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0年引进叶面肥仟禾福在瑞安市早晚稻上应用试验,以每季喷施4-7次为4个处理,以不喷为对照进行大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早晚稻喷施仟禾福后,能促进秧苗生长速度,增加有效穗,提高水稻产量2.73-13.3%,尤以喷施六次增产最明显,晚稻增产效果好于早稻。  相似文献   

2.
进行晚稻不同时期施幼穗分化肥试验,结果表明:水稻适时施幼穗分化肥,可增加有效穗数、穗长、每穗实粒数,促进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仟禾福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2020年引进仟禾福叶面肥在瑞安市早稻和晚稻上开展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喷施仟禾福叶面肥能促进早稻和晚稻秧苗生长,增加有效穗数,提高水稻产量,其中以喷施6次增产效果最明显,晚稻增产效果好于早稻。  相似文献   

4.
2010年宁都县梅江镇晚稻配方施肥肥效监测试验结果表明:水稻配方施肥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的均衡发展,增加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提高结实率等,最终提高水稻产量,同时还能节省肥料成本,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桐乡市单季晚稻自2001年开始出现稻飞虱在灌浆期转移至穗部为害的情况,至今已连年发生.穗部稻虱种群以灰飞虱为主,2004年单季晚稻又有灰飞虱传毒的条纹叶枯病发生.因此,防治穗部灰飞虱,是确保当季水稻丰收,减少下季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重要技术环节,2004年穗期我们进行了穗部灰飞虱的防治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研究水稻抗逆增产剂吨田宝在晚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特以丰源优272为试验品种,在浠水县洗马镇等地开展了其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适量喷施吨田宝有利于晚稻增强抗逆性、穗大粒多、早熟稳产,确保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7.
桐乡市单季晚稻自2001年开始出现稻飞虱在灌浆期转移至穗部为害的情况,至今已连年发生。穗部稻虱种群以灰飞虱为主,2004年单季晚稻又有灰飞虱传毒的条纹叶枯病发生。因此,防治穗部灰飞虱,是确保当季水稻丰收。减少下季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重要技术环节,2004年穗期我们进行了穗部灰飞虱的防治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由于稻谷产值较低,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大多种植户只注重大量施用基蘖肥,而忽视了穗粒肥的施用,针对水稻生产中不施用穗粒肥的现象,开展了穗粒肥不同比例对超级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晚稻超级稻穗粒肥的比例为20%、10%时产量最高,而不施用穗粒肥的产量低。晚稻穗粒肥的施用量以占施肥量的20%:10%(或20%)为宜。  相似文献   

9.
单季晚稻“3414”肥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单季晚稻产量,提升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初步建立起全区水稻生产上科学合理的施肥指标体系,2006年笔者分别选择高、中、低三种不同土壤肥力地区,按低、中、高三种不同施肥水平,实施完成了10个水稻“3414”肥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对单季晚稻分蘖、植株生长均有明显的影响。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数量及比例,可有效增加每亩穗数、提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使穗、粒、重三者协调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单季晚稻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水稻增施穗肥及叶面肥的增产效果,特进行水稻生长后期"一攻三喷"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晚稻穗期增施复合肥、喷施叶面肥,可促进水稻后期生长和植株发育,防止植株早衰,加快物质积累,满足晚稻追求大穗的要求,水稻有效穗、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均有提高,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超级杂交晚稻H优51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移栽密度对双季晚稻生育期、分蘖动态、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水稻植株全生育期有所缩短。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水稻植株的群体茎蘖数和有效穗均呈增加的变化趋势,但茎蘖成穗率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呈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洞庭湖平原区,双季晚稻移栽密度以23.3cm×13.3cm,基本苗150万/hm2为宜,能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2.
摘要:进行单季晚稻甬优12以水稻有机液肥作基肥的试验。结果表明,以一定量的水稻有机液肥作基肥,与不施基肥相比,可增加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提高产量;与常规基肥施用法相比,产量相仿。  相似文献   

13.
绿先机活性水稻专用肥(配方肥505)在单季晚稻生产上的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绿先机活性水稻专用肥后,水稻的株高、有效穗、每穗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使水稻增产37.0kg/亩.增产率为7.31%,  相似文献   

14.
单季晚稻、双季晚稻以及新发展的杂交水稻等,自抽穗至黄熟期前后,谷粒、枝粳、穗轴及穗颈等部分,常常先后出现褐变等症状,轻的造成早衰,重的引起全穗枯死。这种症状粗看与穗稻瘟类似,而实质上不是稻瘟病。本试验称之为穗枯。  相似文献   

15.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作单季晚稻的高产高效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明 《湖北农业科学》2011,(18):3684-3686
为进一步明确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作单季晚稻栽培的高产高效技术途径,利用台州境内6个县(市、区)7年间222组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作单季晚稻栽培的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下,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的穗、粒、重结构,利用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提出了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作单季晚稻栽培的高产高效技术途径,即在保证有一定有效穗数的基础上,主攻大穗,适当兼顾粒重。  相似文献   

16.
“超级稻不倒”水稻专用肥在晚稻生产上的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超级稻不倒”水稻专用肥有利于改善水稻的经济性状,具有很强的抗倒性,可在晚稻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17.
晚稻随机区组试验表明,水稻喷施氨基酸叶面肥能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并能改善株高、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等指标,从而促进水稻增产,比对照和喷清水处理分别增产5.15%和4.24%,产投比明显增大,每增加1元叶面肥的投入,产值增加23.2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田间和盆钵试验,阐述了水稻土钾素动态和水稻钾素营养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1)水稻土钾的有效度随淹水时间延长和NH_4~+—N用量增加而增加。水稻的生长发育能促进土壤缓效钾的释放。(2)水稻的缓效钾是水稻钾营养的重要给源,早稻吸钾量中,来自缓效钾占地上部分总吸钾量的28.0—44.6%。晚稻占33.4—55.8%。晚稻对缓效钾的依赖性较大。(3)为满足水稻的钾营养,在不同生育期水稻和土壤的临界K/N含量比不等。水稻植株的K/N比临界值分别为:早稻分蘖期1.0;始穗期0.8;成熟期1.0。其相应时期土壤K/N含量比临界值分别为3.3;6.0;5.5.晚稻试验所得的相应植株临界值为分蘖期1.0;始穗期0.75;成熟期1.0。土壤值为2.3;5.1;和6.0。  相似文献   

19.
机插单季晚稻肥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机插单季晚稻配方肥料试验结合经济效益分析探明,施用氮磷钾肥可以促使水稻增产,增施氮肥能显著增穗但不利于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提高,增施钾肥对增穗增重作用明显,增施磷肥的增产效果不明显,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有利于增产。机插单季晚稻的氮、磷、钾肥推荐用量为180 kg.hm-2、24 kg.hm-2和67.5~90 kg.hm-2。  相似文献   

20.
为追一步明确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途径,本文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下,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作单季晚稻栽培的穗、粒、重结构,利用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提出了单季杂交晚稻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途径:在保证有一定有效穗数的基础上,主攻每穗实粒数,适当兼顾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