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王玥  陈艳艳  李崎川 《畜禽业》2012,(10):81-82
<正>近年来,IBD的流行又有新的特点,出现了变异株和超强毒株。为给临床提供确诊依据,对宿迁地区自2006年4月至2007年5月IBD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1方法1.1琼脂扩散试验。1.2夹心-ELISA检测IBDV。2结果2.1流行情况调查自2006年4月至2007年5月,对宿迁地区IBD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实地调查、回访及电话回访的方式。在送检现场或养殖场无菌采集病死鸡的法氏囊和脾脏,并做好相关病料的标记和记录工作,在有冰块的保温壶内及时将病料送实验室待检,整个运送  相似文献   

2.
前言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杀淋巴细胞性疾病,主要发生于3~8周龄的幼鸡。此病于1962年首次报道发生在美国特拉华州(Delaware)甘布罗镇(Gumboro)的肉鸡群,因此又称“甘布罗病”。由于它侵害了体液的中枢免疫器官,常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并使病毒和细菌的易感性增高,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IBD疫苗的使用,曾使此病一度得到控制。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变异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IBD流行特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1)IBD呈暴发式流行,区域广;(2)新出现的毒株在许多方面与…  相似文献   

3.
程龙水 《畜禽业》2010,(7):83-84
<正>1流行情况随着养猪业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猪链球菌病的流行和防治也发生了变化,且有明显的季节性,春末至秋初为其流行季节,其它时间很少发病,大多是由于免疫失败所引起。  相似文献   

4.
<正>鱼类是变温动物,鱼类的摄食量及其代谢强度是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的,养鱼四季投饵技术要依据吃食鱼而言,要根据鱼类品种、生长状况、季节变化、病害流行等情况灵活掌握。一年中投饵应坚持掌握"早开  相似文献   

5.
<正>夏秋季节适宜的温度、湿度及外界生物环境,为寄生虫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繁殖空间,这也是每年夏秋季节成为动物寄生虫病流行的重要原因。根据近几年对全国各地区流行病学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季节较暖,鱼类的病害之一寄生虫病又将开始萌发流行。为此笔者就鱼类主要寄生虫病的病原与对症药物防治的机理及用量用法谈谈看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病因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不仅能直接引起病鸡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能引起病鸡产生免疫抑制,从而使病鸡发生多种疾病继发感染,死亡率高,有的高达80%以上。给IBD防治工作带来困难,使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就该病的流行特点、病因及防治对策等几方面加以分析,希望能对该病的防治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病原或病因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为病毒或者种质引起。临床症状病鱼腹部膨大,严重时腹部膨大呈球状。流行情况此病主要危害黄金鲫,无明显的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发病越来越普遍,高温季节相对严重。诊断根据该病的症状、流行情况及病理变化,即可作出诊断。防治措施黄金鲫鳔积水症引起的死亡率不高,但几乎无法痊愈。防治措施主要是进行生态养殖,从苗种、水质、饵料等方面综合提高养殖水平。  相似文献   

9.
杨勇 《畜禽业》2011,(2):34-36
对ND、IBD双价卵黄液通过海藻酸钠-辛酸两步法提取,平均获得卵黄抗体(IgY)9.95mg/mL,平均纯度为77.26%,IBD抗体活性回收率达68.33%,ND抗体活性回收率为42.33%。人工感染IBD、ND试验,治愈率为分别为86.6%和80%以上;临床治疗IBD试验,治愈率为97.2%。本法经济简便,快速,不损害抗体,回收率高,疗效好,也可用于其它IgY抗体的提纯精制,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ND、IBD双价卵黄液通过海藻酸钠-辛酸两步法提取,平均获得卵黄抗体(IgY)9.95mg/mL,平均纯度为77.26%,IBD抗体活性回收率达68.33%,ND抗体活性回收率为42.33%。人工感染IBD、ND试验,治愈率为分别为86.6%和80%以上;临床治疗IBD试验,治愈率为97.2%。本法经济简便,快速,不损害抗体,回收率高,疗效好,也可用于其它IgY抗体的提纯精制,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市场和欧美等国对的需求量不断增长,我国斑点叉尾的养殖规模在逐年扩大,这给斑点叉尾暴发性流行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该病流行的区域最广,流行的季节最长,不同的年龄段均可发生,是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传染病。该病根据其外表体征及流  相似文献   

12.
夏季高温季节鱼类暴发性流行病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的损  相似文献   

13.
李贤 《畜禽业》2010,(8):67-67
<正>1流行特点1.1季节该病多发于早春和冬季,这可能与冬春季节舍内饲养通风不良而造成缺氧有关。1.2日龄该病严重危害幼龄鸡,尤其是3~6周龄生长最快的阶段发病率最高。1.3品种与性别虽然该病在各类家禽中均可发  相似文献   

14.
中华绒螯蟹“抖抖病”流行情况初步调查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河蟹“抖抖病”是对二龄蟹危害极大的常见病。该病正在我国华东地区的主要养蟹地流行并逐步蔓延。据调查,在流行区发病率为30%~80%,死亡率10%~100%;流行季节4~10月,其中8~9月是流行高峰期。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环境不良,病原体以弧菌为主,不排除病毒因素。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2,(3):2-3
<正>仔猪腹泻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往年流行多从10月份开始一直延续到次年5月份。2011年11月份开始到现在,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暴发流行病毒性腹泻,导致大量仔猪出现死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好的防控办法,疫情仍  相似文献   

16.
<正>家兔球虫病是家兔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常以地方流行病的形式发生。该病在夏季霉雨季节发病率较高,幼兔发病率、死亡率均很高。1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7.
<正>鱼细菌性败血症俗称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常在我国淡水鱼养殖地区暴发流行。该病是我国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淡水鱼的种类最多、危害养殖鱼的鱼龄范围最大、造成损失最严重的急性传染病。该病的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水和淤泥是传播媒介,主要经过损伤的皮肤和鳃侵入鱼体。以往该病好发于花白鲢、鳊鱼、  相似文献   

18.
王前伟 《齐鲁渔业》2007,24(11):36-37
近年来随着市场和欧美等国对鲴的需求量不断增长,我国斑点叉尾鲴的养殖规模在逐年扩大,这给斑点叉尾鱼回暴发性流行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该病流行的区域最广,流行的季节最长,不同的年龄段均可发生,是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传染病。该病根据其外表体征及流行情况,定名同一名称——细菌性暴发性套肠、出血病。  相似文献   

19.
<正>2009年10月上中旬以来,随着季节变换,秋冬更替,不少地方发生了以高热症状为主的生猪疫情,疫情来势凶猛、传播很快、覆盖面广、死亡率高。经临床症状、剖检变化检查和实验室检验,多数表现为蓝耳病、伪狂犬病、圆环病毒、黄曲霉素中毒等混合感染。在流行病学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农村养猪场没有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没  相似文献   

20.
<正>猪链球菌病是由C、D、E及L群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本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在夏秋潮湿闷热的季节和天气突变时期容易暴发,有时甚至可呈地方性暴发,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养猪户造成巨大的经济的损失。近年来,随着养猪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和市场流通渠道的增多,该病时有发生,且有扩散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