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3年以来利用组培冬枣苗的绿枝进行扦插快繁 ,并对插穗、生根剂、生根率、炼苗及移栽进行了研究、试验 ,取得了较好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建插床 用单砖砌成长、宽、高分别为 15m×1 2m× 0 6m的矩形扦插池 ,在底部每隔 1m留一排水孔。1 2 喷雾装置 将 2 5~ 3c  相似文献   

2.
果树试管苗的炼苗移栽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管苗移栽是植物离体快繁技术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必需通过一段时间的保护栽培后方能在田间正常生长,这个逐渐适应的驯化过程即为炼苗。炼苗包括闭瓶和开瓶炼苗、脱除培养基、移栽及移栽后的环境调控和管理。1 出瓶前的锻炼炼苗是为了促进试管苗茎杆木质化,叶片光合性能增强,以及提高幼苗的抗性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一般分为闭瓶炼苗和开瓶炼苗两种方式。1 .1 闭瓶炼苗闭瓶炼苗是让试管苗先适应炼苗温室内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同时使得试管苗幼茎更加充实健壮。闭瓶炼苗时间一般3~1 5d(天)。此阶段的管理比较简单,温度控制在2 0℃~2 5℃,光…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提出一种介于普通扦插和生根移栽之间的新的苹果砧木组培苗无根快速移栽方法,组培苗转接于特定生根诱导培养基1/2 MS+IBA 2.0 mg/L,暗培养4~8 d后直接移栽至泥炭基质上,生根率达80%;移载至泥炭+蛭石(1∶1)基质上成活率达63.16%。该方法移栽成活率明显高于普通扦插方法,且省掉生根和炼苗两大步骤,节约时间25 d左右。  相似文献   

4.
黄金梨的组织培养和快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黄金梨二年生树的春梢为试材 ,进行组织培养 ,结果表明 ,适宜的诱导产生不定芽的培养基为AS + 6 -BA 1 .5~ 2 .0mg·L- 1,增殖培养基为ASH +NAA 0 .5mg·L- 1+IBA(或IAA) 0 .5mg·L- 1+AC50 0mg·L- 1。试管苗在自然光下炼苗 1周 ,再开瓶口炼苗 3天 ,移栽成活率达 97%。  相似文献   

5.
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对福建省茶绒杜鹃3年生扦插苗苗高、地径、分枝数、侧枝基径、侧枝枝长、花苞数等苗木质量因子进行测定和统计分析,运用K-均值聚类法对其苗木进行初步分级。结果表明:茶绒杜鹃3年生扦插苗苗高、地径呈正态分布,质量整齐度一般;各质量因子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3年生扦插苗分级标准:Ι级苗,苗高≥45cm、地径≥5mm、分枝数≥5;Ⅱ级苗,苗高30~45cm地径4~5mm、分枝数4。  相似文献   

6.
枣树组培小苗移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枣树的生物学特性 ,研究了枣树组培试管苗移栽前后的一系列配套技术。结果表明 ,试管苗移栽前必须经过生根壮苗与开瓶炼苗阶段的处理 ;开瓶炼苗阶段以弱光照射为好 ,光照强度为30 0 0 L x,湿度 90 %~ 10 0 % ,温度 15~ 2 5℃ ;开瓶炼苗时间以 10~ 15天为宜 ;根长约 1cm时 ,为最佳移植时期。移入蛭石后定期用营养液和百菌清药液进行叶面喷洒。按照此程序进行试管苗移栽可获得90 .11%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炼苗处理方式、过渡培养及不同的移栽基质对蝴蝶兰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影响很大,试验结果表明:室内炼苗3d+室外炼苗3d这种方式更有利于移栽,采用无激素和低蔗糖浓度10g/L的过渡培养基进行过渡培养能够提高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苔藓作为栽培基质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树莓生产用苗以根孽苗和组培苗为主。组培苗因其繁苗速度快、栽植成活率高、生长势强等特点,已成为主要供苗途径。组培育苗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室外炼苗移栽过程,决定了苗木成活率及苗木质量。根据我们的生产实践,现将树莓组培苗炼苗移栽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任帅 《现代园艺》2023,(11):68-70
为探究适宜大丽花组培苗炼苗的适宜方法,以大丽花‘火树银花’为试材,从移栽时期、开盖驯化时间、不同容器和基质几方面影响炼苗的因素进行研究,并以同期扦插苗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大丽花‘火树银花’最佳的出瓶时期为根长到1cm左右时,出苗前较适宜的开盖天数为2d;最适宜的炼苗方法为栽植于装蛭石的瓦盆中,环境条件为光照10h,黑暗14h,温度为18~25℃。同一时期定植进入常规管理的组培苗比扦插苗花期提前,种球更大。  相似文献   

10.
白掌扦插繁殖成活率很低;播种繁殖变异大,且需人工授粉才能得到种子,种子成熟期也长,因此很少被采用。目前,快速繁育白掌的有效途径是进行组织培养。近几年全国各地相继通过组培技术大量繁殖种苗。但培育出瓶苗只是第一步,后续的炼苗、驯化移栽才是关键。针对玉林地区不同栽培基质对白掌的相关炼苗驯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促进枳枝扦插生根的几项措施用枳壳种子实生繁殖作砧,嫁接剪砧后地上部分常常丢去,实在可惜。笔者于1993年春季,利用一年生苗嫁接剪砧,剪其粗壮部分3500多枝扦插,1994年春因故实行移栽,发现扦插苗长成须根特别多。如按亩床规格进行扦插避免移栽,用于作...  相似文献   

12.
以银白槭嫩枝为材料,通过L9(33)正交设计,探讨全光雾条件下扦插基质、生根剂浓度及生根剂浸泡枝条时间对其嫩枝扦插及移栽后当年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基质(珍珠岩∶园土=1∶1)中银白槭嫩枝扦插生根率、移栽成活率最高,生长量最大;3个因素对银白槭嫩枝扦插生根率、移栽成活率、扦插苗当年生长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为:扦插基质生根剂浓度浸泡时间;3个因素对银白槭嫩枝扦插生根数和最长根长影响的主次关系为:扦插基质浸泡时间生根剂浓度。  相似文献   

13.
核桃嫩砧嫁接大田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各地在核桃嫁接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大多采用1~2年生实生苗做砧木,进行温控嫁接大棚培育,室内苗砧嫁接,室外腹接、芽接,室内嫁接愈合,炼苗移栽大田;也有利用嫩苗或子苗嫁接,但需要室内愈合后移栽大田;接后移栽大田覆盖地膜等。这些方法成本  相似文献   

14.
从播种准备阶段、苗木移栽阶段、苗木中期阶段、炼苗阶段、2年生苗生产管理等方面总结2年生南方红豆杉容器苗生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在绿化工程所用色块苗的快繁生产实践中,以扦插繁殖的方式最为广泛,扦插繁殖可以经济地利用繁殖材料,可进行大量育苗和多季育苗,既经济又简单;可以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而且成苗迅速,根系比实生苗理想。本研究通过:1、色块苗枝条的选择;2、色块苗插穗的修剪;3、改变用于扦插的基质成分;4、改变生根剂的类型及配比浓度;5、改变扦插穗的深度;6、炼苗期间光照的控制等6个方面大幅提高了红叶石楠、金森女贞、花叶络石3个品种色块苗的扦插繁殖成活率。红叶石楠的成活率从56%提高到78%,金森女贞的成活率从82%提高到96%,花叶络石的成活率从86%提高到98%。  相似文献   

16.
对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红颜草莓试管苗进行春季移栽试验,研究生根培养时间、炼苗时间、移栽时间对试管苗春季移栽成活率的影响,以确定试管苗移栽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红颜草莓试管苗在上海市高桥镇春季移栽时的最佳生根培养时间是14天、炼苗时间是3天、移栽时间是3月20日。  相似文献   

17.
以组织培养所得的无籽刺梨生根幼苗为试材,在不同的基质中进行练苗,并将半年生组培苗的枝条按不同等级在不同基质中分段扦插,研究其成活率及生长情况,以期为生产中无籽刺梨的种苗生产提供理论及实践指导。结果表明:红土∶腐殖土=3∶1组成的基质为无籽刺梨组培生根苗的最佳移栽练苗基质;无籽刺梨半年生组培苗插穗在红土∶腐殖土=3∶1的基质中平均生根率最高,为78.89%,而生根数量基本不受基质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黑果腺肋花楸组培苗增殖的影响以及不同基质配比对扦插苗生根的影响,并观察测定大田移栽3年后的组培苗和扦插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MS培养基6-BA 2.0 mg/L+NAA 0.05 mg/L组合处理的黑果腺肋花楸组培苗增殖系数最大,驯化移栽2个月后的种苗成活率达到88.7%;珍珠岩∶草炭土∶表土=1∶3∶1的基质扦插的黑果腺肋花楸种苗生根率最高,达到84%,组培、扦插2种繁殖方式大田移栽3年后的种苗成活率分别达到84.3%和80.7%,株高、坐果率、株产量也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9.
凌霄的繁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霄是优秀的垂直绿化植物材料,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生态价值和药用价值。经试验表明,凌霄当年生枝条扦插成活率达到85%~92%;取无菌材料,经扩繁继代、生根培养和炼苗移栽,成活率达到90%,可短期内生成大量凌霄小苗供应市场,极大地解决本地凌霄苗木不足和价格过高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比带孔地膜扦插和普通地膜扦插两种育苗技术,调查‘秋艳’石榴扦插苗的成活率,并分析1年生苗木出圃质量。试验结果表明,带孔地膜的扦插苗成活率为91.6%,极显著高于普通地膜的78.9%。从1年生扦插苗出圃质量来看,带孔地膜的1级苗比率为30%,比普通地膜1级苗提高11.5%,且带孔地膜扦插苗1、2级苗木的比率极显著高于普通地膜,而3级苗比率要低于普通地膜。因此,用带孔地膜进行扦插育苗,能提高石榴苗木成活率和优质苗木比率,因而,带孔地膜在生产上有很大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