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秦岭野生杜鹃花属植物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对秦岭山区野生杜鹃花属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和观赏特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秦岭地区野生杜鹃花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共有野生杜鹃花属植物资源28种,占我国杜鹃花种类的5.1%,分属于有鳞杜鹃亚属、常绿杜鹃亚属、映山红亚属和马银花亚属4个亚属,且大部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园林应用价值。并提出了加强当地杜鹃花资源保护工作的建议,以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贵州亚热带地区杜鹃花种质资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海拔1000m以下亚热带地区有杜鹃花4亚属16种,其中常绿杜鹃亚属2种,杜鹃亚属2种,映山红亚属10种,马银花亚属2种。其生境可分为森林型和林缘灌丛型2类,以林缘灌丛型种类分布居多,占87.5%。观赏类群可分为香花类、黄花类、雅致类和灌木或小乔木类。香花类和黄花类观赏价值最高,而雅致类易被引种驯化利用。  相似文献   

3.
藏东南是忍冬属植物种类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其种类约占全国的24%,世界的12%。基于对藏东南分布的忍冬属植物资源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现状综述,编制了藏东南忍冬属植物1亚属4组9亚组24种1亚种6变种2变型分组分种检索表,对比分析了各个种的表型特征和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并论证了该属植物的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发现忍冬属植物在该区域的分布从西北部到东南部、高海拔到低海拔,其生活型呈现了由"灌木—灌木小乔木—藤本和落叶—落叶半常绿—常绿"的过渡,海拔和降水是影响该属植物在该地区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在海拔2 000~3 500 m和年降水量800~1 200 mm之间该属植物丰富度最高;在该地区分布的4个组中,囊管组的大苞亚组、紫花亚组、短冠亚组、红花亚组、蓝果亚组、郁香亚组以及空枝组的赭黄花亚组、直管组的杯苞亚组在藏东南分布都较广,唯独只有一个缠绕亚组的忍冬组,仅出现于气候偏暖湿的墨脱、察隅及波密南部,分布较为狭窄,与该组植物在系统发育上的原始性和该地区复杂生境的"避难所"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山东伟德山林木种质资源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系统研究伟德山的生物概况,通过样地、样线法对其木本植物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伟德山种质资源较为丰富,共有木本植物(乔木、灌木、亚灌木)269种,隶属70科151属。其中乔木类139种,灌木及藤本植物130种;珍稀濒危特有物种19种。优势科、单属单种科的分布规律符合暖温带气候特点;植被中温带成分优势明显,热带成分占有一定比例;群落中灌木层的组成优势明显。维管植物中世界分布属、温带分布属、热带分布属均有分布。并从加大种质资源生物学研究力度、建立野生植物开发利用试验站、建设原地和异地保护区、合理划分功能区、发展周边经济等方面,提出了伟德山木本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杜鹃花科植物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鹃花科(Ericaceae)中,有很多种具有重要的经济作用。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分布有该科植物5属9种,其中兴安杜鹃(Rhododendron dauricum)、小叶杜鹃(Rh. parvifolium)、杜香(Ledum palustre)、笃斯越桔(Vaccinium uliginosum)、越桔(V. vitis-idaea)5种广泛分布于整个地区且蕴藏量极为丰富。其每种的总蕴藏量(鲜重)为:兴安杜鹃933430.90t;小叶杜鹃118776.80t;杜香9479423.00t;笃斯越桔373929.60t;越桔965720.60t。这五种都有多种经济用途:它们均具观赏价值;其中除笃斯越桔外均有药用价值;杜香为东北著名的芳香油植物;越桔、笃斯越桔是东北著名的野生浆果植物。根据全区各林业局杜鹃花科植物的蕴藏量,将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划分为两个亚区:Ⅰ.北部亚区;Ⅱ.南部亚区。充分开发利用这些植物,对于本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南岭山地杜鹃花沿海拔梯度的分布及其园林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植物资源利用的角度,定量研究南岭山地杜鹃花沿海拔梯度的分布,以期为城乡园林绿化推荐可供引种的潜在杜鹃花种类.【方法】在南岭山地海拔700~1 900 m范围内,采用样方法设置样地,运用相关分析和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探讨南岭山地垂直带谱上的杜鹃花分异特征.【结果和结论】基于15 600 m2样方数据,南岭山地共有杜鹃花属植物7种,皆为小径阶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TWINSPAN将7种杜鹃花分为3大类,第1大类由刺毛杜鹃Rhododendron championae、猴头杜鹃R.simiarum和龙山杜鹃R.chunii组成,第2大类由多花杜鹃R.cavaleriei、广东杜鹃R.kwangtungense和腺萼马银花R.bachii组成,云锦杜鹃R.fortunei自成第3大类,分类结果反映出南岭山地杜鹃花属沿海拔梯度的变化,揭示采用数量分类方法能够根据植被组成反映环境特点的生态原理;垂直带谱上,多花杜鹃分布最为广泛,其次为腺萼马银花,刺毛杜鹃和猴头杜鹃出现在多个海拔段.  相似文献   

7.
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Camellia L.)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西南部、东南部省区。通过查阅文献及植物标本,对广东省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共4个亚属、10组、48种,占中国山茶属种数的20.6%;在广东省分布广泛,多集中于北部山区;在广东省的垂直分布海拔范围为50~1 800 m。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黔中地区马尾松-杜鹃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结构特点,并为人工营造松马尾松-杜鹃植物群落景观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地共记录植物50科78属91种,乔木层的建群种为马尾松,灌木层建群种为杜鹃,除此之外,分布较广的为禾本科、菊科、忍冬科、蔷薇科植物。灌木层与草本层Simpson指数无显著差异,灌木层、草本层在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高于乔木层且差异显著,马尾松与杜鹃在乔灌层次中优势明显。马尾松-杜鹃植物群落乔木层中乔木种类较少,灌木层中物种较为丰富,整体呈现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趋势,样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样地的马尾松-杜鹃群落的伴生植物存在差异,植物多样性在不同植物群落空间层次上有差异,草本层植物在数量和种类上占绝对优势,其次是灌木层。  相似文献   

9.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藏东南18种杜鹃属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分析,以期为分类鉴定提供孢粉学依据。18种杜鹃属植物分属于杜鹃亚属、常绿杜鹃亚属、糙叶杜鹃亚属。结果表明,供试花粉均为四合体花粉,四合体直径以大萼杜鹃最大,林芝杜鹃最小。单粒花粉球形或近球形,为3孔沟,黄杯杜鹃萌发孔的长宽值最高,为17.38 μm×3.32 μm,而林芝杜鹃萌发孔的长宽值最低。花粉外壁由大小、形状不一的颗粒组成,其中黄毛雪山杜鹃和白毛杜鹃的颗粒形状较为特殊,为长颗粒状。综合认为,花粉形态特征不宜作为分类鉴定的主要依据,但仍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野生桫椤科植物种类及其生境类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中国有野生桫椤科植物资源2属(2亚属)14种和2变种,其中仅3种分布于台湾,2种分布于海南,4种分布于大陆。生境类型分为热带雨林型、热带雨林季雨林型和季雨林型3类,以热带雨林季雨林的种类最多,观赏类型分为乔木、小乔木和灌木。  相似文献   

11.
甘南州道地藏药植物资源区域分布与保护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和有关文献查阅,对甘南州道地藏药植物资源的种类及区域分布进行研究和归纳整理。结果表明:甘南州道地藏药植物种类有88科299属625种,主要分布在甘南州的中东部、中北部、东南部、西部4个区,研究还发现已有部分珍稀植物已濒临灭绝,因此提出了保护和永续利用该地区道地藏药植物资源的对策和建议,为甘南州道地藏药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自然保护地生态要素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规律,以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选取1990、2000、2010及2020年4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运用景观格局面积动态分析、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分析了30年来百里杜鹃景区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林地、水域及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草地面积减少,30年来,有9.3km2土地发生转移,其中耕地净减少4.23km2,林地净增加4.2km2。景观水平上,研究区景观总体上破碎度减小,景观异质性减弱,景观结构趋向简单,景观团聚程度增加。在类型景观格局水平上,研究区以林地为优势景观,林地、耕地及草地斑块破碎程度降低,水域及建设用地变化不明显。总的来说,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但景观格局趋向单一。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分布的杜鹃花属常绿杜鹃亚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本文研究了4种常绿杜鹃亚属种子萌发特性,通过解剖镜和显微镜观察种子形态大小,用电子天平进行种子千粒重的测定,并统计了在不同光照条件和不同基质下4种杜鹃花的萌发率。结果表明:4种杜鹃花种子细小扁平,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红褐色,种子表面具有明显纵条纹;千粒重比较:大白花杜鹃>露珠杜鹃>迷人杜鹃>马缨花杜鹃;种子萌发具有需光性,所测试种子在全光照条件和半光照条件下萌发率都很高,全黑暗下萌发率低甚至不萌发。播种基质影响种子萌发率,4种杜鹃花种子在腐叶土上的萌发率均高于混合土(山土+腐叶土)与山土,山土基质上不萌发。  相似文献   

14.
2018年5月-2019年12月,对武汉及周边地区杜鹃花的主要病虫害进行了系统调查,主要调查了杜鹃山林景区、杜鹃种质资源栽培苗圃、部分城区道路和住宅绿地中种植的毛鹃、东鹃和春鹃系列,并进行了顶芽受害率的统计与危害程度的评估。结果表明,武汉地区主要病害有杜鹃叶肿病和杜鹃黑斑病,主要虫害有杜鹃冠网蝽、三节叶蜂、钻夜蛾类等;龟峰山景区为代表的杜鹃自然群落病虫害较少;不同杜鹃的园艺类型的病虫害受害率差异较大,以毛鹃的受害率最低,春鹃与东鹃病虫害严重;不同园艺品种的春鹃与东鹃的受害率也各不相同;分析武汉地区杜鹃主要病虫害的不同分布特点与为害特征差异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病虫害防治与抗病虫杜鹃种质资源培育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亮壮异蝽的形态、生活习性和防治措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黄山风景区1300m以上高海拔地区大量发生,危害黄山杜鹃、榆树、栎类、椴类、湖北海棠、女贞和鸟桕等,在该区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5~10月连续可见成虫。白僵菌生物防治和潜所诱杀是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容丽  陈训  汪小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84-1088
贵州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是现已发现的世界上最大且连续分布的天然野生杜鹃花群落。依托生物显微制片技术、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采集自百里杜鹃林区的13种杜鹃属植物的叶片解剖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性,并对其解剖结构特征进行了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表明:①叶片不同解剖性状在种、种群间的变化不同步,其中叶片的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中脉厚度、栅海厚度比以及第1层上表皮细胞长宽比几项解剖特征变异幅度〉50%,显示这些性状更易受环境饰变,是生态适应性状;而气孔密度、气孔长宽比等性状差异小,属相对稳定的系统演替性状。②马银花、光柱迷人杜鹃等具有发达的机械组织,显示对干燥环境的适应;而迷人杜鹃、银叶杜鹃等海绵组织发达,显示对中高山凉湿环境的适应。③叶片解剖结构在种间、种群间有不同程度差异,这是它们适应各自生境的结果。映山红种内差异较大,反映出它对环境变化有较强的响应能力。④主因子聚类分析结果将研究的13种杜鹃属植物分为3类,分类与杜鹃属在系统学上的分类一致。  相似文献   

17.
马雄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4):45-46,52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甘南高原红景天属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甘南高原红景天属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据初步统计共有14种,分别占全球和我国红景天属总种数的15.56%和19.18%。并对甘南高原红景天属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分布和药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其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敬丽  赵海洲  吴雅文  王云月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341-14344,14619
以云南省昆明市为例,通过实地分区随机抽样法,记录了其区域内杜鹃属植物种类、出现频率、生境特点和配置方式。结果表明,昆明市园林绿地中杜鹃属植物应用范围较广,出现频率也很高,在公园露地、居住小区、道路街边绿化方面均有使用,应用方式较为灵活,形式多样,观赏效果较好,但种类比较单调,常见的种类有锦绣杜鹃(Rhododendron×pulchrum Sweet.)、西洋杜鹃(R.hybridum)、杜鹃(原变种)(R.simsii var.simsii),偶见马缨杜鹃(R.delavayi Franch.)、滇北杜鹃(R.simsii var.mesembrinum Rehd.)。总结评价了昆明市区以杜鹃属植物为配置材料的景观特点,分析了杜鹃属植物在昆明市园林绿化应用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野生杜鹃花的引种驯化研究,充分利用云南丰富的杜鹃花种质资源,促进乡土杜鹃花种类的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露珠杜鹃群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云  黄承玲  黄家湧  冯元  李茂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91-6793,6796
以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露珠杜鹃群落样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对该景区露珠杜鹃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活型、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等生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露珠杜鹃群落有维管束植物10科14属20种,主要为杜鹃花科、山矾科、壳斗科、山茶科、蔷薇科、樟科、禾本科、忍冬科、百合科、里百科的植物;群落结构分析显示:群落生活型以高位芽占绝对优势,是露珠杜鹃和马缨杜鹃群落的建种群,露珠杜鹃对整个群落的结构、组成和多样性起最主要作用,群落结构为稳定型;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丰富度指数Richness较低,其在群落不同层次的表现规律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