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了高频电场中板坯厚度方向温度分布规律以及制板工艺因素(包括原料含水率、板材厚度和板材密度)对轻质稻秸保温材料板坯内部温度的影响,试验采用荧光光纤温度测定仪自动准确测定高频热压时板坯内部温度。结果表明:板坯升温过程分为快速升温、水分排出、慢速升温三个阶段,板坯内部温度在厚度上存在差异.温度分布总体表现为芯层高表层低。与常规热压相比,高频热压大大缩短了热压时间,且板坯厚度方向温度均匀性大大优于常规热压。在快速升温阶段,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含水率能加快板坯的升温速度;在水分排出阶段,通过减小原料含水率能缩短水分汽化时间;原料含水率对慢速升温阶段基本没有影响。在整个升温阶段,板材密度越低,其升温速度越快;在水分排出阶段。板材密度越低,水分汽化时间越短。板材厚度的影响作用与板材密度类似。  相似文献   

2.
围绕着稻秸秆人造板的发展现状.结合我国稻秸秆人造板的应用情况,以及在稻秸秆人造板生产工艺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稻秸秆原料结构特性的了解及对所用胶黏剂的改进,经过大量的实验和相关资料的查询,最终确定了在稻秸秆人造板密度750kg/m~3、板厚15mm,热压压力2.5MPa不变的条件下进行正交试验。经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试验时间、试验温度和施胶量对稻秸秆人造板的各项性能影响显著。最终得出在热压时间为18min、热压温度为165℃、施胶量为6%(单位质量的秸秆)的条件下压制的稻秸秆人造板符合国家标准GB/T 21723—2008麦(稻)秸秆人造板行业标准中的各项要求。  相似文献   

3.
围绕农作物秸秆在人造板生产中的综合利用,结合我国稻秸秆人造板生产和应用的实际情况,就稻秸秆的原料资源、原料的特性和改性、专用胶黏剂、稻秸秆人造板产品模式、稻秸秆板生产工艺难点、稻秸秆板的性能、稻秸秆板的用途和稻秸秆人造板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等八个问题发表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稻秸(Oryza sativa L.)纤维纸浆为原料,利用高压超声波震荡使纸浆纤维纤丝化,制得稻秸微/纳米纤丝,并将其作为增强材料填充到聚丙烯基体中制备丁稻秸微/纳米纤丝增强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稻秸微/纳米纤丝以及改性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不同添加最对于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秸微/纳米纤丝的添加量为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大,为31.71MPa.拉伸模量随稻秸微/纳米纤丝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添加量为8%时达最大值.拉伸断裂伸长率则随添加量增加而减小.改性剂的添加量对于聚丙烯基体及稻秸微/纳米纤丝增强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断裂伸长率无显著的影响.在改性剂添加量为4%时,聚丙烯基体及稻秸微/纳米纤丝增强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模最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森林资源缺乏的形势下,利用农业剩余物制造人造板更加必要,农业剩余物是最具潜力的替代纤维资源。本文基于作者大量的研究经历,总结和讨论了在利用异氰酸酯和农业剩余物制造人造板时,应重视的一些主要问题,包括原料准备、热压工艺、胶接技术、防止霉变等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研究认为,利用稻秸和麦秸制造人造板,最合适的胶粘剂是异氰酸酯树脂胶,同时还应选择合适的工艺、胶接办法和处理办法。表1参9。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生物酶处理对稻秸纤维表面改性效果以及对稻秸/聚乙烯界面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纯内切型纤维素酶处理,有效降低了稻秸纤维的表面润湿性和表面反应活性,改善了稻秸纤维与聚乙烯塑料的界面相容性,并使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存储模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稻秸秆难胶接的结构特性,笔者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较系统性的探索.一是对酚醛树脂进行改性;二是对稻秸秆表面进行预处理.以稻秸板静曲强度、内结合强度和2h吸水厚度膨胀率为目标,用蒸煮、稀碱溶液等方法处理稻草,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稻草表面的变化,在胶黏剂中添加改性剂二甲基硅油和硅烷偶联剂,研究各种处理方法及改性剂用量对板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二甲基硅油作为共聚改性剂,1%硅烷偶联剂,采用1%碱溶液表面喷洒进行预处理,并在秸秆中加入15%的木屑,参照GB/T 4897.3-2003标准,稻秸秆人造板的各项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非木材植物纤维原料人造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阐述了在中国发展非木材纤维原料人造板的意义,介绍了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近年来开展的利用竹材、亚麻屑、蔗渣、棉秆、葵花秆、麦秸、谷秸、玉米秸、芦苇、豆秸和烟秆等非木材纤维原料制造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和硬质纤维板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上述非木材植物纤维原料适于制造人造板,这些人造板在很多场合可以替代木材人造板使用,因而,在中国发展非木材植物纤维原料人造板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热、2%乙酸、2%Na2SO3及2%NaHSO3预处理秸秆原料,再将原料分离成纤维,并试制了相应的秸秆纤维板,对比分析了4种预处理方法对秸秆纤维的表面化学特性及稻秸纤维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方法对秸秆纤维表面的主要官能团影响不大,但乙酸预处理能显著地降低稻秸纤维表面的pH值,有利于脲醛树脂胶黏剂和纤维形成良好的胶合界面,从而提高秸秆纤维板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麦秸为原料生产人造板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从麦秸的原料特性、生产工艺技术与产品特性、产品的原辅材料消耗和生产成本、生产效益等方面分析以麦秸为原料生产人造板产品存在的问题,明确指出目前麦秸尚不具备做为人造板产品生产原料的利用价值以及麦秸人造板产品开发应当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介绍我国农作物秸秆人造板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现存问题,以及农作物秸秆人造板产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Comparison of the pressing behaviour of wood particleboard and strawboar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strawboard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mat pressing behaviour of wood particleboard and strawboard bonded with urea formaldehyde resins we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in terms of mat compressibility, transverse permeability, mat pressure, core temperature, core gas pressure and vertical density profile. 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straw particles are much more compressible and therefore require less platen pressure for pressing. Compared to wood particle and refined straw particle mats, hammer milled straw mats have low permeability and subsequently show high core gas pressure and high maximum core temperature during hot pressing, in addition to large differential densities between surface and core layers in the final pressed boards. It is recommended that a slower press closing rate and longer press opening time be used to develop the strawboard pressing schedule.  相似文献   

13.
竹材增强稻草板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竹材增强稻草板的优化工艺,通过正交试验对板材的密度、施胶量、板坯含水率以及竹刨花加工形态四个因素加以分析,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4.
稻草原料酸碱性及稻草中密度纤维板的性能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测试分析了稻草原料的pH值和缓冲容量,分别使用脲醛树脂胶和异氰酸酯胶在特定工艺条件下压制了稻草中密度纤维板,并测试了板材性能。结果表明:1)稻草秸秆原料呈弱碱性,缓冲容量远高于普通木材;经热磨处理获得的稻草纤维呈弱酸性,其缓冲容量虽较稻草秸秆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仍高于普通木材;2)脲醛树脂或异氰酸酯稻草中密度纤维板的性能都明显优于相应的碎料板;在密度0.80g/cm3和施胶量17%的条件下,脲醛树脂稻草中密度纤维板性能达到国标GB/T17657-1999一等品的要求,在密度0.80g/cm3和施胶量6%的条件下,异氰酸酯稻草中密度纤维板性能达到国标GM/T17657-1999优等品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板式家具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密度纤维板家具为研究对象,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对板式家具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加工每m3的中密度纤维板,资源消耗量最大的为木材(1.95t),全球性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全球变暖(影响负荷313.35PE),区域性影响主要来源于酸化(影响负荷43.34PE),局地性影响主要由固体废弃物导致(影响负荷953mPE)。  相似文献   

16.
微波处理对稻草表面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FEIXG型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和Nicolet Nexus 67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了微波处理对稻草表面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微波处理后的稻草表面自由基浓度显著增加,最高可以达到处理前自由基浓度的7倍左右。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微波强度的增加,稻草表面自由基浓度的增加幅度有所上升。经微波处理后,稻草外表面的化学成分(包括SiO2、羟基、木素和纤维素)变化都不明显,而稻草内表面SiO2略有减少,羟基显著增加,木素和纤维素也有一定变化。微波处理可以改善稻草内表面的特性,使之比外表面更具活性,有利于稻草与胶黏剂之间的交联。  相似文献   

17.
农作物秸秆板工业在国内外的发展近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20世纪,人们开始用农作物秸秆制造人造板,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麦秸为原料、PMDI为胶粘剂的人造板生产性开发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尤其在北美洲建设了相当数量的生产线。主要设备制造与系统成套商分别为:Compak、Daproma、Kvaner(即现在的Metso)公司。我国部分企业在90年代后期也进行了工业化生产试验并建设了或正策划建设这样的生产线。到2003年英国Compak公司在上海开始建设在中国的第一条生产线。  相似文献   

18.
试验用平菇下床料,松木屑、稻草、棉籽壳及棉籽壳木屑混合料进行草菇栽培比较,结果表明,棉籽壳木屑混合料及平菇下床料效果与棉籽壳相同;比稻草优越,用于生产可节省棉籽壳和稻草50%~100%。  相似文献   

19.
影响玉米秸秆颗粒状燃料性能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秸秆碎料为原料,在不同含水率和不同原料粒径的情况下,使用环模压缩制成玉米秸秆颗粒状燃料,分别测定压缩密度和耐久性,通过方差分析得知,在工业化生产中原料含水率是影响颗粒燃料的重要因素,而原料的粒径则是非显著性因子.  相似文献   

20.
麦秸/石膏复合材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麦秸和石膏为原料,采用铺装生产工艺,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原料形态、料膏比、乳白胶加入量和原料预处理方式等工艺因子对麦秸/石膏复合材性能的影响,并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材的胶接状况。结果表明:料膏比10%、原料筛网目数10~20目、乳白胶的加入量12.5%、麦秸经热水处理3h,所制备的麦秸/石膏复合材各项物理力学性能较佳,指标可达到LY/T1598—2002石膏刨花板标准合格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