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为了检测高原地区4个不同地方牦牛品种IGF-1基因第1外显子和第2外显子的多态性,采用PCR-SSCP分析了牦牛IGF-1基因在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青海高原牦牛及培育品种大通牦牛4个品种中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牦牛IGF-1基因的第1外显子不存在遗传多态性;第2外显子在4个品种中检测到了AA、AB和BB基因型,而且A等位基因为4个牦牛群体的优势等位基因,分布较高。在4个品种中,天祝白牦牛AA基因型频率最高,达到0.8559,而大通牦牛、甘南牦牛和青海高原牦牛则相对较低,分别为0.8333、0.6970和0.5689。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青海高原牦牛和甘南牦牛基因和基因型相近,其它牦牛群体之间基因和基因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牦牛品种的AFLP分析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麦洼牦牛、九龙牦牛、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7个AFLP引物组合共获得156个片段,其中98个为多态性标记,标记多态频率为34.8%~54.65%,平均每对引物可获得17.57条带。九龙牦牛、麦洼牦牛、大通牦牛、天祝白牦牛的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68、0.251、0.160、0.130,九龙牦牛最大,麦洼牦牛次之,天祝白牦牛最小。用Rogers遗传距离公式分析得到4个牦牛品种间的遗传距离DR,天祝白牦牛与九龙牦牛遗传距离最大(0.028 2),天祝白牦牛与大通牦牛的距离最小(0.025 3)。根据DR值,将4个牦牛品种聚为两大类,九龙牦牛聚为一类,其它3个牦牛品种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3.
利用PCR-SSCP技术,对甘南牦牛、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的FASN基因第3内含子进行SNPs筛选,并将筛选到的突变位点与牦牛部分肉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3个牦牛群体在第3内含子检测到g.5477 C→T的突变,由此产生3种基因型:HH、HG、GG.相关性分析表明,HH基因型和HG基因型个体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5).HH、HG、GG 3种基因型对失水率、熟肉率、pH24值和剪切力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4个牦牛品种的RAPD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麦洼、九龙、大通和天祝白牦牛等4个牦牛品种共124头牦牛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①每个RAPD引物扩增的DNA片段数在18~33个,且所有品种均表现多态,标记多态频率平均为38.63%,检测片断大小在0.25~5 kb之间;②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公式计算牦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0),结果显示九龙、麦洼、大通、天祝白牦牛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11、0.262、0.252和0.216;③采用Rogers遗传距离公式分析4个牦牛品种间的遗传距离(DR)结果:天祝白牦牛与九龙牦牛遗传距离最大(0.0414),与大通牦牛的距离最小(0.0383);④根据DR值,将4个牦牛品种聚为两大类,九龙牦牛聚为一类,其它3个牦牛品种聚为一类.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在较近的水平上首先聚为一类,然后与麦洼牦牛聚为一大类.  相似文献   

5.
试验通过对天祝白牦牛和甘南牦牛DRB3基因外显子2部分CDS序列进行分析,获得其准确单倍型,通过直接测序与聚合酶链式扩增阻碍突变系统(ARMS)扩增法获得干净的单链,对高度杂合的双链进行分型。结果发现65个SNPs,1个密码子的插入缺失,获得30个单倍型,其中有7个单倍型是首次发现,应该是天祝白牦牛和甘南牦牛特有的单倍型。通过对已知牛属所有DRB3基因外显子2单倍型与本研究发现的单倍型进行分析发现天祝白牦牛和甘南牦牛分享普通牛和瘤牛单倍型,可能有普通黄牛和瘤牛的遗传背景,且DRB3基因外显子2的4、25、30、53、59、62、63、66、78氨基酸位点受到了正选择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天祝白牦牛群体里,这与天祝白牦牛长期选育白毛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牦牛DRB3.2基因exon 2遗传多样性,试验采用PCR-RFLP对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大通牦牛3个类群757头个体的MHC-DRB3.2基因进行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出8个HaeⅢ酶切位点、11种基因型;在3个牦牛类群中,HaeⅢC基因型(225 bp/175 bp/85 bp/35 bp)在大通牦牛、天祝白牦牛中是优势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87和0.366;而在甘南牦牛中,HaeⅢA基因型(175 bp/85 bp/35 bp)为优势基因型,基因型频率为0.306。3个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739,0.754,0.743,均达到了高度多态(PIC>0.50)。说明牦牛DRB3.2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在研究牦牛抗病育种和提高牦牛生产性能方面具有独特的效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研究野、家牦牛及其杂交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对青海大通牛场野牦牛(1岁)、大通牦牛(1~2岁)及甘肃天祝县天祝黑牦牛(1~2岁)的生长及部分血液生理指标,做了为期一年(分三期)的跟踪测定.同时,亦对三种群牦牛从血红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及淀粉酶4个血液生化位点和9个微卫星DNA位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生长性状方面,野牦牛头形与天祝黑牦牛差异极显著(P<0.01),野牦牛角基间宽、最大额宽与头长的比值接近欧洲原牛;三种群牦牛体重和体尺在采样期间差异极显著(P<0.0),生长表现出明显的季节不均衡性,暖季(5月到10月)增重较快,冷季(10月到翌年5月)生长缓慢;但在冷季,三种群牦牛生长变化趋势不同,野牦牛和大通牦牛体重略有增加,而天祝黑牦牛体重普遍下降,说明野牦牛和大通牦牛更能适应高寒少氧及缺草的生态环境,家野牦牛间的杂交是目前提高牦牛生产性能的有效繁育措施之一.野牦牛及大通牦牛红细胞直径大于天祝黑牦牛;红细胞数(RBC)及红细胞压积(PCV)在种群和采样期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血红蛋白差异不显著;野牦牛、大通牦牛RBC在采样期间差异显著,至暖季末期(此时牧场海拔较高)达最大,而天祝黑牦牛在采样期间差异不显著,表明RBC的季节变化是野牦牛和大通牦牛能更有效地进行生理调节的标志之一.4个血液蛋白和等位酶(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白蛋白,Alb;淀粉酶,Amy)位点中,只有大通牦牛和天祝黑牦牛在淀粉酶位点具有多态,且其平均预期基因杂合度分别0.0531和0.0746,表明三种群牦牛在血液蛋白及等位酶水平遗传多样性贫乏;在9个微卫星DNA位点,三种群牦牛有较高的基因杂合度,野牦牛、大通牦牛和天祝黑牦牛平均预期基因杂合度分别为0.47、0.71和0.67,说明在微卫星位点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用微卫星DNA标记能充分揭示牦牛群体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8.
氯前列烯醇诱导牦牛同期发情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用氯前列烯醇分别对青海大通牦牛(n=12)两次注射;对天祝白牦牛(n=17)和天祝黑牦牛(n=21)一次注射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三批处理结果为,一次注射后的发情率分别为:青海大通牦牛(9/12),75.0%;天祝白牦牛(10/17),58.8%;天祝黑牦牛(12/21),57.1%;平均一次性注射发情率为(31/50)62.0%。青海大通牦牛在第二次注射后的发情率为(12/12)100%,注射后发情的时间分别为:24h内发情的占8.0%、24~36h的占20.0%、36~48h的占30.0%、48~60h的占4.0%、60~72h的占0%。结果表明:氯前列烯醇对繁殖季节牦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效果明显,二次注射处理后的发情率高于一次注射,处理后牦牛发情时间集中24~48h之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卫天祝白牦牛产地中国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区自然概况,白牦牛资源,开展开祝白牦牛保种选育研究,取得的显著成果,推广应用白牦牛本品种选育的生产实践,提出了建立天祝白牦牛自然保护区的建议和白牦牛的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马苍 《家畜生态》2008,(6):133-135
天祝白牦牛是珍贵的地方牦牛品种。通过对天祝白牦牛产业资源优势分析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期天祝白牦牛产业在振牛产业在振兴当地经济保护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天祝白牦牛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天祝白牦牛的保护现状,分析和探讨了天祝白牦牛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相关问题。着重阐述了天祝白牦牛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开发的途径、方式及搞好保护和开发利用天祝白牦牛必须强化的基础性工作等。  相似文献   

12.
天祝白牦牛产业可持续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祝白牦牛是珍贵的地方牦牛品种.通过对天祝白牦牛产业资源优势分析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期天祝白牦牛产业在振牛产业在振兴当地经济保护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天祝白牦牛ANGPTL4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牛ANGPTL4基因进行SNPs检测,并研究其与天祝白牦牛部分经济性状的相关性。[方法]以36头天祝白牦牛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样并提取基因组DNA,设计ANGPTL4基因的特异引物对P1和P2,对ANGPTL4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扩增,并利用PCR-SSCP结合测序的方法检测扩增产物序列的多态性。[结果]以自行设计的上述两对引物扩增分别获得长为260 bp(位于GenBank公布序列NC-007305.2的296~555 bp间)和170 bp(位于序列NC-007305.2的4 610~4 779 bp间)的天祝白牦牛ANGPTL4基因的两个片段。引物对P1的扩增产物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出现两种带型:AA和AB。AA和AB两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444和0.0556。多态信息含量是0.1000,为低度多态。对具有不同带型的个体测序结果表明,引物对P1的扩增片段上有两处发生碱基突变,分别位于ANGPTL4基因的第466 bp处(T→C)和479 bp处(T→C),导致相应的氨基酸改变Cys→Arg,Phe→Ser。在引物对P2的扩增片段上没有发现SNPs位点。[结论]引物对P1的扩增位点可以尝试作为天祝白牦牛品质改良的辅助选择标记。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白牦牛是牦牛中的一个经济类型,主要分布在大通和河流域两岸、门原县仙来、珠固、互助县的巴扎、松多和甘肃省天祝县境内。白牦牛作为世界上稀有的牦牛地方类群和遗传资源,和高原牦牛并立国家家畜品种志中,获得了“高原白珍珠”的美誉。互助县的北山地区是白牦牛的主产区,但近年来自牦牛存栏数量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加快天祝白牦牛保种选育的进程,提高天祝白牦牛优秀种牛的利用率,[方法]利用天祝白牦牛细管冻精制作成功的前提下,开展天祝白牦牛人工授精试验.[结果]授配285头,受胎193头,受胎率为67.7%,产犊成活183头,死亡10头,成活率94.8%,[结论] 说明野外人工冻精授配技术应用于天祝白牦牛保种选育工作是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速牦牛群体的复壮,本实验利用PCR-SSCP技术对甘南、天祝、青海高原3个牦牛品种的生长激素受体基因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第1、3对引物扩增无多态,第2对引物扩增3个牦牛品种均发现2个等位基因A和B,天祝白牦牛A的基因频率为0.3682,B的基因频率为0.6318;甘南牦牛A的基因频率为0.1596,B的基因频率为0.8404;高原牦牛A的基因频率为0.0700,B的基因频率为0.9300。青海高原牦牛群体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而甘南和天祝牦牛处于不平衡状态,应加强对该基因位点的选择强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根本上打破天祝白牦牛夏秋季草原育肥的单一模式,有效解决冷季市场天祝白牦牛冷季鲜肉短缺的难题,实现农牧民及天祝白牦牛养殖户再次实现增产增收,[方法]:在高寒牧区天祝白牦牛养殖区冷季利用暖棚对天祝白牦牛公牛进行短期育肥。采用一定混合精料加青贮玉米秸秆,育肥3个月,利用天祝白牦牛肉季节性生产反差,在春节前后市场天祝白牦牛肉短缺时出栏,与传统草原育肥季节性出栏效益相对比,结果表明,经冷季育肥后的天祝白牦牛公牛反季节出栏后经济效益显著。[结论]:利用暖棚,反季节出栏,是提升天祝白牦牛经济效益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浅析天祝白牦牛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天祝白牦牛已被列入《全国家畜品种志》、《甘肃省家畜品种志》和全国78个重点保护品种名录。经对天祝白牦牛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主要问题的调查与分析,就天祝白牦牛产业化  相似文献   

19.
姚金桂 《中国牛业科学》2011,37(4):72-73,81
为治愈天祝白牦牛疫病提供科学依据,将门诊记录、实验室检测、抽取病料的记录进行统计、汇总、分析,从而得出易发传染病的种类及流行规律,进而提出了天祝白牦牛易发传染病的治愈方法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天祝县草地资源对白牦牛产业化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祝县是甘肃省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是白牦牛唯一产地。由于超载过牧,利用不合理,使得天然草原普遍退化,鼠虫害及毒草危害严重,可利用草地质量下降,面积缩小,不仅影响当地草地畜牧业生产,也制约了天祝白牦牛产业化发展。必须通过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扩大人工草地种植面积、加强白牦牛保种选育、提高白牦牛改良选育水平等措施和手段,才能使天祝的畜牧业生产走向持续、稳定和良性循环的轨道,也才能使天祝的白牦牛生产真正走向产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