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马红球菌的致病性和治疗方案。本试验对4匹疑似感染马红球菌的患驹进行临床检查并采集肛拭子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4匹患驹均出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和脓性鼻液等马红球菌病典型临床症状;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分离培养,经PCR鉴定该菌株为致病性马红球菌,使用利福平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用药对感染患驹进行治疗后,其中3匹患驹治愈,1匹患驹因发病初期病情较严重,治疗无效死亡,对其进行剖检,肺部出现典型病变。本试验表明,马红球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严重时可导致马匹死亡,使用利福平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用药对马红球菌病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幼驹红球菌性肺炎是由马红球菌引起幼驹的一种以化脓性支气管肺炎为特征的传染病。过去曾长时间称其为马棒状杆菌感染(Corynebacterium equi infection)或幼驹化脓性肺炎(Suppurative pneum onia in young foal)。由于1984年《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已将本菌改称为马红球菌,而且这种感染主要表现为化脓性支气管肺炎及其有关淋巴结严重化脓浸润,故今已改称为幼驹红球菌性肺炎。1923年M agnusson首次从一例患脓毒症的马驹分离出本菌,后来印度、澳大利亚和美国也先后报道了这种病菌所致的感染。自从马体分离出本菌后,已从多种陆栖和水栖动物…  相似文献   

3.
猪化脓性肺炎又称化脓放线菌病,是由化脓性放线菌和马红球菌单独感染或混合感染引引起的以支气管、肺脏和淋巴结发生化脓性炎症为特征的传染病.除猪外,人、马、牛、羊、犬、兔、猫和家禽等对化脓性放线菌和马红球菌亦有较高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广州市8家马场及散户马匹随机抽样,采用本研究室建立的ELISA检测方法,对马红球菌病血清学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各影响因素与其抗体阳性率和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广州市马匹马红球菌病平均抗体阳性率为58.7%;性别因素与阳性率与抗体量相关,但均不显著;品种因素与马红球菌病抗体阳性率无关,且阳性马匹中,纯血马抗体量高于国产马及其他品种马匹,但无显著性差异;马场环境因素与阳性率及抗体量显著相关;季节因素与马红球菌抗体阳性率及血清阳性抗体量间无明显相关性。本研究通过系统的流行病学方法对马红球菌病进行血清学、流行病学统计调查与分析,不仅为广州市马无疫区建设及我国马红球菌病的防控措施建设提供必要参考,且对该疾病防控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马驹白肌病的病因,测定了北海道日高地区的白肌病病驹、同群没发病马驹、未发病厩舍的马驹和它们的母亲,以及其他作为对照群的福岗县和北海道十胜地区的纯种成年马的血清维生素E和硒、血液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值。血清维生素E值,白肌病病驹全部正常,并通过摄取初乳而上升,但白肌病病驹的母亲比其他母马的值低,差异显著(P<0.01)。血清硒值,白肌病病驹均为0.82μmol/L以下的低值,白肌病病驹的母亲比其他母马的值低,差异显著(P<0.01)。发现血液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值和硒值之间为强正相关(r=0.81)。  相似文献   

6.
六匹2日龄健康驹(骡驹和马驹各三匹),按每公斤体重2.5mg TMP和12.5mg SMZ一次快速静脉注射。在24小时内连续测定血清TMP和SMZ浓度。骡驹和马驹的TMP消除速率常数(K)为0.45 h~(-1),而骡驹和马驹SMZ的K值分别为0.12h~(-1)和0.07h~(-1)(差异不显著’P>0.05)。根据Adam Son等(1985)发表的对马病原菌最低抑制浓度值,TMP和SMZ主要用来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每隔12小时按每公斤体重2.5mgTMP和12.5mg SMZ一次静脉注射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7.
早期的研究证实,新生驹同种溶血病(NI)是由母马产生的抗体所引起,这种抗体能粘附在马驹红细胞的抗原上。其特点为:母马在同马驹红细胞抗原或在输血和输入血浆期间同输入的红细胞抗原发生反应时能产生抗体;在同自体组织制备的菌苗中存在的红细胞抗原发生反应时也能产生抗红细胞(RBC)抗体。这种抗体在马驹摄食的初乳中被浓缩,并通过驹肠道吸收入血,粘附到红细胞抗原上。马驹的红细胞由于免疫反应而被破坏,引起贫血、黄疸和一些马驹的死亡。因为马驹只是通过初乳接触到抗体,所以,此病可用马驹停食初乳的方法而得到予防。据某些血型研究者报道,引起 NI 的抗体通常对马 Aa 和 Qa 型血抗原有特异性。在少数情况下,对其他一些血型抗原有特异性的抗体也能引起这种病,然而,这种情况似乎并不常见。  相似文献   

8.
<正> 今年五月,山西省浮山县良种场一匹九岁母马一胞生了两头小驹(一骡驹、一马驹)。这匹母马,在去年七月上旬发情期,先与配种站的种驴人工授精,其后怕不准驹,又和本场种马交配,结果事出所料,创造了一马双驹的先例。现在,这两个小驹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9.
正1发病初期情况2016年1月25日,伊犁种马场一毛色特征为红骝7月龄公马驹,发现呼吸时有呼噜声,从鼻腔内流出微黄色鼻涕,因在寒冷季节腺疫主要感染6月龄至5岁马匹,因此初步诊断为疑似马腺疫,经检查下颌部没有肿大,从口腔检查并没有肿大或有脓包的地方。初步怀疑此马驹的腺疫出在喉管内,并没有出在下颌淋巴结处。2用药记录与疾病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饲育马土壤环境中马红球菌的分布知之甚少;为此,在中国内蒙古通辽近郊、内蒙古南部锡林郭勒盟大草原、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大草原等马场共收集了108份土壤样品进行了马红球菌的检测。结果,锡林郭勒盟大草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马红球菌分离率为25.9%~30.0%,通辽近郊土壤中分离率高达82.3%。这说明在通辽近郊马红球菌的分离菌数是草原土壤中马红球菌分离菌数的10倍。应用PCR技术检测了488株的毒力相关基因,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5000~17000(VapA)和20000(VapB)。所有的分离株都未检出毒力相关基因。这些无毒力分离株的质粒资料显示,各种大小的潜在质粒的发生率为13.3%~21.5%。本研究结果截然不同于我们新近对蒙古国的调查结论:马红球菌在蒙古国乌兰巴托的马群中不存在。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蒙古国的游牧生活和内蒙古的非游牧生活。  相似文献   

11.
初生马、骡驹膀胱破裂是比较少见的疾病。近年来我站门诊接收四例。其中:母马驹两例;母骡驹一例;公骡驹一例。通过膀胱修补术,除第一例因修补太晚,尿毒症死亡外,其它三例都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一、症状:所见四例都是在幼驹出生后  相似文献   

12.
智利兽医研究人员不久前进行了马肝蛭的防治试验。供试的系1—2岁的马驹,其中5匹马驹颈注0.4毫克的“niclofolan”/公斤体重,还有5匹的注射剂量增加一倍(即0.8毫克/公斤体重),另选5匹马驹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13.
五常县牛家人民公社自一九五六年春建立马站后,至今已达四年。在这几年中由于党的正确领导,马匹改良事业在我们公社已扎下了根,开出鲜艳之花,结出丰硕之果。1958年得马驹251匹,其中人工驹佔85%;1959年得马驹240匹,其中人工驹佔80%;又配准506匹,受胎率佔可繁殖母马70%,其中人工驹佔90%以上。但几年来由于保胎工作做的不好,孕畜流产较多,如1957年流产92匹,流产率佔受胎母马的26.5%;1958年流产74匹,流产率佔受胎母马的22.1%。群众说:“年年搞配种,准驹到不少,到了下驹时,马驹得的少”。据此,公社党委本着八届八中全会精神检查了我们公社过去马匹繁殖的工作,找到了原因,研究了办法。大抓姙马保胎工作。从  相似文献   

14.
马驹的神经肌肉麻痹症已在肯塔基州中部地区流行40多年。但病原学机理仍未确定。本文报道尸检的8匹连续发生的肉毒中毒症病马。根据这些病例和作者在最近10年间进行的200多例患驹和成年患马的研究,描述肉毒中毒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探究哺乳中后期纯血马驹粪便细菌组成、丰度及多样性的变化,为优化马驹哺乳期护理及高效、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出生日期相近、体重(144.33±16.10)kg的哺乳中后期纯血马公驹5匹,进行60 d的饲养试验。于马驹断奶前(3、4和5月龄)使用无DNA酶管采集粪便样品,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检测粪便样品中微生物多样性。【结果】(1)3、4和5月龄马驹粪便菌群中共有OTU为627个,特有的OTU数量分别为202、177和194个;3个阶段马驹粪便Chao1、ACE、Shannon和Simpson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马驹粪便中的菌群群落差异较小,较为稳定。(2)3、4和5月龄马驹粪便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和Patescibacteria等;优势菌科为毛螺旋菌科(Lachnospiraceae)、动球菌科(Planococcaceae)、微球菌科(Mic...  相似文献   

16.
美国肯塔基大学兽医系的研究人员发现一匹分娩才1小时的标准马马驹出现了吸气困难的迹象。病驹在吸气时食道息室臌胀。兽医人员无法将胃管经鼻孔插入胃内,但可通过口插入,故疑有咽部异常。尸体剖检的结果表明,在距鼻孔5厘米的嘴侧到鼻咽部两者之间存在闭锁现象。另一匹刚断奶的6月龄英纯血马马驹经尸体剖检并随后作内窥镜检查的结果表明,在左鼻道有闭锁现象,可能是先天性的。在尸体剖检  相似文献   

17.
本病又称新生仔畜溶血性黄疸,初生仔畜溶血病,多见于马驹及骡驹,主要是新生骡驹,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反应性疾病,其特征是仔畜出生后(骡驹)吃子母畜初乳迅速发生进行性贫血,黄疽和血红蛋尿等症状,发病迅速病情重剧,治疗困难,死亡牢较高.  相似文献   

18.
<正>马属动物妊娠毒血症是驴、马妊娠末期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产前顽固性食欲渐减,或有或无,或突然、持续食欲废绝。此病死亡率高达70%。本病主要见于怀骡驹的驴和马,驴较马多发,马怀马驹时也可发生此病,怀驴的母驴患此病者极少见。此病多数发生于产前数天至1月以内,产前10 d以内发病者占多数,膘情好,妊娠后,不使役少运动的驴、马易患此病。1病因分析胎儿过大是主要原因,另外,缺乏运动及饲养管理不科学也  相似文献   

19.
<正> 1972年至1976年某场养马队的马驹群中发生了一种以腹泻、关节炎、跛行、喜卧地,部分病驹呈现局部肿胀的疾病,发病率高达90%以上。由于病驹采食不便,长期饥饿,体况渐趋瘦弱,最后卧地不起,继发褥  相似文献   

20.
1975年产驹期间,我场窑沟口、春圈窝等产驹点,产后1—7天的幼驹发生了一种衰弱病,俗称“软病”。后经我场杨生浓、同育英两位兽医师诊断为“马驹缺硒病”。1982、1983年此病又在北滩、深沟的断乳驹以及2—3岁的马驹中大批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