 ;三是原种生产的种子量小 ,满足不了生产需要 ;四是株行、株系选择标准不容易掌握和统一 ,常因操作者对品种认识的局限性和偏爱 ,选出的原种不一样等。1 989年 ,…  相似文献   

8.
小麦的原种生产主要以“三圃制”为技术依托,其主要技术程序是单株选样,分系比较,混系繁殖。这种方法对提高小麦品种的纯度相当有效。大通县的小麦当家品种是互助红,经大通县种子部门以“三圃制”提纯复壮后,纯度、产量有了大幅度地提高,使该品种在大通县及湟中大面积推广多年,  相似文献   

9.
关于农作物良种繁育体制和技术的改革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我国农作物良种繁育工作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农作物良种繁育工作大体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第 1阶段是前 3 0年 ,我国执行的是“自繁、自选、自留、自用 ,辅之以必要调剂”的种子工作方针 ,建立了以县农场为中心 ,公社为桥梁 ,队有种子田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在良种繁育技术上 ,学习前苏联 ,特别注意提纯复壮 ,推行了株行 (穗行 )、株系 (穗系 )、原种系列的三年三圃制。第 2阶段是后 2 0年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 ,在种子工作上执行的是“四化一供”的方向目标 ,即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质量标准化 ,种子加工机械化 ,品种布局区…  相似文献   

10.
小麦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一般采取3年三圃制和2年二圃制提纯,但是三圃制提纯不但周期长,而且制种成本较高。所以现在大多数种子企业对小麦原种制种一般都采用"二圃制"循环制种技术。一、单株(穗)选择1.单株(穗)选择材料材料来源于本地或外地原种圃、种子繁殖田。也可专门设置选种圃,稀条播种植,以供选择。2.单株(穗)选择的重点所选单株(穗)必须具有原品种典型性和丰产性。3.田间及室内选择①株选分2步进行,抽穗至灌浆阶段根据株型、株高、抗病性和抽穗期等进行初选,做好标记。成  相似文献   

11.
我校张万松教授等与省种子战线科技人员,在长期的种子生产和科研实践中,根据现代遗传学原理,充分运用良种繁育的重复繁殖技术,在我国首次研究并提出了由育种者种子→原原种→原种→良种的“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简称“四级程序”)及其不同应用模式,制订出了主要农作物的操作技术规程。该项技术彻底克服了传统“三圃制”的弊端,使原种生产周期缩短两年,能有效地保持优良品种的种性和纯度,延长品种使用年限,并具有简便快速、经济有效的优点,大大解放了生产力,给种子生产注入了活力。“四级程序”的另一个特点是:以育种者培育并通…  相似文献   

12.
朱玉国(新疆麦盖提县种子管理站,麦盖提 844600)多年来在麦盖提县棉花生产上一直采用“三圃制”棉花原种生产方法生产原种,国家于1982年颁布了至今为止唯一的GB242 82棉花原种技术操作规程,确定了3年“三圃制”棉花原种生产标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源于原苏联的3年“三圃制”棉花原种生产方法,为棉花原种生产做出了应有贡献;但这个方法工作量大、繁殖系数小、原种生产周期长,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不适应棉花品种频繁更换形势。1997年起,在麦盖提县棉花生产上先后又应用了“自交混繁法”、“简易二圃法”等棉花原种生产方法;在应用中,发现用“自交混繁法”生产棉花原种选自交铃数量少,自交需人工多、脱落率高、淘汰率高、保种圃面积小、原种生产周期长;而应用“简易二圃法”生产棉花原种,省工省事、能及时的为棉花生产提供足量、优质棉种,适应当前棉花品种频繁更换的形势。1 不同棉花原种生产方法在麦盖提县的应用麦盖提县自1975年应用3年“三圃制”棉花原种生产技术,到1980年底完成了108 夫的“三圃”配套、二田对口工作,到1985年实现了年年用108 夫原种三代更新大田种子,其纯度由原来的54%提高到了87%,198...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繁育高质量的亲本自交系种子,在自交系繁育的全过程,必须建立规范的繁育程序。玉米自交系种子分为四级,即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良种和制种田用亲本,其繁制生产程序为:育种家种子(套繁)-原种(穗系鉴定)-良种(混繁)-生产制种田用亲本,以3~4个世代为一循环周期。一般从育种家种子开始进行田间单株套袋繁制生产原种;用原种穗系套袋自交或姊妹交,淘汰不具备典型性状的穗系后获得良种;用良种选择合适隔离区混繁来生产制种田用亲  相似文献   

14.
偃师国营原种场 ,在良种繁育体系改革以前 ,良种繁育技术往往采用三圃制。由于种子生产技术落后 ,种子质量不过关 ,盈利较少 ,甚至亏损。自 1 988年开始 ,用四级种子生产程序代替三圃制 ,主动与育种单位、种子公司等结合 ,走育、繁、推一体化道路 ,改变了过去应用三圃制 3年才能出原种的局面。采用四级程序后 ,利用育种单位提供的原原种 ,1年就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原种 ,使原种生产周期缩短了 2年。由于品种对路 ,质量提高 ,生产的原种年年供不应求。而且 ,四级程序操作简便、经济省工 ,种子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我们场从 1 989年开始扭亏为盈 …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育种技术的应用和小麦品种更新换代步伐的加快,多年来小麦原种生产上采用的“三圃制”生产技术规程存在着繁育周期长、种性易偏移、操作工序复杂、生产成本高等局限性,易造成生产与销售脱节,三、四年后生产出的原种有的已进入淘汰期,造成生产上的浪费。为此,从1999年起,我市对豫麦41号、豫麦49号、豫麦58号、周麦H号等小麦推广品种的原种生产采用了“一圃制”的技术程序。实践表明,此种力一法是保持品种优良特征特性、加快小麦新品种原种生产速度、提高新品种繁殖系数、增加种子企业经济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加速了我市小麦种子产业…  相似文献   

16.
李兰珍 《农村科技》2007,(12):15-15
任何一个良种,都不会永久地保持其优良的种性,在生产应用过程中,由于机械混杂、生物混杂和环境条件的影响,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混杂退化现象.为防止良种混杂混化,稳定与提高种性,使良种在生产中充分发挥增产作用,应建立建全良种繁育体系与良种更换制度,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良种子.自1973年以来,我站采用三圃制(穗行圃、行系圃、原种圃)生产正规的小麦原种,小麦产量逐年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对3种常用的良繁方法作了系统的分析比较发现,同源异法生产的3种棉所12原种产量及诸性状差异均很少与引进的同品种原种多无明显差异,“改良三圃制”和“自交混凝法”代替三圃制”生产原种,保纯效果殊途同归。在新品种推广捃始,不妨采用“改良三圃制”或“自交混繁法”以达到省工,节本,增效之目的,但若品种已有退化现象,须应用“三圃制”以在提纯同时,改良品种种性和提高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良繁“一圃制”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良繁“一圃制”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赵玉巧,赵英华(濮阳市种子管理站,濮阳 457000)(安阳市种子管理站)赵虹,范和君,曹锡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鹤壁市种子管理站)我国自50年代引进苏联良种繁育技术,采用“三圃制”生产原种,在农业生产上发...  相似文献   

19.
目前,生产原种普遍采用株(穗)提纯法。这个方法的一般程序是:选择优良株(穗),株(穗)行比较试验,株(穗)系比较试验,优系混合,生产原种。在整个生产环节中,品种的防杂保纯和防止退化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技术性强,持续时间长,涉及到良种繁育的各项工作环节。应根据不同退化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认真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20.
常规双低油菜种子优质高产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低油菜种子品质劣化的原因主要是品种间杂交、生物学混杂、选择不严、性状分离及管理不当造成的;在种子生产过程中,选种圃、株行圃、原种圃要严格坚持高标准的田间预选和室内考种程序;采用先进栽培与管理技术,扩大原种繁殖系数,满足大面积生产用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