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肉苁蓉种子带菌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不同产地肉苁蓉种子携带真菌优势菌群和带菌率的差异,采用平皿法对肉苁蓉种子进行外部(洗涤法和干种子法)、内部(种子消毒法与种仁消毒法)带菌检测。结果表明,肉苁蓉种子携带菌群主要为曲霉属(Aspergillus spp.)、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p.)、镰孢属(Fusarium spp.)、青霉属(Penicillium spp.)及少量的散囊菌属(Eurotium spp.)。不同产地肉苁蓉种子携带菌群及带菌率差异不显著,但分离频率有一定差异。研究结果为肉苁蓉种子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明确苦荬菜种子携带真菌种类,探讨携带真菌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洗涤检测法和PDA平板法对来源不同的3批苦荬菜种子贮藏前后携带真菌的种类和数量进行检测,同时对种子活力进行测定。【结果】来源不同的供试苦荬菜种子外部带菌和内部带菌量和种类差异显著。供试苦荬菜种子外部携带携带主要菌群为曲霉属(Aspergillus sp.)、青霉属(Penicillium sp.)、镰刀菌属(Fusarium sp. )、枝孢属(Cladosporium sp.);内部寄藏真菌的主要种类有曲霉属(Aspergillus sp.)、青霉属(Penicillium sp.)、镰刀菌属(Fusarium sp. )、侧茁霉属(Pullularia sp.)。种子贮藏12个月后其带菌量均低于贮藏前,3批种子带菌量之间没有差异显著性,活力却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种子携带真菌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所携带的真菌是影响苦荬菜种子生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青蒿种子带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飞  伍晓丽  李隆云 《种子》2008,27(1):23-25
采用平皿法对Q9等18个青蒿(Artemisia annua L.)种子样品进行了带菌检测,并研究了3种杀菌荆对青蒿带菌种子样品的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青蒿种子外部和内部携带的主要真菌类群为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和根霉属(Rhizopus)真菌,其中又以青霉属真菌占优势。在种子外部携带的真菌中,青霉属真菌的携带量在70%以上;在种子内部携带的真菌中,青霉属真菌的携带量在50%以上。白方甲托对各青蒿种子样品所携带的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4.
玉米苗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多种镰刀菌,包括串珠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等。种子可带菌,病菌存在于种皮、胚、胚乳等部位,可随病残体进行越冬并引起初侵染。该病原腐生能力较强,可脱离寄主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一般情况下,种子带菌感染率(可达70%以上)高于土壤带菌感染率。种子萌动期即可侵入,以夏玉米受害为重,从出苗至三叶期开始表现症状。根据笔者调查,导致玉米苗枯病的原因很多,而农事操作不当则是近年来造成该病大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大豆疫病种子带菌和传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大豆疫病种子带菌和种子传病研究作了详细报道。试验证明,从大豆疫病的感病植株可以获得病英和带菌种子。种子带菌具有传病作用。并阐明了种子带菌规律和病菌在种子里的存在部位。提出了适合植物检疫的种子检验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6.
西瓜果腐病种子带菌的PCR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顺华  郑晓鹰  李丽 《种子》2007,26(12):24-26,31
基于传统的PCR检测技术,研究了西瓜果腐病种子带菌的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磷酸缓冲液更适合于作为带菌种子的浸提液,PVPP可去除种子残留物,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使用本检测方法,摇培时间在2h以上时,其时间的长短不影响自然感染带菌种子的检测;能检测到的西瓜种子最低带菌率为1‰,即1000粒种子中存在1粒带菌的种子;而且能对自然感染的单粒种子进行检测,得到种子样品带菌率的数据。本研究所获得的检测方法简便实用,能有效应用于西瓜商品种子西瓜果腐病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种子带菌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种子带菌分析是“国际种子检验规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种子带菌分析的结果,即其健康度是评价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不仅直接为植物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干热处理后带菌种子贮藏时间对种子发芽率及病菌活力的影响,明确干热处理后种子贮藏的最佳条件。以3种自然带菌的黄瓜种子为材料,将不同干热处理后的带菌黄瓜种子在4℃中分别贮藏1,2,3,6,9个月,测定贮藏时间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同时采用平板保湿培养法和荧光双染技术测定种子上病原真菌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干热处理带菌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和种子上病原菌的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70℃处理40,60 min的黄瓜种子贮藏3个月后,3种带菌种子的发芽率均保持在88%以上,贮藏6个月后,发芽率均下降至约80%,70℃处理90 min的黄瓜种子贮藏3个月后,3种带菌种子的发芽率均下降至75%以下;而贮藏3个月后,带菌种子内外均无病原菌生长,孢子死亡率均上升至100%。说明70℃干热处理40,60 min后的带菌黄瓜种子贮藏3个月后发芽率仍在88%以上且病原菌死亡率达100%,因此,可作为种子贮藏前的处理条件,但70℃干热处理90 min后的种子适宜直接播种,且干热处理后的种子不适宜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轻玉米种传真菌病害的发生,需探索合理的种子处理方法以降低带菌率。以‘郑58’为试材,用PDA平板培养和滤纸发芽试验方法,测得不同温度处理后种子内藏真菌带菌率和发芽指标的数据。结果表明,30℃~50℃处理的种子均能带菌,带菌率在3.3%~23.3%之间,且随温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而下降,真菌种类也随之减少。40℃和45℃(10~20 min)处理的种子带菌率为10%~13.5%,显著低于对照(P<0.05),45℃(30 min)和50℃处理的种子带菌率最低,为3.3%~6.7%。不同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30℃无影响,35℃和40℃(10~20 min)明显提高了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P<0.05),40℃(30 min)使发芽率下降,45℃~50℃显著降低了各发芽指标(P<0.05)。40℃处理10~20 min,能有效降低种子内藏真菌带菌率33.5%~50.0%,促进种子发芽,可用于播前种子处理。  相似文献   

10.
白菜种子活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种子的发芽速度、出苗均匀程度及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杜绝种子带菌或减少种子的带菌量可避免植株生长期病害的初侵染,降低植株的发病率。本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白菜种子,证明高锰酸钾溶液具有提高白菜种子活力和降低种传细菌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五种豆科林草种子带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效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采用平皿测定方法分别检测了来自宁夏,陕西和内蒙的紫花苜蓿,拧条,沙打旺,花棒和踏郎种子的带菌情况和杀菌剂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种子外部携带的真菌类群主要为根霉属(Rhizopus),芽枝霉属(Cladosporium),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青霉菌属(Penicillium spp.)和镰孢霉属(Fusarium spp.)。内部寄藏的真菌类群主要为根霉属,镰孢霉属和交链孢属。其中紫花苜蓿和沙打旺种子内部带菌率较低,分别为5%和0%,花棒和踏郎种子内部带菌率较高,分别达20%和30%。10%福美双种衣剂和13%福土种衣剂对供试种子内外寄藏真菌有显著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人参种子带菌检测及杀菌剂消毒处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体平皿法对10个人参种子样品进行种子表面和种子内部寄藏真菌检测,并测定4种杀菌剂和2种种衣剂对种子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种子样品携带真菌类群主要有青霉属(Penicilium spp.)、镰刀菌属(Fusarium sp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丝核菌属(Rhizoctonia spp.)优势真菌以及少量的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 sp.)、木霉属(Tri-choderma spp.)、根霉属(Rhizopus spp.)和曲霉属(Aspergillus spp.)等劣势真菌。人参种子带菌率较高,种壳带菌率为48%~100%,种子内部带菌率为40%~100%,不同地点的种子外部带菌种类差异明显,种胚寄藏的优势真菌种类和分离频率与种壳的结果基本一致。氟硅唑、福美双、适乐时和15%噁.霜.福种衣剂用于处理人参种子具有较好的表面消毒效果,优于甲霜灵和噁霉灵。  相似文献   

13.
影响小麦种子生活力因素的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乃春  胡晓红 《种子》2007,26(4):75-77
种子生活力是指种子的潜在发芽能力。种子生活力受种子病菌种类、带菌量、种子的田间穗发芽率、种子的贮藏方法、种子的收获时期、种皮厚度等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活力高,但发芽率低的小麦种子,进行适当处理可提高其发芽率;种子带菌量是田间感染所致,不同菌类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同;种皮厚的种子其发芽势与发芽率的差异比种皮薄的大;种子在蜡熟期至蜡熟末期收获,其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种子》2019,(6)
采用洗涤检验法和PDA培养基法对来自北京、河北、黑龙江、辽宁、吉林、陕西、甘肃、河南、安徽和上海等地的32个甜瓜品种的种子传带真菌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干种子、种子洗涤悬浮液、水洗后种子和1%NaClO处理后的甜瓜种仁均检测到青霉菌、曲霉菌、镰刀菌和链格孢菌;经1%NaClO处理过后的甜瓜种子、种皮和种仁的带菌率明显低于干种子的带菌率,且经1%NaClO处理过后的甜瓜种子和种皮未检测到曲霉菌。  相似文献   

15.
在农业生产中,因农作物种子带菌而造成农业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对于此类事故应当由谁承担法律责任,承担法律责任依据是什么,法律界和种子界至今未有定论.笔者试通过对两例典型种子带菌案的分析,发表一下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6.
玉米生产品种种子带菌和镰孢菌毒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DA平板培养法、冷冻滤纸法对24份玉米生产品种进行了种子带菌检测,并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种子中3种镰孢菌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玉米种子主要携带镰孢菌(Fusarium),平均带菌率为32.9%,最低为2.8%,最高达到93.3%;其次为曲霉菌(Aspergillus)3.7%,青霉菌(Penicillium)2.4%,黑孢霉(Nigrospora)2.1%.种子带菌程度与制种地域无关,主要受到品种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种子中镰孢菌产生3种毒素水平与种子中镰孢菌的带菌率无对应关系,可能与单粒种子携带的镰孢菌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黄瓜种子带菌检测及杀菌剂消毒处理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扬  王燕  张文华  潘骏  吴学宏 《种子》2007,26(1):11-14
采用离体平皿法对10个品种的黄瓜种子进行带菌检测,并测定5种杀菌剂和1种种衣剂对种子的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为青霉属(Pen icilliumspp.)、根霉属(Rhizopusspp.)、曲霉属(Aspergillusspp.)、枝孢属(C ladosporiumspp.)、交链孢属(Alternariaspp.)和镰孢霉属(Fusariumspp.);种子内部寄藏的真菌主要为根霉属、曲霉属、枝孢属和镰孢霉属;不同品种的种子表面携带真菌种类差异较大,而种子内部寄藏的真菌种类差异不明显;种壳带菌率一般高于种仁带菌率。15%噁.霜.福悬浮种衣剂、适乐时和福美双对种子的消毒效果优于甲霜灵、多菌灵、噁霉灵等供试药剂。  相似文献   

18.
高苇  王勇  张春祥 《种子》2016,(9):91-93
为明确不同黄瓜品种种子携带真菌的种类及其带菌率差异,采用洗涤法和PDA平板法对12个黄瓜栽培品种进行种子外部和内部带菌检测.结果表明,供试种子外部带菌量差异较大,分离真菌的种类主要为青霉(Penicillium spp.)、曲霉(Aspergillus spp.)、木霉(Trichoderma spp.)、根霉(Rhizopus spp.)等腐生菌及镰刀菌(Fusarium spp.)、链格孢(Alternaria spp.)、蛭孢(Cladosporium spp.)等疑似病原真菌.种子内部寄藏真菌较少,疑似病原菌检出率显著降低,其中携带的镰刀菌分离频率最高,种壳内表皮的带菌率显著高于种胚.  相似文献   

19.
链霉菌702发酵液对提高水稻种子耐贮藏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艳丽  王飞  赵伟  涂国全 《种子》2007,26(9):39-41
用不同药剂和链霉菌702发酵液处理水稻种子,贮藏4个月后测定种子带菌情况和发芽率。研究发现,链霉菌702发酵液能显著降低水稻种子贮藏中带菌率;与对照相比,不同药剂及链霉菌702发酵液处理对贮藏后种子的发芽率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新疆几种野生禾草和草坪禾草的内生真菌带菌率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采用苯胺蓝染色法对新疆部分野生禾本科牧草及草坪牧草的内生菌带菌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同一地理位置不同种属牧草以及不同地理位置同一种属牧草的带菌率存在显著差异。披碱草叶鞘和种子的带菌率均高达58%。绝大部分禾草的叶鞘内未检测到内生菌,而在其种子的糊粉层中却普遍发现了菌丝,表明部分禾本科植物的内生菌并非系统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