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我国房地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与之相关的居住区园林设计的发展。城市住宅小区的环境条件、配套设施等是其吸引客户的必要条件,居住区的生态园林设计也由此产生。要建设一个好的居住区生态园林,园林的设计过程非常关键。本文对居住区的园林设计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喆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23):113-11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观念得到了快速提升。绿色居住区园林可持续设计已经成为近年来十分流行话题。人们不再只局限关注自己生活的狭小空间,而对整个社会、整个生态环境尤其是居住环境的问题越来越重视。居住区园林的可持续设计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也是实现园林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该文结合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从居住区园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园林绿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实现居住区园林可持续设计方法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为绿色居住区园林的可持续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园林设计课程是园林专业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园林设计是整个园林行业的基础和核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及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其内涵和外延也不断丰富。园林设计教学应顺应其变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及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应该作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本文从行业需求出发,分析了高职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迫切性,并提出了改革的主要措施,以期与行业企业无缝对接,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4.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和逐渐深入人心,绿色居住区园林的可持续设计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园林作为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也必然要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人们诗意的栖居,实现绿色居住。可持续设计不仅包括产品的设计、环境的设计还包括对人类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的设计、对人们未来生活的设计。基于此,简单探讨绿色居住区园林的可持续设计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推进园林可持续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园林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设计作为人们生活环境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简要介绍当代园林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韩淑静 《新农业》2022,(1):33-34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园林植物造景要求越来越高.植物配置是绿化的主题,园林工作者需要创新的造景理论、造景手法推进园林建设向前发展.本文从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方法、居住区植物设计步骤、居住区植物景观配置3个方面对城市居住区园林植物造景进行了阐述,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生活环境对人们舒缓压力、放松心情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园林工作者的园林设计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园林植物进行合理地配置以及造景设置可以有效地增强园林设计的整体艺术,充分地体现出园林设计的价值。同时,在植物造景的过程中,需要对植物自身的生长特点、生长周期、颜色变化等都进行充分地了解,才能更为合理地利用植物设计园林,从而有效提高园林设计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园林在3000年的历史进程中,最终形成以自然情趣与文化精神相融汇,艺术表现与物质技术相结合为其特征的园林体系。中式古典园林以建筑、叠山、理水和植物配置为4大基本要素。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美化呼声越来越高,因此,现代风格的园林居住区也逐渐绽放出其简洁高雅的特点。基于此重点探讨一下中式风格的园林居住区与现代风格的园林居住区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理念,对于居住区,人们不再简单的追求单一建筑物质量,在此基础上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样既能保证居住区的空间丰富性,同时还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园林设计理念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运用,在具体的分析中主要从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以及园林设计理念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运用2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人们所生存的环境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园林的出现不但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而且给了人们一种美的生活感受。在园林的建设中还有植物配置的一些艺术手法,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方面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宜川  李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927-19929,19933
现代小区园林景观作为城市居住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改善小区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针对目前许多居住小区仿照西方园林景观设计建造,失去中国传统的园林特色的现状,提出在现代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中国山水画的元素及天人合一思想的对策。通过分析合肥"世纪阳光花园"现代中式园林景观,探索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与中国山水画理相融合,营造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宜居、舒适、诗画般的生活空间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城市居住区绿地提供交往与共享的空间,并体现出社会性与地域文化。干旱区城市居住区的绿地应针对寒冷干旱气候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景观设计可以通过改造地形围合遮挡产生局部适宜小气候来营造适宜植物生长的空间。选择耐寒耐旱的乡土树种和荒漠植物来适应气候并改善干旱区城市居住区环境。同时可以采取砂石田的节水种植方式和温室景观等养护措施,使干旱区城市的地域特色更加突出,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出更高的要求,"景观住宅"、"花园小区"受到人们青睐,为迎合市场的需求,设计者们开始注重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相结合,景观设计对城市规划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湖南娄底市大同芙蓉居住区景观设计为例,从设计指导思想、景观形象布局等方面对大同芙蓉居住区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应以自然和谐为主旨,将功能与审美、行为与心理、生态与文化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合理的布局,巧妙的构思,才能创造高品质的居住区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5.
纵观人类居住与环境设计艺术史上的3次发展,探讨中国未来的居住与环境设计艺术,只要在建筑和景观设计中考虑环境现状及环境问题,就可以发挥良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通过城乡一体化、诗意化的人居环境设计艺术,发展中等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才能早日实现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康居住生活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徐笑寒  谢云  王云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80-21881,21888
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和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小城镇建设的步伐,人们对于小城镇居住区绿化景观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针对目前小城镇居住区建设中存在的缺乏个性和可识别性等问题,以临安市於潜镇雄鹰住宅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分析小城镇居住区景观规划的原则和理念,以及绿化景观设计及相关指标,为小城镇居住区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居住区植物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植物以其自然美与生态美构成居住区绿地的主体,植物选择的成功与否,是居住区景观成败的关键。但因居住区环境比较复杂,与植物相互制约的因素多,因此选择植物应结合各种制约因素综合考虑,合理选择。通过对临沂市多个有代表性小区绿地植物的调查研究,指出临沂市居住区绿地植物选择存在的问题,并对此分析影响居住区植物选择的因素,进而根据居住区的特点,层层分析论述,提出居住区植物选择的原则。为居住区栽植植物的选择提供经验及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北京市居住区绿化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利用网络问卷平台调查了居民对其居住区绿化环境的喜好特征和生态价值观。结果表明,大多数居民都喜欢在居住小区内的绿地进行户外游憩活动,且散步是社区绿地内最常见的游憩活动。有1/3小区还没达到绿地游憩设施的基本要求,北京的大多数城市公园的可达性较好。大多数小区绿地的季向多样性不佳。研究发现,不同特征人群的生态价值观差异较大,自身居住环境中绿化程度较低的人群生态价值观较强,而自身居住环境中绿化程度中等的人均生态价值观较弱。研究结果能够为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董晓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271-5273
现代园林强调资源的节约和可持续发展,质朴而精致的园林绿化应是现代大部分居住区绿化的发展趋势。该研究以陕西省宝鸡市华宇宝平路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为例,探析了用较少的投入、较简单的维护,为生活在喧闹都市的人们创造景观优美、生态良好的居住区景观设计途径。  相似文献   

20.
巩如英  卿平勇  张利利  崔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27-12728,12751
调查分析了廊坊市"城市旺点"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改进措施。就水体景观而言,主张缩小面积并加强水体与绿地的交融性,水体与居民的互动性;绿化方面建议多种乔木和灌木并讲究植物栽种的环境因素和季节因素,主张以三七景天代替草坪;硬质景观的设计应具有观赏性、趣味性、参与性和生活性,贴近生活,体现人文精神;活动场地的布置应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体现人性化与实用性。研究与建议旨在通过良好的物质规划使小区成为一个人、建筑、环境和谐共生的社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