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中转油库是成品油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已有文献中,关于成品油管网调度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管道批次计划调度方面,未考虑中转油库的油罐收发油调度。针对中转油库的收发调度问题,在完成计划期内油库上下游的收发油任务的前提下,以油罐的切换操作次数最少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离散时间MILP模型。该模型最大限度地考虑了油库调度的各种约束条件,包括物料平衡约束、油罐的操作规则、油库的拓扑结构和油罐来油后静置约束等。以某油库为例对该模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全局最优解,对成品油管网中转油库调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转油库作为成品油管网系统的重要节点,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批次调度计划。为保证油库与管道协调运行,必须综合各方面因素来制定油库的调度计划。针对中转油库调度优化问题,基于研究时间内收发油计划、油库信息等数据,考虑油罐下载、外输、倒罐、检修等操作,以油罐切换费用和收发油蒸发损耗费用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模型,并以某真实油库为例,求解得到该油库各油罐的详细调度计划。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准确性较高、实用性较好,可以为中转油库调度计划的制定提供指导。(图3,表4,参20)  相似文献   

3.
在储存同品种油的一组卧式金属油罐上,用一根同口径的管线串联安装三个呼吸阀。既节省了设备(相对每个油罐上安装呼吸阀),又减少油品损耗。因为实际操作时,一部分罐发油时,罐需要吸气,而其他油罐当温升时,蒸气压大于10000mmH_2O又要呼气(油蒸气)。卸收油时也存在有的罐需  相似文献   

4.
成品油顺序输送批次和罐容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坤锋  许莉  胡柏松 《油气储运》2003,22(11):10-15
阐述了成品油顺序输送管道优化设计的总体思路,分析了顺序输送中不同混油处理方式的优缺点。通过对兰成渝成品油管道首、末站以及分输油库罐容的确定及经济分析,实现了批次、罐容的优化设计。介绍了兰成渝输油管道顺序输送批次和罐容优化的设计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5.
某油库接收油时,为加快收油速度,用两台泵分别向洞内六号、三号罐同时注油。作业开始后,现场值班员发现六号罐压力已达700Pa(70mmH_2O),紧接着看了三号罐,压力达1.7kPa(170mmH_2O) [罐压不允许超过2kPa(200mmH_2O),正常情况下为200~300Pa(20~30mmH_2O)]。发现上述问题后,立即到洞口开油气管线放水阀,但阀门已冻死失灵(当时气温-28℃)。此时油罐顶已发出嗞嗞的响声。由于发现及时,当即停止了收油作业,才控制了油罐压力的继续上升,避免了一次难以预料的事故。经多方检查,才发现阻火器内已结满霜,局部已成冰,经处理后继续收油,油罐压力恢复了正常。  相似文献   

6.
降低成品油的储存温度,可延长其有效储油期.山洞油库和覆土油库的储油温度基本为当地年平均气温,研究表明:成品油最优储油温度为16~20℃,基于该储油温度范围,对我国6座城市的地上钢油罐进行了储存温度的研究.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可以采用制冷方式、空调方式、蓄冷方式或复合方式达到成品油长期储存对储油温度的控制要求.当来油温度较高时,应优先选择蓄冷方式在地上钢油罐中储存成品油.  相似文献   

7.
姜建国 《油气储运》1989,8(2):41-46
气压罐式加(灌)油系统是一种利用罐内气体的压缩性和液体均匀传递压力特性实现油泵后闭自动控制的工艺设施。它适用于间歇作业频繁,供油强度不均衡,无自流条件,供油量大的油库(加油站)作业。并具有加(灌)油压力平稳、水击压力小、自控简单、运行经济、维护方便等优点。本文介绍了这一系统的工艺流程,气压油罐的工作原理及罐容确定方法,气压油罐液位调整及补气充压的方法,自控装置(包括缓冲装置)的构成与自控原理,对设计和使用这一系统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颜建宝 《油气储运》1999,18(6):15-16
针对高的中转油库收发油料频繁,以及环境因素形成大气压低,风沙大,日气温变化大等特点提出通过采用新技术和设备,加强人员管理和对储油设施定期维护、确定最佳作业方案和油料进出库计划等途径,以减少油品在收、储、发过程中的损耗。  相似文献   

9.
我公司直属油库乌鲁木齐储油所,新扩建的 1 000m~3拱顶油罐,1981年10月投产使用,储入 10号柴油。同年 11月 1日晚间,首次发油过程中,因机械呼吸阀失灵,发生了油罐顶部吸瘪事故。 1.现场油罐变形状况 该罐系地面立式拱顶钢油罐,直径为12 031mm,罐壁高度9 520mm,球顶半径14 400mm,球顶矢高 1302mm,顶部钢板厚度 4 mm。油罐顶部吸瘪下降弯曲呈月牙状  相似文献   

10.
李玉杏 《油气储运》2017,(11):1332-1336
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如何采用新技术实现油库油品贸易交接计量的自动化,成为成品油销售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谐振筒式密度测量传感器的测量原理,研发了一种油库发油管道密度自动测量的在线密度计,并详细介绍了密度计的结构设计、测量原理、安装方式、性能测试等。实际应用表明:该新型管道在线密度计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可以准确测量管道发油密度和温度,满足贸易计量交接要求。  相似文献   

11.
10000m~3拱顶油罐顶板应力与腐蚀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 000 m~3拱顶油罐主要用于长输管道的中间泵站,其顶板为板架结构。当油罐吸油和排油时,罐内气体压力发生变化,致使顶板产生交变应力。这类油罐经十多年的使用后,发现顶板腐蚀破坏十分严重,有的已出现孔洞,其腐蚀位置主要分布在内外柱之间的环形带处。针对此问题,运用有限元法分析计算了该类油罐顶板在排油和吸油两种工况下的应力与变形规律,得出如下结论:在距中心柱10m左右(内外立柱之间)环形带处应力值最大,且两种工况时的交变应力幅值也最大,因而引起的应力腐蚀最为严重。这与顶板腐蚀破坏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说明该类油罐顶板腐蚀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应力腐蚀,这一结论对该类油罐制定防腐措施、改进设计方案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立志 《油气储运》2007,26(9):49-50
针对某石油三厂的两座5000m3拱顶柴油罐在开泵倒油时发生罐壁凹陷的问题,对钢制拱顶油罐罐内油气空间压力变化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根据短桶压力容器有关理论对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表明,油罐的内外压差大于油罐失稳时的临界压力是导致油罐罐壁瞬间凹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加强输油泵站、地面原油储罐、铁路装车栈桥等易燃易爆场所的消防管理,对保障正常的输油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建立QHSE消防管理体系、制定防火防雷防静电安全措施、确保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旨在加强输油泵站及油库的消防管理.  相似文献   

14.
石油库管道的水击及其控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石油库工艺管道在油品输转过程中的水击现象及水击危害进行了描述及分析,介绍了直接水击压力和间接水击压力的简易计算方法,提出了控制和消除水击的两种措施,即工艺操作控制水击和专用设备消除水击。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兰州-成都成品油管道多卸油站的特点,提出了3种变径组合方案,通过对不同方案下正常输送和卸油作业后水力状态分析和动力消耗计算结果的对比,指出适度缩小管径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如何实现用一台变频器使多台油泵软启动,其关键问题是逆变器与工频电源之间的双向切换。为了克服设备运行工况不稳定和电机二次启动冲击电流给电网带来的危害,必须实现平滑无冲击切换,这就要求切换的瞬间,逆变器输出电源的频率、相位、幅度与工频电网的频率、相位、幅度相一致。为实现平滑无冲击切换,研制出了单台切换器和适用于多台电机启动的配电线路及多台切换控制线路。切换器由相位鉴别器、幅度鉴别器、50周好检测电路、允许门电路、输出控制电路等五部分组成。经用户一年多实践证明,生产样机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既保证了飞机加油又可进行油库装卸和输转作业,且从未出现故障。  相似文献   

17.
王美娜 《油气储运》1994,13(2):34-37
铁路轻油罐车的卸油管路系统,在夏天作业时常发生气阻气蚀现象,根据这一事实,调查了我国诸多油库,从大量的生产数据中发现,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状况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进而分析了恶劣工况下促使气阻的气蚀提前形成的各种原因,如烃类汽化特征、溶解气和夹带气泡、气泡窝存、罐内液体温度不均匀、管路漏失等加以考虑,并对过去的计算理论作了补充。为了增加管路系统的剩余压力,确保卸油安全,还提出了向罐车内输入压缩空气,  相似文献   

18.
昌吉油田所辖区块油藏具有原油黏度高,储层中低渗的特点,采取管网远距离集输工艺,存在井口高回压甚至凝管等问题,而采取井口单罐生产收油车倒油至集中处理站的集输方式,存在收油车卸油困难、单罐电伴热能耗高、收倒油运费高、巡检管理不便、影响原油连续生产等问题。为此,采用回掺热水降黏集输工艺,使昌吉油田实现了稠油的管网集输,吨油运行成本降低46%。探讨了该工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提出了停加降黏剂、在各回掺水配水站增加燃气水浴炉、使用伴生气代替CNG作为相变加热炉燃料等解决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图8,表1,参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