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栎类林是中条山区一个重要的建群树种。总结了北坛中心林场栎类林经营历史,分析了栎类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纯林近自然经营、混交林多目标经营、针阔混交林多目标经营等栎类林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主要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与可持续经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探讨了我国东北、内蒙古、西南、西北和热带林等四大主要林区天然林资源的现状、特点、问题,以及森林资源枯竭、经济危困、环境恶化的原因;阐述了山地天然林水文效应的机能:提出了天然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3.
小陇山辽东栎次生林的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林层数等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直径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等非空间结构参数,对小陇山林区辽东栎天然林林分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陇山林区辽东栎天然林群落的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多样性高;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低于灌木层和草本层;直径分布特征表现为典型的异龄林直径分布特征;林分天然更新良好,辽东栎实生苗占幼苗总数的46%;林分中林木个体分布角尺度均值为0.541,林木个体水平分布格局属团状分布;群落的树种隔离程度较高,平均混交度高达0.71,群落中77.4%以上的林木处于中度混交以上,处于强度混交的比例也接近于24%;林分中各树种以胸径作为比较指标的大小比数排序为:锐齿栎辽东栎漆树灯台树华山松青榨槭三桠乌药椴树秦岭白蜡梾木;在垂直结构方面,林分的平均林层数为2.45层,林层分化明显。依据辽东栎林分的天然更新和结构特征提出经营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北方落叶栎类研究进展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北方栎类(Quercus Linn.)树种是古老的木本能源和粮食植物,兼具重要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景观价值。基于汲取国内外近几十年的学术成果,综述了中国北方落叶栎类的地理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遗传分化、遗传多样性、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剖析了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该类种质的应用前景,为落叶栎类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经营与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陇山锐齿栎天然林的树种多样性和结构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林分结构参数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直径分布、林层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标,对小陇山百花林场王安沟经营区锐齿栎天然林样地的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锐齿栎天然林群落的树种组成十分丰富,树种多样性较高,群落中具有构成当地森林群落的主要树种,结构特征为复层异龄林;在水平结构方面群落中,林木个体分布的角尺度均值为0.489,林分内林木整体分布格局属随机分布;群落的树种隔离程度较高,平均混交度为0.598,处于强度和极强度混交的林木比例高达78.6%;群落中树种以胸径作为比较指标的林木个体的优势排列顺序为:白桦>湖北花楸>漆树>锐齿栎>三桠乌药>华山松>少脉椴>鹅耳枥>青榨槭>膀胱果;在垂直结构方面,群落的平均林层数为2.3层,垂直结构复杂,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6.
中国麻栎研究:种源试验、造林和森林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经营栎林对于优化我国人工林结构、改善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与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介绍了我国栎树中代表树种——麻栎(Quercus acutissima)的森林经营现状,综述了近10年来在遗传变异研究、种源试验与育苗、造林与森林经营技术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未来栎树产业发展提出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定样地和样方法调查了小陇山林区百花林场3个实施不同经营措施的锐齿栎天然林林分特征和物种组成,运用4种常用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对调查林分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类型锐齿天然林的灌木层相对于其乔木层和草本物种组成丰富,多样性高;长期封育后的锐齿栎天然林群落在3种天然林类型中物种组成最丰富,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Margalef指数值在3个林分中最高;近自然技术单株经营后的锐齿栎天然林各层次的物种组成相对较少,多样性较低,但其林分中保留的乔木树种个体较大;结构优化抚育后的锐齿栎天然林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介于二者之间.抚育经营措施对林分的影响与抚育经营强度密切相关,适当的抚育经营强度能够促进林分多样性提高,否则会带来不利的影响,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经营方法.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天然栎类资源可持续经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栎类是河南省天然林的主要树种,在全省现存的95.92万hm^2天然林中,天然栎类占60.9%。分析了河南省天然栎类资源的现状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和合理经营天然栎类的5项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苏州穹窿山植物群落的物种重要值、多样性、群落内温湿度和空气颗粒物浓度等进行研究,并评价其体感舒适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紫楠林、栎类林、松林、毛竹林的乔木层中,栎类林和松林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最高;栎类林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最高;毛竹林的S、D、H和J均为最低;4类群落的体感舒适度等级均为很舒适,栎类林的体感舒适度最佳;通过相关性分析,植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与其体感舒适度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体感舒适度指数越高,表明体感舒适度越低),群落丰富度越高,其体感舒适度越好;研究结果可为管理穹窿山森林资源和提升森林的保健功能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栎属树种生长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栎属树种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主要建群树种之一,分布范围极为广泛,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也是重要的珍贵用材树种,同时其果实、栓皮等具有重要的工业和药用价值.研究栎林的生长过程,对其经营抚育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文中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栎属树种的生长过程,特别是栎属树种生长模型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栎属树种全林分生长模型、单木生长模型、径阶分布模型等;阐述了栎属树种生长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栎林的经营抚育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县域森林经营类型划分方法,以在山西省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已取得良好经营效果的森林资源经营区划和森林经营类型为基础,综合利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土地利用遥感分类数据、坡度坡位等立地因子数据,根据森林属性和立地条件,将沁水县森林资源划分为:严格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保护经营区和集约经营区4种森林经营区划类型。并进一步根据立地条件、地类属性、森林类别、优势树种和经营目的等属性,将沁水县森林资源细分为油松-阔叶异龄混交目标树经营、栎类多目标经营等24个森林经营类型。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甘肃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5次复查以来的3期调查数据,利用不同森林类型蓄积量与生物量之间的回归关系来估算甘肃省天然乔木林的生物量,分析甘肃省天然林总体及分龄组、树种(组)和林种的面积、碳储量、碳密度现状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甘肃省天然林面积为383.2×10~4hm~2,主要分布在甘肃南部、东部和祁连山;全省天然林碳储量由2006年的63.59TgC增加到2016年的74.57TgC,碳储量呈线性均匀增加,10年间累计增加10.99TgC,年均增长率为1.06%;(2)林龄结构中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龄林、过熟林面积依次占比为21.85%、31.18%、20.69%、17.57%和8.71%,中龄林比例较高,呈单峰左偏山状曲线,林龄结构较差,需人工促进更新;(3)防护林和特用林的碳储量相差不明显,但防护林幼龄林面积增加的趋势明显,较符合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甘肃省需要;(4)天然乔木林碳储量主要集中在栎类、阔叶混交林、冷杉、云杉和其他硬阔类。其中阔叶混的面积和碳储量增长量最大并远大于其他树种(组),且加速增长的趋势明显,使得甘肃省天然林树种组成在向混交林演变,生物多样性和森林质量等都在提高。同时,不同森林类型碳密度差异较大,其中,栎类碳密度最大,华山松碳密度最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栎类天然林最大密度线,探究栎类天然林自稀疏规律,从理论上丰富种群生态学,为天然林林分密度管理与控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湖南省265块栎类天然林连续清查样地为研究对象,对现有林分密度指数进行改进,采用分位数回归和随机前沿分析评估Reineke林分密度指数和改进林分密度指数在构建栎类天然林最大密度线方面的适用性,并对不同林分类型栎类天然林的自稀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与Reineke林分密度模型相比,改进林分密度模型的预测误差显著降低(P<0.05),模型以林分平均胸径和优势树种平均高为基础变量,能够更好诠释林分自稀疏的内涵;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在模拟天然林最大密度线模型方面更加客观且精度较高,分位数回归方法也可提供有价值的补充;天然混交林自稀疏过程受林分平均胸径和优势树种平均高的共同影响,林分平均胸径越大,自稀疏速率越快;林分优势树种平均高越大,林分可容纳株数越多。天然林自稀疏速率在不同类型林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栎类相对纯林的自稀疏速率更快、死亡率更高。【结论】构建栎类天然林最大密度线,探究其自稀疏规律,可为栎类天然林自稀疏状态的判别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西藏自治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天然林实测样地资料,研究建立了冷杉、云杉、柏木、松类、栎类、桦类、阔叶类、针阔类8个树种组的平均直径、平均树高和平均蓄积估测模型,为预估西藏天然林的有关林分因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永德县2019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和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界线,利用GIS软件,对该保护区的森林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该保护区林地占保护区面积比例约为100%,森林覆盖率为99.33%;(2)森林以天然林为主,乔木林以栎类林为主,优势树种以栎类、铁杉、桤木为主;(3)林地活立木公顷蓄积相对较高,乔木林中幼龄林、中熟林、近熟林占比较大,过熟林所占比相对较小,林木正处于较快生长阶段,森林生态系统生态价值正在提升;(4)保护区以阔叶林为主,针叶林为辅,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5)保护区海拔相差较大,植被从季雨林到亚高山灌丛草甸均有分布,便于科学考察研究和探险等生态旅游活动;(6)保护区以国有林为主,集体林为辅。  相似文献   

16.
以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样方数据为数据源,分别拟合在我国分布范围最广、面积最大的五类主要树种的林分生长曲线。结果表明:栎类(Quercus)最适用的理论生长方程是Richards,落叶松(Larix gmellini)是Logistic,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桦木(Betulaceae)是Richards和Korf;高海拔的栎类、杉木、桦木林分蓄积明显高于低海拔,高海拔的马尾松林分蓄积明显低于低海拔,而落叶松林分蓄积生长的海拔差异不显著;华中地区的栎类、西南地区的马尾松、华南地区的杉木、西北地区的桦木、东北地区的落叶松,林分平均蓄积和蓄积生长率高于其它地区;栎类、马尾松、落叶松天然林的林分平均蓄积和蓄积生长率都比人工林高,而人工杉木林蓄积生长高于天然林。本研究结果可应用于更精确地估算我国不同区域现存森林的碳蓄积量和预测未来森林的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17.
小陇山锐齿栎天然林结构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解锐齿栎天然林群落动态变化过程。[方法]采用每木定位监测样地重复观测的方法,对甘肃小陇山林区百花林场王安沟营林区内的锐齿栎天然林进行研究,从树种组成及多样性结构、径级结构、空间结构等几方面分析了锐齿栎天然林群落的结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2次调查群落树种组成和优势树种的重要值排序变化不大,有2个稀少种退出群落,死亡林木40株,死亡率8.3%;群落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树种空间多样性下降,优势树种的集中性变大,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下降。林分径级结构由典型的反"J"型分布变化为左偏的单峰状曲线;群落的空间结构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林木分布格局仍为随机分布,中林层和上林层林木个体增加,垂直结构更趋复杂;树种隔离程度下降,建群种锐齿栎的优势度增强,膀胱果、白桦和青榨槭种群的优势度下降。[结论]锐齿栎天然林群落组成和结构变化是一个复杂和缓慢的过程,6年间仅发生了一些微小的波动。  相似文献   

18.
以辽东山区栎林为研究对象,根据栎类次生林特点和经营历史,采用四级分类法,即第一级以森林起源,第二级以优势树种,第三级以立地条件(坡向和地形),第四级以经营目的命名,最终划分出具有研究地区代表性的天然栎类急坡水源涵养林、天然栎类缓斜陡坡水源涵养林、天然栎类阳向缓斜陡坡一般用材林、天然栎类阴向缓斜陡坡一般用材林、天然栎类缓斜陡坡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天然栎类陡坡柞蚕场林等6个多功能经营类型。结合各经营类型的经营目标,应用多功能林业理论和技术,为各经营类型匹配了相应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9.
劳荣 《绿色科技》2020,(6):71-74,79
基于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2016年第四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从不同森林类型、不同起源、不同龄组、优势树种、乡镇等方面,通过生物量扩展因子法,估算了镇沅县森林资源生物量、碳密度及碳储量。结果表明:第四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镇沅县森林植被碳储量总量为1511.38×104 tC;不同森林类型中,阔叶林碳储量较针叶林高,占主导地位;不同起源中,天然林在森林植被碳储量中起到更大的作用;不同龄组中碳储量由高到低为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幼龄林、过熟林;优势树种(组)中,思茅松和栎类碳储量所占比例最大;各乡镇中,勐大镇碳储量最大,和平镇最小。  相似文献   

20.
《林业科学》2021,57(9)
【目的】分析由巨桉人工林转型的13年生青冈栎天然林特征,为探究中亚热带人工林成功转型为天然阔叶林的基本条件、人工林的植被控制、天然阔叶林的保护和乡土阔叶树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福建省永安市由巨桉人工林转型的青冈栎天然林内设置3块20 m×20 m样地,每块样地分割成4个10 m×10 m样方,对样方乔木层林木进行每木调查,并在每块样地内选择1个有代表性的样方进行灌木层调查,同时在每块样地中心各设置1个4 m×4 m的小样方进行草本植物调查。选用物种重要值、常用生物多样性指标和主要测树因子分析乔木层、灌木层的树种组成和多样性以及林分结构和生长状况等林分特征。【结果】由巨桉人工林转型的13年生青冈栎天然林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密度和蓄积量分别为6.2 cm、9.5 m、6 308株·hm~(-2)和94.43 m~3·hm~(-2),林木高径比为41~380,平均高径比为155;直径和树高结构均表现出异龄林特征;林分内36.99%的林木为萌生林木,萌生林木中青冈栎最多,分别占萌生林木总株数和青冈栎总株数的57.86%和66.12%;巨桉以枯立木或枯倒木形式存在,枯立木密度为966株·hm~(-2);乔木层有45个树种,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分别为3.74、0.68和0.14;乔木层内乔木和灌木树种分别有34和11种,重要值分别为88.65%和11.35%;常绿和落叶树种分别有30和15种,重要值分别为67.38%和32.62%;常绿阔叶乔木的株数、树种数和重要值均明显高于落叶阔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是乔木层的主体;青冈栎是乔木层的优势种,其相对多度(32.36%)、相对频度(7.69%)、相对优势度(16.75%)和重要值(18.94%)均为层内最高;灌木层有27个树种,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分别为3.69、0.78和0.13;乔木和灌木树种分别有15和12种,但灌木树种的株数占比(69.85%)和重要值(60.87%)均明显高于乔木树种(株数占比和重要值分别为30.15%和39.13%);常绿树种的株数、树种数和重要值均远高于落叶树种,灌木层的主体是常绿阔叶灌木,茶是灌木层的优势种;13年生青冈栎天然林特征与相近年龄的青冈栎天然林无本质区别,属典型的幼林阶段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林分乔木层和灌木层内均有不少珍贵或高价值用材树种。【结论】巨桉人工林已经成功转型为郁闭度高、株数密度大、林木高径比高、树种多样性丰富、异龄林特征明显的13年生青冈栎天然林,该林分与相近年龄的青冈栎天然林特征无本质区别,属典型的幼林阶段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是中亚热带人工林成功转型天然阔叶林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