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了优化断枝铜藻Sargassum horneri幼苗生长的室内培养条件,试验分别截取5、2 cm铜藻为材料,在培养箱中培养20 d,通过改变温度(10、15、20、25℃)、光照强度(4500、8900、11 000 lx)和营养盐配比(NH_4NO_3∶Na_2HPO_4=5∶1、8∶1、10∶1、16∶1,质量比)等条件,以及在不同培养时间点测量幼苗的生长情况,寻找有利于其生长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培养10、20 d时,温度对5 cm组铜藻幼苗长度、质量特定生长率及2 cm组长度特定生长率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试验期间温度20℃时,5、2 cm组幼苗平均特定生长率最大且2 cm组生长率显著大于其他温度组(P0.05);光强仅对2 cm组幼苗培养10 d时的质量特定生长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试验期间低光强组(4500 lx)幼苗质量特定生长率显著小于高光强组(11 000 lx)(P0.05);本试验条件下,营养盐配比对幼苗生长无显著性影响(P0.05)。研究表明,断枝铜藻幼苗生长适宜水温为15~25℃,最适水温20℃,适宜光强为8900~11 000 lx,且低培养密度(2 cm)有利于铜藻幼苗生长,本研究结果可为漂浮铜藻幼苗生长提供基础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光照、盐度和pH值对直链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直链藻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30℃,最适温度为25℃;适宜光照为500~9000lx,最适光照为3000~7000lx;适宜盐度5~85,最适盐度为20;适宜pH值为4~10,最适pH值为8.5。  相似文献   

3.
于2007年6月以虾夷扇贝贝壳和尼龙绳作为附着基,采集了浮筏栽培和自然海区中生长的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成熟种藻的受精卵,观察了受精卵的萌发过程,并对其进行了室内人工育苗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17—18℃条件下,海黍子受精卵放出2h后开始萌发,形成2个细胞,1d后形成4~6个细胞的多细胞体,2d后生出假根,藻体直立后成为幼苗。幼苗生长的适宜温度为s22℃,超过23℃后幼苗生长停止;幼苗生长的适宜光照为2000~6000lx;适宜的NaNO3添加量为60~100mg/L。经过近4个月的培养,海黍子幼苗的平均长度为2cm,幼苗密度为7~20棵/cm^2。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温度和盐度对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种群密度增长的影响,采用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为饵料(藻液密度为10.0×104 cells/L),在室温条件下研究了5个温度水平(12、16、20、24、28℃)和7个盐度水平(18、22、26、30、34、38、42)对夜光藻种群密度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28 ℃时夜光藻的日增长率为负值,与其他4个温度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种群密度一直降低,直至种群消失为零,16、20、24℃温度下平均日增长率均为0.18,种群最高密度变化在10.0×103~10.6×103 ind./L,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温度为12℃时种群密度持续增长,并达到最大值14.8×103 ind./L;夜光藻密度与温度间的回归方程为γ =-18.424x3+1 055x2-19 822x+132 606(R2 =0.999 4);夜光藻在盐度为18~42时均能存活,盐度为18~26时种群密度较高,尤其在盐度为26时密度最高可达25.8×103ind./L,盐度为30、34条件下次之,而在高盐度38、42时生长缓慢,最高密度值仅为3.8×103、3.0x103ind./L,二者间生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二者均与其他盐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夜光藻密度与盐度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0.086 3x5+12.641x4-717.19x3+19 600x2-257 671x+105(R2 = 0.875 6).研究表明,夜光藻在低温低盐度条件下生长较好,本研究结果可为预测夜光藻赤潮的发生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几种环境因子对厚壳贻贝浮游幼虫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海水盐度、温度、pH对厚壳贻贝浮游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厚壳贻贝浮游幼虫生长的适宜盐度在15-35,最适生长盐度在25-35之间,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生长温度在20—25℃,适宜pH为6.00-9.00,最适pH为8.00左右。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缢江蓠(Gracilaria salicornia)的最适宜生态条件,为其人工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室内单因子试验设计,探讨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及盐度对缢江蓠生长率、叶绿素a(Chla)、类胡萝卜素(Car)、藻红蛋白(R-PE)、藻蓝蛋白(R-PC)、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变化的影响.[结果]缢江蓠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4~32℃,最适生长温度为28℃;适宜生长光照强度为3000~9000 lx,最适生长光照强度为6000 lx;适宜生长盐度为20‰~35‰,最适生长盐度为30‰.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缢江蓠藻体具有较高的生长率,其藻胆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MDA含量较低,但SOD活性较高,即受环境胁迫较小,受氧化胁迫较大.[结论]缢江蓠具有能适应高温、低光照强度及中、高盐度环境条件的特性,可在我国南方海域夏季自然条件下栽培生产.  相似文献   

7.
采用2种光照和8种温度处理研究了光照和温度对小叶章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30℃外,其他温度处理光照和黑暗处理的种子萌芽率差异不显著,种子萌发表现为非光敏性.在10~35℃,小叶章种子都能萌发,但萌发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30℃,最大萌芽率为54%.高温度处理的种子一般比低温度处理的种子萌发早,如30℃处理的在第2天就开始萌发,而10℃处理的在第4天才开始萌发.在适宜的温度时光照能促进小叶章幼苗的生长,在25℃和30℃,光照处理的幼苗在第10天的生长高度和最大根长都大于黑暗处理.幼苗在不同温度下生长差异较大,其中20~30℃的最大根长无显著差异,但比其他处理的大,为小叶章幼苗生长的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8.
探讨不同温度、不同光照对紫菀(Aster tataricus L.f.)根腐病病菌生长的影响,比较了在不同温度、不同光照处理下紫菀根腐病的生长速率。结果表明,15~35℃病原菌均可以生长,较适宜生长的温度区间为20~30℃,最适宜生长的温度区间为25~30℃。不同光照对病原菌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24 h连续黑暗处理的菌落生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9.
在室内可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盐度梯度(10、15、20、25、30、35、40、45)对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受精卵孵化及幼虫和稚贝生长、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为10、40时,贻贝受精卵不能发育至D形幼虫;盐度为15、30、35时,受精卵可以孵化,但D形幼虫畸形率较高;盐度为20~25时,受精卵的孵化率较高,畸形率较低,为适宜孵化盐度;幼虫阶段,盐度为20~25时存活率和变态率最高,盐度为10、45时幼虫无法完成变态,幼虫生存的适宜盐度为20~35;稚贝阶段,生长存活的适宜盐度为15~35,盐度为20~25时生长速度最快、存活率最高。研究表明,翡翠贻贝幼虫和稚贝对高盐度和低盐度均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夏橙绿斑病是一种新报道的病害。通过对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和生长特性研究,表明该病是由绿藻门虚幻球藻属虚幻球藻(Apatococcuslobatus)所致;病藻的适应温度范围比较广,5 ̄30℃都可生长,15 ̄25℃为其适温范围;病藻具有广泛的光适应性,在500 ̄4000lx的光照范围内均可生长,1000 ̄3000lx为其适宜的光照范围;在pH值为4 ̄10时病藻均能生长,适宜生长的pH值为5 ̄9。田间观察结果表明,该病的发生还与空气湿度密切相关,当空气湿度大于80%时,发病就严重。  相似文献   

11.
南麂列岛铜藻氮磷吸收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1)不同温度下,铜藻的磷吸收动力学;(2)氮磷比对铜藻氮磷吸收速率的影响;(3)不同化合态氮对铜藻氮磷吸收速率的影响;(4)成熟铜藻体内总氮总磷含量。结果显示:(1)20℃时,铜藻对磷的半饱和吸收常数最低,最大吸收速率最大;(2)氮浓度一定时,随着氮磷比值升高,铜藻对氮磷的吸收速率皆下降;磷浓度一定时,随着氮磷比值升高,铜藻对氮的吸收速率增加,对磷的吸收速率下降;(3)磷充足时,铜藻对硝氮的吸收速率随着氨氮硝氮比升高而下降,对氨氮和磷的吸收速率随着氨氮硝氮比升高先上升后下降;(4)干燥铜藻体内总氮总磷含量分别为5.70%和0.18%。  相似文献   

12.
采用CIRAS-2型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不同盐浓度下2年生金银花叶片净光合速率(PII)、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8)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气体交换参数,研究盐胁迫下气体交换参数对光照和温度的响应规律,探讨有利于金银花正常生长的适宜盐浓度、光照和温度条件.结果表明:(1)盐浓度为0.3%时,金银花叶片的光补偿点最低,表观量子利用效率和光饱和点最高,光照有效利用区间为18.5—972.8μmol·m^-2·s^-1,表现出较宽的光照生态幅.(2)金银花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对土壤盐度、光照和温度变化具有明显的阈值响应,其光合作用的适宜盐浓度为0—0.3%,最佳生长环境温度为25℃左右;盐浓度大于0.3%时,Pn、Tr、Gs和WUE下降,并随着盐浓度的增大下降越明显,耐盐碱能力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3)不同盐浓度下金银花叶片PII、G8和WUE对温度的响应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Tr对温度的响应呈上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光照、pH值、盐度和温度等生态因子对缘管浒苔N、P吸收速率的影响进行研究,试图探讨缘管浒苔用于优化虾塘养殖环境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光照、pH值、盐度和温度等生态因子对缘管浒苔N、P吸收速率的影响显著。在0~1000lx光强范围内,缘管浒苔对DIN、DIP的吸收速率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大,1000~5000lx光强范围内,其对DIN、DIP的吸收速率较大,平均为(0.00030±0.0012)μmol.g-1.h-1,(0.00156±0.0011)μmol.g-1.h-1,超过5000lx时,其对DIN、DIP的吸收速率显著下降;在7.0~9.0的pH范围内,缘管浒苔对DIP、DIN的吸收速率较大,平均为(0.00012±0.0012)μmol.g-1.h-1,(0.00168±0.00142)μmol.g-1.h-1,而在这个范围之外,其对DIP、DIN的吸收速率下降显著;在15~25的盐度范围内,缘管浒苔对DIP、DIN的吸收速率较大,其对DIP、DIN的吸收速率均在盐度为15时最大,分别为(0.00021±0.00005)μmol.g-1.h-1,(0.0055±0.0006)μmol.g-1.h-1;在20~35℃范围内,缘管浒苔对N、P的吸收速率较高,35℃时对P的吸收速率达到最大值(0.00056±0.0026)μmol.g-1.h-1,30℃时对N的吸收速率达到最大值(0.02456±0.00011)μmol.g-1.h-1,而在这个范围之外,其吸收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光处理(100%,50%,25%和5%自然光)对土沉香幼苗形态和解剖特征的影响,以了解土沉香幼苗叶片形态结构对光的适应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光强对3个土沉香种源(大白、大黄和云南)的解剖结构和生长参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光强的减弱,3个种源幼苗的主脉、叶厚、栅栏组织、叶上表皮细胞厚度总体上都呈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而海绵组织厚度呈上升趋势,叶片下表皮细胞厚度变化幅度不一;随着光强的减弱,3个种源的叶面积比和比叶面积升高,云南种的总生物量和绝对生长速率随之下降,而大白和大黄的总生物量和绝对生长速率在50%和25%光强下高于100%和5%光强下的值。除大黄的比叶重为50%高于其他光强下的值,大白和云南的比叶重以及3个种源的根重比均随着光强的减弱而下降。总之,3个土沉香种源幼苗在不同光强下通过其形态上的一系列改变来适应光环境,云南种在自然光强下(100%)生长良好,而大黄和大白在中光环境下(50%)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5.
蝴蝶兰种子无菌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不同生长阶段的果荚播种于不同类型的培养基,在培养温度(25±2)℃,光照强度1 500 lx左右,光照12 h·d~(-1)的无菌条件下,研究探索蝴蝶兰种子的适宜播种时期,筛选出种子繁殖适宜的培养基类型,为种苗工厂化生产以及培育新品种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系统地研究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病害的发病规律,对黑龙江省该病主要致病菌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生长和孢子萌发温度为25~35℃,弯孢菌产孢适宜温度是25~30℃,其中30℃时菌落直径最大、孢子萌发率最高,产孢量为高峰(为产孢高峰)。在25℃条件下,相对湿度96%以上孢子开始萌发,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萌发率也明显增加,分生孢子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病原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以pH6~8菌丝生长最适宜、产孢量最大;孢子萌发的适宜pH范围是5~8,最适pH为7。光照对菌丝体无显著影响,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光线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水温为27~29℃下,进行了盐度(10、15、20、25、30、35)对条石鲷幼鱼Oplegnathus fasciatus (体质量为8.1~9.0 g)的摄食、生长和肌肉生化组成的影响试验.试验在18个体积为400L的黑色塑料圆桶中进行,共饲养28 d.结果表明:盐度对条石鲷幼鱼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结束时,条石鲷的体质量、全长、体长在盐度为25、30时增加较多,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体长特定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在盐度为30时最高,分别为2.90%/d、1.83%/d和97.50%,在盐度为10时最低,分别为2.15%/d、1.20%/d和78.85%,均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摄食率在盐度为25时最高,为3.00%,在盐度为35时最低,为2.59%,均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盐度对条石鲷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条石鲷的适宜生长盐度为25~30.  相似文献   

18.
以彩色肉质马铃薯03-1品种为试材,建立了适合的试管薯诱导体系,结果表明:适合彩色马铃薯03-1试管薯诱导的体系为试管苗在MS+3%白糖+琼脂粉的基本培养基、光强2000 lx、光周期16 h/d、(25±1)℃条件下生长约20d后,将10%的白糖水诱导液倒入,置于全黑暗、(19±1)℃条件下诱导结薯55 d左右,可使结薯率达100%,单粒薯重达0.2 g以上,优质薯率达84.1%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