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耿艳红  王兆山 《中国家禽》2005,27(10):28-28
鸭光过敏症是鸭食人某些致病植物的叶、茎、种子或某些霉毒素,经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发生的一种光致敏症。本病主要特征是在身体直接受阳光照射的无毛部位如冠、肉髯、上喙、背侧及蹼出现发红、水泡,继而形成痂皮,最终出现上喙变形、脚趾上翻等症状。由于发生本病后鸭采食困难,引起鸭死亡,病鸭因失明、减食影响生长发育,特别是病后留下斑痕,造成上喙变形、短缩,形成大批残次鸭,造成很大经济损失。2004年,山东沂源某鸭场樱桃谷肉鸭发生光过敏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鸭光过敏症是鸭食用了含有一定量的光过敏物质,如致病性植物的叶、茎、种子等所制作的饲料,经过阳光连续照射一段时间而发生的一种过敏性疾病。本病在鸭场中偶见发生,国内报道较少。但本病一旦发生,来势较猛,病情重,发病率高。本病可引起部分病鸭失明、减食,上喙变形致使采  相似文献   

3.
鸭光过敏症是鸭食入某些致病植物叶、茎、种子或某些霉毒素,经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发生的一种光致敏症。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在身体直接受阳光照射的无毛部位如冠、肉髯、上喙、背侧及蹼出现发红、水泡,继而形成痂皮,最终出现上喙变形,脚趾上翻等症状。由于发生本病后鸭采食困难,引起鸭只死亡,病鸭由于失明、减食,影响生长发育,特别是病后留下斑痕,造成上喙变形、短缩,形成大批残次鸭,造成很大经济损失。2001年,临湘某养鸭专业户饲养的肉鸭发生光过敏症,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岳阳临湘市养鸭专业户邓某于2001年2月28日…  相似文献   

4.
鸭光过敏症     
鸭光过敏症是鸭食了混入饲料中的某些光过敏性物质,经阳光连续照射一段时间后所发生的一种疾病。其临诊症状主要为上喙背侧及蹼出现水泡性皮炎,水泡破溃后留下疤痕,使上喙变形。本病的死亡率虽不高,但由于患鸭失明、减食,生长发育受阻,加上上喙变形、短墒和上翻,从而出现大批  相似文献   

5.
鸭光过敏症是由于鸭采食光过敏物质的饲料后,鸭体对强烈阳光照射所产生的一种过敏性疾病。临床上以病鸭的上喙、脚蹼出现水泡和炎症,严重时上喙变形、角化层脱落及结膜炎等为主要病理特征。本病发病率不高,但病鸭常因上喙变形,采食不足,而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造成死亡。该病在野外菜籽成熟的7~10月份多发,此时气温较高,阳光照射强烈,小鸭在户外活动时间长,而导致该病发生。就鸭而言,临床上主要见  相似文献   

6.
<正>鸭的光敏症是指鸭采食了含有光过敏性的物质后受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引起的鸭上喙、蹼上皮出现水泡或溃疡症状的疾病。特征性病变是鸭身体直接受阳光照射的无毛部位如上喙、肉髯、蹼及背侧发红、出现水泡,继而形成痂皮,最终出现上喙变形,脚趾上翻等症状。发生本病后鸭采食困难,发生死亡;不死的病鸭由于喙及脚蹼变形、角化层脱落及眼睛结膜炎等原因,导致减食、失明,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形成大批残次鸭,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鸭光过敏是由于鸭采食了混有光过敏性物质的饲料,经一定时间(5小时以上)的阳光照射后而发生的一种过敏性疾病。其特征是身体无毛部位,如上喙、蹼出现水泡。本病可直接造成死亡。耐过的病鸭由于失明、上喙变形造成采食困难,从而影响增重。病后遗留的累累斑痕组织,上喙扭转或缩短上翻而造成犬批残次鸭,大大降低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鸭光过敏症是鸭食用了含有一定量的光过敏物质,如致病性植物的叶、茎、种子等所制作的饲料或某些霉菌毒素,经过阳光连续照射而发生的一种过敏性疾病。在国内,虽然本病发病较少,但一旦发生,病情严重,发展迅猛。由于本病可引起部分病鸭失明、采食困难,从而影响鸭的生长发育,特别是本病可造成上喙变形、短缩,形成大批残次鸭,再加上养殖户对此病的疏忽,往往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刘霞  于申业  于阿芳  王妮 《中国家禽》2005,27(12):32-32
该养殖户于2004年10月初从某种鸭场购进1日龄的雏鸭20000只,使用某饲料公司生产的雏鸭料饲喂,3~4天后雏鸭上喙和鸭蹼逐渐出现水泡,7~8天后上喙开始上翻、缩短、变形,仅1周时间全群30%的鸭发病。由于本病发生后鸭采食困难,病鸭消瘦,少数鸭出现死亡,大群鸭采食减少,增重缓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调查,同期,周围养殖户饲养的雏鸭凡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饲料都有发病,而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饲料未见发病。  相似文献   

10.
去年3-4月份,乌克兰的一个专业化禽场的育肥肉鸭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疾病,主要症状是感染鸭的上喙部肿大,我们将这种病称之为“鸭肿喙综合症”。该病发生在出壳后40-50日龄的鸭,临床特征是上喙部突然增大(突  相似文献   

11.
鸭疫巴氏杆菌病,是鸭、雉鸡、火鸡等的败血症性疾病,特别是对幼鸭感染性很高.本病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等国均有发生.日本于1979年首先在大阪府确认发生本病,但以后未见发生本病的报告.1985年10月在埼玉县一肉用鸭饲养场,有400只30龄鸭发生了流鼻涕、流泪、斜颈、跛行、腹泻等症状的疾病.初发后4日内死亡了40只.  相似文献   

12.
在我市部分农村养鸭户养殖的鸭子中突然出现了一种很少见的怪病,经我们查阅大量资料并结合临床诊断,确诊为鸭光敏症。鸭光敏症是由于采食了含有光敏性物质,在阳光的照射下而发生的一种疾病,病的特征是仅发生于白毛、黄嘴、黄腿的肉鸭(麻鸭不发生)。病变特点是在鸭身体直接受光照射的无毛部位的上喙、脚蹼上出现水疱或溃疡。本病死亡率不高,但由于生长速度缓慢,病后遗留下的病痕导致形成大批次残鸭,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发病原因,症状病变为此提供预防治疗措施。供养殖户参考,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郊区,从1977年10月下旬,首先在圆明园、前辛庄鸭场的北京鸭,在上喙背侧及蹼上发生水泡,截止到1978年元月中旬扑灭,陆继发展到七个鸭场,病鸭五万多只,连同在群鸭共达八万多只,最严重的是圆明园鸭场,存栏鸭几乎全部发病。这种病在郊区自从养北京鸭以来,从未发现过,国内也查不到有关报道。  相似文献   

14.
正自2015年11月以来,在肃宁县商品肉鸭群发生了一种不明原因的以雏鸭发育迟缓,上下喙萎缩,舌头外伸、肿胀、向下弯曲为特征的疾病。鸭群发病率为10%~30%不等,严重时可达50%以上,患鸭出栏体重较健康鸭减少20%~30%不等。感染鸭群料肉比显著升高,出栏合格率下降。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病具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15.
2014年下半年以来,在我国华东地区商品肉鸭养殖地区暴发了一种以生长迟缓、鸭喙变短、舌头外露下垂、跛行、瘫痪、拉稀以及翅腿易折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性疾病,暂命名为鸭短喙-侏儒综合征。剖检时可见发病鸭胰腺、肺脏和胸腺等组织出血。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心脏、胰腺、肾脏、肺脏和肝脏等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以及充血、出血。RT-PCR/PCR检测结果显示,在患鸭组织中存在类似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的特异性核酸,未见其他水禽病毒核酸。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本病病原与经典GPV密切相关。免疫组化进一步检测发现,患鸭组织中存在GPV特异性的抗原。鉴于本病与经典水禽细小病毒病的临床表征、剖检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差异性,我们初步确定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病原为一种与GPV密切相关的新型鸭细小病毒(Novel duck parvovirus,NDPV)。  相似文献   

16.
鸭光敏症是指鸭摄食了光过敏物质后受阳光紫外线照射引起的鸭上喙、蹼上皮出现水泡或溃疡症状的疾病.其特征是病鸭上喙及脚蹼变形、角化层脱落及眼结膜炎.恩诺沙星是氟喹诺酮类药物,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多个结合氟,氟是光敏反应和影响磷、钙吸收的重要因子,特别是给幼龄动物使用,容易导致光敏症的发生.现就临床诊治情况作如下报道:  相似文献   

17.
光过敏症是动物采食含光敏性饲料后,经日光照射引起的一种过敏反应性疾病。白色动物易于发生,而以白毛、黄嘴、黄腿的肉鸭尤甚。病变特点是在鸭身体直接受光照射的无毛部位的上喙、脚蹼上出现水疱或溃疡。它是由于动物体内的外周循环中存有某种光能剂,而皮肤缺乏色素部分在感光后,产生的一种急性皮炎反应。本病死亡率不高,但由于生长速度缓慢,病后遗留下的病痕形成大批残次鸭,造成经济损失。笔者在2000年5月中旬,曾诊治一例北京鸭光过敏症,现将过程介绍如下。一、发病情况2000年5月15日,百色那怀村黄某饲养的300只…  相似文献   

18.
[病状] 缺乏维生素D而发生佝偻病的幼鸭群,常可见到一些病鸭个体较小,走路极其吃力、跛行,步态不稳以至左右摇摆,常常掉队.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则病鸭增多,症状加重,不能站立,常以飞节蹲伏休息.鸭喙部变软或弯曲变形,影响啄食.毛松,生长不良,关节肿大,尤以飞节和肋骨关节更为显著.本病发生的最早日龄是一周左右,一般在一个月龄前后死亡严重.产蛋母鸭缺乏维生素D一般要2-3个月才开始出现症状.最初是产薄壳蛋或软壳蛋的数量显著增加,产蛋量和种蛋的孵化率下降,最后产蛋完全停止,喙部和胸骨变软,病鸭两腿软弱无力,呈现蹲伏姿势.  相似文献   

19.
鸭感光过敏症是由于鸭采食含有光过敏物质的饲料,鸭体某部位对阳光照射敏感所产生的一种过敏性疾病。临床上以无毛部位的上喙、足蹼出现水疱和炎症为主要病变特征。2010年9月,福建省明溪县肖某和林某共饲养的1900羽番鸭出现上喙变形,影响采食,患鸭消瘦。经检查诊断为鸭感光过敏症,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番鸭又称红头鸭,体型较家鸭健壮肥大,体躯长宽略扁,头部喙的基部和眼睛周围有红色或赤黑色的肉皮瘤,是一种肉质厚嫩、饲养价值较高的肉用水禽。根据我们对番鸭的流行病学情况调查,影响番鸭养殖的疫病有以下3种。1雏鸭病毒性肝炎雏番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病毒性传染病,1周龄内雏番鸭的病死率可达95%。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饲养管理不当,鸭舍内温度过高,密度太大,卫生条件差,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都能促使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