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菌和带菌松材线虫对赤松的致病性,明确松材线虫在松树萎蔫病中的地位,为致病机制研究及病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赤松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每块组织接种无菌松材线虫250条,培养12天后,利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对愈伤组织进行染色,分析无菌松材线虫对赤松愈伤组织细胞活性的影响。以赤松组培苗和4年生盆栽实生苗为对象,每株接种无菌松材线虫和带菌松材线虫(组培苗250条,4年生苗3 000条),分别于18天和35天后统计2种类型线虫接种所致松苗萎蔫率,并对植株体内线虫进行再分离,分析2种类型松材线虫对赤松幼苗的致病能力。【结果】无菌松材线虫接种导致赤松胚性愈伤组织严重水渍化,TTC染色为米黄色或淡粉色,证明愈伤组织已失去活性。无菌松材线虫和带菌松材线虫接种均能导致赤松组培苗萎蔫,接种18天后,萎蔫率分别为70%和60%;萎蔫植株中均可再分离到松材线虫,其每株平均分别为599±567条和365+240条,二者差异显著(P0.01)。剩余外观健康的赤松组培苗中也分离到线虫,但数量较少(仅10~20条)。2种类型松材线虫接种引起赤松盆栽苗同等程度的萎蔫,接种35天后的萎蔫率均达80%,无菌和带菌松材线虫致萎蔫植株中均可再分离到松材线虫,其每株平均分别为34 733±34 162条和25 057±21 410条,但差异不显著(P=0.508)。其余外观尚健康的松苗也进行线虫分离,2株接种无菌松材线虫的植株体内线虫分别为486条和22条;接种带菌松材线虫的2株松苗中,1株分离到646条线虫,另1株没有分离到线虫。【结论】无菌和带菌松材线虫均对赤松具有致病性,松材线虫是赤松萎蔫的直接原因,伴生细菌并非赤松萎蔫的必须因子。  相似文献   

2.
松材线虫病的潜伏侵染及松墨天牛传播新途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南京用松材线虫接种 7种松树 ,于第 2a在无任何症状的松树的接种点上方 10cm处取样 ,分离线虫。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病的潜伏侵染现象比较普遍。在不同的松树品种上潜伏侵染现象有所差异。感病黑松和赤松很快死亡 ,只有在接种量小的情况下才有潜伏侵染现象发生。抗病性强的火炬松和湿地松感病后潜伏侵染现象比较普遍 ,并且样品中的线虫量也较高。而抗病性中等的马尾松和刚松感病后潜伏侵染现象的普遍性及样品中的线虫量均处于中等。短针松接种松材线虫后既不枯死 ,也无潜伏侵染现象。松墨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的试验结果表明 ,未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成虫在松材线虫病松枝上取食后 ,再到健康松枝上取食 ,有传播松材线虫的可能。这些结果表明在松材线虫病新病区清理病死木时 ,应采取早期诊断技术 ,把未表现症状的松树一起清除 ,以达到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3.
松材线虫病的潜伏侵染及松墨天牛传播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南京用松材线虫接种7种松树,于第2a在无任何症状的松树的接种点上方10cm处取样,分离线虫,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病的潜伏侵染现象比较普遍,在不同的松树品种上潜伏侵染现象有所差异,感病黑松和赤松很快死亡,只有在接种量小的情况下才有潜伏侵染现象发生,抗病性强的火炬松和湿地松感病后潜伏侵染现象比较普遍,并且样品中的线虫量也较高,而抗病性中等的马尾松和刚松感病后潜伏侵染现象的普遍性及样品中的线虫量均处于中等,短针松接种松材线虫后既不枯死,也无潜伏侵染现象,松墨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的试验结果表明,未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成虫在松材线虫病松枝上取食后,再到健康松枝上取食,有传播松材线虫的可能,这些结果表明在松材线虫病新病区清理病死木时,应采取早期诊断技术,把未表现症状的松树一起清除,以达到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松针褐斑病菌毒素处理湿地松瓶内组培苗和温室组培苗针叶、采用苗圃组培苗人工接种松针褐斑病菌孢子悬浮液测定抗病性。结果表明:湿地松不同家系间抗病性差异显著、同一家系不同无性系间抗病性差异也显著。湿地松瓶内组培苗各无性系抗病性强弱依次为8#40,8#2,8#11,32#3,普通组培苗;温室组培苗各无性系抗性强弱依次为32#7,32#3,普通组培苗。苗圃组培苗与实生苗间、组培苗不同代数间抗病性差异显著。单元回归分析表明,瓶内测定结果与温室针叶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r~2=0.999 7、与苗圃接种孢子悬浮液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r~2=0.958 8。因此,为了缩短选育时间,减少成本,一定程度上可以用瓶内抗病性测定替代室外抗病性测定。  相似文献   

5.
松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是松材线虫最重要的昆虫媒介。该病是否能通过土壤传播有争议。做接种试验以澄清松材线虫在土壤中引起松苗发病的可能性。在黑松和赤松幼苗齐地表下的茎部制造一人工伤口,然后将线虫接种到接触伤口的土壤中,结果幼苗死亡率达100%。在幼苗无伤情况下接种、未见发病。将线虫接种到距苗  相似文献   

6.
<正> 对17年生的日本赤松进行松材线虫的接种实验,接种后,在观察日本赤松症状进展的同时,对树脂分泌量、水势以及蒸腾量也进行了测定,对其水分生理状况的变化进行了探讨。同时,制作叶子的P—V曲线,对初生原生质分离点(ψ_w~(tlp))、细胞壁的体积弹性率(ε)等水分生理上各种指标的变化进行了探讨。供试木接种8天后,树脂分泌量出现异常,接种约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候选无性系的抗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抗松材线虫病强的马尾松无性系,以前期筛选获得的抗松材线虫病强的马尾松实生苗为接穗,使用湿地松作为砧木培育嫁接苗,开展无性系2次接种松材线虫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使用湿地松作为砧木培育马尾松抗性无性系苗木,经过对马尾松无性系嫁接苗2次接种松材线虫测定,获得健全率较火炬松高的无性系。抗病性第1次、第2次测定的健全率超过火炬松的合格无性系分别为77.7%、66.2%,平均健全率分别为81.4%、94.5%,对照树种火炬松平均健全率分别为61.3%和82.1%,获得的无性系抗病性显著提高。为了减小误差,应该选用嫁接成活苗数量相对多的无性系间进行抗病性强弱次序评价。采用了10株以上无性系间抗病性强弱次序评价进行对照,减少了抗性强弱无性系两极分化,抗性能力中等的无性系相应增多,在选拔植株营建抗性种子园过程中应给予重视,尽量选择接种测定数量较多的高抗无性系。  相似文献   

8.
2019年4-7月在辽宁省抚顺市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枯死、濒死树取样调查,发现树体内含有线虫,经形态学比较、测量以及核糖体DNA序列分析,鉴定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樟子松是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的变种,我国早期的接种试验表明樟子松为人工接种感病树种,但始终未见樟子松自然感染现象,此文是我国自然条件下樟子松感染松材线虫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引言松材线虫引起的松萎蔫病是日本松林的最大威胁。自本世纪初,在九州地区首次发生以来,全日本的乡土树木赤松Pinus densiflora和黑松P.thunbergii Parl中,已传播有这种毁灭性的流行病。松苗接种线虫的组织病理学研究证实发病初期出现的薄壁细胞死亡及其数目的稳定增加  相似文献   

10.
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材线虫病是危害松属树种的毁灭性病害,危害严重、防治困难。安徽省从2001年开始从疫区和非疫区的马尾松林分中选择324株抗病优树以及部分广东、广西种源,通过嫁接繁殖和人工接种松材线虫的方法进行无性系抗病性测定。2011年利用筛选出的68个家系的89个高抗无性系营建了1.6 hm2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各家系成活率90.9%~100%,平均成活率93.6%。  相似文献   

11.
松材线虫是引起松树死亡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的病原。为了研究松材线虫的致病性,该文对松材线虫的接种量进行研究,对3年生黑松苗接种松材线虫后的发病程度进行了等级划分以及发病等级的描述。3年生黑松苗,接种松材线虫LN001后,每株接种量为10000条时,发病率、感病指数、死亡率3个指标均达到最大值。接种松材线虫LN002后,每株接种量为8000条的松苗,在接种第47d时,感病指数达到100。3年生黑松苗接种松材线虫8000~10000条,为适合进行松材线虫接种试验的接种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松材线虫及其伴生细菌在松材线虫病中的作用,为其致病机制研究及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年生温室健康马尾松盆栽苗为材料,人工接种无菌松材线虫和带菌松材线虫(8 000条·株-1),观察松苗萎蔫情况,并于接种5、10和30天后取茎段横切面观察松脂分泌情况,对接种20天后的茎段组织解剖结构进行显微观察,接种后30天对植株取样进行线虫再分离,统计线虫在树体内种群增殖情况。【结果】无菌松材线虫和带菌松材线虫均能引起5年生马尾松盆栽苗发病,且症状一致,接种35天后致萎蔫率均达到90%,对照植株保持健康状态;茎段横切面观察结果显示,无菌松材线虫接种5天后松脂停止分泌,10天后茎段开始出现少量空洞,30天时空洞化严重;带菌线虫接种5天后尚有少量松脂分泌,10天松脂分泌停止,30天后茎段产生空洞;对照松树松脂分泌正常,茎段横切面完整平滑。石蜡切片结果显示,2组线虫接种致萎蔫松树茎段的组织解剖结构均发生显著变化,皮层及木质部细胞、髓心细胞大多破碎变形,树脂道上皮细胞破碎解体。无菌松材线虫在松苗体内种群增殖速率高于带菌松材线虫,萎蔫松苗体内线虫数量分别为(8 105±5 661)条·g-1和(4 317±1 896)条·g-1,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0.361 9)。【结论】无菌松材线虫和带菌松材线虫接种均能使5年生马尾松苗发病,无菌化处理未使松材线虫失去对马尾松苗的致病性,松材线虫的致病性与其伴生细菌无关。  相似文献   

13.
以黑松、马尾松和火炬松为研究对象,对其接种松材线虫后4,12,24,48,72,96和120 h的NO和核酸酶的活性进行测定.3种松树接种松材线虫后,针叶内NO平均含量的积累为火炬松<马尾松<黑松,这种差异在12 ~48 h尤为明显;48h后较其割伤处理(CK1)的增加幅度为火炬松>马尾松>黑松.同时3种松树接种后的核酸酶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单链核酸酶活性在4~48 h为火炬松>马尾松>黑松,而火炬松双链核酸酶活性在4~96h时却一直低于马尾松和黑松,这表明不同松树体内单链或双链核酸酶的活性变化与其抗病性有关.且3种松树在接种松材线虫后,表现出症状的时间顺序为黑松最早,马尾松次之,火炬松最晚.这表明NO和核酸酶的变化与松树感染松材线虫后的病程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自日本学者首次报道在赤松枯死木中发现线虫以来,美、法等国相继报道欧洲赤松、黑松、海岸松等松树中发现线虫,1983年7月,中国林科院李广武等人报道,我国浙江、山东、江西等省马尾松、黑松等枯死树上有大量线虫;同年12月,南京农学院程瑚瑞等报道在南京市黑松树上发现松材线虫,拟松线虫。同年7月,我们在洪江市嵩云山马尾松枯死木中发现大量线虫,继而在靖县、会同、通道、怀化、麻阳、芷江、溆浦、黔阳等县市的马尾松枯死树中陆续发现  相似文献   

15.
线虫引起的松枯萎病影响松枯萎病发生和分布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枯萎病在日本是乡土树种日本黑松Pinus thunbergii和日本赤松P.densiflora最严重的病害(Mamiya 1984)。病原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B.lognico-lus)在美国欧洲赤松P.sylvestris和欧洲  相似文献   

16.
1997-1998年用不同量的松材线虫接种黑松和马尾权,用3个来源的松材线虫接种马尾松,用松材线虫接种7种松种,接种后对松树的流胶情况定期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7.
收集松材线虫5虫株与拟松材线虫1虫株进行生物学杂交,结果显示:松材线虫各虫株均能与拟松材线虫杂交且杂交率均较高,但杂交后代中普遍存在线虫死亡率较高的现象.用杂交后代线虫与未杂交亲本线虫分别接种2年生马尾松苗,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线虫对接种松苗的致病性小于其未杂交亲本线虫,从接种后萎蔫的松苗中再分离线虫,杂交后代线虫再分离数远少于亲本线虫数.  相似文献   

18.
对野外赤松针叶上采集到的针叶树散斑壳、松散斑壳、光亮散斑壳和雪松散斑壳共4种真菌,在温室内盆栽赤松幼苗上进行致病性接种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接种处理方法在两次接种试验中均获成功,擦伤处理方法接种成功率最高,处理过的接种发病率高于不处理的;散斑壳4个菌种中针叶树散斑壳的寄生率最高,有较强致病性。4个菌种接种后症状表现出一定的差别,针叶树散斑壳和松散斑壳侵染针叶出现症状最快,有性子实体出现较晚。光亮散斑壳和雪松散斑壳侵染后的前5周内发病缓慢,但有性子实体出现较早。  相似文献   

19.
松材线虫在日本分布甚广,危害极大。它是一种寄生在赤松、黑松、琉球松树体内的线虫,体长不足1毫米,松褐天牛是它的传播媒介。据日本科学家观察研究,每头松褐天牛成虫身上携带的松材线虫少者数千条,  相似文献   

20.
松材线虫与其伴生细菌在寄主内的种群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谈家金  冯志新 《林业科学》2004,40(6):110-114
利用马尾松水培离体松枝作接种材料 ,分别接种消毒后的松材线虫、松材线虫伴生细菌坚强芽孢杆菌和松材线虫与坚强芽孢杆菌的混合液 ,以研究松材线虫与其伴生细菌在松枝中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 :松材线虫和坚强芽孢杆菌混合接种 ,松枝发病 ,松枝髓部发生褐变 ,褐变的过程是由接种枝发展到主枝 ,再由主枝下部向上部发展 ,而单独接种松材线虫或坚强芽孢杆菌 ,松枝不发病 ;松材线虫和坚强芽孢杆菌混合接种较单独接种松材线虫 ,松枝中的松材线虫繁殖量大、扩散速度快 ;松材线虫在松枝中扩散的过程是 :接种枝→主枝→侧枝→新梢 ,在主枝中由下部向上部扩散 ;松枝髓部褐变过程和松材线虫在松枝中扩散过程相一致 ,松材线虫扩散分布先行于髓部褐变 ;松材线虫和坚强芽孢杆菌混合接种较单独接种松材线虫或坚强芽孢杆菌初期 ,松枝中致病细菌的检测量大 ,从而提出细菌和松材线虫均是松材线虫病不可缺少的致病因素。文后指出寄主主干下部髓部褐变可用作病害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