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喹乙醇 (Olaquindox)又名倍育诺 (Bay On Ox)、喹酰胺醇、快育灵 ,属喹口恶啉类化合物 ,具有广谱抗菌、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作用 ;同时又具有用量较少、价格便宜、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 ,故在畜禽养殖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用作饲料添加剂 ,一般推荐用量 :家畜 5 0~1 0 0 mg/g,家禽 2 5~ 3 5 mg/g、鱼类 5 0~ 80 mg/g[1 - 3] 。近年来 ,喹乙醇被作为抗菌促生长药物推广应用到水产动物养殖业 ,但喹乙醇的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相差很小 ,尤其是在用户不了解喹乙醇有效成分含量的情况下 ,一旦操作失误 ,极易引发中毒事件。一、事…  相似文献   

2.
高伟新  颜昭君 《畜禽业》2005,(10):53-53
常熟市某鸡场饲养雏鸡400只,为了防止禽霍乱和促进雏鸡生长,平时则在饲料中混饲喹乙醇。由于发病后增加使用剂量,使整个鸡群均发生慢性中毒,引起死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丁雷 《内陆水产》2001,26(7):33-33
喹乙醇(Olaquindox)属喹啉类药物,又名倍育诺、快育灵、奥拉金、喹酰胺醇,是一种化学合成抗菌促生长剂,少量使用,能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喹乙醇对鱼虾生长的促进作用,并很快用于生产,成为鱼虾类配合饲料中最主要的促生长剂。然而,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一种“鱼类应激性出血、腹水综合症”,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长期使用喹乙醇造成中毒。据不完全统计,仅四川省(包括重庆市)每年因此造成的损失就达4 000~5 000万元。在山东省,这种现象也相当严重。2001年5月,笔者到济南市槐荫区武家埠镇进…  相似文献   

4.
喹乙醇又名快育灵,它是畜禽饲料的添加剂,在适量范围内(200ppm)添加,能促进畜禽生长并提高防病抗病能力,该药对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最近几年喹乙醇已广泛用于水产,防治鱼类暴发性疾病,由于养殖户对该药的性质、作用了解不深,只知道它的抑菌效果,而不知道所带来的后果——大剂量食用喹乙醇能引起慢性中毒,虽不危及鱼类生命但能引起肾脏损坏,破坏排泄系统功能,引起鱼类腹水影响生长。下面是两起实例望养殖户引以为戒:兴化市垛田乡芦州村周怀建,养殖水面40亩,为防病治病,1995年全年用喷乙醇6次,每次一疗程喂3天,添加量0.5…  相似文献   

5.
<正>喹乙醇又称喹酰胺醇,商品名为倍育诺、快育灵等,具有促进生长和抗菌作用,前些年广泛应用喹乙醇预混剂。但喹乙醇有中度至明显的蓄积毒性,对大多数动物有明显的致畸作用。农业部在2001年第168号公告中就作了严格规定:只能用于体重低于35kg的猪,添加量为50g/t的饲料,禁止用于家禽及水产养殖,但很多养殖者仍然违规使用。现将一起违规使用喹乙醇引起番鸭中毒的诊治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喹乙醇对鲤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一龄越冬的德国镜鲤为试验对象,测定一次内服和腹注喹乙醇96h的死亡率,探讨喹乙醇对鲤鱼的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2-10g/kg体重的等比浓度梯度喹乙醇内服剂量不引起任何毒性反应,腹注喹乙醇LD50为1022.6mg/kg。结果提示,喹乙醇对鲤鱼的毒性极低。  相似文献   

7.
卿军 《畜禽业》2001,(11):54-55
喹乙醇又名为喹酰胺醇、倍育诺、快育诺、快育灵,具有促进畜禽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广谱抗菌作用,尤其对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巴氏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的作用较强,广泛应用于多种兽药和饲料添加剂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畜禽生长促进剂和药物添加剂.喹乙醇吸收较快,但清除排泄较慢,从而延长了在体内的滞留时间,易产生蓄积性中毒.家禽尤为敏感,特别是幼禽,常因长时间或高浓度使用造成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养殖中,由于喹乙醇促生长效果较好,价格便宜,所以许多饲料厂和养殖场大量使用喹乙醇,有些用量甚至高达1200毫克/千克,结果导致养殖鱼类在生长、捕捞或运输过程中大量死亡。在南方温度高的地方,集约  相似文献   

9.
王效军 《齐鲁渔业》2003,20(6):39-39
鱼类中毒主要有农药中毒、水质中毒及鱼药使用不当造成的中毒。这些中毒症中尤以鱼药中毒发生率较高,应成为渔业生产中防范的重点。 一、农药中毒 农药中毒主要由农田用药导致水源污染引起,常见农药品种有甲胺磷、溴氢菊酯类等,这些农药性质比较稳定,因而一旦污染养殖用水,将直接导致鱼体中毒。另外,农药对鱼类的毒性随水温、水质、酸碱性等而异。中  相似文献   

10.
喹乙醇又名快育灵,是一种化学合成的广谱抑菌剂,添加在饲料中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和防病的作用。喹乙醇对常用化学治疗药物无交叉影响,在动物体内吸收迅速、排泄安全、无蓄积作用。在饲料中具有稳定性、强配伍性,毒性也比较低。正是由于喹乙醇具有上述优点,加上价格便宜,因此在饲料中得到普遍应用。 因为喹乙醇的促生长作用比较明显,有些人就把它当成了灵丹妙药,而且希望它的促生长效果与添加量成正比,因此往往在饲料中超量添加,有的在一吨饲料中加几百克,甚至数千克。剂量造成毒性,喹乙醇虽然毒性比较低,但不是…  相似文献   

11.
《淡水渔业》1975,(5):14-15
鱼类中毒实验,是水生生物捡测水污染的方法之一。然而,在实验中常由于试验液缺氧或重要成分具有剧烈的挥发性,或由于试验液与实验鱼的代谢产物相结合等,造成有效成分降低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采用自流装置(或称恒流装置),实行自流地稀释废水或配制药液,是鱼类中毒实验时(特别是慢性中毒实验)时,进行增氧与防止毒性降低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目前中上层鱼类中组胺的研究进展,包括含有组胺的鱼类、组胺的形成机制和产生菌、组胺对人体的危害和中毒症状、若干国家规定的鱼类中组胺的允许量,防止组胺中毒的一些拦施以及组胺的分析方法。对于从事水产品保鲜、加工和销售的科技人员和工作人员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曲霉毒素中毒是人、畜共患且具有严重危害性的真菌毒素中毒性疾病,在水产养殖中发病不很普遍,也很少有过这方面的报道,因黄曲霉毒素中毒性疾病发病前鱼类一切活动正常,对养殖户具有一定的麻痹性,不轻易被发现,呈慢性中毒症状,但到后期发病时,就很难控制。鱼类一旦发生黄曲霉毒素中毒,死亡率极高,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有时会发生养鱼池大批鱼类死亡的情况。发生大批鱼类死亡的原因有两种;一是鱼类中毒;二是泛塘。如何准确判断鱼类中毒和泛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鲤鱼对氯霉素、呋喃唑酮、四环素、鱼乐消毒剂、槟榔的口服中毒剂量的试验。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污水毒性的评价采用“鱼类试验”的实验方法。但是,“鱼类试验”的方法仅能查明能引起鱼类剧烈中毒的浓度,对查明污水对鱼类的慢性毒害作用,这个方法不行。应该同时查明毒物对鱼卵、幼鱼和性未成熟的鱼以及浮游生物和水底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鱼类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是席上之佳肴,而今已成为“菜篮子工程”中的姣姣者。但在众多的鱼类品种中,有部分鱼类含有毒素,人们误食或食之过量,就会引起中毒,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8.
鱼类喹乙醇中毒的病理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开毓  耿毅 《淡水渔业》2001,31(5):37-39
喹乙醇 (Olaquindox)属喹啉类药物 ,又名倍育诺 (Bag -n -ox)、快育灵、奥拉金、喹酰胺醇(Kuiyichunium) ,为一种化学合成抗菌促生长剂。1965年由西德拜耳 (Bayer)公司K Ley等人首先发现它对动物的促生长作用[1,2 ] 。 1976年欧洲经济共同体首先批准其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来促进畜禽生长 ,提高饲料转化率。我国于 80年代初开始应用 ,1982年 4月农牧渔业部畜牧局批准了“喹乙醇 (HMQ)的暂行质量标准”。该化学药品虽对试验动物毒副作用小 ,但对鸡、鸭、鱼则较为敏感 ,在生产上常常由于使用不当 (如剂…  相似文献   

19.
喹乙醇对鲤鱼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喹乙醇是饲料中常见的促生长剂,适量使用很有利于鱼类的生长,但是动物体内喹乙醇过量会对鲤鱼机体的鳃、肾脏、肝脏等组织产生一系列的毒害作用.因此在水产养殖中应该对喹乙醇的使用量加以控制.文章从组织爱损、营养代谢和生理生化功能等方面综述了喹乙醇对鲤鱼的毒性及机理.  相似文献   

20.
重金属对水生动物毒性的研究进展(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重金属对水生动物的中毒剂量及影响因素重金属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取决于金属的化学本质(电负性、离子电位等);重金属的不同形态及存在形式;环境的理化因素;生物的生长条件以及它们对金属的适应过程。各种金属元素在生物体内都有一定的限量,在生理浓度范围内的金属离子可加速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促进其生殖、生长,但稍微过量时则会对生物产生毒性效应。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对汞、镉、锌、铅的最高允许浓度分别规定为:0.0005、0.005、0.1、0.05毫克/升。以重金属的总投放量为依据,根据其剂量大小和暴露时间长短,划分不同重金属对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